2015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4050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 8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 “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 “终身不仕 ”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 )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 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依据所学可知, A是儒家的主张; B是道家的主张; C是法家的主张; D是墨家的主张。庄子,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故应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力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

2、儒家思想的形成 道家的思想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下列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条件中与这一特色形成无关的是 ( ) A小国寡民、没有外来威胁的环境 B “政治 论辩 ”为中心的公民生活 C城邦社会的分层结构与分工方式 D公民具有较高的参政素质及其热情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制度。小国寡民是实现直接民主的首要前提条件,在城邦制下,公民较少,便于集中。但与 “没有外来威胁的环境 ”无关。 B、C、 D均符合题意。故应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希腊的民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恩格斯指出: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

3、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罗马法在近代世界 “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的原因包括 ( ) 罗马法 注重调节经济关系,法律程序严谨 罗马法中包含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观念 近代资产阶级需要法律维护其利益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罗马法律。结合所学及罗马法的内容可知,罗马法符合资本主义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再加上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推动,是罗马法 “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故应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4、制度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作用 学者任东来指出: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 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 1787年宪法 (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787年宪法。材料 “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表明 1787年宪法制定的出发点是防止政府的权力过大,加强对政府的制约,防止出现 “治者之恶 ”。分析选项, B项与题意不合; C项错误, 1787年宪法有很

5、大的局限性; D项错误, 1787年宪法使美国建立了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故应选 A。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787年宪法 1762年,英国议员威尔克斯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 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又指使下院剥夺他的议员资格 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 “威尔克斯与自由 ”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威尔克斯与自由 ”呼唤民主与公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6、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依据所学,下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国民负责;根据权利法案的规定,国王无权干涉议员的自由,不能侵犯议会的征税权、言论自由等;故 、 表述错误,应排除。故应选 D。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议会权力的确立 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 16世纪的 意大利来说, 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 “外部因素 ”是指 ( ) A “商业革命 ” B “价格革命 ” C “商业危机 ” D “工

7、业革命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前地处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是经济中心;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商路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失去了欧洲贸易中心的地位。同时新航路开辟在欧洲出现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为欧洲文化的繁荣打下了物质基础。故应选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如下图所示, 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 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 “

8、世界工厂 ” B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 C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D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图表反映的是 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的变化。分析选项, A在表中体现不出来;表中数据只是英美两国的年平均值,体现不出 B 项的内容; C 符合题意; D 表述错误,只是英国发展缓慢了。故应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 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9、他们 ( )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 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不管是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其目的都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A。 考点: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 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1989年 11月 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 “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

10、基础到上层建筑。 ”这意味着苏联改革 ( ) 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材料 “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可以看出,改造是根本的,是对原有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否定。故应选 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62年,为了 “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 ”,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 ( ) A美国

11、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 C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冷战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 “冷战 ”的高潮,双方较量的结果是双方认识到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单纯地对抗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分析选项, A表述错误; B不合史实; C与事实不符,之后美苏依然对抗; D符合题意。故应选 D。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对峙 有学者指出: “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人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 1

12、7 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 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 “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是指 ( ) 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结合材料 “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可知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1687年,这一体系形成,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故应选 C。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牛顿力学体系 某校在艺术节上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主题包括: “海涅的诗歌创作

13、 ”、 “名画自由引导人民背后的历史 ”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表演一场 “贝多芬之夜 ”。你认为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 ) A启蒙运动的学术 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文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所列举的文艺作品都属于浪漫主义的风格,故选 C。故应选 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艺术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浪漫主义音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面图表,判断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世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 B经

14、济全球化下的贸易摩擦使国际矛盾日益尖锐 C加人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D中国企业在困扰中融入全球化,并适应全球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A与图示不符, 2008年后称下降趋势; B表述过于绝对,不存在 “贸易摩擦使国际矛盾日益尖锐 ”的现象; C表述不准确; D符合题意。故应选 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经济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 “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 “痛苦 ”是缘于其

15、不理解当时 (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 “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对土地的经营方式,但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并未变。故 A 错误; B 符合题意; C 与题意无关;D表述错误。故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 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 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

16、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 至于江 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材料反映了 ( ) 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行省制度。从材料可知,元朝行省疆界与传统的以山川河流为界的划分不同,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样就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有利地理条件,从而有利于中央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应选 B。 考点: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元代的行省制度。

17、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不能说明 ( ) A临安城市商业发达 B临安夜市、早市相连 C政府加强管理商业 D商业活动无时间限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由材料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可知, A、 B、 D都有体现;但 C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故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商业的发展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

18、(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的侵略。依据所学,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与材料 “从沿海前往首都 (北京 ),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 ”相一致。故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 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 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 工

19、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下列现象体现这种 “分享 ”的有 ( ) 文艺复兴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形成垄断组织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很明显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 C两项; 也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 ,即排除 D项。故应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叠词工业革命的影响 在老百姓眼里, “康党 ”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 “白脸奸臣 ”,

20、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 “愚民 ”、 “群盲 ”不可救药一样。这说明 ( )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 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 的社会认同 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 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维新变法的认识。 A不合史实,故排除; B符合题意; C 不是题意的主旨; D 表述错误,维新变法是当时的时代潮流。故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B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C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D共和政体已深入人心

21、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从漫画可知,作为辛亥革命的成果 民主共和处于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预示着辛亥革命随时隐藏着失败的危机。故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危机 女学报 做学生的快乐( 1903年)登载: “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 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 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 ”这表明当时上海 ( ) 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 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

22、变迁。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当时的上海,女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 ”,反映了上海在外部的影响下,社会风气有较大的变化。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社会习俗的变化 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所部四百余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而坚守四行仓库,最终成功完成任务,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在此期间,上海市民积极运送物资进 行支援,女童子军冒险渡河送上一面国旗,中外媒体对此次作战都不乏溢美之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 A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 B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整个抗战的主要任务 C高昂

23、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 D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分析选项, A 项错误,淞沪会战中国战败;会战只是抗战的一部分,得不出 B 项的结论; C 项符合题意,军队的坚持抗战,民众的支持; D与题意无关。故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

24、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 上述毛泽东的论述最有可能发生于( )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题时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词 “革命失败以后 ”以及材料内容 “可以判断材料论述的是毛泽东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思想,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应发生在井冈山时期。故应选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十年对峙 井冈山的斗争 2013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表示:这几年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得以逐步落实,得到两岸人民支持。双方应在反对 “台独 ”、坚持 “九二共识 ”的基础上,

25、 “求一中架构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 “一国两制 ”得到两岸人 民的共同支持 B国共双方积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连战认同和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 D国共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 A 项材料不能体现; B 项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错误;从材料 “坚持 九二共识 的基础上, 求一中架构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 ”可知 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 台湾问题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理解不正确的是 ( )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26、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农业增长率下降与三年自然灾害有关 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建设成就。由图表可知,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是农业负增长、轻工业增长快,重工业畸形发展,说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它不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是工业体系畸形;同时当时工业化也尚未实现。故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经济建设的曲折 综合题 ( 18分) “幸福生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

27、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并不一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 述而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论语 雍也 材料二 康有为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最终达到 “大同 ”这一终极目标。以 “人道主义 ”的关 怀和 “博爱、自由、平等 ”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以 “去苦求乐 ”作为其幸福理想得以实现的动力,把追求快乐、幸福看成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幸福

28、观的内涵。( 2分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康有为的幸福观有何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康有为幸福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 6分) 答案:( 1)幸福观:就是生活上不追求物质 享受,而要做到安贫乐道。( 2分) ( 2)不同:由复古到以追求进步为社会取向;由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仁政、德治到追求博爱、自由、平等为政治理想;由安于贫寒、清心寡欲到追求生活快乐,物质享受为道德基础;其幸福观具有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内涵和功利主义的色彩。( 4分) 原因: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价

29、值观的全面危机;近代工业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西学的传播。( 6分) ( 3)努力: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上实行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推行 “双百 ”方针,促进文艺繁荣;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建成小康社会。( 6分,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分析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材料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可知其观点。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

30、康有为思想的认识与理解。解 答时要注意与材料一时代的不同,尤其注意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归纳总结。材料 “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 。以 “人道主义 ”的关怀和 “博爱、自由、平等 ”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 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体现了其不同。分析原因要结合时代特点。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变化的认识。首先要分析题目,明确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以及具体内容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后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加以归纳总结。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的思

31、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康有为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 16分) “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 “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 ”,要求人人享有 “自然权利 ”。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并天下人都认为公正的自然法律。认识 到 “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 ”,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

32、,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 “两足禽兽 ”,把教士称作 “文明恶棍 ”,说天主教是 “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 百度百科 材料二伏尔泰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 “宗教狂热使科学本身也变成了它的同谋者,并扼杀理性 ”。伏尔泰自述: “我跑了很多不幸的弯路,疲惫因顿, 我又回 到洛克这里来了,就像一个浪子回到他父亲那里一样。 ”伏尔泰反对不可知论,对理性怀有信心,他说: “我们不应当因为人类不能认识一切,就阻止人类去寻求于自己有用的东西。 ” 伏尔泰哲学通

33、信 材料三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 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4分

34、)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简析陈独秀由此拉开的这场思想运动的历史价值。( 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伏尔泰和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着眼点有何不同之处,说明其中隐含着两人何种相同的政治诉求?( 6分) 答案:( 1)主张天赋 人权、自由平等、依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神学、倡导理性主义。( 4分,两点即可) ( 2)提出民主科学,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它既是近 代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一场文化革新运动(或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民族的觉醒,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6分) ( 3)不同之处:伏

35、尔泰批判天主教神学的统治;陈独秀针对的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封建的伦理道德。共同诉求:他们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6分) 试题分 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思想的分析与认识。解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归纳总结答案:。如可结合材料 “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 ,要求人人享有 自然权利 ”、 “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 “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 “伏尔泰反对不可知论,对理性怀有信心,他说: 我们不应当因为人类不能认识一切,就阻止人类去寻求于自己有用的东西 ”,进行归纳总结。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

36、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结合材料的内容,判断这场运动是哪场运动。然后结合所学的 相关知识回答。从材料可知应是新文化运动,联系所学的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归纳总结。回答时注意从政治、思想等方面总结。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伏尔泰和陈独秀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结合第( 1)问和第( 2)问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由第( 1)问可知,伏尔泰侧重于批判宗教神学以反封建专制统治;而陈独秀则以批判封建的伦理道德以达到批判封建专制统治之目的。本质上来看,都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的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7、 新文化 运动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 ( 16分)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安全、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二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这一流域原是美国的一个贫困地区,多数居民没有电用。 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 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

38、展。 田纳西工程 材料三 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1927年至 1939年建设,由美国工程师援助建设。其电力直接供应新建的扎波罗热钢铁联合企业。该电站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标志。 沧桑 80年:第聂伯河水电站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说明兴修都江堰的可能性。(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的背景,说明美国采取上述措施的作用?( 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第聂伯河水电站兴建的国内国际有利条件。( 4分) 答案:( 1)政治上:争霸战争需要国富民强,重视农业和水利。经济上:铁农具的使用。思想上: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39、增强,如荀子提出的 “制天命而用之 ”。( 6分) ( 2)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航运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同时拉动内需,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并提供了就业;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6分) ( 3)当时西方大国处于经济危机中,需要对外输出技术、机器和资本,这为苏联引进技术等提供了有利之机;苏联工业化的重点是重工业,当时苏联正处在工业化时期,急需能源。(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认识。首先明确要解答的是与都江堰修建有关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联系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发展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与理解。从材料的内容可知,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而题目要求的是结合背景回答作用,故首先要结合材料及所学,明确是 哪些措施,然后联系所学的内容分析总结。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注意材料所提示的时间 “1927年至 1939年 ”,正是二战前,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经济大危机的时期。再结合这时苏联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是斯大林模式形成及其成就,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