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甘肃武威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4070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甘肃武威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届甘肃武威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届甘肃武威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届甘肃武威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届甘肃武威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甘肃武威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宗法制相关内容。解读题干材料后,可知,材料信息说明,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即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

2、的实施办法,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C;而 A项表述错误; B、 D两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相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 “10月 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 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

3、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 ”“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大意是: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是因谣言害怕清政府的清洗,怕丧命,表明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故,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的 偶然性 观察下表,导致 19461947 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年份 军队 共产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 1946年 127万 430万 1947年

4、195万 370万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识别图表信息,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战略反攻阶段。依据图表时间信息, C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在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国共兵力对比由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符合史实; AB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D项与表中时间不符。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

5、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对 “五四 ”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 “纵然 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在此,梁漱溟 ( ) A赞扬了 “五四 ”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 “五四 ”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相关史实

6、。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曹汝霖等卖国贼罪大恶极,学生 “五四 ”集会游行示威,表达了捍卫国家权益的爱国热情,但在此名义下的暴行却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即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 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相符合,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 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公元前 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 “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

7、本性驱动行事 ” 这表明 (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本题考查智者学派主张的局限性。分析选项,从材料信息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 ” 中,可以解读出,智者学派安提丰虽然承认法律的约束力,但却不承认它有道德约束力。法律和道德都可违反,唯一不能违反的是人的自然本性。反映了智者学派忽视法律和社会道德建设。即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8、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选 C。其余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 起源 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相关主张的局限性 学者任东来指出: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 1787年宪法 (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相关史实。从材料关键信息 “宪法的目的是规范

9、 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等,可以解读出这样的信息:宪法制定的目的是防止政府的权力过大,加强对政府的制约。因此,此部宪法是为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的。 B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 C项,表述错误,美国 1787年宪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 C项表述与题干意思无关; D项,表述本身错误,而且与题干意思无关。综上,正确答案:选 A。 考点:欧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 平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 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 “转折点 ”指的是(

10、)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史实。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光荣革命 ”、 “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等,可知,英国通过 1688年的 “光荣革命 ”,事实上确立起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议会是权力的中 心,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符合题意。紧接着,通过 1689年的权利法案,才在法律上予以加固,才正式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因

11、此, D项错误,不属于 “光荣革命 ”的成果。 AC 两项是对材料信息的曲解,均排除。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欧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光荣革命 ”的成果 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 ( )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颁布后的英国政体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2、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就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正式确立,A错误;直到 1832年的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益最大,才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B错误; C项表述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材料提到议会定期召开和由最长的任期,实际是为限制 王权服务的,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欧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断完善 19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 B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 C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 D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

13、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作出比较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及选项信息,本题考查欧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英国国王没有实权,首相有实权, A错误;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没有国王, B项不符合法国史实;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 C项正确;德国皇帝权力最大, D不符合德国代议制史实。综上,正确答案:选C。 考点:欧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欧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比较(异同) 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 “推行正当之措施 ”,应该对参议员 “予以较长之任期 ”。其主张对参议员 “予以较长之任期 ”主要

14、是考虑到 ( )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 “权力制衡 ”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答案: 古罗马流行的观念:他们的法律制度,一半受其特有的法律支配,一半受人类共同的法律支配。 罗马皇帝曾有名言 “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 ”这表明 ( ) A法律都是国家主观意志的表现 B罗马法维护罗马全体人民利益 C法律制定应遵循客观经济社会规律 D国家意志和客观规律间处于对立状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主要考查古

15、代罗马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习惯法就不是国家主观意志的体现, A错误;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自由民的利益,而非全体人民, B错误; 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排除。 C 项,法律制定应遵循客观经济社会规律,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的法律 对罗马法律的认识 2012年 9月 11日,英国首相卡梅伦 派出特使警告以色列不要单方面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英国首相的权力主要有 ( ) 提名内阁成员组阁 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 通过议会掌握立法创议权 任命议会成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相关史

16、实,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及选项内容,本题主要考查当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首相的权力。回忆、再现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关史实,分析、判断选项: 提名内阁成员组阁,正确; 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正确; 通过议会掌握立法创议权,正确; 任命议会成员,错误,这属于国王的权力或者说是国王的一个行政仪式。综上,排除 ,正确答案:选 ,即 D。 考点:当代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首相与国王的权力比较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 “李鸿 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其依据是 (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抵抗 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C清政

17、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此题考查的是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当时已是一个现代化国家,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这次战争没有影响到普 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 “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由此,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就是指中国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B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B。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

18、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甲午中日战争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 ” 材料中的 “一劳永逸之计 ”应该是 (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 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等,结合所学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孙中山提出了 “一劳永逸之计 ”,把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

19、,即民生主义。分析选项, C平均地权,属于民生主义范畴,故,正确答案:选 C。其余 AB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在这样的时 代 ( 国 )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 ”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了宗法制 B采取了分封制 C实行了郡县制 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题干表述,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从题干关键信息 “政治实体的共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从而, B采取了分封制,符合题

20、意。 A 是强调血缘宗族关系; C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D是在西汉前期,也与题干不相符合。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 “异姓不养 ”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其子归宗 (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异姓不养 ”、 “其子归宗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收养养子 特别注重

21、宗法姓氏关系,同族意味着同姓。结合选项,D宗法制,符合题意。而 A 是周朝得地方制度; B 是夏朝以来的王位继承制;C是汉朝选官制度。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相符,排除 ABC。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了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 )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 “孝道 ”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22、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 “到了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贵族才有姓、氏,这与西周实行分封制息息相关。但是到了战国之后,分封制已经遭到重大破坏,随着郡县制的逐渐形成与推广,姓氏也就不再成为贵族的专有,故, A郡县制度的发展,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的逐渐形成与推广 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

23、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了当时汉高祖在制定制度时,一方面借鉴了秦代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还借鉴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回忆、再现所学知识 ,可知,在汉代初年,一方面实行郡县制,同时还分封了诸侯王,即郡国并行制。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的 “郡国并行 ”制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

24、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 权削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 ”、 “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的意思是:内阁官员没有实权,却往往成为其他官员攻击的对象,从而, 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符合题意。内阁无实权,不能监察百官,也不

25、能弥补废丞相后皇权过于集中的弊端,因此 BC 表述不符合史实,表述本身错误; D项说法本身错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的内阁制 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这部著作是 (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新学伪经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近代民主色彩 ”、 “中国近代化的先声 ”、 “重要启蒙作用 ”等,回忆、再现所学

26、知识,可知,这部著作就是资政新篇,正确答案:选 B。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具有进步性。而其余 AC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 明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 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

27、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 “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 ”等,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内阁尽管不是正式的决策机构,但对皇权存在一定得制约, D项符合题意。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AB表述错误;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皇权一直在强化。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的内阁制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

28、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 “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 ”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 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中洪秀全的意思是:感谢西洋兄弟帮太平天国杀清妖。通过洪秀全此时期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程度,即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民族危机的问题, B项错误;中外反动势

29、力的勾结是在八国缅军侵华后, 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强国御辱的内容, D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 1925年 3月 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 “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 新中国 是一个 社会主义的中国 。 ”这则材料( )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

30、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925年 ”,可知,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回忆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孙中山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故,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选,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 “三大政策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 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洪秀全天父诗实质上旨在宣扬 ( ) A男女平等 B人际和谐 C君权神授

31、D上下尊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此题考查的是天平天国运动。从材料关键信息,解读材料,可知,天父诗严格规定了男尊女卑和君尊臣卑, D上下尊卑,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的等级、尊卑观念 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 (指洋务运动时期 )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

32、争 (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此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对洋务运动的看法。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 ”、“现在 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等,从中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认清了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比要求中国自强、求富更为紧迫,即认清了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故,正确答案:选 D。而 ABC三项的表述,材料均无从体现。 考点:近

33、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中国国际地位 综合题 (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选制 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 “乡举里选 ”之说。我称此制为 “公选 ”。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 “公天下 ”因素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 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

34、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 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 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 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直到 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 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 1928年议会通过 “国民参政 (男女选举平等 )法 ”,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 1

35、944年,意大利是 1945年,美国则是 1976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根据白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 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 “公选 ”制?( 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 “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并指出其实

36、质。( 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8分) 答案: (1)原因:国家建设需要对选拔新的官员提出了要求, “武力功臣 ”的凋零也为新的选官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 2分) 原因:察举人才来自民 间,被察举的都是有德行、才能或专长的人,理论上人人都有被察举的机会。( 2分) (2)说明:不是。因为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 4分) 实质: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奴隶制民主 (少数人的民主 )。( 2分) (3)变化

37、:财产、种族、性别等歧视政策逐渐被取消,逐步实现普选。( 2分) 原因:政治上,没有选举资格的群体不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 息 “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 ”、“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 ”等,结合所学知识,关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可以这样组织答案: 国家发展的需求,对官员的选拔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国初期,昔日 “武力功臣 ”的凋零,为新的选官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 ”、 “由于征诸乡里 ”等,可知,

38、 察举制的人才来自广大民间; 被察举到的,最终选上的,都是有德行、才能或专长的人; 理论上人人都有被察举到的机会。因此,称察举制为 “公选 ”制。 (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 “而是掌 握在多数人手中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这一关键信息,我们必须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我们必须明确的认识到 :“多数人 ”是雅典 “公民 ”中的多数人 ,不是雅典 “人民 ”中的 “多数人 ”。因为在当时的雅典,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极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是被排除在 “雅典公民 ”之外的。从而,可知,雅典的政权不是真的 “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雅典的这种民主政治,就实质而言,其

39、实就是奴隶制民主 (或少数人的民主 )。 ( 3)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 ”、“由严格限制选举 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 ”、 “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这些变化 :财产、种族、性别等歧视政策逐渐被取消,并逐步实现了普选至制。关于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思想上等三大方面予以概括、归纳。即 政治上,广大人民长期不断争取选举权的斗争;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和马克思主

40、义的影响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选官制度 察举制;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 ( 18分)对于 1787年宪法的民意基础与合法性问题,多有争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 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材料二 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

41、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 亚当斯和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 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 美 海斯、穆恩、韦兰著世界史 材料三 “民意 ”是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合法性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现代政治学认为,民意不仅指民众对政治权力的认同,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它注重 “(政治 )绩效 ”。 摘编自王海洲合法性的争夺 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最高法院、参议员和总统的 产生方式,并指出这些方式的共同特点。 ( 5分) (2)你认为材料一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二的认识之间有何关系?宪法制定者 “把民主政治和

42、贵族政治平衡起来 ”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 4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对 “民意 ”内涵的界定,请你试论证 1787年宪法制定的合法性。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150字左右。 ) 答案: (1)产生方式:最高法院为非民选机构;参议员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各州选举人团选举产生。( 3分)共同特点: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分) (2)关系:宪法制定者对民众的 不信任是材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因果关系 )。出发点:防范直接民主所带来的弊端 (或多数人暴政 )。( 4分) (3)(参考答案:,略)( 9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 “最高

43、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 ”、 “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 ”、 “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出,美国最高法院、参议员和总统的产生方式,具体体现在: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机构;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指定; 总统由各州选举人团选举产生。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三者产生的共同特点是: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 “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 ”、 “他们不信任平民 ”等可知,材料二的认识是:宪法制定者对民众的不信任。结合材料一相关信息,不难得出,材料一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二的认识之间呈现出因果关系,即宪法制定者对民众的不信任是材料一特点

44、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制定者的出发点是:防范直接民主所带来的弊端 (或多数人暴政 ),即不相信直接民主政治,对直接民主政治没有信心。 ( 3)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属于开放性题型,无标准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即可酌情给分。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 第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态度,即肯定(同意)还是否定(不同意); 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做到有理有据; 第三,要有总结性的点评性的结论; 第四,评论的过程,要言之成文。 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围绕材料中观点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分析作答,题目中观点已经

45、明确,即 1787年宪法制定的合法性,结合材料三对 “民意 ”内涵的界定,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答案:,略) 评分标准: 一等( 7-9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4-7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4-0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考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 1787年宪法的产生背景;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 17

46、87年宪法的特点 (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 “人民 ”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 ”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 “人民 ”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 “唯财是举 ”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 “人民 ”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材料二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 传统 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

47、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 “ 光荣革命 ”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1689年 1月 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 “上帝保佑吾王 ”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防止滥用权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 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 钱满素美国宪法:分权 制衡 民主化进程 (1)材料一中的 “人民 ”主要指什么人?为什么说 “唯财是举 ”为 “人民 ”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