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安徽安庆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天人合一 ,顺时而食。 ”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 ,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 ,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 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老字号食品企业在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 的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的时令点心广受消费者欢迎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
2、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也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所以, 两项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排除; 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 ,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 ,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 ,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 面的跃升 ,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 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 ,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D大力发展文化事
3、业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说法错误,我们抵制的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不是农村通俗文化;农村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地继承, B说法也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文化产业, C不符合题意,排除。 “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说明了该地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因此,答案:是 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 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
4、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 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多样性产生的 根源 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因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说法都不正确,随着网络和数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正体现了技术促进文化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也是依靠技术的发展。所以,本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儒家学说千百年来为中国历朝所广泛尊崇,这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告诉我们( ) 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特定功能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现文
5、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设立私学,广收门徒 ”表明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说明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教育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说法正确。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说法错误,排除; 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 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的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
6、众的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正是体现了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 A正确。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说法不合适, B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 CD。所以本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凳上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
7、话说明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材料并没有说道推广汉语,所以排除 A。 B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并不具有优越性,各名族文化一律平等。 D说法不正 确,排除。所以本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中外文化的交流。 2014年 2月 11日是中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 56周年纪念日。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世界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拼写汉语。这是( ) A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中西文化趋同的表现 B弘扬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表现 C借助大众传媒,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表现 D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科学尝试 答案: D 试题分析: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世界通行的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拼写汉语体
8、现了吸收、借鉴了外来文化,进行文化创新, D项符合题意。中西文化不可能趋同, A说法错误,排除。 BC与题意无关,排除。所以本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据光明日报报道,安徽各地开展了经常性的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各地组织的形势政策教育文艺演出队,以小品、相声和地方戏曲等形式推行农民素质教育计划,宣讲党和政府惠农政策,寓教于乐,收到凝聚力、服务大局的良好效果。这表明( ) A流行文化作品没有市场 B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C应该提供多种类型的文化产品 D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说 法错误,排除;各地组织的形势政策教育文艺演出队,以
9、小品、相声和地方戏曲等形式推行农民素质教育计划,宣讲党和政府惠农政策,寓教于乐,收到凝聚力、服务大局的良好效果,在于开展的文化活动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因此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B符合题意; C、 D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2012年 6月 13日,国家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于群在 “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2012年年底之前,全国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各级国有美术馆、公 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将实现全部免费开放。国有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是(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0、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有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正确且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不是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 说法错误,没有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下发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通知。在全区中
11、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依据在于( ) A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B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D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设问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依据,即原因在于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符合题意。 B不能构成题干的原因,排除。 C、 D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本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
12、心内容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D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B说法错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D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本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 杜甫是 “大地的诗人 ”,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 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 这表明( )
13、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杜甫行走于大地,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体现了杜甫的作品立足于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A项以人为本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也未涉及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的作用, C、 D两项不合题意,排除。本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一滴水 ,尚思源;一粒米 ,报涌泉。 ”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 ,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
14、、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 ,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 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 ,抵制落后文化 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益广告融入了传统的中国元素文化,又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公益广告更多注重社会效益,排除。公益广告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属于先进文化,有利于改造落后文化, 正确。 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排除。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建设。 某地首创一种
15、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 ,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 ,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 ,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 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某地市民持文化惠民卡在签约商户进行看电影、看演出、买书等文化消费,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 ”,表明文化惠民卡的发放有利于降低该地市民的文化消费成本,进而调动人民文化消费的意愿。 两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B。 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 近年来 ,我国不断推进文化
16、体制改革 ,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 ,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 ,更改变了每一个人 ,百姓生活 “更幸福更有尊严 ”。这说明( )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文化对人的影响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促进社会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说法错误,文化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排除, 说法错误,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社会发展,排除。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发展,改变每一个人 ”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同时说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且符合题意,
17、所以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 ,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 ,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答案: A 试题分析:鲁商的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表明文化影响其实践活动,所以 A 入选。B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商业贸易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排除。 C观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或者消极的阻碍作用,排除。 D观点错误
18、,鲁商文化属于齐鲁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全方位展示,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某班以 “应该 浅阅读 还是更应该 深阅读 ”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 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 ,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因此 ,我主张深阅读。 ”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 “深阅读 ”实现的 B “浅阅读 ”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 “浅阅读 ”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 “深阅读 ”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说法不正确,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需要实践,
19、排除。 B说法不符 合题意,小李主张 “深阅读 ”B说法并不能成为题干原因,排除。 C说法错误, “浅阅读 ”在文化上对人不一定不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在一个 “读首诗再睡觉 ”的微信公众号上 ,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 ,再配以雅俗共赏的文字 ,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 ,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
20、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正确符合题意; “微信 ”属于大众传媒的范畴,在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体现了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功能, 正确; 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此,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功能、文化塑造人生。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 ,是因为( ) 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说
21、法错误,排除;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是一定的,现代传媒并不能丰富和发展,排除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一个方面,中华餐饮文化本身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另一方面是现代传媒为餐饮文化的传播做了贡献。所以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在提升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 ,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 ,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 ,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 ,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 “我们要展示具有
22、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 ”,说明了中国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体现了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所以 A 项符合题意; B、 D 不符合题意,排除; C 说法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 ,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 淘汰。对此 ,正确的态度是( ) A反对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23、B赞同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必须予以保护。所以 “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 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反对。 A世界文化的一致性说法错误,所以答案:是 C。 考点:本题考查保护文化遗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孝 ”历来被看作最基
24、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 ,人们推崇 “父母在 ,不远游 ”;现在 ,社会倡导 “常回家看看 ”。这告诉我们 ,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 ,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 ,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 ,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 ,推陈出新 答案: D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孝在过去 ,人们推崇 “父母在 ,不远游 ”,现在 ,社会倡导 “常回家看看 ”就是孝文化内涵的因时而变。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所以本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小伙伴 ”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 ,“伙伴 ”最早是军事用语 ,
25、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 ,称为 “火伴 ”。后来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 ,“火伴 ”被写作 “伙伴 ”,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 A 试题分析: “火伴 ”从最早的军事用语,到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 ,“火伴 ”被写作 “伙伴 ”,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这个词语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正体现了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所以本题选 A。B、 C、 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一首伟大
26、的诗篇像一座喷泉一样 ,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诗人雪莱的这句名言揭示了诗歌的美好意蕴;而他那句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的名言则激励了无数人去奋斗和努力。此处这两句名言分别体现了( )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首伟大的诗篇像一座喷泉一 样 ,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诗人雪莱的这句名言揭示了诗歌的美好意蕴;而他那句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的名言则激励了无数人去奋斗和努力。正
27、体现了优秀文化丰富让你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没有体现。所以ACD都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 生。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
28、分析: 说法错误,文化差异性没有消失,排除; 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中华文化吸收外来佛教的有益成果,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符合题意;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体现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华文化的特征、文化创新途径。 简答题 ( 11分)古梯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国水土保持系统工程的范例,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湖南紫鹊界梯田 和广西龙脊梯田是我国三大古梯田。三大古梯田之美,在于 “森林、水系、梯田、村寨 ”四素
29、同构。今天,人们又发现了农耕价值中蕴含着新的价值,首先是古梯田的文化价值,其开发与保护将使古梯田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领域;其次,古梯田积淀的厚重的生态理念建管经验,为现代坡耕地治理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我们要保护古梯田,限制过度开发,实行生态补偿,并加强古梯田恢复和配套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保护古梯田的意义。 答案:(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保护古梯田,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展现我国古代农业取得的巨
30、大成就。( 3分) (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古梯田积淀的厚重的生态理念和建管经验,有利于为现代坡耕地治理工程提供借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3分) ( 3)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古耕田的开发与保护,将使古耕田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都得到提升,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 的促进作用。( 3分) ( 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古梯田积淀的生态理念也会对我们产生积极影响。( 2分)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意义类问答题,古梯田属于文化遗产,首先要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31、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然后再扩展到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个人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 ( 14分)材料一: 2012年 7月 19日, “走近孟子感悟儒学 ”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在山东邹城市成功举办。来自济宁 12县市的数十名农民工子女来到孟子故里邹城市,参观游览了孟庙孟府景区,并在孟府习儒馆聆听国学讲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农民工子女传统文化素养,让农民工子女在游历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汲取营养,以激发其爱
32、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 材料二: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 ,三地文化也存 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 ,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 ,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 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说明 “走近孟子感悟儒学 ”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的意义。( 6分) ( 2)结合材料二 ,运用文化生活中多样性、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8分) 答案:( 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3、。 “走近孟子感悟儒学 ”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有利于弘扬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农民工子女传统文 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3分)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此次活动有利于激发农民工子女的 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增强农民工子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分) ( 2)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认同本地文化,又尊重其他地区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坚持各地域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相互借鉴 ,和睦相处 ,促进三地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共同秉承中华文化 ,增强对中
34、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积极开辟文化交流的途径, 促进三地文化的相互借鉴、创新和融合。 试题分析: ( 1)此题考查范围是传统文化的特点,首先要确定答题依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说明 “走近孟子感悟儒学 ”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的意义。从上述传统文化的两个特征角度去分析展开说明对于农民工子女有利于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有利于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热情,增强对传统文化认同感。 ( 2)此题答题范围限定在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和中华文化,要求回答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根据材料中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三地文化业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首先我们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 坚持各地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5、。其次因为共同秉承中华文化,我们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再次应该积极推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创新和融合。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多样性的知识。 ( 17分)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 ,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发展历程 重要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创立毛泽东思想 ,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时期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36、主义理论体系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8 分) ( 2)有人认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请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9分) 答案:( 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 2)该观点具有片面性。( 1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
37、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这一意义上讲,题中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还必须要发挥 “主心骨 ”的作用,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2分) 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 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2分) 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 1)题干要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首先应该
38、说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次要注意联系材料,材料中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可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角度展开;材料中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 作用 ”,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角度说明;再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等角度说明。 ( 2)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设问的合理性并证明,又要指出它的片面性,并说明理由改正,最后再总结出正确结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这一说法正确,所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9、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一观点错误,片面,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我们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主心骨 ”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题 ( 8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
40、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这些要求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请依据材料说明,这些要求是如何体现文化自觉的? 答案:( 1)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发挥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这些体现了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3分) ( 2)保留村庄原始面貌,保护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融入现代因素,推动文化在集成的基础上发展,这些体现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 3分) ( 3)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重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系列要求,体现了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分)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联系材料回答如何体现文化自觉,属于体现类题型。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领略材料的主旨。材料旨在说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要求体现了文化自觉。依据课本基础知识从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等方面组织答案:,注 意组织答案:联系材料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