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4094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一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7年 12月 25日讯,蒋家媳妇蒋方智怡计划将两蒋 (蒋介石和蒋经国 )移灵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蒋方智怡这种文化情结源自中国古代的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再认再现能力。叶落归根体现的是血缘关系这条纽带的连接作用,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宗法血缘的制度,所以 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下图中秦代砖文为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

2、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 “海内皆臣 ”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通过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 人,践此万岁 ”可知是秦朝统一,所以 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统一和制度 “王沔(音 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及与材料联系能

3、力。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宋朝设立参知政事以分割宰相行政权力的史实。根据材料中 “参知政事 ”一语,可判定出此题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宰相制度 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 上窃君上之威重 ,下侵六曹之职掌 ,终以取祸。 ”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 “皆上窃君上之威重 说明内阁只能听从于皇帝,没

4、有权利干涉皇帝,更无法制约皇权,所以 D项正确; B项: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说明内阁只能充当顾问的角色,但是内阁还是能够随皇帝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所以 B错; AC表述内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 ,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的程序: “ 接折 见面 述旨 过来 交发 ”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处只是起

5、了个上传下达的作用而已。一日日程包括了从接折到交发,中间没有决策的痕迹,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当台湾被日本割占的时候,浙江又有一座城市被迫开放,这座城市是 A杭州 B温州 C宁波 D苏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马关条约开放了苏州、杭州、重庆、沙市等,所以属于浙江的是杭州,所以 A正确。 考点: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内容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虎门销烟 B黄海海战 C三元里抗英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6、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是鸦片战争中的三元里抗英,所以 C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抗英 “ 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 !其惨自不待言。土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 ”与这一场面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 由 “誓愿与战 ”“日人登岸,民必歼之

7、 ”等信息可以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日 本通过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民众决心抗日的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在中国举行 12.13 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日前夕, ( 2007 年 ) 12 月 8 日日本产经新闻 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 “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 ”。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 予以驳斥。这些材料应包括 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 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运用。上

8、述材料都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的感受,或当时留下的第一手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明 材料。所以 D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 ”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战地点是在黄河,方式在敌后作战即游击战。只有 C符合;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9、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下图中人物是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将领: A张自忠 B彭德怀 C朱德 D李宗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读图能力。根据图片中台儿庄的信息,可知是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当时是李宗仁,所以 D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台儿庄战役 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决定作用的是 A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的原子弹 B国民政府

10、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战斗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 D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 在正面战场英勇抵抗日军,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敌后袭击日军,经过八年全民族的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A、 D项为外因,不起决定作用; B项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根本原因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包括( ) 淞沪会战 百团大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A B C D 答

11、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所以 B正确;百团大战 时间是 1940、 8-12此时是抗战相持阶段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初期四大会战 1937年 9月的一天,在陕西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有一万多穿着灰军服、带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都换上了国民党的黄军服和黄军帽。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A红军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抗日反蒋 B为了不引起蒋介石的注意,开赴 敌后 C国共两党再一次实现合作,共赴国难 D完全接受了蒋介石的要求,改编抗

12、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主动改变军队,将工农红军改变为国民党军队十八集团军,所以 C正确。 AB表述错误; D中完全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第二次国共合作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再认再现能力。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

13、予以决定,充分体现了政治上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所以 B正确。 A是宗法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商朝统治的特点 据瓯越文化史记载,现在的温州市就是当时回浦县的东瓯乡,属会稽郡。下列对此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 ) 会稽郡设有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 会稽郡最高长官由世袭产生 回浦县下设乡、里 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再认再现能力。本题考查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命,不再世袭,是流动的官员,所以 错误,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

14、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宋朝的枢密使 D唐朝的节度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宋朝宰相权利一分为三,参知政事副宰相分割宰相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权。所以 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宰相权利的变化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宰相数量增加 C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D皇权不断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的意思反应出从汉朝到唐朝宰相

15、数目的增加,这样就分散了相权,从而加强了君权,这是实质目的, ABC不是实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宰相制度的变迁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曾经在央视热播,人们从中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 “刘罗锅 ”。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被废除,剧名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与材料的联系能力,明朝初年,明太祖以丞相胡惟庸 “专权 ”为由,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

16、并诏令以后子孙后代不许设立丞相。故明朝以后不再有丞相一职,刘墉生活在清朝时期,不可能是宰相,所以称 “宰相刘罗锅 ”会误导观众。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宰相制度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军机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的法定的机构。只是秘书咨询机构。军机处的主要作用是上传下达,对任何军国事务都没有决策的权力。所以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有

17、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通过材料中 “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 ”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所以 B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 “有一

18、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文中的 “两个强盗 ”和 “夏宫 ”是指( ) A 英、法颐和园 B葡、西颐和园 C英、法圆明园 D俄、日圆明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通过材料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的描述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合发动了的,还火烧了圆明园,所以 C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9、突出表现在 ( )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中国内地 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依据所学知识, 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内容中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表明永远束缚住中国人的手脚,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内容影响 1895年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被台湾人民推为义军首领的是 ( ) 唐景崧 丘逢甲 刘永福 徐骧 A B C D 答

20、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军队有两支,一直是黑旗军,领袖是刘永福,另一支是义军首领是徐骧和丘逢甲,所以这里问义军首领是徐骧和丘逢甲。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按时间先后将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西安事变 瓦窑堡会议 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西安事变 时间是1936.12.12; 瓦窑堡会议 1935.12; 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9; 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

21、1937.8;所以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 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 贞观政要 材料二: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 请回答 : ( 1)材料一中唐太宗认为 “稳便 ”

22、的途径是什么? (2分 ) ( 2)明太祖认为 “稳当 ”的方法是什么? (2分 ) ( 3)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4分 ) ( 4)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有何共同目的? (2分 ) 答案:( 1)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划 (2分 ) ( 2)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 (2分 ) ( 3)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 (4分 ) ( 4)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 (2分 ) 试题分析:( 1) 本文考察学生解读材料历史信息的

23、能力。从材料一中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可知唐朝地域广阔,事情繁杂,委任各位宰相筹划,事情方能稳便,才去执行。 ( 2) 本文考察学生解读材 料历史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中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可知,看到了明朝之前设置宰相的弊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所以罢了宰相。 ( 3) 本题考察学生在解读材料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历史比较的能力。由第一问和第二问可知,唐太宗认为应由

24、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看到了明朝之前设置宰相的弊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 理事务所以罢了宰相。 ( 4) 本题考察学生在解读材料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历史比较的能力。二者虽然做法不同,但也并不矛盾,不同的做法还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封建君主无论采取何种政策和何种作为,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维护自身统治集团的利益。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宰相制度 以下所提供的材料你必须认真研读,然后回答我们提供的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 图一: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 8月,耆英代表清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

25、在 “康华利 ”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二: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 11国签定了更加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图三: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 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第一组: 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6分 ) 据图二,清政府与西方侵略者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 4分 ) 第二组: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请指出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5分 ) 答案:第一组: 割让香港岛、赔款

26、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分 ) 辛丑条约。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4分 ) 第二组: 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刷耻辱,捍卫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分) 试题分析:第一组: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较简单。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赔款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的影响:包括主要矛

27、盾的变化,革命任务的变化,和新思潮的萌发等,但是最主要的变化是社会行者的变化,中国有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过图的注解可知:图二: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 11国签定了更加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辛丑条约。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完全形成。 第二组: 考察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国内意义: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刷耻辱,捍卫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世界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抗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