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4102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 2014南京青奥会吉祥物 “” 2014年沈阳二中运动会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 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根据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可知, 是由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现象,符合题意; 是自然风光,不是文化现象,排除; 我国的外汇储备是经济现象,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 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 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 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发

2、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点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各民族文化一律平 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说法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因为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有存在各自的特色, 说法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说法正确。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一部介绍中华各地传统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在网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4 小时讨论量迅速攀至新浪微博话题榜首位。这部纪录片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是它( ) 附着着文化的元素,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

3、传统文化 借助电视等大众媒体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情感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说法错误;该纪录片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附着着文化元素,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特色, 说法正确。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周易 系辞下中说: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 ”近年来, “忧患意识 ”

4、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B说法正确; A“即将 ”说法错误; C“毫无保留地继承 ”是全盘吸收传统文化,说法错误; D“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已被拆 ”,这是流行的老百姓对盲目进行旧城改

5、造而拆除传统特色建筑行为的感慨。时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为( )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要重视现代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发展上的守旧主义 未能清楚认识乡村文化的落后性和 外来文化的先进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说法正确;保护古村落不是守旧主义,而是对传统优秀建筑的保护,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 说法错误。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作为一

6、种新的文化载体,网游正在世界各地唱响 “中国好声音 ”。对网游企业而言,应该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从材料中可以 看出( ) 科技进步使文化民族性加强 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科技进步引领文化发展走向 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网游展现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让中国文化传播的更远,这说明科技进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说法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技进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与题意不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说法错误。

7、该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 “柳体 ”,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书法艺术的传承是传统文艺的继承, A说法错误;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说法错误; C与题意不符;书法属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D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艺的 继承。 少林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

8、了推广少林文化 ,郑州市近年来在全市各个小学推广 “简化少林拳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广大小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学习了优秀的武术文化。这充分体现了教育( ) A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B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 D具有文化共享的强大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A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文化共享的强大功能, BD说法错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 C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观察下边漫画,请你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的

9、主题,最贴切的是( ) A经验:发展的绊脚石 B常规:成功者的梦呓 C传统:创新的垫脚石 D细节:定成败的关键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的提示语句 “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寓意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批判继承, C符合题意。 ABD与漫画 主旨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内蒙古 “放歌草原 书写百姓 ”主题文化活动将组织作家在 2013年 68 月间深入农村牧区体验生活。文艺工作者只有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把丰富的想象与脚踏实地的感悟结合起来,把充沛的才情与鲜活的体验结合起来,才能挖

10、掘出真善美,才能深层次地反映大众心声。组织作家深入农村牧区体验生活是基于(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文化创新要更好地适应群众需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艺工作者只有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把丰富的想象与脚踏实地的感悟结合起来,把充沛的才情与鲜活的体验结合起来,才能挖掘出真善美,才能深层次地反映大众心声,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进行文化创作需要立足社会实践,这样才能适应群众需求, 说法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体现的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 说法错误。该

11、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启功是当代文人书风的代表人物,曾荣获 “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 ”。他的书法既 传承董其昌文人 “书卷气 ”一脉,又典雅挺拔,秀而不俗,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被书画界奉为 “启体 ”。由此可见文化创新( ) 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目的 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是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重要源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目的, 说法错误;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 说法错误;启功在书法中的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

12、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 命力的重要保证, 说法正确。该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 2013年阳春三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礼物,是一幅由南通沈寿艺术馆特别绣制的国礼普京总统肖像,让普京总统惊喜不已。回答题。 【小题 1】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 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的过程 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13、 坚持 “西学为本、中学为用 ”的文化融合过程 A B C D 【小题 2】沈寿的上述做法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需要( ) 摒弃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创新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抵制外来文化,突出民族特色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B C D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文化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继承,通过文化交流与创新,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说法正确; “消除文化差异 ”过于绝对,说法错误;进行文化创新,要坚持 “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 说法错误。该题选 A。 【小题 2】试题分析:进行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

14、发展,推陈出新, 说法正确;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 说法正确; 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做法,说法错误。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 2013年央视春晚,歌曲春暖花开舞美视频影像一出,就引得年轻人一阵欢呼,加上那英洋气的唱腔、温暖的旋律,征服了许多观众的心。该节目的亮点在于富有立体感、震撼力,同时结合当下较火的 3D影视题材,很容易引发年轻人的共鸣。这一现象启示我们( )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人们更多的需要 B实现文化创新必须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 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还需要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吸收其他民族优秀

15、文化成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 “该节目的亮点在于富有立体感、震撼力,同时结合当下较火的 3D影视题材,很容易引发年轻人的共鸣。 ”说明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还要融入时代元素, C说法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进行文化创新需要立足社会实践, A说法错误; B“必须 ”过于绝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吸收外来文化, 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身影在哪里?不能说这一百多年中国没有文化创造和积累,但与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相比,与同时期世界文化的蔚为大观相比,我们的分量确实还不

16、够厚重。实现中华文化 复兴梦,我们应该( ) 在实践基础上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 恢复民族自信,全面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做出正确选择,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开拓者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梦,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开拓者,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说法正确;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梦,需要发展壮大中华文化, 与题意不符;对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 全面继承,说法错误。该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 埃

17、科指出,欧洲应该加深文化认同,用 “欧洲认同 ”加强纽带联系、弥合歧见、耐心相处,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这启示我们( ) 文化是民族的 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文化趋近融合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欧洲应该加深文化认同,用 “欧洲认同 ”加强纽带联系、弥合歧见、耐心相处,这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说法正确, 与题意不符;不同文化要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说法错误。该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

18、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答案: A 试题分析: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特色,它们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说明得到其他民族人民的喜爱,这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说法正确; B“各国 ”过于绝对,说法错误;文化的共性要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C说法错误; D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该

19、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 “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 ”与 “吉 ”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 “同心结 ”、 “平安结 ”、“团圆结 ”,一个个美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真善美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核心 从结绳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B C D 答 案: D 试题分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说法错误;真善美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核心,说法错误; 说法错误;一个个美好的

20、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透过结绳记事,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说法正确。该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 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说

21、法正确; A“决定 ”社会发展的说法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其阻碍作用, C说法错误; 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 “百村千幢 ”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村落、古民居的 “筋、骨、肉 ”,还可以传承惠州文化的 “精、气、神 ”,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2、,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本身说法错误; “古民居 ”可以传承惠州文化的精气神,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说法 正确; AD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重男轻女 ”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 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C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D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答案: BD 试题分析:文化由经济决定,是经济的反映,但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

2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它有时先于经济的发展而存在,有时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存在所以 D正确。 A和 C本身说法错误;“重男轻女 ”的思想源于封建社会,但在今天依然存在,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B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面对美国 “薯片(麦当劳) ”、 “芯片(电脑) ”、 “大片(电影) ”这 “三片齐下 ”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 “失声 ”状态。而近年来,票房过亿的国产 贺岁影片明显增加,尤其是 2014年,四大名捕 3、小时代 3、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电影 6飞马奇遇记均宣布票房过亿。电影市场的全面繁荣有利

24、于( )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抵制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和方针, 抵制外来文化,是盲目排除的表现,与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符,错误;电影市场的全面繁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说法正确。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一篇题为美国高中 “中国妈妈 ”为何成为贬义词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帖子说,在美国高中生眼中,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

25、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 感受是: “中国妈妈 ”特别爱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妈妈也要孩子去学钢琴 总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中国妈妈 ”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妈妈心中的目标。而这种攀比的结果最终往往是对自己的孩子没了信心。这说明( ) A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 过程,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

26、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有目的的, AB说法错误; “中国妈妈 ”在子女教育上永远以别人为标杆,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 说法正确; D 与题意不符,“中国妈妈 ”的做法不算是优秀文化。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下图漫画效仿说明( ) A文化现象为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素质在于模仿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仿效 ”是模仿的意思,即看到别人干什么,不知不觉地跟着学,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说法正确; AD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文化素养、文化素质的培育和提高在于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

27、 C 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有人说: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为人性 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故乡的思念和留恋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的特点,符合题意;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与题意不

28、符。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历史可追溯到 2000多年前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由此可见( )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民族节日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说法正确;端午节的习俗其历史可以追

29、溯到 2000多年前,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传统习俗具有持久影响, 说法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说法错误; 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透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ama(大妈)、 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也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截至目前,已有 245个汉语词汇在牛津英语词典中 “安家落户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 ) 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其它民族文化 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完全融合之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30、:一些汉语词汇在牛津词典中 “安家落户 ”,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表现,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化进步, 说法正确;材料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而是中华文化走出去, 说法错误; “完全融合 ”过于绝对,说法错误。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 力 不同于物理学上的 力 。物理的 力 是人类用来 化 自然界的,文化的 力 是用来 化 自身的。 ”这一说法表明( ) 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B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源泉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的 力 是用来 化 自身的

31、,这体现了文化对人自身有作用,说明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说法正确;人的本质不是由文化决定的, A说法错误; C“主导 ”力量,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D 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 “服饰文化 ”,吃饭讲 “饮食文化 ”,住房讲 “建筑文化 ”等。由此可见 ( ) A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

32、突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 ”,这句话是该题的题眼。强调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A说法正确; B强调的是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与题意不符; CD与题意 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014年 5月 4日,在五四运动 95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在谈到青年的价值观的形成时,他生动的形容,青年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因此,要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在青年时期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因为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一

33、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青 年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在青年时期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因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旦形成,则具有很强的确定性, B说法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综合题 中国珠算萌于商周,始于秦汉,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 “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 “中国的

34、第五大发明 ”。珠算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作用,曾创造了不少奇迹,比如在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科学家们甚至借助珠算协助计算机准确得到了相关重要数据。经过我国长达 5年的不懈努力, 2013年 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 1800年历史的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 2001年 ,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

35、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请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阐明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 6分) 答案:(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它不仅对于研究 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珠算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课堂,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分)(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珠算回归课堂,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2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珠算

36、回归小学课堂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文化多样性角度来看,珠算是我国的文化遗产,需要回答文化遗产的作用;通过课堂传承优秀文化,体现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 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途径。 著名作家王蒙说: “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 ”, 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 都是进步的阶梯。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随着网络出版物的火热和电子书的进一步普及,数字化阅读以其快捷、方便、互动及海量信息的优势 ,开创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传统纸质阅读显得不再那么必要。 据全

37、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上升,而传统纸 质阅读量增加较为缓慢。 网络时代数字化阅读往往是碎片化、快餐式、随意性的,是一种浅阅读。对于深层次阅读而言 传统纸质阅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培养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发现并重视传统纸质阅读的价值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 “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 ” 请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答案:(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读书是可以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8、( 2分) (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 化的特点,人们阅读书籍,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2分) ( 3)读书尤其是读好书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愉悦精神,陶冶情操。( 2 分) ( 4)读书尤其是读好书有助于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进而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分) 试题分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该题需要回答的原理。学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什么、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及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具体加以分析。读书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丰富人的精神 世界,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

39、活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这部记录片定位于 “高端美食类纪录片 ”,记录着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真是完美的诠释了 “中国美 ”。 第一季只有 7 集,介绍的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 第二季定位为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并将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150 多个人物, 300 余种美食,一

40、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使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在央视一播出就成为了吃货们的精神寄托,直接引爆了舌尖系列美食的销售,近一个月累计销量就有 3万多件,仅这些 “出镜 ”美食的销售额就高达百万元。该部纪录片也摇身一变,堪称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广告,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掀起了一股 “跟着舌尖去旅行 ”的热潮。旅游网站和旅游社也嗅到了商机, 推出多达百条 “舌尖之旅 ”主题线路,号称吃遍舌尖上的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作用。( 12 分) 答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

41、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 (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 3)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 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本题亦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解读以及对设问的分析理解中获取答题的相关信息、

42、确定答题的具体方向。本题设问中 “中华饮食文化的意义 ”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本题材料中 “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 ”,启示学生可从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 “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启示学生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另外,学生还可从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塑造人生。 当雾霾遇上春节,你还放烟花吗 今年,持续

43、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春节前夕,多家微博门户网站发起了 “禁放或少放烟花爆竹 ”的倡议,得到网友的积极响应。但是也有 很多市民表示今年依旧会放炮,因为一年才放一次,不放就缺少过节的气氛了。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认为,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从内心讲,我是不希望它消失的。如果真的禁放了,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春节就更加没有年味儿了,况且禁放政策能不能执行下去也不好说。 ”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认识。 (14分 ) 答案:( 1)春节燃放爆竹属于传统习俗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

44、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2分) ( 2)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2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分) ( 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它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就能对社会和人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 2分) ( 4)春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应该与时俱进,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分) ( 5)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分) ( 6)立足社会实践

45、,勇于创新,( 2分) ( 7)处理好当代文化 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反对 “ 历史虚无主义 ”和 “守旧主义 ”。( 2分)(答出 7点即可满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学生解答本题时,要紧紧扣住材料,从对材料的理解中来找寻答题的思路。对于材料中 “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学生可从传统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角度去说明;对于材料中 “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但面对近日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学生可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角度去分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 中表达,我们庆祝春节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但燃放烟花爆竹这种庆祝方式污染环境,理应自觉减少燃放或不燃放,对此,学生可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加以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征、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