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4105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届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届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届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届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浙江乐清市第三中学高三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 722-前 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 33次,朝周王者 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B分封制已开始解体 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D吴越文化的先进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依据所学可知,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定期朝觐,向周王述职,缴纳贡赋,派兵随周王出征等。春秋以后,随着周王室的日益衰微,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他诸侯要向霸主朝贡。正如材料所描述的那样。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美国 17

2、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以下对这部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任期四年但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B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大法官 C众议员每州两名,参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D对美国以外的国际事务严守中立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宪法。依据所学, 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故 C项错误; A、 D不是 1787年宪法的内容,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是华盛顿开创的。所以应选 B。 考点:金达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联邦体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公社的选举,是去了大好

3、的时机,而组织公社等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马克思的这段话认为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是 A给 了国内外反动的势力勾结与反扑的时机 B生产力水平未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C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D无产阶级政治威信还不够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从材料 “公社的选举,失去了大好的时机 ”、 “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等可知,巴黎公社给敌人以喘息机会,是导致公社的重要原因。所以应选 A。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如下图,英国学者约翰夫 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 20世纪 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

4、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根据下列强国的特质, a、 b、 c、 d对应顺序准确的应该是 A欧盟、日本俄国、中国 B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C日本、俄国中国、欧盟 D中国、欧盟俄国、日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依据所学,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制约美国的力量有了发展,如俄国、中国、欧盟、日本等。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世界范围内则是美、俄、中三角关系。美国在这两个关系中都居于中心地位。所以应选 A。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特点 丝绸之路是中国联系西方的 “国道 ”。汉代的丝绸之路可以

5、见证 A灌钢法技术制作的兵器外销 B火药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 C “井渠 ”技术向西传到西域 D大量精美的瓷器远销海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依据所学可知,灌钢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冶金业的成就,故 A项时间与题干不符,应排除; 13、 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故 B项错误;瓷器远销海外是唐宋之后,故 D项错误。“井渠 ”技术是汉朝时候传到到西域的,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丝绸之路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朝人王建的诗汴路即事中云: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对于这两则史料的分析,下列说法中合理的

6、是 汴路即事中提到的 “草市 ”是诗人想象的产物 唐会要记载中的 “市 ”应该是指 “草市 ” 汴路即事反映出唐代 “草市 ”大多在水运方便之处 两则史料相互矛盾,说明唐代 “草市 ”存在与否仍有争议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依据所学,草市自东汉就有,故 错误;草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故 错误。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市的变迁 据冯天瑜著中华文明史记载,南宋临安城居民中,官吏人数占临安城区居民总数的 23%左右;从事工商业的居民总数达 20万,约占城区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事

7、文教事业的生员、教谕还有各行业艺人也占临安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作者文中数据可能来自东京梦华录 B南宋社会生活世俗化 程度较低 C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D南宋兼具 “官僚社会 ”、 “文人社会 ”、 “市民社会 ”的风貌特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南宋临安城居民的构成主要有:官吏、工商业者、文职人员,故南宋社会具有 “官僚社会 ”、 “文人社会 ”、 “市民社会 ”的风貌特征,故 D 符合题意。东京梦华录是记录北宋都城开封城市面貌的著作,故排除 A; B、 C两项均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

8、发展 南宋商业的发展 针对洋务运动,一位清朝官员写道: “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 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 以期驾乎西制之上。 ”这位官员意在强调 A放开民间设厂限制,容易导致人人争利 B政府应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 C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依托民办企业 D洋务运动有望实现全面地超越西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企业的兴起。从材料 “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 ”可知,洋务派 想依托民办企业,解决其发展中的困难,故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

9、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兴起 下图为某国 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 A苏俄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侵略。依据图表数据及所学,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进出口明显高于华中和华南地区,而东北和华北地区正是日本加紧进行权力的重要地区。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民主革命 列强的侵略 日本的经济侵略 下表是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各项数据、与表中整体趋势出现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1958年 1961 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粮食产量 1958 20000 196 9

10、477 0 1563 1 1959 17000 170 9 410 4 1214 7 1960 14350 106 3 194 1 985 5 1961 14750 80 0 181 4 506 5 三大改造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实施八字方针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从表格中各项产量可以看出,国家经济衰退严重。结合题干的时间 “1958年 1961 年 ”可知,正是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故 、 正确。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邓

11、小平说: “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 “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 中 共中央肯定 “包产到户 ”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依据所学, 是 1980年 ,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 , 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稍后于 、 ; 1978年 11月; 是 1983年。故先后顺序应是 ,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 历程 下图是民国

12、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 ) 墙上画作的风格 人物的发型 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依据所学,画中墙上画作仍属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饮食方式仍属传统中式饮食,故排除 ;人物的发型看已经短发,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尚的变化;照明手段看,已经有了电灯,反映了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故 、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 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

13、律的漏洞 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局限。从题题干材料 “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 ”,使得妇女也开始获得或掌管财产,这反映了罗马法的缺陷。故应选 B。分析选项, A项材料与题干无关; C、 D项明显与题意相悖,因为题干材料明确指出是因为钻了法律的空子才获得了财产。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

14、马法的形成与发展 罗马法的局限 下图是某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 “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 ”。这枚邮票最有可能发行于下列哪一时期? A延安时期 B过渡时期 C十年探索时期 D十年动乱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革。依据所学, “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 ”、 “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 ”目 的在于不污损毛泽东的形象,反映出对毛泽东主席的痴心拥戴、崇拜,故最有可能发生在文革时期。所以应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中国统一大业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文革 有学者说: “(唐朝)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

15、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 ”这表明唐朝的官僚制度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 可有效制约君权 提高了行政效率 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依据所学,唐朝的时候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君主的允许范围之下,中书、门下、尚书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的权力。材料正是这一运作过程的反映,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故 不合题意。合议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故 符合题意; 提高了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材料 “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 ”表明 正确。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九品中正

16、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它是汉代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以下关于九品中正制的表述,正确 的是 A “中正 ”是在中央设置的负责评定等第的中正官 B “九品 ”指中正官据人物的才能按九等进行评定 C “中正 ”所评定的品级即被评人所授官职的品级 D选官方式的封闭,便利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选官制。依据所学, “中正 ”是在地方设置的负责评定等第的中正官; “九品 ”指中正官据人物的才能、家世等按九等进行评定;“中正 ”所评定的品级作为推荐的依据,而不是品级;故 A、 B、 C三项均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政

17、治制度的演变 九品中正制 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 “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为八思巴(土蕃的大喇嘛,主持宣政院)之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 ”以上材料表明 宣政院是统辖西藏地区政务和军事的地方机构 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元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 八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对西藏的统治。依据所学,元朝的时候,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是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及藏族地区之军政事务的机构。故 表述错误,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 均符合史实,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

18、演变 宣政院 明史 职官制记载: “内阁制票拟,不得不决与内监与批红,而相权转归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B宦官控制阁权,政治黑暗 C皇帝设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 D明代相权实际控制在宦官手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阁制。依据所学,材料所说的 “内监 ”、 “寺人 ”是指宦官, “悉颠倒于其手 ”说明明朝宦官控权力较大控制了内阁。这造成了明朝政治的黑暗,统治的腐败。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内阁制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后制作的时间轴,所标注

19、的 7处事件中,标注正确的有 A 4处 B 3处 C 2处 D 1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依据所学,义和团运动发生在 1899年至 1900期间;反割台斗争是在 1895年以后;黄海海战发生在 1894年,故此三处错误;其余四处正确,所以应选 A。 考点: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列强侵华 主要史实 1889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题名天猪教。从此开始了他历时 10年之久的反洋教斗争。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儒、佛、道三教为正教,此外再没有第四教了,一切洋教都是 “鬼叫 ”(鬼教的谐音)或 “天猪教 ”(天主教的谐音),应该加以诛灭。他还认为教会侵略是

20、想来 “谋中国的江山 ”。对周汉反洋教斗争的评析,正确的是 A盲目排外倾向严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B卫道爱国与反 帝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官员此举是为了愚昧百姓,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D以传统文化作为反对洋教的武器,维护国家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反侵略斗争。依据所学, 19世纪末,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反洋教斗争是这一时期反侵略斗争的重要形式之一。材料表明,周汉以儒、佛、道三教为正教,将洋教贬低为 “鬼叫 ”或 “天猪教 ”,体现了维护中国传统的一面;材料 “谋中国的江山 ”体现反帝爱国的一面。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

2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反洋教斗争 近代有人向政府上书建言: “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 ”此上书应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文化运动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依据材料 “诏天下 ”、 “同时断发,与民更始 ”、 “令百官易服而朝 ”可知,此上书主张官与民同时断发易服,故可判断这应该是在清朝统治时期。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所以应选 B。 A时期明显不符; C、 D与材料 “百官易服而朝 ”不符。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

22、法 一份由 “上海军政分府 ”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 “ 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 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 ”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B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C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依据所学及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应是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中 华民国即将成立的情况。这时,由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所以应选 C。 A、 B、 D三项时间上明显不符。 考点:近代

23、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过程 1945年 4月,毛泽东在 “七大 ”工作方针中指出 “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 ”。这里的 “出发点 ”是指 A陕北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B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C红军主力在陕北完成改编,奔赴抗日的前线 D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由陕北渡过黄河,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陕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依据所学,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 年,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故陕北是 “落脚点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故陕北是 “出发点 ”。A表

24、述错误,与史实不符,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的应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 是 “落脚点 ”; C 符合题意; D 项发生在 “七大 ”工作方针之后。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陕北的地位 新中国建立后,标志着 “法治 ”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转变为国家政治目标的会 议是 A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依法治国。依据所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所以应

25、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依法治国 确立 1952年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 ”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依据所学,材料 “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 ”表明不承认以前与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是新中国 “另起炉灶 ”外交方针的体现,故 A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 外交方针 综合题 ( 14分)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学者们注重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这一事件

2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937年到 1945年, 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 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 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摘自百度百科 日本侵华战争(词条) 材料二: 2014年 2月 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五位一体 ”的角度概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严重破坏 。( 1

27、0分) ( 2)请分析中国政府选择在此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 4分) 答案:( 1)政治:侵占我国大片国土,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实施 “以华治华 ”。( 2分,任答 1点即可) 经济: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中国民族工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2分,任答 1点即可)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 2分) 社会:杀害数千万中国平民,造成数千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2分) 生态: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生化武器,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2分) ( 2)原因:提醒国人勿忘历史,珍爱 和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有力回击日

28、本右翼势力,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彰显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2分,任答 1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但这一角度不得超过 2分)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试图摆脱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掌握与认识。回答时要紧扣题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归纳总结。政治方面应主要从主权被破坏的角度回答;经济主要从对中国资源以及民族工业发展的破角度分析;文化 从奴化教育角度作答;社会从战争对民众生命以及心理创伤等角度归纳;生态从日本使用毒气对环境以及人类生态破坏的视角分析作答。 第( 2)问,主要意

29、在惊醒中国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这一角度去分析考虑。回答时注意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从日本的政治意图及对二战罪行的认识但内阁方面,结合所学归纳总结。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日本的崛起。 ( 12分) “传统的存废与革新 ”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

30、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 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 、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并指出这种诉求推动了近代英国哪一政治体制的形成

3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 “光荣革命 ”到 18世纪中期该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 8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 4分) 答案:( 1)议会掌握国家 最高权力(立法权),同时保留国王统治权。( 2分)君主立宪制( 2分)。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保留了议会和国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肯定议会权力,一定程度限制了王权; 1702年颁布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的原则;乔治一世时期,形成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惯例; 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4分) ( 2)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保留了君主专制、

32、军国主义残余,是德国发动一战的重要原因。(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 “ 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 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 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 ” 归纳总结。第二小问及第三小问属于基础知识的记忆,联系所学回答即可。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德国宪法所确定的德国政体影响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分析材料,明确对权力的分配;其次要注意结合德国的传统;第三,注意结合德国在这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对世界的影响归纳总结。 考点:古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历程 与特点;古近代西方

3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政治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影响 ( 24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1936 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 %) 18691894 18941908 19081920 19201936 国内生产商品 0 97 3 51 11 37 3 81 进口洋货净值 3 59 6 53 5 65 1 72 合计 1 25 4 02 10 46 3 60 注释: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

34、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 ,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 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

35、上表所反映的近代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变化的轨迹,举例说明导致 1920-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异常的国际因素。( 8分) ( 2)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 8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 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 “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 ( 8分) 答案:( 1)轨迹:从小幅增长到大幅度提高、又大幅回落。( 4分 ,若只写出增长到回落 ,给 2分) 因素: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929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4分)(其它言之成理的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 2)矛盾之

36、处:材料二主张学习一切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材料三表明,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基本处于封闭状态。( 4分) 因素:两极格局下,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实行 “遏制和孤立 ”中国政策;中苏关系破裂 。( 4分) ( 3)经济上,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参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 4分)外交上,制定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4分)(每点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认识与理解。回答轨迹时要注意表中数据的变

37、化,迅速增长而后又迅速下降。回答原因时要注意发展及回落的时间,联系这一时期国内及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分析归纳,如国内的战乱不断,国际上的经济危机,日 本的侵华等。 第(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认识。首先要明确材料的中心含义。材料一中毛泽东强调要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材料二则表明当时的中国实际上处于封闭状态。回答原因要注意联系这一时期国内及国际的因素归纳总结: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实行 “遏制和孤立 ”中国政策;中苏关系破裂等。 第( 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结合所学,从经济上: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参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从外交上:制定 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轨迹及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历程与特点及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 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