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4176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 2011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 皮肤 人的血液 神经元 变形虫 人的呼吸系统 病毒 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一树林中的所有鸟类 我国的大兴安岭 一块农田的所有生物 A B C D 答案: B 在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是( ) A若探究 pH值对 H2O2酶活性影响,则 pH值是自变量, H2O2分解速率是无关变量 B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新鲜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淀粉与淀粉酶两溶液混合后再调控温度 D若探究温

2、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 D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 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 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 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 D 如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 C、 H、 O 的变化,某个同学在分析时,做出了如下判断,你认为其中判断有错误的是( ) A甲为光合作用,乙为呼吸作用 B甲中的 H2O 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 H2O 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中 C甲和乙过程中都有 H的产生与消耗 D甲过程全在叶绿体中进

3、行,乙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答案: D 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 DNA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 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 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 DNA分子数目一定相同 D每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一定相同 答案: C 一个基因型为 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 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种类表示都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

4、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 为 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 或 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或tm 答案: D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有( ) 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 /体积的比值越来越大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 皮肤上的 “老年斑 ”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低

5、温引起的细胞冻伤 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衰老细胞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 C 洋葱是生物学中较为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 A利用洋葱的根尖分生区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B利用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细胞做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 C利用洋葱的紫色鳞片叶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D利用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答案: AB 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 V )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 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 v 与酶浓度成正相关 B酶浓度恒

6、定,温度、 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 在一定范围内, v与底物浓度呈正相关 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 pH适宜的条件下 v 与温度成反比 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 v 与 pH成正比 答案: AB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 “假说一演绎 ”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豌豆在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B “为什么 F1只有显性性状、 F2隐性性状又出现了呢 ”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 C “测交实验 ”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

7、行的检验 D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属于假说内容 答案: BCD 下图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7号与 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1/12 C 11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1/5 D 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1/2 答案: ACD 下列有关 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 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B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 ATP,保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 D ATP中的 “A”与构成 DNA、 RN

8、A中的碱基 “A”表示同一物质 答案: B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为死细胞 B显微镜下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 布 ”所用的材料必须始终处于生活状态 C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 D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方法是利用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 答案: C 下图中曲线 a、 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能通过方式 a运输 B与方式 b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 b的

9、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 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 答案: B 2009年春夏之交,甲型 H1N1流感大流行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下列关于甲型 H1N1病原体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型 H1N1病原体能够独立代谢 B甲型 H1N1病原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甲型 H1N1病原体只有一种核酸 D甲型 H1N1病原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C 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 A ATP、 DNA、细胞膜 B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 C核糖、核糖核酸、核糖体 D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 答案: A 2008年 9月, “三鹿 ”牌婴幼儿

10、配方奶粉致儿童肾结石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不法商家将含 “伪蛋白氮 ”较高的三聚氰胺掺入奶粉,提高检测时蛋白质数值,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聚氰胺中肯定含有氮元素 B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游离的氨基中 C婴儿的食物中应该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三聚氰胺不能体现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D氮元素既可以存在于氨基酸的氨基中,也可以存在于侧链基团 “R”中 答案: B 2010年 7月 12日消息,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的称之 “Dysbindin1 ”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存在于脑神经细胞的 “突触 ”中。如果减少这种蛋白质的含量,在 “突触 ”中接受信息的组织就

11、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反之,如果补充这种蛋白质,有关组织的机能将得到恢复,有关该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ysbindin1” 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脑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必须经过 “突触 ” C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这种蛋白质 D该发现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理论基础 答案: C 2008年 6月 20日美国宇航局宣布火星探测器 “凤凰 ”号已经找到火星表面存在水冰的证据,希望借助这一 发现,继续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重状态下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白天用 H218O 浇花草,周围空气的水、 O2、 CO2中会出现 18O C细

12、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代谢强度就越大,抗性也越大 D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细胞器中均可产生水 答案: B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 RNA自由进出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 ATP的酶 D肝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答案: D 用特异性的酶处理某一生物细胞的最外面结构,发现降解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进一步分离该细胞的某种细胞器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这种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反应都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进行)( ) A CO2+H2O( CH2O)

13、 + O2 B C3H4O3(丙酮酸) + H2O CO2+H+能量 C丙氨酸 +甘氨酸 丙甘二肽 + H2O D C6H12O6+O2CO2+H2O+能量 答案: D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 B、 C、 D、 E、 F表示某些物质, a、 b、 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通过中耕松土可促进 b物质的吸收 B若是线粒体膜, b和 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O2、 CO2、 C若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下部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 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 B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B 2009年 10月 7日,美国、以色列的三位科

14、学家因 “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中含有核糖 B核糖体是生物体内 各种酶的合成场所 C核糖体是细菌、噬菌体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D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答案: A 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推测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磷脂 B DNA C糖蛋白 D RNA 答案: C 综合题 下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

15、意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 DNA含量的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 1)图甲乙丙丁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特有的图像是 ,图乙细胞的名称是 。 ( 2)图甲乙丙丁中对应于坐标图中 bc段的有 ,对应于 hj 段的有 。 ( 3)乙图可对应于 段,基因重组可发生于 段(填字母)。 答案:( 1)乙 ,丙,极体 ( 2)甲、丙,丁 ( 3) de, bc。 某同学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将 8株各有 20个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盆栽天竺葵植株,分别放在密闭无氧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

16、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光照强度( LX) 1000 0 1000 0X 1000 0 1000 0 开始时 CO2量(单位) 5 0 5 0 5 0 5 0 5 0 5 0 5 0 5 0 12后 CO2量(单位) 4 5 5 1 3 5 5 4 1 9 5 9 2 0 5 8 ( 1) 1、 3、 5、 7实验组合研究的实验变量是 。 ( 2)比较实验 2和 3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答案:

17、卷坐标图里绘制出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变化曲线和光合作用实际固定 CO2速率变化曲线 。 答案:( 1)温度 ( 2)变量不唯一(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 3)(横坐标 1分,一个曲线 1分,共 3分) 图甲表示一个水稻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 a、b、 c代表细胞器)。图乙表示在两种不同温度下,水稻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 1)图甲中,细胞器 c为 ,细胞器 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 和 两阶段。 ( 2)图甲中物质 是 ,在 的情况下,进入 c中被分解。 (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

18、和结果如上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则在15 、 1千勒司光照下,该植物 5小时光合作用固定 CO2 mol。 ( 4)从图中可发现,影响 A点和 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包括 。 ( 5)若给该装置通 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 18O2,请用图解简要说明该过程 。 答案:( 1)线粒体 光反应 暗反应 ( 2)丙酮酸 氧气充足 ( 3) 0 005 ( 4)温度和光照强度 ( 5) C18O2H 218O 18O2 通过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 实验一: 取二只保温瓶,编号为 A、 B,如下图; A瓶注入煮沸的质量分数为 0 1g/mL的葡萄

19、糖溶液 1L; B瓶注入未经煮沸的质量分数为 0 1g/mL的葡萄糖溶液 1L; 向 A、 B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酵母培 养液; 向 A号瓶中注入液体石蜡油; 2 个瓶中放入温度计,并用棉团塞住瓶口,以固定温度计并保证保温瓶通气; 24 h后观察并记录 2个保温瓶温度数据。 分析讨论:( 1) A瓶的溶液煮沸的目的是 ,该实验属于 实验。 (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实验二: 向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中通入不同浓度氧气后,测定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曲线如下: ( 3)当 0O2%b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是 。 ( 4) O2% = a时,瓶内进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分解的葡萄糖占全部酵

20、母菌分解的葡萄糖的比例为 %。 ( 5)当 O2% = c时,瓶内 CO2释放量( mol)与 O2吸收量( mol)之比为 。 答案:( 1)减少溶解氧的含量 对比 ( 2)氧气的有无 温度的变化、 PH、酵母菌数量(合理即可) ( 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并存 ( 4) 60 ( 5) 1:1 下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某正常生理状态的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 1)在真核生物中,图示的生理活动发生在哪些细胞结构? 。 ( 2)图内字母中,能表示同一物 质的是 、 。 ( 3)当图甲中细胞有 过程发生而没有 过程发生时,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 ;若要 过程也不发生,则对该细

21、胞处理的方法是 。 (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停止 CO2供应, C5化合物的合成速度将 。 ( 5)将某植物体形态、大小、生理状况相同的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 1h,再用适当的相同的光照射 1h,测其重量变化(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数据。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 别 1 2 3 4 温度 /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 /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后重量变化 /mg +3 +3 +3 +1 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 ; 28 时绿叶的净光合速率是 mg/h。 答案:( 1

22、)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2) A和 G B和 F ( 3)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处于黑暗条件下 ( 4)减慢以至停止 ( 5) 29 3 以下是有关酶的两个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表 1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 A 试管 B 试管 C 1 加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加淀粉酶溶液 lml lml lml 3 温度处理 60 100 O 4 加碘液 2滴 2滴 2滴 ( 1) 表 1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 ( 2)该实验的正确步骤为 (用表中操作步骤中的序号表示)。 表 2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 A 试管 B 1 加淀粉溶液 2ml 2 加蔗糖溶液

23、2ml 3 加斐林试剂甲 2ml 2ml 4 加斐林试剂乙 数滴 数滴 5 加淀粉酶溶液 lml lml ( 3) 表 2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 ( 4)请修正操作方法步骤中的错误: ( 5) 该实验结果能否用碘液检测 。 答案:( 1)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 2) 23134 (或 2314 ) ( 3) 酶的专一性 ( 4) 斐林试剂甲和乙要等量混合后使用;应先加酶溶液后加斐林试剂;加斐林试剂后要水浴加热煮沸 ( 5)不能 下图 A、 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方式, C、 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请据图回答问题: ( 1)在人体内图 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

24、能的名称为 。 ( 2)若图 A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则该分子主要通过 1 运输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有 。(不得少于两种) ( 3)下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能与细胞内某些物质选择性识别和结合的是( )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 4)若图 B所示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则该过程产生的信号分子名称为 。 ( 5)若图 A 所示的细胞是浆细胞,则它分泌的信息分子是 ,参与 免疫。分泌的信息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是 (填 C或 D)。 答案:( 1)激素 ( 2)血液(体液) 肝脏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 ( 3) B ( 4)神 经递质 ( 5

25、)抗体 体液 C 下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图一细胞中结构 能被 染液染成蓝绿色。该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抗体直接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 (填标号)。 ( 2)若图二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是 (填标号);若该细胞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结构 均含有 DNA,其中 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结构 (填标号);该细胞中结构 产生的气体从其基质扩散到该细胞的结构 中被用于光合作用,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有 层。 ( 3)为制备图二细胞的原生质体,需用 酶解法去除结构 ,但应在 溶液中进行。 ( 4)用甲基绿 -吡罗红混合染液对该图一所示的活细胞组织进行染色,结果观察

26、不到应有的现象,原因是 ;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图二死细胞染色体的原因是 。 答案: 健那绿 , , 4 等渗(或高渗)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甲基绿吡罗红不能进入活细胞;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 撕取洋葱外表皮,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叶表皮小块编号 A B C D E F 硝酸钾溶液( molL) 0 11 0 12 0 125 0 13 0 14 0 50 质壁分离程度 初始分离 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状况 自动复原 自动复原 诱发复原 不能复原 ( 1)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约为 。 ( 2

27、) C和 D处理均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先后是 。 ( 3)请以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鉴别清水、 2 mol L蔗糖溶液和 2 mol L的尿素溶液。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清水、镊子、刀片。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同一部位的洋葱表皮制作三个临时装片。 第二步:用显微镜分别观察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 第三步:分别在三个临时装片的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三种不同的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并 。用显微镜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结果预测与分析: 如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 ; 如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则滴加的外界溶液为 2 mol L的蔗糖溶液: 。 答案:( 1) 0 12 mol L 0 125 mol L(注:单位没写不得分) ( 2)自由扩散一主动运输一自由扩散 ( 3)第三步:重复几次 滴加的外界溶液是清水; 发生了质壁分离,且不能自动复原; 如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则滴加的外界溶液为 2 mol L的尿素溶液。(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