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4.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4182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4.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4.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4.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4.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4.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同步 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 4.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2014 龙岩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 亮 -暗 -亮三层结构 生物膜由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B.摩尔曼用果蝇进行杂交和测交实验 果蝇的白眼基因与 X染色体联系在一起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状性排列 C.格里菲丝将活的 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 小鼠死亡,体内分离出活的 S型细菌 DNA是转化因子 D.拜尔在黑暗环境中将胚芽鞘尖端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

2、的左侧和右侧 胚芽鞘均发生弯曲生长 尖端可能产生了使其弯曲生长的物质 A.A B.B C.C D.D 答案: D 试题分析: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发现了暗 -亮 -暗三层结构;摩尔曼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格里菲丝将活的 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小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活的 S型细菌,说明 R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解: A、罗伯特森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发现了暗 -亮 -暗三层结构,推出生物膜由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A错误;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现

3、象是 F2代中只有雄性出现白眼,结论是白眼基因在 X染色体上, B错误; C、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使 R型活菌转化为 S型活菌,不能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C错误; D、拜尔实验的结论可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分布不均匀时能促进胚芽鞘弯曲生长, 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 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 A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

4、磷脂,无蛋白质 B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 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 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 -亮 -暗 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解:暗 -亮 -暗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的成分,暗的主要是指蛋白质,亮的是脂质分子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

5、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故选: 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磷脂分子是特点和排布,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对流动镶嵌模型内容的 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6、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且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 解: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A正确; B、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而且是静态的结构, B正确;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正确; D、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 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意在考查

7、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 ) A碳 B氢 C氧 D氯 答案: A 试题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 C、 H、 O、 N、 P、 S、 K、 Ca、 Mg,其中C、 H、 O、 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解: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因此构成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化学元素是碳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明确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进而选出正确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在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 “蛋白

8、质 -脂质 -蛋白质 ”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C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 1) 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2)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 3)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

9、的 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4) 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 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 5) 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6)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 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故 A正确;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维持了细胞内部

10、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故 B错误; C、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故 C错误; D、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 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 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主要考查你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考点的理解,使学生了解过程科学家探索过程和方法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 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静止的 流动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桑格和尼

11、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动运动的 解: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正确;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并不是组成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错误; 罗伯特森提出的膜结构模型:所 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并且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错误; 膜的结构成分不是

12、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流动镶嵌模型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如图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模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为单层膜包括两层 A分子 B动物细胞膜成分除了图示 ABC外还有固醇 C图中的 C在细胞膜上位置固定不变 D细胞膜可以与内质网膜直接相互转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的考查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分子是轻油一般的流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大多

13、数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分析题图可知, A是磷脂分子, B是多糖, C是蛋白质分子 解: A、细胞膜是单层膜,由磷脂双分子层过程基本骨架, A正确; B、细胞膜的主要脂质是磷脂,固醇也参与细胞膜的组成, B正确; C、 C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 C错误; D、内质网内与核膜 相连,外与细胞膜相连,细胞膜与内质网膜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内质网在生物膜系统中的地位,对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和内质网在生物膜系统中的地位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最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 A BC D 答

14、案: C 试题分析: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解: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覆盖、贯穿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层中在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一些多糖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知识,这部分属 于识

15、记内容 有关细胞膜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为 “流动镶嵌模型 ”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C细胞膜是 “选择透过性膜 ” 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取决于脂质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考查,梳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 A、目前普遍认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为 “流动镶嵌模型 ”, A正确; B、由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正确;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通过性,因此其功能特点是

16、具有选择通过性, C正确; D、细胞膜的功能复杂性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D错误 故选: D 点评:对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和结构特点、功能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 、 、 、 代表物质运输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吸水膨胀时,质膜的厚度就 会变小,说明质膜具有选择透性 B质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葡萄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C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乙酰胆碱通过 方式进人突触后膜 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 Na+通过 方式内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细胞膜

17、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以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分析题图可知: 是自由扩散, 是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 是协助扩散, 是主动运输 解: A、细胞吸水膨胀时,质膜的厚度就会变小,面积增大,说明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A错误; B、质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葡萄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进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达到运输葡萄糖的目的, B正确; C、乙酰胆碱不进入突触后膜,只是与突触后膜的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18、,然后就被分解, C错误;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 Na+通道开放, Na+大量内流,应是 的方式内流,不应是 的方式, 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 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方式及机理,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维持机理,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实质,准确解读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载体蛋白运输未知的机理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维持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在时要把生理过程的实质分析与物质运输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便于掌握 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 B、 C、 D、 E、 F表示某些物质, a、 b、 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有关

19、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电镜下观察该结构,会出现清晰的亮 -暗 -亮的三层结构 B.若该结构是人体心肌细胞膜 , b和 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O2、 CO2 C.若该结构是突触前膜,可通过 d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 B组成的结构厚度变小,说明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中,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运动的流动性 图中 A是载体蛋白, B是磷脂双分子层, D是糖蛋白,根据糖蛋白质的分布可知,上侧是膜外,

20、下侧是膜内 解: A、在电镜下观察该结构, 会出现清晰的暗 -亮 -暗的三层结构, A错误; B、 O2、 CO2通过膜过程是自由扩散,氧气从膜外进入细胞,既 b过程,二氧化碳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既 c过程, B正确; C、 d是主动运输过程,而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 C错误;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 B组成的结构厚度变小,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如图是物质 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 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如果物质 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 C物质 B彻

21、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D罗伯特森提出电镜下细胞膜是亮 -暗 -亮的结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物质 A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需要物质 B的协助,则 B物质表示载体蛋白,因此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右图中 侧含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外,则 表示膜内 解: A、据图判断,该物质运输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需要物质 B的协助,则 B物质表示载体蛋白,因此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A正确; B、图中 侧含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外,因此如果物质 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 方向是 , B正确; C、物质 B为载体,载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C正确; D、罗伯特森提出

22、电镜下细胞膜是暗 -亮 -暗的结构, 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细胞膜的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根据图中物质运输的特点判断其运输的方式,并且根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判断细胞膜的内外;能够识记细胞膜的模型为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因此罗伯特森提出电镜下细胞膜是暗 -亮 -暗的结构 ( 2008 佛山二模)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暗 -亮 -暗三层结构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在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进

23、行调查 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 “基因在染色体上 ”肯定是科学正确的 答案: AB 试题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时应选择样方法萨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利用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探究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解: A、科学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暗 -亮 -暗三层结构,即蛋白质 -磷脂 -蛋白质三次结构, 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建构了DNA双螺旋结构, B正确; C、在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 C 错误; D、萨顿

24、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 “基因在染色体上 ”只是假说,还需要设计实验验证, D错误 故选: AB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考查必修教材中四个实验的相关内容,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 2009 潍坊一 模)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 CO2的运输方式为 b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 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 和 的流动速度 D线粒体内膜的化学组成与细胞膜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 是糖蛋白, 是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a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膜外运向膜内, b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

25、膜内运向膜外, c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由膜外运向膜内 解: A、二氧化碳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即题图中的 b运输方式, A正确;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作用与糖蛋白密切相关,即图中的 , B正确; C、由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蛋白质和磷脂的流动速度,使生物膜的流动性增强, C正确; D、线粒体内膜的化学成分与细胞膜不完全相同,细胞膜上含有少量糖类,线粒体内膜上无糖类,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生物膜在组成上的异同点,分析题图获取

26、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与应用 是解题的关键 ( 2009 潮州二模)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暗 -亮 -暗三层结构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卡尔文( M Calvin)利用小球藻探索 14CO2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碳的途径 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 “基因在染色体上 ”肯定是科学正确的 答案: ABC 试题分析:暗 -亮 -暗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的成分,暗的主要是指蛋白质,亮的是脂质分子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同位素的原子量不同

27、和发射电离辐射的物理特性作为示踪手段,来研究化学反应和生物代谢途径的方法 解: A、科学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暗 -亮 -暗三层结构,即蛋白质 -磷脂 -蛋白质三层结构, 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分子结构时,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 DNA双螺旋结构, B正确; C、卡尔文利用小球藻探索 14CO2 在光合作用中转移途经: CO2C 3 ( CH2O),C正确; 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 “基因在染色体上 ”只是假说,还需要设计实验验证, D错误 故选: ABC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法,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009 北京)细

28、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功能特点的考查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外面的糖蛋白具有重要功能 解: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密切相关, A正确;

29、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B正确; C、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蛋白质的种类、数目不同其功能的复杂程度不同,细胞膜内 外两侧的功能有差异,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C正确 D、有些载体蛋白是贯穿整个细胞膜的,而不只是镶嵌在内外表面, 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糖蛋白的作用,细胞膜的蛋白质的分布与功能的关系,对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其中 C、 D选项的分析是难点,解题时要结合蛋白质的种类、数目不同功能,其功能的复杂程度不同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去分析 ( 2012 淮北一模)下列

30、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罗伯特森 根据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结构,建立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B用 18O标记 H20,可以直接证明光合作用中产生的 O2全部来自于 H2O C科学家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某植物,发现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证明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荧光标记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答案: D 试题分析: 1.20世纪 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养,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2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

31、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 3.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 -亮 -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解: A、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的暗 -亮 -暗结构,即蛋白 质 -脂质 -蛋白质结构,提出结论:蛋白质分子平铺在脂质分子两侧,故 A错误; B、用 18O标记 H20,不能直接证明光合作用中产生的 O2全部来自于 H2O,还需

32、要设置另一组实验:用 18O标记二氧化碳,故 B错误; C、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故 C错误; D、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荧光显示,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呈线性排列,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所采用的方法,考查 了学生对书本实验的掌握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 2010 长宁区一模)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下列能正确反应其分布的图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组成细胞膜的磷脂

33、亲水的极性头部,疏水的非极性尾部,因此,在水溶液中呈现出头部在水中,而尾部在空气中的分布 解: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组成细胞膜的磷脂既有亲水的极性部分,又有疏水的非极性部分,据图分析,亲水的极性为头部,疏水的非极性为尾部,因此,在水溶液中呈现出头部在水中,而尾部在空气中的分布,即图 A所示的分布情况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磷脂分子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识图的能力、提取信息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淀粉和纤维素 B纤维素和果胶 C磷脂和糖蛋白 D蛋白质和磷脂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解: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支持蛋白质,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