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湖南省慈利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选择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问题。 【小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小题 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 长江三角洲的作
2、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则适宜发展畜牧业。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我国领土的 4个端点,按照纬度自高到低的正确排序是 A最北端、最西端、最东端、最南端 B最北端、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 C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最北端 D最南端、最西端、最东端、最北端 答案: B 我国领土四至点为: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35E);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73E);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N);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在线( 53N)。所以纬度最高为最北点,最低为最南点。最东点
3、纬度高于最小点。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在我国,具有类似于 da 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 A煤炭资源分布 B气温水平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地表高低起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山脉 两侧分别属于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
4、江水系 【小题 2】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读 “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完成各题。 【小题 1】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A B C D 【小题 2】上述四个 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的是 大气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冰雪融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读下图,叙述正确的为 A图 湖水的输出形式为
5、蒸发,这类湖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 B图 为咸水湖 C图 类型的湖多分布在内流区域 D青海湖是图 类型湖的典型代表 答案: B 读 “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回答问题。 下列地形区中, 因素表现最明显的是 A江南丘陵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 答案: D 1998 年,我国优质早稻种植面积 200 万公顷,约占早稻总面积的 36%左右;优质小麦种植面积 200万公顷,约占小麦总面积的 6%左右;优质水果仅占水果总量的 30%左右。这说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要 A走提高亩产产量和产品总量的道路 B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C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增加优质、高效产品产量 D努力提高加工
6、转化程度 答案: C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根据题目叙述我国应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增加优质、高效产品产量。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 1】在 城市的铁路干线中,伸向东北方向的是 A川黔线 B湘渝线 C成渝线 D襄渝线 【小题 2】在图示两城市间,除空运外,不用转换运输方式和线路可直接到达的是 A 与 之间,长江水运 B 与 之间,黄河水运 C 与 之间,川藏公路 D 与 之间,京九铁路 答案: 【小题 1】 D
7、 【小题 2】 A 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和我国沪宁杭工业区相同的区位(布局)条件是 A交通便利,市场巨大 B原料、燃料自给,水运便利 C人口多,劳动力价格 低廉 D农业基础好,盛产稻米 答案: A 在用 GPS导航定位时,使用的卫星不能少于 A 1颗 B 2颗 C 3颗 D 4颗 答案: D 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水体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 C确定城市公交位置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答案: A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
8、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20世纪 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 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的各项指标 (“J”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 B C D 【小题 2】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 B资源配置不
9、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 B C D 【小题 2】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 配现象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影响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答案: A 下列叙述: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消除固体废弃物污染 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10、其中属于湿地主要生态功能的是 A B C D 答案: D 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被称为 “地球之肾 ”,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的生态功能。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作用小 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 答案: D 下图为美国部分地区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 1】下列正确反映美国农业带分布的是 A 乳畜带 B 小麦带 C 玉米带 D 棉花带
11、【小题 2】图中反映的美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特点是 A耕作机械化 B生产集约化 C地区专门化 D产销一体化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本题考查美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为美国的乳畜带, 为美国的混合农业区, 为美国的棉花带, 为美国的亚热带作物区。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美国农业生产高度现代化和机械化,图示反映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德国鲁尔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区,但尚未成为我国经济强省。完成各题。 【小题 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铁矿资源 C劳动力资源 D
12、煤炭资源 【小题 2】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相对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数量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与鲁尔区相比水资源不足。鲁尔区莱茵河水源充足。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德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交通便利。山西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交通较为便利,但是与德国鲁尔区相比,欠缺便捷的交通。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 下列关于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的发展使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变大 B城市化过程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广泛渗透
13、C城市化的推进使某一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步向人工生态系统转变 D城市化过程使劳动力从第二 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答案: C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 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答案: A 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水利枢纽 Q 是重要的治黄工程,其对 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2分) (2)说出 M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 人为因素。( 3分) (3)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使图中 A B附近地区的土壤出现 _问题。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
14、可能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4分) (4)图中 EF 段铁路线分布有什么特点?( 1分) 答案: ( 1)通过调水冲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 ( 2)地貌特征:千沟万壑 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 )以及开矿等。 ( 3)次生盐碱化 (盐渍化 ) 大量引水灌溉,造成河流的中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和农药使河流遭受污染;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使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 4)铁路线基本上沿着河流 (黄河 )谷地行进 (分布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福建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和福建省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福建省委、省政
15、府提出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这一战略构想,中心目标就是发展福建经济,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为将来全面实现两岸 “三通 ”,建设台湾海峡两岸经济圈奠定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向西延伸到南平、三明、龙岩的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与陆地。 材料三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示意图。 (1)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有何特征?为什么这样 分布?( 4分) (2)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请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3分) (3)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实施 “对外开放,对内联结,山海协作 ”的战略,分析福建省实施
16、这一战略的有利条件。( 3分) 答案: (1)分布特点: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山地多于平原。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2) 台湾岛属于大陆岛,地质历史时期曾与大陆相连 ; 我国先民最早开发台湾; 台湾岛的居民主要是来自福建沿海一带,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与大陆一脉相承。 (3) 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 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 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分区和形成
17、产业链。 试题分析: ( 1)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为: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山地多于平原。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闽东南沿海地区 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 2)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分析如下: 台湾岛属于大陆岛,地质历史时期曾与大陆相连; 我国先民最早开发台湾; 台湾岛的居民主要是来自福建沿海一带,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与大陆一脉相承。 ( 3)福建省实施这一战略的有利条件: 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 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
18、合作; 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分区和形成产业链。 考点:本题考查了等值线图的分析与判读;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认真分析。组织语言的难度也较大,需要学生平时多加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 1: 2008年,在项目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截至 2008年 12月 31日,经过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完成管道建设 1 860千米,完成了线路施工总量的近 94%,72条山体隧道仅剩两条没有贯通,一期管道工程建设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材料 2:川气
19、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 了 、 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 。( 3分) (2)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终点都靠近长江,但没有采取长江航运而采取了 管道运输,是因为管道运输 ( ) ( 1分) 运量大、连续性强 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安全可靠 损耗小 A B C D (3)图中宜昌至上海川气东送输气干线与我国 (能源 )输送线路基本一致。( 1分) (4)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 2分) (5)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应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
20、何重大意义。( 3分) 答案: (1)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陇海线 (2)C (3)水电 (4)努力开发各种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5) 川气东送工程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构建全国天然气骨干网络,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试题分析: ( 1)川气东 送穿越了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陇海线。 ( 2)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可靠,损耗小等特点,所以选择 C选项。 ( 3)宜昌至上海川气东
21、送输气干线与我国水电输送线路基本一致。 ( 4)缓解长江中游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努力开发各种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 5)意义: 川气东送工程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构建全国 天然气骨干网络,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考点:本题考查了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等。 点评:本试题难度不大,掌握书本基础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材料:山东省总面积 15.78万
22、平方千米, 2 007年城镇化水平为 46.75%,已经接近 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 2000年到 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 1 286万增加到 1 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 _、_两个方面。 (2分 )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_ _、 _( 2分)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 _、_、 _、 _。( 4 分)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 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2分) 答案: (1)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2)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 (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 )(合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