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文)政治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4285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文)政治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文)政治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文)政治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文)政治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文)政治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文)政治试卷与答案 单选题 湖北是先秦时期楚国的地域,所以直到今天湖北的文化艺术仍带有深深楚文化烙印,与严肃深沉的中原文化有所不同,它是张扬而绚烂的。上述材料表明 ( )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 B各地的文化是相同的 C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答案: A 30多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为我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为我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这说明 ( ) 先进文化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文化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

2、、经济的反映 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D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所以,本题选 D。 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由辉煌到衰微的过程。可见 ( ) A文化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 B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C近代中华文化融入了西方工业文明之 中 D文化的繁荣意味着一

3、个民族的复兴 答案: B 人们常说志同则道合、道不同则不相为谋,这说明 (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的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 答案: A 当地时间 2010年 6月 19日,正在新西兰惠灵顿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厦门大学与维多利亚大学共同成立的孔子学院揭牌仪式,截至目前,我国已在世界 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这说明 ( ) A汉语是最优秀的语言 B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在提升 C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D在综合国为中,文化实力是基础

4、 答案: B 杜威指出: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这说明 ( ) A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 B良好的文化环境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不变的 答案: C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是表示关心,而英美国家对此却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问题涉及个人隐私,这样询问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这说明 ( )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差异是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差异体现了

5、民族文化的优劣 答案: B 黄山素有 “天下第一奇山 ”之美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中外浏览者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往往油然而生 “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之意。这反映了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答案: 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说: “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 2500多年,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的。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 ”可见 ( ) A

6、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价值观念的形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答案: D 2010年 6月,安徽省中华经典诵展演 (端午篇 )在桐城市隆重举行。长者的独声高吟,壮者的荡气回肠,稚子幼儿集体吟诵的排山倒海,底蕴深厚的安徽人重温古圣先贤的经典名篇,让传统节日与经典文化相映成趣,使文明创建与道德建设相得益彰。该活动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古人生活 D优秀文化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 答案: A 哲学家培根在随笔论求知中说: “读史可以使人明

7、智,读诗可以使人灵秀,伦理学可以使人庄重,修辞学可以使人善辩,逻辑学可以使人敏锐,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材料说明 ( ) 书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文化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 阅读优秀的书籍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 B C D 答案: B 2010 年 5 月 15 日起,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电影版 )在全国上映。复兴之路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中华民族在 危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伟大历程,深刻激发了广大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牢固树立了人民群众为中华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说明优秀文化可以 ( )

8、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 答案: C 1971年 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重新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因而被称为 “小球转动了大球 ”的 “乒乓外交 ”。材料反映了 ( ) A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B文化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C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并给政治以重大影响 D文化的相互渗透推进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答案: C 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振兴文化产业之所以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因为 ( ) 文化产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文化

9、产业对人的成长有着持久影响 离开社会效益会影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A B C D 答案: D 社会效益之所以必须放在首位,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决定的。 社会主义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范畴。这就决定了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必须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头脑,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只有这样做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首位,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的创造性运用,我们必须准确把

10、握始终 把社会效益放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首位的哲学理论依据,以保证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要 “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这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主张把社会效益放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首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经济效益的合理追求。发展文化产业,追求较好的经济效益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所以,本题选 D。 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它事关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兴国之路,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下列对文化的理解正 确的是 ( ) 文化在中国特色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都具有意识形

11、态性质 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B C D 答案: D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 中国启动股指期货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在合肥开幕 中国国际动漫节开幕 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 A B C D 答案: C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说明 ( )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B不同的人文化选择不相同 C不同的人文化生活完全不同 D不同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答案: B 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之一,可以说是徽州成全了徽文化,徽文化又造就了徽州人。这说明 ( ) A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

12、响着每一个人 B优秀文化能够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 C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D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答案: A 元朝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以艺术的形式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粹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后人誉之为 “画中之兰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富春江的自然美是一种文化 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A B C D 答案: D 韩愈在师说中讲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可见人们的文化素养 ( ) A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B可以是天生的 C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 D

13、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来培养 答案: D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的意思是: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就始终不能解答了。这说明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而是当我们心中有了疑惑时候,不仅可以向周围的人请教,还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或者是接受文化知识的培养来解疑答惑,从而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素养。所以,本题选 D。 2010年 6月 20日,由中国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与奈良 ,国立博物馆等联合主办的 “大遣唐使展 ”在日本奈良落下帷幕,此次的 “大遣唐使展 ”通过文物向人们展示了自 7

14、世纪以来中日两国交流的盛况。这说明 ( ) A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没有关系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答案: C 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铺垫,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源泉,这两者在任何时候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人可以把这两种生活分离开来。中国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与奈良,国立博物馆等联合主办的 “大遣唐使展 ”在日本奈良落下帷幕,此次的 “大遣唐使展 ”通过文物 向人们展示了自 7世纪以来中日两国交流的盛况。这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所以,本题选 C。 一部神曲敲响了中世纪封建主义的丧钟,开启了启蒙运动的先河;一篇共产党宣言把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5、 ”,深刻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一本薄薄的新青年凝聚起一群热血青年,开创了中华民族走向民主与科学的新天地。这说明 ( ) A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进历程 C文化是一种直接、现实的力量 D中华民族是精神最富有的民族 答案: B 文化具有的认知、教化、沟通、凝聚、传承、娱乐等方面功能,决定了它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新世纪世界各国都对提升文化竞争力予以高度重视。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功能的作用贯穿于人类历史始终,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与文化功能发挥具有正相关的关

16、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的纲领性诉求,先进文化建设涉及各个方面,而它直接连接着两个明确的指向:一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二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 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程度,往往是与文化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世界上发达的国家总是有着发展水平较高的文化作为支撑,发展落后的国家在文化方面也总是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准,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人类历史证明,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综合分析选 B。 人们一提起亚当 斯密,自然会想起他的名著国富论,却往往会忽视他的道德情操论一书,其实亚当 斯密

17、在国富文化中所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论中的论述为前提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文化是发展 经济的决定因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C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D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答案: C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首先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影响有两个方面,即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好的一面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文化深刻影响经济的发展和水平,科技的每一次创新和进步,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总是相应地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和出现经济建设的高潮;不好的方面是缺乏创新的和不健康的文

18、化会阻碍经 济发展的脚步。所以,本题选 C。 人的现代化一书的作者英格尔斯曾写道: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这表明 ( ) A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制度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B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副产品 C人的现代化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D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提升 答案: D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说明国家的现代化的成功取决于人才的现代化,只有国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国家现代化更好的服

19、务。因此,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提升。所以,本题选 D。 在金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计划经济思想、唯 GDP论、官本位观念 ”一直是束缚我国经济发展的 “三条绳索 ”。这说明 ( ) A先进文化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B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C文化建设应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D先进文 化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B 江泽民总书记 “七 一 ”讲话强调指出: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执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

20、, “唯 GDP 论、官本位的思想严重 ”一直束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说明文化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文化的发展需要经济的带动,而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却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综上所述,本题选 B。 综合题 (12分 )恩格斯说: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解读这句话。 答案: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由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 相对独立性,文化在某些方面可能超前于经济发展,也可能落后于

21、经济发展。 恩格斯这名话说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也可以产生先进的哲学文化,指出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是正确的。 (12分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告诫人们,一个人的发展必须富有人文精神。否则,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请问人文精神是天生的吗 如果不是,应如何培养这种精神 答案:人们的人文精神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 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作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12分 )2010年 6月,中共

22、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l02020 年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教育改革。 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为经济建设 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使人们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可以为全面

23、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文化塑造人生。教育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分 )材料一 网络游戏从现身起,就吸引了不少青少年的目光。网络游戏这个虚拟世界各种元素于 一身,让不少玩家痴迷,最后导致沉迷,其中大多数是青少年,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 2009年, l318 岁之间的网游玩家占整个网络游戏人群的 76。同时一些网络游戏企业唯利是图,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用低俗的营销手段和内容进行游戏推广活动,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 2010年 6月,文化部出台了我国第一部专门针

24、对网络游戏管理规范的部门规章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要求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采取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如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 为的内容;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6分 ) (2)为预防网络游戏危害青少年,请你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8分 )(可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三个角度作答 ) 答案: (1) 会使青少年迷失对真善美的追求方向,导致青少年精神世界空虚,人格发生扭曲,不利于青少

25、年健康成长,甚至导致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会使青少年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迷失生活方向,失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会严重 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和身体健康,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 国家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引导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网络游戏经营单位的查处,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网络游戏经营者应当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保护未成年人优先的原则,规范自身市场经营行为,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绿色的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同时采取包括技术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来预防青少年沉迷网游。 青少年要增强辨别力和自控力,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对网络游戏要适可而止。另外青少年要积极参加健康 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