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4453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 B C D 答案: A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表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是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 D只有优秀文化才对人产生影响 答案: A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

2、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答案: C 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让人思考不同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起到了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这说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答案: C “文化蕴藏

3、着巨大的力,这种 力 不同于物理学上的 力 。物理的 力 是人类用来 化 自然界的,文化的 力 是用来 化 自身的。 ”这一说法表明 ( ) 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B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源泉 答案: B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 “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 ”等代表着广州 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历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

4、运动会应有的动感和现代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 ( ) A优秀的文化能够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 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该标识的使用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答案: B 2010年 9月 1日,开学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公益课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生准时收看,通过互动、讲述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切身体验来阐明浅显又深刻的应急避险道理,让生命教育深入人心。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的这一举措说明 ( )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

5、因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答案: A 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 A潜移默化的 B消极被动的 C深远持久的 D不可改变的 答案: C 单选题 “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 ) A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不必干涉 C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

6、的享受 答案: C 春节、中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 响具有 ( ) A强制性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政治倾向性 D消极作用 答案: B 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 “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 人文山水 。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 ”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 (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永恒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的特点 D积极主动的特点 答案: A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学生

7、们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这说明 (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答案: D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启示我们 ( ) 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答案: D 某校通过举办 “青春风采 ”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了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8、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答案: A 2009年 9 月 5 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演讲中说: “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向入围 2009 中国 500 强的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经过 60 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前三位,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下列关于综合国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关键 B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C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 D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显突出 答案: A 电视版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最高收视率 1

9、7.3,成为各地电视台的动画片收视之冠。而后,其动画电影票房达到 9000万元,估计 2009年衍生产品可能达几亿元。这告诉我们 ( ) 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 C 被奉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经典 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 ) A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素养是经过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答案: B 2010 年 4 月 26 日至 29 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

10、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提出了 “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 ”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 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上述材料说明 ( )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 B C D 答案: A “心暖经济暖 ”,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 )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总是和经济、政治交融 D文化都

11、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B 2009年 7月 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强调,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据此回答 8 9题。 【小题 1】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说明 ( ) A非公有制经济已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C以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小题 2

12、】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文化意义是 ( ) 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A B C D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1】 C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于 2009年 10月在山东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山东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体育盛会。济南全运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82亿元,城市基础建设和环境美化成效显著。同时, “全运经济 ”成为济南经济新亮点,加快了旅游、金融、商贸、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等服务业发展。这体现了 ( )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3、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政府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 B C D 答案: A 2009 年 4 月 17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对人们进行人文 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大科学精神的含量,把科学精神作为反对封建迷信、邪教非法活动、伪科学的锐利武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因为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答案: B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

14、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 “服饰文化 ”,吃饭讲 “饮食文化 ”,住房讲 “建筑文化 ”等。由此可见 ( ) 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答案: D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在他身后,却给我 们留下了 1500 万字的文学作品。也许,追寻和纪念巴金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优秀作品,因为唯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属于他的永恒的青春。巴金的优秀作品能够 ( )

15、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A B C D 答案: A 综合题 简述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10分) 答案:(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5分)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5分) 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对策?( 10分) 答案: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

16、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0分) 在生命的长河里, 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 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 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阅读这段话,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有何影响力?( 15分) 答案:( 1)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分 )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分 ) 这种影响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

17、是深远持久的, (4分 ) 它深 深地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分 ) ( 2)文化还能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分 ) 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是 “和谐中华,活力山东 ”。该会徽创意以 11个 “竞技人形 ”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古汉字小篆繁体 “中华 ”的 “华 ”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 “四喜人 ” “同心结 ”的手法,寓意第十一届全运会 “和谐中华,全民全运 ”的理念。同时以 “运动人形 ”作为会徽主形

18、态,昭示 “以人为本 ”的时代精神。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 和谐中国,全民全运。 宣传口号:抓住承办全运会机遇,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热情欢迎八方来宾 根据文化的力量,分析说明上述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为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以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5分) 答案: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 8分)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十一运的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把筹办全运会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属于先进健康的文化。它必将使十一运成为全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有力推进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增强山东的综合实力。(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