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大衢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520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大衢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大衢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大衢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大衢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大衢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大衢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 A晴朗的夜晚出现流星现象 B天体东升西落现象 C航海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 C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 2425题。 【小题 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 A B C D 【小题 2】下列各国,目前人

2、口发展情况与图示 阶段相似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1】 C 由政治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 ) A较高的频率 B较强的组织性 C较长的距离 D较长的时间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由政治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较强的组织性。有计划,有组织的经线。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 A木柴时代 B煤炭时代 C石油时代 D核能时代 答案: C “高温、干旱 ”是我国江南地区近几年夏季的主要天气特点。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 B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3、引起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高温干旱天气,即伏旱天气的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反气旋。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图中的 E F G分别代表的是 ( ) A气、水、油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气、水 答案: B 天气现象最复杂多变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答案: A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 ;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10-12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所以

4、本题选择 A选项。 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高层大气 C平流层 D电离层 答案: C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 ;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10-12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最终( ) A与等压线垂直 B与等压线斜交 C平行于等压线 D呈漩涡状 答案: B 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

5、,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东亚季风最典型的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对比最强烈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太平洋西部洋流的影响 答案: A 有关锋面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亦称锋区 B冷气团均在锋面以上 C锋面两侧温度、湿度相差不大 D根据锋面的温度 ,分为冷锋和暖锋 答案: A 本题考查锋面系统。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冷气团位于锋面

6、下方;锋面两侧温度、湿度相差很大,根据冷暖气团移动势力强弱,分为冷锋和暖锋。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 ) A过境后天气转阴 B过境后气压升高 C降水多在锋前 D过境时伴有云雨 答案: D 板块构造说认为:板块张裂地带,常常会形成( ) A巨大山脉 B海岭 C岛弧 D海沟 答案: B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在海洋里形成海岭和大洋中脊。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里主要分布的岩石接成因划分属于(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 C 本题考查了外力作用;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形

7、成是因为流水的溶蚀,可溶性岩石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所以岩石的透水性越好,与水的接触面就越大,越容易被溶解,越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桂林分布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图 10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昼 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a、 b、 c三点的地方时为 ( ) A都是 18点 B 6点、 12点、 18点 C都为 6点 D 12点、 18点、 24点 【小题 2】若 C的纬度为 75,则最接近图示昼夜状况的日期是 ( ) A 4月上旬 B 6月中旬 C 9月中旬 D 1月下旬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根据

8、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 a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6:00,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所以三地都为 6:00。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图中 C为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说明太阳直射 15S,可能为 1月下旬。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本题考查昼夜温差。晴天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昼夜温差大。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增长过慢 C人口老龄化问题 D人口身体素质差 答案: A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 A人口出生率

9、B人口死亡率 C社会生产力 D人口总数 答案: C 下列人口迁移属于 “生态移民 ”的是( ) A清初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的 “闯关东 ” B改革开放以来的 “民工潮 ” C海湾战争造成的伊拉克难民 D汶川地震后滑坡区居民外迁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形式。生态移民属于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移民。汶川地震后滑坡区使环境的人口容量变小,所以居民外迁,属于生态移民。海湾战争造成的伊拉克难民属于国际难民。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读汶川地震参数,回答 23题。 时间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北京时间) 震中位置 31N, 103E(青藏高原东部的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震源 33km 震

10、级 里氏 8.0级 【小题 1】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映秀镇的地方时约是( ) A 13时 B 13时 22分 C 14时 D 15时 34分 【小题 2】汶川大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本题考查地方时差的计算。经度相差 1,地方时相差 4分钟。根据103E与北京时间 120E的位置相差 17,时间晚 68分钟。所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映秀镇的地方时约是 13时 20分。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根据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 33km判断,汶川大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温州雁荡山常见

11、的流纹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按成因应属于(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 B 图表示冷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曲线的是( )答案: A 图为 “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回答 67题。 【小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小题 2】当风带 越过赤道后将变成(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 为北半球盛行西风, 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小题 2】风带 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西北风。 我国的雨带会

12、随着夏季风的进退而南北移动,在夏季风比较弱的年份,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 A南涝北旱 B南北皆涝 C南旱北涝 D南北皆旱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夏季风比较弱时,则夏季风推动的雨带移动速度较慢,则雨带较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而雨带影响北方地区的时间较少,故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雨带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雨带的移动对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具体影响情况,并能结合具体雨带的强弱分析即可。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 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 2,回答 911 题。 【小题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

13、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 A B C D 【小题 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小题 3】依图示资料可知( )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A 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 草原 荒漠的景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干湿度地带性 C地方性分异常 D垂直地带性 答案: B

14、 试题分析: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 草原 荒漠的景观是由于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故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差异的基本规律和形成原因等基本内容即可。注意比较差异。 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气旋系统,所以其中心在浙南登陆时,杭州地区吹(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答案: D 本题考查风向的形成。台风中心为低压,当台风中心位于浙南时,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成西北风。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 下列关于公路选线的具

15、体原则中,欠妥的是( ) A尽量少占农田,特别是高产田 B尽量避开居民点,以减少污染 C在陡坡上要利用 “之 ”字形弯曲减缓坡度 D尽量避开陡坡、河流、沼泽 答案: B 交通线路尽量选择平原和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因素;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一般需要迂回前进。如图 1-20中的公路和铁路的布局和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所以 B选项叙述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近几百年来,世界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 B地区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 C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 D全球性的

16、自然灾害不断增多 答案: A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近几百年来,世界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引发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阶段,引发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因是( ) A经济因素 B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 A 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农村向城市,从内地向沿海(迁入人口较多的是上海、广东、北京)和工矿城市。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不属于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警戒性 D均衡性 答案: D 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

17、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具有相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修建水库 D围湖造田 答案: D 导致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生物进化 B环境污染 C环境变迁 D陆地消失 答案: C 本题考查地球环境的变化。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还无人类,所以不属于环境污染,属于气候环境的变迁。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地理环境各要素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距离海洋远近不

18、同 C地势高低起伏 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 答案: A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地理环境各要素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更替即南北更替,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热量。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小题 1】这天是 月 日前后,此图阳光直射的纬度是 ,经度是 。图中 C点的地方时为 时, E点的地方时为 时 ,AB是 (填 “晨 ”或 “昏 ”)线。 【小题 2】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 【小题 3】请将 A、 D、 E、 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 答案: 【小题 1】 6.22 23.5N 1

19、20W 2 8 晨线 【小题 2】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小题 3】 DAE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这天是 6月 22日前后,此图阳光直射的 纬度是 23.5N,根据图中的 180经线判断,直射点的经度是 120W。图中 C点的地方时为 2时, E点的地方时为 8时 ,AB是 晨线。 【小题 2】据图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所以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小题 3】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 A

20、、 D、 E、 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DAEB。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 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7分) 【小题 1】地质构造名称: a , b , c 。 【小题 2】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状况如何? 【小题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 a处还是选择 b处开凿?(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答案:【小题 1】背斜 向斜 断层 【小题 1】地壳运动状况是:先发生褶皱,后发生断层。外力作用状况是: a、b两处表面出现差异侵蚀,背斜受侵蚀严重,出现岩层的缺失,形成相对低 洼地,而向斜侵蚀相对较轻,形成相对高地。 【小题 1】选择 a处。因为 a处岩层向上隆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图 19为亚欧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5分) 【小题 1】根据植物的群落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 )条件和( )条件的制约。 【小题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B 【小题 3】 B地区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