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615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B33 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B33 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B33 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B33 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9132014 梨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ar cultivation 2014 - 03 - 06 发布 2014 - 04 - 06 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3/T 913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阳市水果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加更、王藕芳、厉兰珍、蒋伟权。 DB33/T 9132014 1 梨栽培技术规

2、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梨的建园、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贮藏等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梨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0650-2008 鲜梨 NY/T 844-2010 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

3、用规范 NY/T 1778-2009 新鲜水果包装标识 3 建园 3.1 园地环境 3.1.1 土壤 园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含量指标 项 目 指 标 PH6.5 PH 6.57.5 PH7.5 * 总镉,mg/kg 0.30 0.30 0.40 总汞,mg/kg 0.25 0.30 0.35 总砷,mg/kg 25 20 20 总铜,mg/kg 100 120 120 * 总铅,mg/kg 50 50 50 * 总铬,mg/kg 120 120 120 锌,mg/kg 200 250 300 镍 ,mg/kg 40 50 60 六六六,mg/kg 0.50

4、 滴滴涕,mg/kg 0.50 DB33/T 9132014 2 注 1: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 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注 2: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注 3:表中有“*”标记的为必检项目。 3.1.2 灌溉水 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项 目 浓度限值 pH 值 5.58.5 总镉,mg/L 0.005 总汞, mg/L 0.001 总砷,mg/L 0.05 总铅,mg/L 0.10 铬(六价),mg/L 0.10 氟化物,mg/L 2

5、.0 氰化物,mg/L 0.5 氯化物,mg/L 250 石油类,mg/L 10 3.1.3 空气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空气环境质量 序号 项目(标准状态) 日平均 1 小时平均 1 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 0.30 2 二氧化硫(SO 2)mg/m3 0.15 0.5 3 氮氧化物(NO 2)mg/m3 0.10 0.15 4 氟化物(F)ug/m3 7 20 5 铅(Pb)mg/m3 季平均 1.50 3.1.4 其他要求 光照条件好,土壤疏松,土壤pH值为5.57.5,土层地下水位低于40 cm,山地坡度25以下,排水良好,周围无污染源。 3.2 园地规划 配备生产生活

6、用房、分级包装场、检测检验室、农资工具机械贮藏室、冷库等生产配套设施,以及小区、道路规划、防护系统、灌排水系统、果园生态循环系统等设施。 3.3 品种选择 3.3.1 主栽品种应选适于本地栽培、抗病虫能力强、品质好、丰产稳产的品种。 3.3.2 授粉品种应选花期基本一致、能相互授粉、抗病虫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 DB33/T 9132014 3 3.3.3 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种植比例 1:(48),分行种植,同一园内栽植品种不超过 3 个。 3.4 苗木要求 苗木要求品种纯正、苗高0.8 m以上、嫁接苗在离嫁接口上部5cm处的苗粗直径为0.8 cm以上,在定干切口下至少有5个饱满芽、根

7、系发达、无检疫性病虫害、无明显生理和机械损伤。 3.5 栽植 3.5.1 栽植密度 3.5.1.1 常规栽培采取宽行密株定植,缓坡地行距 4 m5 m,株距 2 m3 m;平地行距 4 m5 m,株距 3 m4 m。 3.5.1.2 棚架式栽培的以行距 4 m8 m,株距 4 m6 m 定植,也可采用计划密植。 3.5.1.3 行向以南北向为宜。同一果园定干高度基本一致。 3.5.2 栽植沟(穴)及底肥 3.5.2.1 平地建园采取深沟高畦栽培,山坡地、丘陵地建园采取梯级栽培。 3.5.2.2 栽前平整土地,并根据栽植密度挖定植沟或穴,一般定植沟宽、深均为 0.6 m1 m,定植穴长、宽、深均

8、为 0.6 m0.8 m。 3.5.2.3 每667m2施入 2000 kg5000 kg 的厩肥或适量的其它有机肥,酸性土壤再加 50 kg 钙镁磷肥,碱性土壤加 50 kg 过磷酸钙,与表土混合后分层施入作底肥。 3.5.2.4 底肥上隔至少 0.2 m 的表土后,基本与地面基本持平,再进行定植,回土后一般高出地面 20 cm。 3.6 栽植时间 11 月中旬2 月底定植。 3.7 栽植方法 栽植时把苗木根系适当修剪后置于定植点中央,舒展根系,扶正,用细土填入根间,边填土边轻轻提苗、踏实,浇足水,然后再覆表土稍高于嫁接口。发现死缺株应及时补栽。 3.8 定干高度 常规栽培为0.5 m0.6

9、 m ;棚架式为0.8 m1 m。 3.9 棚架式梨园的架构及搭建 3.9.1 搭建时间与高度 3.9.1.1 棚架搭建时间,密植园一般在栽后第 3 年春季前、稀植园一般在栽后第 4 年春季前完成。 3.9.1.2 棚架高度 1.7 m1.9 m。 3.9.2 棚架结构及搭建 3.9.2.1 结构 3.9.2.1.1 棚架材料选用预制水泥柱或热镀锌粗钢管、钢绞索或 10 mm 和 8 mm 包塑钢绞索和 3 mm热镀锌铁丝等。 3.9.2.1.2 架构由角柱、边柱、立柱、地锚、脚蹬、拉线、边索、主丝、副丝等组成。 DB33/T 9132014 4 3.9.2.1.3 支柱由角柱、边柱和立柱组成

10、,全部采用预制水泥柱(或热镀锌粗钢管),角柱、边柱、立柱的横截面 0.12 m 0.1 m,长度 3.0 m3.2 m。 3.9.2.2 搭建 3.9.2.2.1 角柱、边柱埋人土中深度 0.5 m,下面撑垫规格为 0.3 m 0.3 m0.1 m 的水泥预制块,斜向外并与地面成 45左右的夹角,再用地锚和地锚接线即 8 mm 包塑钢绞索拉紧固定,地锚用混凝土浇注。 3.9.2.2.2 棚中间按 12 m 12 m 平行竖立立柱,立柱高 2.5 m,埋没深度至少 0.5 m,立于定植行中。边柱的行距与果园行距相同,株距是果园株距的 2 倍。棚面由不同规格的钢绞线、钢丝围成。边线用 lO mm

11、钢绞线,主棚线用 8 mm 钢绞线,间距与边柱行、株距相同,副丝用 3 mm 热镀锌钢丝,间距 0.5 m,与周围主丝平行或垂直。 4 土肥水管理 4.1 土壤管理 4.1.1 深翻改土 土壤条件比较差的园地应进行深翻改土,一般梨园土壤活土层要求达到 60 cm 以上,通气情况良好,土壤孔隙度的含氧量至少 5%,30 cm 土层内有机质的含量至少 1.5%。瘠薄山地、丘陵地应扩穴深翻;酸性重的土壤于春季或秋季结合深翻压绿埋肥,每 667 m2撒施 75 kg 的石灰。 4.1.2 生草栽培 于采后或春季在梨树行间播种低秆豆科植物。 4.1.3 园地除草 非生草栽培园在 4 月中旬5 月中旬、7

12、 月上中旬各进行一次除草剂除草或浅中耕除草。 4.1.4 覆草 选用稻草、麦秆、砻糠、杂草在梅雨结束后全园或树冠下覆盖,厚度为 5 cm10 cm。 4.2 施肥 4.2.1 施肥原则 4.2.1.1 根据梨树年生长周期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环境,平衡施肥。 4.2.1.2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不应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和污泥及硝态氮等其它肥料。 4.2.1.3 人畜禽粪尿等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堆肥应经 50以上发酵 5 d7 d 天,并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 4.2.1.4 按 NY/T394 的规定选择肥料种类,施肥量根据品种、树龄树势、土壤条件、当年挂果情

13、况、栽培要求和树体需肥规律等,并经土壤肥力诊断后确定,以有机肥为主,实施配方施肥。 4.2.2 施肥方法 4.2.2.1 基肥于 9 月下旬至 12 月下旬施入,以有机肥、磷肥为主,适当配施速效氮肥,成年结果树以每 667 m2施用经堆制的畜粪 2000 kg4000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 100 kg、尿素 8 kg 为宜,混后施入挖好的深 30 cm40 cm 的放射沟或环状沟中,施后覆土。初结果树减半施用。 DB33/T 9132014 5 4.2.2.2 追肥应以速效肥为主,并根据树势强弱、结果量、土壤条件等,确定肥料种类数量和次数。每年 4 次为宜,萌芽前后以速效氮肥为主、5 月

14、上中旬以速效磷钾肥为主、6 月下旬以速效氮和速效钾和采后施入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产 1000 kg 梨果追施尿素 5 kg10 kg、硫酸钾 10 kg。 4.2.2.3 生长期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多次的根外追肥,在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采后恢复期每期喷 1 次2 次,选用优质腐植酸、氨基酸类有机液肥、微肥、营养活性肥及速效氮、磷、钾等。 4.3 土壤水份管理 4.3.1 灌水 4.3.1.1 灌溉水的质量 应符合本标准表 2 的要求。 4.3.1.2 灌溉时期 在果树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进行,果园土壤持水量低于 60%时,应及时灌水。排灌方便的果园旱期宜适当缩短灌溉间隔期,喷灌、微喷灌园高温干旱

15、期白天可连续开启。 4.3.1.3 灌溉方法 有条件的可采取微喷灌、喷灌、滴灌等,也可采用沟灌、浇灌。高温时中午前后不宜深库水漫灌。丘陵山坡地中晚熟梨园建立微喷系统。 4.3.2 排水 地势低洼、易积水或地下水位较高的梨园,建立排水系统,花期前后、梅雨期做好清沟排水工作,确保降雨后至少 30cm 深的畦沟中无隔夜积水 。 5 花果管理 5.1 疏花 5.1.1 疏花时间 现蕾至开花前。 5.1.2 疏花方法 5.1.2.1 在现蕾期先疏去部分生长弱的花序,每隔 10cm20cm 留 1 个花序,其余均疏除。 5.1.2.2 疏除花序时保留中间幼叶。 5.1.2.3 授粉条件好的每个花序留一半的

16、边花蕾,疏去中心的花蕾。 5.2 授粉 5.2.1 人工授粉 在亲和力强、花期较早或相近的适宜授粉的品种树上采集喇叭口状开放的花蕾,脱除花瓣,收集花药,置于 25左右的干燥环境中使花粉释放并收集过筛冷藏备用。选盛花期无雨天 9 时至 14 时,每花序点授 2 朵刚开放的花或喷布花粉 0.1%、糖 5%、硼砂 0.1%花粉糖液,现配现喷。 5.2.2 花期放蜂 DB33/T 9132014 6 每3335 m2梨园放一箱蜂。 5.3 疏果 5.3.1 疏果时间 5.3.1.1 在 4 月中旬5 月中旬,谢花后 15 d40 d 内进行。 5.3.1.2 坐果率高年份早疏,反之晚疏;早熟品种适当早

17、疏;生理落果轻的品种早疏,生理落果较重的适当晚疏。 5.3.2 疏果方法 每花序留 1 果,留整个花序中果柄侧斜生的大果,直立下垂和多余的果都除去。株坐果率较低时,健壮花序可留 2 个果。 5.3.3 留果量 5.3.3.1 每667m2产量控制在 2000kg3000kg,单果重平均按 250g400g 计,保险系数为 20%,成年投产园每 667m2留果 10000 个12000 个果。 5.3.3.2 土壤条件好、肥水充足、树势强健、管理水平高、果个小的品种多留,反之少留。 5.4 套袋 5.4.1 套袋时间 在 4 月下旬6 月上旬。 5.4.2 果袋种类 根据不同品种要求,选用蜡质层

18、厚、防水性好的纸袋和优质、安全、卫生的聚乙烯塑膜袋等。 5.4.3 套袋方法 套袋前喷一次广谱杀虫杀菌混合剂,喷后 5 d 未套完的,余下果还需补喷。套袋时用手指把果袋撑开,把套在袋子中间,袋口要扎紧扎牢。 6 树形管理 6.1 整形 6.1.1 整形时间 12 月上旬1 月下旬。 6.1.2 整形方法 6.1.2.1 常规栽培的整形 6.1.2.1.1 采用低干矮冠树形的小冠单层开心形或开心形整形。 6.1.2.1.2 干高控制在 20 cm40 cm,冠高低于 2.5 m。 6.1.2.1.3 根据不同栽培密度培养主枝和副主枝,主枝 2 个3 个,分布均匀,开张角度 4560。 6.1.2

19、.1.4 每一主枝可在两侧各培养 1 个副主枝或直接在主枝上每隔 40 cm 培养 1 个侧枝。侧枝朝向株间,相邻侧枝朝向相反。 6.1.2.1.5 主枝、侧枝上直接培育结果枝组,力求分布均匀。 6.1.2.1.6 副主枝和主枝夹角 50,侧枝配置在主枝、副主枝两侧,同侧侧枝间距 70 cm80 cm。 DB33/T 9132014 7 6.1.2.2 棚架栽培的整形 6.1.2.2.1 采用多主枝开心形或杯状形整形。 6.1.2.2.2 主干高 60 cm,主枝 3 个,分布均匀,基角 50延伸至棚面。 6.1.2.2.3 在各主枝上再分生疏散成层排列的副主枝,副主枝与主枝夹角 90。主枝、

20、副主枝上每隔40 cm 留一侧枝,相邻侧枝方向相反。侧枝与副主枝、主枝夹角 90。 6.1.2.2.4 主枝延长枝梢端留短截的直立枝以增强长势。在主枝、副主枝、侧枝上培育结果枝组,结果枝组力求小而精。 6.2 修剪 6.2.1 修剪时间 冬季修剪 11 月下旬2 月上旬;夏季修剪 4 月上旬7 月上旬。 6.2.2 修剪要求 以冬季修剪为主,夏季修剪为辅,使用机械修剪。 6.2.2.1 冬季修剪 6.2.2.1.1 幼龄期以截为主,促多发新梢,加速树冠形成。 6.2.2.1.2 成年园疏截结合,以疏为主,要求冠内通风透光,枝条、结果枝组分布错落有致,布局合理。 6.2.2.1.3 结果枝组达到

21、 3 年5 年后逐步更新。 6.2.2.1.4 疏去过多的花芽,先疏朝上直生、朝下着生及弱芽,留侧斜生的壮芽。 6.2.2.1.5 成年投产园每 667m2留 20000 个花芽。 6.2.2.2 夏季修剪 6.2.2.2.1 幼龄期以摘心和拉枝为主,促多发强壮新梢提早形成树冠结果。 6.2.2.2.2 投产树以春季新梢抽发期的抹芽控梢和疏剪树冠内、树冠中上部过密中长新梢为主。 6.2.2.2.3 5 月中旬6 月下旬除留作更新或补空用的强梢外,从基部去除其它抽发的中长新梢。 6.2.2.2.4 做好更新或补空强梢的拉枝固定。 7 病虫害综合防治 7.1 防治原则 7.1.1 按照“预防为主、

22、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措施,适时选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做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7.1.2 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有效的防治。 7.1.3 化学防治按 GB/T8321 的规定执行,交替使用不同药剂;尽量采取点治或挑治,减少全面喷药;实施机械高压低容量喷雾,减少喷药次数。 7.1.4 不应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的农药及各种遗传工程微生物制剂。具体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见本标准附录 A。 7.2 防治措施 DB33/T 9132014 8 7.2.1 农业防治 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虫为害的枯枝、落叶、僵果,做好冬季清园和

23、枝干病虫害刮治工作;加强树体培育管理,增强树势。 7.2.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赤眼蜂、瓢虫、捕食螨、蜘蛛等天敌,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果园放养鸡鸭鹅食虫控草。 7.2.3 物理防治 成虫发生期,田间挂诱虫灯、诱虫黄板、性诱剂和糖醋液等诱杀;近成熟至采收期采用全园挂防鸟网、防虫网、驱鸟器等避免鸟、虫害;对发生轻,为害中心明显或有假死性的害虫,采取人工捕杀。 7.2.4 化学防治 7.2.4.1 11 月中下旬、芽眼萌动时选择晴暖天气全园各喷 1 次波美度为 3 度5 度石硫合剂。 7.2.4.2 农药使用按 NY/T1276-2007 执行。 7.3 主要病虫害防治 7.3.1 主要病虫害

24、轮纹病、锈病、早期落叶病、枝干病害、黑星病、黑斑病、梨木虱、梨瘿蚊、蚜虫、吸果夜蛾、胡蜂、金龟子、梨小食心虫、梨网蝽、蝽象类、虎象甲、桃蛀螟、刺蛾类、红蜘蛛、叶壁虱、梨叶瘿螨等。 7.3.2 防治适期和防治方法 参见本标准附录B。 8 采收 8.1 采收时间 8.1.1 梨果达到最佳品质时,实行达标采收。 8.1.2 套袋梨果可比不袋套果晚 7 d 采收。 8.1.3 采收可从树冠外围到内膛,从上到下分批,也可根据果实大小,先大后小的顺序分批。 8.1.4 用于贮藏和长途贩运的果实应适当早采。 8.1.5 烈日高温时或雨后不能立即采收。 8.2 采收方法 手握果实上提轻扭采摘,轻拿轻放,分批顺

25、序采摘。 8.3 采摘要求 8.3.1 采果和装运容器应清洁干燥、内表面光洁或柔软。 8.3.2 保持果梗完整;不强拉硬扯,不攀枝。 8.3.3 采收人员剪平指甲,不挤压果实,防止机械损伤。 8.3.4 机械伤果、病虫果、畸形果、残次果、落地果等另行放置。 8.4 选果 DB33/T 9132014 9 果实采后应立即进行选果,严格剔除病虫果、畸形果、小果(未发育完全果)、机械伤果和不符合卫生指标的果实。 8.5 分级 鲜梨质量分三个等级,分级方法见表4。凡不符合表4要求的均视为等外品。 表4 鲜梨质量等级要求 项目指标 精品果 优质果 合格果 基本要求 具有本品种固有的特征和风味;具有适于市

26、场销售或贮藏要求的成熟度;果实完整良好,新鲜洁净、无异味或非正常风味;无外来水份。 果形 果形端正,具有本品种固有的特征。 果形端正,基本无缺陷,具有本品种固有的特征。 果形允许有缺陷,但仍保持本品种应有的特征,不应偏缺过大,明显畸形。 色泽 具有本品种成熟时或套袋后应有的色泽,果面光洁、漂亮。 具有本品种成熟时或套袋后应有的色泽。 具有本品种成熟时或套袋后应有的色泽。 可溶性固形物(%) 12 11 10 硬度(kg/cm2) 4 4 4 可滴定酸(%) 0.3 0.3 0.3 果梗 果梗完整,不包括商品化处理造成的果梗缺省。 果梗完整,不包括商品化处理造成的果梗缺省。 允许果梗轻微损伤。

27、大小整齐度 单果重250 g同一批次果实的大小基本一致。 单果重200 g,同一批次的果实横径差异5 mm。 单果重150 g,同一批次的果实横径差异1 cm。 果面缺陷 不应有刺伤、破皮划伤;碰压伤;磨伤;日灼;雹伤;虫伤;病害;虫果 水锈、药斑允许轻微薄层,总面积不超过果面的1/20 以上条款规定的缺陷不超过1项。 不应有刺伤、破皮划伤;碰压伤;磨伤;日灼;雹伤;虫伤;病害;虫果 允许轻微薄层,总面积不超过果面的1/10 以上条款规定的缺陷不超过2项。 不应有刺伤、破皮划伤;病害;虫果。 允许轻微碰压伤,总面积不超过0.3cm2,伤处不得变褐,对果肉无明显伤害; 允许不严重影响果实外观的轻

28、微磨伤,总面积不超过1.0cm2允许轻微薄层,总面积不超过果面的1/5 允许轻微日灼伤害,总面积1.0cm2,但伤部果肉不得变软 允许轻微雹伤2处,每处面积1.0cm2允许干枯虫伤2处,每处面积1.0cm2。 以上条款规定的缺陷不超过3项。 8.6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要求按NY/T 844-2010规定。 DB33/T 9132014 10 8.7 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要求按NY/T844-2010规定。 8.8 试验方法 按NY/T 844-2010规定执行。 9 标志、标识 按NY/T 1778-2009规定执行。 10 贮藏与运输 10.1 贮藏 10.1.1 采用冷库贮藏,贮期不超过 1

29、5 d 采用 712库温贮藏,贮期超过 15 d 采用 25库温贮藏。 10.1.2 不应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放。 10.1.3 鲜果出库后,先放于阴凉通风处,待果实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低于 10时再行包装。 10.2 运输 10.2.1 不应与有毒、有异味、有霉等易造成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10.2.2 长途运输采用冷藏车,出库后应立即装车。纸箱包装不宜堆放过高,堆压过紧,且宜留通风散热道。 10.2.3 装车后及时起运,并有防风、防雨淋,防晒、防碰撞措施。 11 梨标准化生产操作模式图 参见本标准附录C。 DB33/T 9132014 11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梨生产中禁止

30、使用的化学农药 梨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见表A.1。 表A.1 梨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 种 类 农 药 名 称 禁 用 原 因 无机砷杀虫剂 砷酸钙、砷酸铅 高毒 有机砷杀菌剂 甲基胂酸锌、甲基胂酸铁铵(田安)、福美甲胂、福美胂、退菌特 高残留 有机锡杀菌剂 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毒菌锡 高残留 有机汞杀菌剂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 剧毒、高残留 氟制剂 氟化钙、氟化钠、氟乙酸钠、氟乙酰铵、氟铝酸钠、氟硅酸钠 剧毒、高毒 有机氯杀虫杀菌杀螨剂 滴滴涕、六六六、艾氏剂、狄氏剂、硫丹、五氯酚钠、三氯杀螨醇及其混配剂 高残留 卤代烷类熏蒸杀虫剂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致癌、致

31、畸 有机磷杀虫剂 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乙基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氧乐果、磷胺、杀扑磷、硫线磷、特丁硫磷、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蝇虫磷、灭线磷、磷化铝 高毒 有机磷杀菌剂 稻瘟净、异稻瘟净 高毒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灭多威 高毒 二甲基甲脒类杀虫、杀螨剂 杀虫脒 慢性毒性、致癌 取代苯类杀虫杀菌剂 五、稻瘟醇(五氯苯甲醇)、苯菌灵、溴甲烷 致癌或二次药害 二苯醚类除草剂 除草醚、氯硝基苯草枯醚 慢性毒性 DB33/T 9132014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梨病虫防治适期及防治方法 病

32、虫害防治方法见表B.1 表B.1 病虫害防治适期及及防治 病虫害 名称 防治 关键期 防治方法 推荐药剂 备注 锈病 谢花末期、 幼果期 铲除梨园附近的桧柏;在花蕾期、谢花末期、幼果期各喷一次。 12.5%烯唑醇防治可湿性粉剂3500倍、20%三唑酮乳油1500倍。 同类农药年周期内使用不超过2次 轮纹病 萌芽前期、 谢花末期、 成熟前1个月 在各防治关键期各喷一次药防治。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000倍3000倍、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50%喹啉酮乳油1500倍。 交替用药,同种药每年最多使用2次 早期落叶病 5月6月 在5月、6月、采果后各喷一次。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5

33、00倍、50%喹啉酮乳油1500倍。 每年最多使用2次 枝干害病(腐烂病、干枯病、干腐病) 落叶后至 萌芽前、 5月份 刮除病斑,病部涂药;及时剪除严重病枝。 843康复剂、波尔多浆。 病斑部涂药黑星病 萌芽前、谢花后、套袋前 4月中旬、套袋前各喷一次。 40%氟硅唑乳油 6000倍、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500倍等。 黑斑病 萌芽前、谢花后、套袋前 5月中旬前套优质纸袋,套袋前喷一次杀菌剂。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 多氧霉素1000 倍1500 倍。 梨木虱 萌芽前、 5月中旬 6月中旬 在防治关键期喷药。 5%啶虫脒乳油3000倍加2%阿维菌素乳油3500倍、0.6苦参碱水分

34、散剂1000倍。 交替用药,同种每年最多使用3次 梨瘿蚊 新梢展 叶抽发期 在花前、谢花后、夏梢抽发期各喷1次2次农药。 40%毒死蜱乳油1000倍、5%啶虫脒乳油3000倍+2%阿维菌素乳油3500倍。 交替用药,毒死蜱每年最多使用2次 蚜虫 各新梢 抽发期 在新梢抽发期各12次农药。 5%啶虫脒乳油3000倍、10%吡虫啉乳油1000倍等。 采前1个月停药,同种每年最多使用3次 吸果夜蛾 近成熟期 至采收 全园套袋;近成熟前挂诱虫灯诱杀;夜间捕杀成虫;清除果园周边木防己植物。 5月中旬前全园挂诱虫灯 DB33/T 9132014 13 表B.1(续) 病虫害 名称 防治 关键期 防治方法

35、推荐药剂 备注 胡蜂 近成熟期 至采收 全园套袋;清除梨园周边蜂巢。糖+醋+毒死蜱原液装瓶挂树诱杀。 金龟子 近成熟期 至采收 全园套袋;糖+醋+敌敌畏(或毒死蜱)原液装瓶挂树诱杀。 梨小食心虫 6月中旬 7月中旬 及时套袋;未套袋梨园在发现有蛀果时喷1次药防治。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500倍、甲维盐类。 采前21天禁喷农药 梨网蝽 采果后 采果后发现为害时喷1次2次药。 5.7%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5%啶虫脒乳油3000倍、40%毒死蜱乳油1000倍等。 蝽象类 幼果期 及时套袋;4月中旬6月上旬发现为害时喷药防治。 5.7%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40%毒死蜱乳油1000倍、

36、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500 倍。 同类农药年周期内使用不超过2次 虎象甲 幼果期 及时套袋;4月下旬6月上旬发现为害时喷药防治。 5.7%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40%毒死蜱乳油1000倍、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500 倍。 同类农药年周期内使用不超过2次 桃蛀螟 5月中旬 6月中旬 5月上旬始挂诱虫灯;5月中旬前完成套袋;未套袋梨园发现蛀果为害时喷药。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500倍。 采前1个月停药 刺蛾类 采前1个月 成虫诱杀。采前1个月喷杀虫剂1次。 5.7%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 红蜘蛛 6月份、 采果后 防治关键期发现为害时各喷1次药。15%哒螨灵2000倍

37、、2%阿维菌素乳油3500倍。 采前1个月停药 叶壁虱 5月下旬 6月中旬 发现为害时喷1次药 15%哒螨灵乳油2000倍、2%阿维菌素乳油3500倍。 采前1个月停药 梨叶瘿螨 谢花期 上一年有发生的在开花前后喷1次 15%哒螨灵乳油2000倍、2%阿维菌素乳油3500倍。 DB33/T 9132014 14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梨标准化生产操作模式图 梨标准化生产操作模式图见图C.1。 DB33/T 9132014 15 图 C.1 浙江省梨标准化生产操作模式图 物 年周期 候 期 农事 操作 12 月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38、10 月11 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休眠期 萌芽前期 萌芽至开花期 座果期 幼果期 幼果期 幼果期 幼果期 幼果期 迅速膨大期 成熟采收期 成熟采收期 采后恢复期 落叶期 土肥水 管理 园内生产、水利设施建设和修复;建立排灌系统。 芽前每667m2施尿素 15 20 千克。 清沟排水。 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绿芬威 2号 1000 倍。清沟排水。 清除园内杂草;播种白三叶草。 叶面追肥。清沟排水。 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氨基酸钙 1000 倍。清沟排水。 667m2施有机复合肥 150kg或优质三元复合肥 100kg。 叶面追肥。控制杂草生长。清沟排水。 叶面追肥。根据树势适量追施速

39、效氮肥和钾肥。 出梅后除草。土壤持水量低于 60%时及时灌树盘覆盖。土壤持水量低于 60%时及时灌溉。 采后追施速效氮肥。结合施有机肥或压绿进行深翻改土, 保证土壤活土层厚达60cm 以上。 开 30 40cm 的深沟或穴,每 667m2施腐熟有机肥 2000 4000kg 钙镁磷肥100 千克作基肥。 树体 管理 常规栽培采用低干矮冠树形整形,棚架栽培采用多主枝开心形或杯状形整形。修剪以控制花芽量、增强树势、便于管理、利于通风透光为目的。 修剪下的枝干清理出园;大剪口涂药保护。 萌芽时抹去剪口抽发的强芽。强梢摘心。 成年结果树抹除树冠中上部多余强梢。 成年结果树抹除树冠中上部过密新梢。 成年

40、结果树从分枝处剪除树冠中上部过密长梢。 及时剪除受梨瘿蚊为害严重的新梢。 及时剪除受梨瘿蚊为害严重的新梢。 及时剪除受叶壁虱为害严重的新梢。 要留作更新、补空的强绡定向拉枝。 要留作更新、补空的强绡定向拉枝。 清除枝干病虫,并涂药保护。 新建梨园规划建设和苗木定植。 花果 管理 冬季修剪每 667m2均匀留靠近大枝或结果枝组基部的侧斜生强花芽 2000025000 个,其余剪除。 用于结果枝组更新的强梢拉枝固定。 每隔 10 厘米交叉留 1 个强花序;所留花序在花前留下部一半花蕾。 摘除受梨大食心虫、梨锈病为害的幼果。 座果多的树疏去部分密生小果和畸形果。每个花序留 1 个萼片脱落的健壮果,其

41、余疏去。 每 667m2留10000 个分布均匀的健壮果,其余疏去。开始套袋全园套袋。 全园套袋。 中旬前全园套袋结束。 早熟梨按销贮要求分批采收。 中熟梨按销贮要求分批采收。 病虫综合防治 清除园内病虫残枝落叶僵果、刮除枝干病虫斑,并集中烧毁;清理枝干粗翘皮、裂缝;剪除受轮纹病、介壳虫、中华瘤瘿蛾等为害的一年生枝条。 芽眼萌动时喷 35 度石硫合剂。 花蕾期喷一次5%啶虫脒 3000倍 +5.7%氟氯氰菊酯 2500 倍+50% 哇啉酮1500 倍 剪去受梨茎蜂为害的新梢。花谢后喷一次 40%毒死蜱 1000 倍+12.5% 烯唑醇3500 倍 幼果期重点防治锈病、黑星病、梨瘿蚊、梨木虱等。

42、 小果期重点防治锈病、黑星病、梨瘿蚊、梨木虱等。 喷 5.7%氟氯氰菊酯 2500 倍+80%大生 800倍(或 70%丙森锌 600 倍)一次。 重点防治轮纹病、叶斑病、梨瘿蚊、梨木虱、叶壁虱、红蜘蛛等。全园挂诱虫灯。喷 5%啶虫脒 3000 倍+2%阿维菌素 3000 倍+10% 苯醚甲环唑2500 倍+ 15% 哒螨灵2500 倍一次。 套袋园重点防治轮纹病、早期落叶病、梨瘿蚊、梨木虱、螨类 采用物理机械杀虫防治吸果夜蛾、鸟、胡蜂等。 采用物理机械杀虫防治吸果夜蛾、鸟、胡蜂等。 采后中耕深翻,清理枯枝落叶、僵果。喷一次 40%毒死蜱1000 倍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 10 月上旬喷一次 5%啶虫脒 3000倍+50%多菌灵 500倍+1% 尿素 +0.3% 磷酸二氢钾。枝干病虫和翘皮裂缝清理。 采收销售 采前做好采收销售计划,并进行采摘工具准备、分级机械保养和清洁,做好仓储场所清理消毒,进行冷库清洁和调试等。 按成熟度和销售要求,避雨天分批轻柔采收,采后分级,品牌包装销售。长期贮藏果采后选果装筐,待散热预冷后层积于库温在 2 5的果蔬冷藏保鲜库中冷藏,不宜超过 2 个月。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