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4858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的环境,其他都是次要的,故本题选 D,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群落的垂直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人体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其最可能的原

2、因是( ) A体液大量丧失 B非特异性免疫减弱 C特异性免疫减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答案: B 试题分析: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其被破坏,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本题选 B。 C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不符合题意。 D皮肤与吞噬细胞与直接联系,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非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最终消灭抗原的是( ) A浆细胞或效应 T细胞 B记忆细胞 C吞噬细胞 D抗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中,最终消灭抗原的是抗体,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细胞击碎靶细胞

3、释放抗原,最终消灭抗原的还是抗体。故本题选 D。浆细胞分泌抗体,故 A错误。记忆细胞受刺激分裂产生浆细胞或效应 T细胞,故 B错误。吞噬细胞处抗原不能最终消灭抗原,故 C错误。 考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了 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适中,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用同位素 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 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 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 B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 A端,能在乙图中的 B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 B端,能

4、在乙图中的 A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 B端,能在甲图中的 A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 A到 B,乙图的B到 A。故选项 A中处理甲图中 A端可以在甲图中的 B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错误。故选项 B中处理乙图中 A端,不能在乙图中的 B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错误。故选项 D中处理甲图中 B端,不能在甲图中的 A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错误。本题选 C。 考点:生长素的运输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在啤酒生产中用于代替大麦芽完成糖化过程的植物激素是( ) A

5、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赤霉素能打破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故本题选 B, A促进生长, C促进分裂 D促进脱落,不符合题意。 考点:植物激素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时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B寒冷时,产热增加,产生的热量全部经皮肤散失 C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是对生命活动无意义的热量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A错误。寒

6、冷时,产热增加,产生的热量部分经皮肤散失, B错误。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是生命活动产生的热, C错误。本题选 D。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 在一些山区的溪流里能见到一些大蝌蚪没能正常完成变态发育,其原因是体内缺乏(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生长抑制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性激素是促进生殖细胞的产生, A错误,生长激素主要促进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 B错误,生长抑制素与生长激素作用相反, C错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本题选 D。 考点:激素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7、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答案: C 试题分析: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说明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不会引起口渴,故 A错误。机体失水时,内环境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故 B错误。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故 D错误 ,本题选 C。 考点: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过程。 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 3105

8、14105 mg/mL,而 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量增加 4200kJ。说明了激素调节具有( ) A通过体液运输 B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可知 考点:激素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少但作用大,说明了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故本题选 D。其他的选项不能从体干中得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 A形成浆细胞 B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C形成效应 T细胞 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免疫

9、形成效应 T细胞,故 C符合题意。 B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A形成浆细胞 D项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都 包含在体液免疫内,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C。 考点:体液免疫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D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 答案: B 试题分析:组织胺是一种化学物质进入内环境后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本题选 B。整个过程不涉及神经的参与,故

10、CD错误,组织胺也不是激素,故 A错误。 考点: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组织胺引起免疫的机理。 表示物种 和物种 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捕食者数量下降时被捕食者由于天敌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被捕食者数量增加后,捕食者又由于食物的增加而数量增多,两者交替上升,故 BC 错误。先下降的应该是被捕食者,故 D错误,本题选 A。 考点:种间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捕食过程中两者的数量变化。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

11、种群数量最大值 在 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 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 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图为 S型增长曲线, 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 K 值时正确的增长率为零, 错误。故 A错误。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 1/2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错误,故 BD错误。本题选 C。 考点:种群增长的曲线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K 值和1/2K 值的含义。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

12、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狼吃掉一只兔时不可能完全消化吸收即不能得到全部能量,故 A错误。兔子是第二营养级,当狼捕食兔时,能量就从 第二营养级流入了第三营养级,故 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于草原生态系统,故 D错误。本题选 C。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

13、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增长型和稳定型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图老年个体较少幼年个体较多,属于增长型, AC 错误。乙型老年个体和幼年个体数目基本相等,属于稳定型,故 B错误,本题选 D。 考点:种群的年龄组成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年龄组成的特点。 一个外来物种种群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该种群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 B该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制约 C该种群威胁到新环境内物种的多样性 D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

14、内可能呈 “J”型增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个外来物种种群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 A 正确。可能由于适应环境在初期可能由于没有天敌等因素呈 “J”型增长,D正确。新物种的 J”型增长威胁到新环境内物种的多样性, C正确。该种群数量增长会受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制约,只是开始制约较不明显,故本题选 B。 考点:种群数量的增长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 A带有全球性 B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C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D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答案:

15、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物质 循环的特点包括带有全球性 和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故 ACD正确。循环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故 B错误。本题选 B。 考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下列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中,除哪项外均正确(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C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故 A正确,食物链越短,消耗

16、的能量越少,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故 B正确。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故 C 错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 D正确。本题选 C。 考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 A阳光 草 兔 狐 B田鼠 蛇 山鹰 C植物 鹿 狮子 细菌 D植物 鼠 蛇 山鹰 答案: D 试题分析:食物链一定要以生产者为开头 ,故 AB错误。分解者不应出现在食物链里,故 C错误。本题选 D。 考点:食物链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食物链的组成特

17、点。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内环境的指标发生变化,所以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 考点:

18、内环境稳态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后,淋巴细胞开始细胞分裂,细胞周期变短,故 AB错误。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后,淋巴细胞开始分泌蛋白质,故核糖体活动增强, C错误,本题选 D。 考点:免疫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过程。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19、淋巴系统包括淋巴器官、淋巴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 C抗体只存在于内环境中 D HIV病毒主要攻击 B 细胞 答案: A 试题分析:免疫系统包括淋巴器官、淋巴细 胞、淋巴因子和抗体,故 B错误。抗体存在于内环境中还存在于外分泌液中,故 B错误。 HIV病毒主要攻击 T细胞,故 D错误。本题选 A。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下列对 HIV 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专性寄生 B衣壳粒上具有抗原特异性 C主要在人的 T细胞中增殖 D攻击人体后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病毒都是寄生在活细胞内的,故 A正确,病毒的蛋白

20、质衣壳粒上具有抗原特异性故 B正确。 HIV主要攻击人的 T细胞,故 C正确。 HIV攻击人体后会引起免疫缺陷病,故本题选 D。 考点: HIV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下列有关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人由于多饮、多尿,从而引起多食 B将 1ml斐林试剂和病人尿液混匀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病人因胰岛素分泌较少,使得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D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根治糖尿病 答案: C 试题分析: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少,血糖进入细胞内少,细胞缺乏能量,蛋白质等物质消耗大引起多食,故 A错误。斐林

21、试剂和还原性糖需要加热才能有颜色变化,故 B错误。糖尿病患者主要病因是胰岛 B细胞受损,不能通过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根治糖尿病,故 D错误,本题选 C。 考点:糖代谢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糖尿病患者主要病因是胰岛 B细胞受损。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滴定等量人体血浆与 0.9%的 NaCl溶液,两者的 pH变化相同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各项 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

22、是保持不变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对,故加入盐酸后 PH稳定,故 A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三维机制的调节下故 B 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不是不变,是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故 D错误,本题选C。 考点:内环境稳态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各项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渗透压 C pH值 D酶 答案: D 试题分析:影响内环境的稳态的因素包括渗透压, pH值,温度。 ABC都属于影响因素。酶是催化化学反应的故本题选 D。 考点:内环境的稳态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

23、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温觉感受器既能感受温觉又能感受冷觉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相同 C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D感受器不仅分布在体表部位,在体内各器官中也分布着大量的感受器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温觉感受器只能感受温觉,冷觉感受器感觉冷觉,故 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慢,因为在神经元之间要由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再变为电信号,速度下降,故 B错误。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双向的,故 C错误。本题选 D。 考

24、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要由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再变为电信号。 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右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 a、 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 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不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 D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兴奋传到的地方膜外变成负电位,指针指向兴奋部位,故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本题选 D, ABC 不符合题意。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25、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兴奋部位电位的变化。 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神经纤维上及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B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是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 C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轴突末端细胞质中小泡内的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以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故 A错误。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之间有组织液,不是直接接触。故 B错误。兴奋由轴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故 C错误。本题选 D。 考点:神经传导

26、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先后将抗原 A和抗原 A、 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右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 A小鼠对抗原 A更敏感 B 抗原 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 B反应较慢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小鼠两次注射抗原 A,由图可知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故C正确。 ABD不能从图中得出。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免疫的意义。 科学家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特殊的西红柿、香蕉,食用后人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这说明这些西红柿、香蕉中的

27、某些物质至少应( ) A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 B含有某些抗原特异性物质 C含有一些灭活的病菌 D能刺激人体内效应细胞分泌抗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抗原刺激机体后人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故西红柿、香蕉中的某些物质至少应含有某些抗原特异性物质,故 B正确。 ACD无法从题干得出。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免疫调节的过程。 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 G,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G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 G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杂合子 C G纯合子的出生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 D

28、该种群基因库中 G频率的变为 1.0表示新物种已产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突变基因 G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所以可分析出 G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G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杂合子, G纯合子的出生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故 ABC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代表产生新的物种,要有生殖隔离才行,故本题选 D。 考点:基因频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下列关于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从生产者开始的四个营养级的年能流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 105J m2 ) 141.10 15.91 871.2

29、7 0.88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由图表可知, c为生产者 a为初级消费者 b为次级消费者 d为三级消费者,故本题选 B。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后者以种群为研究对象 B后者认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C两者都认为突变、重组是变异的主要来源 D两者都认为生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种群为研究对象

30、认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故 AB正确。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故 D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并没有解释生物变异产生的缘由,故C错误。本题选 C 。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强度( E)受温度( T)变化的影响,预期结果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恒温动物离体细胞不受机体的调节,故随着外界温度变化为变化,在 37度左右呼吸效率最高,因为此时酶活性最高。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较 大,解题的关键

31、是认真审题。 下列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A贫血 B组织水肿 C手足抽搐 D尿毒症 答案: A 试题分析:缺钙会导致手足抽搐,蛋白质减少会导致水肿,尿素多会导致尿毒症,故 BCD 不符合题意。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贫血,红细胞不是内环境的成分,故本题选 A。 考点:内环境成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病的病因。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时间 t0 t1内,种群数量是 “J”型增长 B若在 t2时种群的数量为 N,则在 t1时种群的数量为 N/2 C捕获该

32、鱼的最佳时期为 t2时 D在 t1 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初期种群数量可以看做 “J”型增长,故 A正确。种群数量增长率在 1/2K 时最大, K 值时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最大。由图可知t2K 值,则在 t1时种群的数量为 N/2,故 B正确。在 t1 t2时,增长速率大于零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D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t1时,本题选C。 考点:种群数量增长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 K 值和1/2K 值的含义。 在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33、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 B生态瓶要给于一定的光照 C生态瓶中要添加一定的分解者 D对生态瓶通以一定量的空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来水中含有无机盐等生产者需要的物质,去除后会降低其稳定性,本题选 A。光照,分解者,空气都是生物必须的,故 BCD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生态系统稳定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

34、死亡率和迁入、迁出,故A 正确,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都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而影响群密度变化的,故 BCD错误。 考点:种群密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若用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丁代表大气中的 CO2库。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双箭头,因为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通过呼吸作用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故 D错误。由于捕食关系,甲和乙之间应该是单箭头,故 ACD错误,本题选 B。 考点:碳循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

35、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综合题 ( 7分)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神经系统中, 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是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2)性腺发育的主要调节过程是图中的内外刺激 A 靶器官。 (用图中字母表示 );胰液分泌的主要调节过程是内外刺激 效应器。 (用图中字母表示 )。 (3)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能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和 。 (4)试举一例能体现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 答案: (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CDF AB (3)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4)幼年期甲状腺激素分泌

36、不足会影响大脑的生长发育 试题分析:在 神经系统中,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性腺发育的主要调节过程是内外刺激 神经系统 内分泌器官 激素 靶器官。胰液分泌的主要调节过程是内外刺激 神经系统 效应器或靶器官。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能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他们都可以升高血糖。幼年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大脑的生长发育这说明了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 ( 7分)下面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

37、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 (A、 B、 C、 D表示激素 ),分析回答: (1)人体生命活动只有在 _的共同调节下才能正常进行。 (2)寒冷环境下,激素 _(填字母 )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 _ 等变化 以减少散热。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 A细胞兴奋,增加有关激素的分泌量,同时 _ _(激素 )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 _ _作用。 (4)当血糖浓度升高后, 胰岛素能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细胞。细胞膜上识别胰岛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_ _。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的变化主要是 _ _ _ _。 答

38、案:( 1)神经和体液 ( 2) B、 C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 ( 3)肾上腺素 协同 ( 4)糖蛋白(蛋白质)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和合成糖元 试题分析:人体生命活动只有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才能正常进行。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 A细胞兴奋,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协同作用。当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能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细胞。细胞膜上识别胰岛素

39、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的变化主要是氧化分解释放能 量和合成糖元。 考点: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图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过程。 ( 6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 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 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 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 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

40、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 1)根据 1和 3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引起的。 ( 2)根据 1和 2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 有关。 ( 3)根据 4和 1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 。 ( 4)根据 5和 6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答案:(二) 345 2 (三)( 1)单侧光 ( 2)尖端 ( 3)只有尖端能感受单侧光 ( 4)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试题分析: 345胚芽鞘没有尖端,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他们直立生长。 13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 12的自变量

41、是有无尖端,根据 4和 1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只有尖端能感受单侧光, 56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的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实验的自变量。 ( 10分)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 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 。当 细胞表面的识别受体受到抗原刺激 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 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 2)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 最终导致人体的 全部丧失。 ( 3)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 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 A。若第 8 天,同时注射抗原 Y 和

42、X,图中表示对抗原 Y 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 X 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其特点是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 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 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 答案:( 1)球蛋白 B 浆 ( 2) T细胞 免疫功能 ( 3) C B 产生抗体量多、速度快 记忆 D 试题分析:抗体的化学成分为球蛋白,当 B淋巴细胞表面的识别受体受到抗原刺激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T细胞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由于抗原 Y是第一次注射,故曲线 C表示其抗体产生量,抗原 X是第二次注射故曲线 B是其

43、抗体产生量。其特点是产生抗体量多、速度快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记忆细胞的作用。若第 8天不注射抗原 X,则以后对抗原 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D。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曲线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免疫的意义。 ( 10分)下图示某草原 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上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 和 。 ( 2)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 。 ( 3)该食物网中,蛇和鼠、鼠和食植昆虫的关系分别是: 和 。 ( 4)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 开始。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平均

44、为 10,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 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 。 ( 6)由上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 ; 其次是上个营养 级的部分能量 ; 还有少数能量 利用。 答案:(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 2)一种生物捕食多种生物同时一种生物又被多种生物所捕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3)捕食 竞争 ( 4)生物者固定太阳能 2105KJ ( 5)呼吸消耗 交给分解者 未被下一营养级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图中未体现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一种生物捕食多种生物同时一种生物又被多种生物所捕食。蛇和鼠的关系是捕食关系,鼠和食植昆虫的关系是竞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物者固定太阳能开始,鹰作为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大, 21071010 = 2105KJ。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呼吸消耗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交给分解者还有少数能量 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计算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