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 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 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地面事物的侦查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事物的影像资料。RS的主要功能是监测地表事物;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
2、,学生只要能比较分析 “3S”技术的主要功能的差异即可。 下列遥感类型中,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 A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C航空遥感、近地遥感、航天遥感 D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近地遥感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不同遥感类型的距地面远近可判断探测范围,距地面越远则探测范围越大,而比较三种类型,距地面又远到近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考点:本题考查遥感的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三种遥感类型的基本差异,并结合遥感平台距地面的远近判断遥感范围的差异即可。 图是卫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所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是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
3、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跨经纬度大小判断,甲图跨经纬度较乙图小,故判断甲图的服务范围较乙图小。 考点:本题考 查经纬网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经纬度范围的差异即可判断范围大小的差异。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小题 2】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增加对
4、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保护西部的工业产 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 B C D 【小题 3】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周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关键词 “经济因素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小题 2】结合上题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匮乏问题,所以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需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小
5、题 3】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分析,为了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实现东西部两翼齐飞,所以我们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结合我国的区域发展概况,并结合区域发展的问题推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调用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内容分析区域发展的意义。 2009年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 2200多万农民工失业返乡。结合图,完成题。 【小题 1】农民工工作的产业模式主要是 A B C D 【小题 2】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较适宜从事 A餐饮服务业 B家电维修业 C广告设计业 D房产建筑业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6、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农民工主要从事的产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影响该类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劳动力,故判断为 模式。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农民工适宜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合选项餐饮服务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家电维修和广告设计需要一定的技术,房地产建筑业需要大量的资金,都不适宜农民工的 “自主创业 ”。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反映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的差异,并能结合实际的典型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分析即可。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题 【小题
7、1】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小题 2】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 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但自动化食用油生产厂对劳动力需求量不太大,因此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接近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 【小题 2】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意在考查考生 结合物品特征进行运输方式选择的能力。由于该食用油生产厂是以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的,而
8、大豆的重量较大、价值并不太高,因此适合通过海运运至我国,故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港口。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的合理选择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点评:本题为 2009年海南高考真题,难度一般,抓住题干的信息,并结合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等内容综合比较分析即可。 读图 “美国农业带 ”,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域中,属于冬小麦区的是 A B C D 【小题 2】图中序号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可能形成谷物生产和饲养牲畜相结合的混合农业的是 A B C D 【小题 3】该区域的商品谷物生产比欧洲具有竞争的优势体现在 A交通运输便利 B地广人稀 C工业
9、发达 D科技先进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分布判断: 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北部,为春小麦带; 位于乳畜带的西南部,判断为玉米带; 位于玉米带的南部,为冬小麦带; 位于密西西比河的中下游地区,为棉花带。 【小题 2】根据图示的粮食作物只要分布于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东北部为乳畜带,故判断 处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过渡地带,可能形成混合农业区。 【小题 3】欧洲人多地少,故商品率低,而该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且地势平坦,故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形成商品谷物农业。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农业生产。
10、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带的分布概况,并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的概况和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即可。 下图表示 、 、 、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是 A 37.6: 17.4: 45.0 B 31.6: 30.5: 37.9 C 15.5: 24.5: 60.0 D 37.6: 23.5: 38.9 【小题 2】图中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三轴坐标读图应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并以与纵坐标平行度 原则读数。
11、【小题 1】图示 地的第一产业比重约 38%;第二产业比重约 23%;第三产业比重约 39%。 【小题 2】城市化水平最高,则第二 、三产业的比重最大,即第一产业比重最低,读图为 地。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发展、城市化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读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读图方法归纳与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根据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回题。 【小题 1】上图中的地区可能位于 A两广丘陵 B山东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 【小题 2】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12、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强烈 【小题 3】该区经济发展,可以考虑 A大量出售木材 B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子生产 C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柑橘林分布判断,该地区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只有两广丘陵符合。 【小题 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且地形类型多样,故物种丰富, A正确;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如春季的低温冻害,夏季的伏旱灾害等, B错误;该地区的自然土壤为红壤,有机质含量低, C错误;水流湍急,地
13、表侵蚀切割强烈,故水土流失严重,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D错误。 【小题 3】结合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故可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既利于保持水土,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农作物类型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我国区域地理概况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分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 回答题。 【小题 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
14、高能源利用率 【小题 2】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关键词: “新能源 ”,新能源相比较传统能源主要的优点是能减少燃油量,较清洁污染小,故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小题 2】清洁能源乙醇需要以粮食为原料,大量推广乙醇燃料会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并掌握新能源的主要优点和乙醇的生成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即可。 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5、它不属于信息技术 B它属于遥感技术 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主要程序组成 D它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的特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简称 GPS技术,是能具有定位导航功能的卫星系统,故 A、 B错误;而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主要程序组成的是 GIS系统, C 错误。全球定位系统利用覆盖全球的 24颗定位卫星系统,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 “3S”技术的基本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 “3S”技术的基本概况和主要功能,并注意比较分析即可。 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16、 A进行图像处理的信息系统 B进行动画设计的信息系统 C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D进行地图制作的信息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能兼有图、文、声、像处理的信息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 “3S”技术的基本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 “3S”技术的基本概况和主要功能,并注意比较分析即可。 以下材料是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17、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 1560 2100 2460 【小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小题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小题 3】当我
18、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下列地理现象较为合理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快的季节 D南半球大陆气温比海洋低。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等 )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小题 2】 A项为过度用水,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 B项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 D项不现实。 【小题 3】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多发于夏秋季
19、节, A错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为夏季, B错误。南半球大陆气温较海洋低,判断为南半球的冬季,为北半球的夏季, D错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近日点( 1月初)最快,故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和治理措施。 点评:本题难 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而治理措施一般针对原因分析即可,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和结合选项的合理性分析。 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读 “2008 年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发电量所占比例统计表 ”,完成题。 地区 水电 火电 核电 占全国的比重 1.5%
20、20.5% 17% 3.3% 11.7% 10% 14.2% 34.6% 12.2% 30.7% 35.1% 20.9% 87.8% 24.3% 29.6% 5.8% 9.9% 【小题 1】表中 地区为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 【小题 2】我国核电集中在 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B核能资源丰富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表格数据: 地水电占比例较大,判断为西南地区。 【小题 2】 地区能源消费量最大,判断为华东地区地区, 地区的火电、水电和核电的比
21、重都较高,判断为中南地区,由于两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但常规能源不足,故适宜建设核电站。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类型的能源分布和消费状况,并结合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即可判断。注意比较分析。 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的工业多属于 资金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则不适 宜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可以依托较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产业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发展的
22、影响即可判断。 温家宝总理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据有关知识回答题。 【小题 1】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鲁尔区相比,突出的优势表现在 A水源 B交通 C市场 D资源 【小题 2】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没有借鉴意义的是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对老工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 C调整工业布局,将钢铁工业迁移到大连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也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鲁尔区只有煤炭却需
23、要进口铁矿。在水源、交通及市场方面,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均劣于鲁尔区。【小题 2】整治措施一般从原因分析,对传统工业区而言,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污染严重,这是共同面临的问题。鲁尔区钢铁工业西 移是为了就近获得从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而东北内部铁矿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外迁反而会增加运费,增加成本,故 C项不适宜。 考点:本题考查中外著名工业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著名工业区的区域地理基本概况和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综合题 读图 “洞庭湖变迁 ”,回答下列问题。 ( 13分)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最大的淡水湖是 , (2)A平原的名称是 , B平原的名
24、称是 ,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和人为原因 ) (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答案: (1)青海湖,鄱阳湖 (2)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3) 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 自然方面: 泥沙淤积 人为方面: 围湖造田,水土流失 (4) 洞庭湖区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流水不畅,设立蓄洪区,可以调节水量。 试题分析:( 1)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但为咸水湖;而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2)图示 A位于长江与汉江之间,故判断为汉江平原,而 B位于洞庭湖附近,故判断为洞庭湖平原。( 3)图示湖泊面积明显缩小。其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泥沙淤积和人
25、为原因:围湖造田和上游的植被破坏分析。 ( 4)设立分洪蓄洪区反映了该地区洪涝灾害多发,故其原因从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形成条件:气候、河流和地形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综合整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地理位置,并结合我国长江流域河流流域的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分析的全面性。 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 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
26、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 . 答案:(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 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 3)水资源:南多北少; 能源供应:西部供大于求,东部供不应求;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落后。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试题分析:( 1)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重点工程分别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属于资源、能源调配的是前三者,而
27、青藏铁路属于交通运输建设。( 2)西气东输工程线路最长,从西北内陆到我国东部沿海,沿途气候类型从温带大陆性气候到温带季风气候到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最大。( 3)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主要从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分析;能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明显,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少;西部能源需求量少,但能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4)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都到达上海,为上 海提供能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我国的四大工程,并结合四大工程经过的地区和主要的意义分析,主要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 13分) “数字地球 ”是继哥白尼、伽利略日心说和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认识地球的又一次飞跃。如果说 20世纪 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的 “地球村 ”代表了电气时代对地球的最高认识,那么 20世纪 90年代提出的 “数字地球 ”是 “地球村 ”在电子时代的升华。在这一升华中,从 “模拟 ”到 “数字 ”是一次突变。 “数字地球 ”是一种国家战略,也是一种技术体系,同时又是一个科学文化概念。它是数字技术和20世纪 6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文化思潮的结晶。“数字地球 ”是一个居住在因特网上的以 “空间智能体 ”为主要种群的高级生态系统,也即 “数字生态系统 ”。这一 “数字生态
29、系统 ”将在地球生物圈和技术的战略平衡关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做到了全天候监控地球,但离控制地球的目标还很远。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上,大自然无情地报复我们, “数字地球 ”将有助于人类监控地球。 (1)“数字地球 ”被称为 “人类认识地球的第三次飞跃 ”,前两次飞跃的代表事件是 (2) 简述 “数字地球 ”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材料中说 “数字地球 ”是一个科学文化概念,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3)“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上,大自然无情地报复我们, 数字地球 将有助于人类监控地球。 ”请结合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案: (1)地理大发现和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 (2) 略 “数字地球 ”是数字技术和 20世纪 6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文化思潮的结晶,它将在地球生物圈和技术的战略平衡关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3) 略 试题分析:( 1)结合历史从人类认识地球的历 史突破分析。( 2)见图。( 3)主要从数字地球的主要功能分析,作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应注意结合材料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况、技术基础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