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 A、 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 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 A 1和 3 B 2和 6 C 2和 5 D 2和 4 答案: C 试题分析:色盲基因是位于 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A家庭的父亲的 X染色体上有正常的呈性基因,并能将其传给女儿,所以 A家庭不会有色盲女儿,那么2 不是 A 家庭的孩子;虽然单独分析 B家庭, 3、 4、 5、 6 都可能是他们的子女,但其中的 4和 6不可能是 A家庭的孩子,再结合选项,只 C选项符合
2、题意,故答案:选 C。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比较能, 2不是 A家庭的孩子比较容易判断,但是通过单独分析 B家庭,是不能判断出哪个孩子不是他们的,必须结合 A家庭和所给选项,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疾病。有关此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 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几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艾滋病患者体内可以产生与 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D目前接种疫苗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答案: C 试题分析: HIV主要通过破坏人体 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瘫痪,恶性肿瘤不能及时清除,艾滋病人群患恶性
3、肿瘤的几率明显高于健康人;艾滋病患者体内还存在体液免疫,可以产生与 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疫苗只能用于预防疾病,不能用于治疗疾病。 考点:人类免疫缺陷疾病 点评:基础题,这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是: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和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将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全是黄色盘状南瓜。 F1自交产生的 F2中发现有 30株 白色盘状南瓜。预计 F2中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株数是( ) A 120 B 60 C 40 D 180 答案: C 试题分析: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说明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F1全是黄色盘状南瓜,说明黄色和盘
4、状是呈性性状,亲本全是纯合子, F1是杂合子; F2中白色盘状南瓜占全部植株的 3/16,在 F2的四种表现型中,都有纯合子植株,各占全部植株数的 1/16,那么 F2中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株数就占全部植株的 4/16,故答案:选 C。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基础题,只要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 人类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都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孩子:正常、患一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 A 3/8、 1/2 B 1/8、 1/8 C 1/4、 1/2
5、 D 3/8、 1/8 答案: A 试题分析:设多指为 A,根据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但孩子正常,可知孩子为aa,母亲为 aa,父亲为 Aa。设白化病为 b,根据父母都没有白化病而孩子 有白化病可知孩子为 bb,父母都是 Bb。所以根据以上可知父亲的基因型为 AaBb,母亲的基因型为 aaBb。要生个正常孩子就要求孩子的基因型为 aaBb或 aaBb, aa的几率是 1/2, Bb 或 BB的几率是 3/4,所以二者相乘为 3/8,那么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3/8。生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孩子要求孩子的基因型为 Aabb或 AAbb,由于母亲没有 A,所以孩子是 AA的几率是 0,是 Aa 的几率是
6、1/2。孩子是 bb的几率是 1/4,二者相乘得 1/8,那么生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1/8。在所生孩子中除去正常的和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 ,就是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1-3/8-1/8 1/2。故答案:选 A。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比较难,首先要通过亲子代的表现型和呈隐关系,推断出亲代基因型,再根据亲代基因型,计算出下一个孩子每种性状的表现型概率,最后计算出所求性状的概率。 豌豆子叶的黄色( Y),圆粒种子( 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 F1表现如下图。 让 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 9: 3: 3: 1 B 3: 1: 3:
7、1 C 1: 1: 1: 1 D 2: 2: 1: 1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圆粒与皱粒之比是 3: 1,则两亲本基因型是 Rr和 Rr;黄色与绿色之比是 1: 1,则两亲本基因型是 Yy和 yy;则亲本基因型为 YyRr和 yyRr。所以 F1中黄色只有一种可能 Yy,而圆粒会有两种可能 RR和 Rr两者比例为 1: 2; 这样 F1中黄色圆粒会有 YyRR:YyRr=1: 2,绿色皱粒只有一种 yyrr;两者杂交产生四种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2: 2: 1: 1; F2的性状分离比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2: 2: 1: 1。故答
8、案:选 D。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 比较难,首先要通过图示推断出亲本基因型,再根据亲本基因型推算出 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及比例,最后计算出 F2的性状分离比。 动物精巢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 DNA含量为 P,染色体数为 Q,则在形成精原细胞的分裂后期,细胞中的 DNA数和染色体数分别为( ) A P、 Q B 2P、 2Q C P/2、 Q/2 D 2P、 Q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精原细胞内染色体数为 2n;形成精原细胞的分裂后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 DNA数和染色体数分别为 4n和 4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 DNA数和染色体数分
9、别为 2n和 2n;再用 P和 Q 表示,形成精原细胞的分裂后期细胞中的 DNA数和染色体数分别为 2P、 2Q。故答案:选 B。 考点: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要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变化,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另外,染色单体数目变化也是经常考查的主要内容。 假设某大肠杆菌含 14N 的 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 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 15N 的 DNA,相对分子质量为 b。现将含 15N 的 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在 14N 的培养基中,子二代 DNA的相 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 A (a+b)/4 B (a
10、+2b)/4 C (a+3b)/4 D (3a+b)/4 答案: D 试题分析:长期培养在含 15N 的培养基中得到的 DNA 上,所有氮元素全是 15N。设用 15N 的只有一个 DNA分子的一个大肠杆菌培养在 14N 的培养基中,子二代应该是四个大肠杆菌,共四个 DNA分子,八条 DNA单链;其中两条是含 15N的母链,六条新合成的含 14N 的子链。那么子二代 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3a+b)/4。故答案:选 D。 考点: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首先要从题干中得出用于培养的 DNA所有氮元素全是 15N,还要理解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某 DNA 分子含
11、有碱基 A 对,腺嘌呤 m个,将该 DNA 分子用 15N 进行标记,让其进行复制,则在第 n次复制中需要消耗环境中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个数为( ) A (Am)(2n1) B (A/2 m)2n1 C (Am)(2n11) D (Am)2n1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 DNA分子中,腺嘌呤和胞嘧啶之和是碱基总数的一半,那么胞嘧啶数是 (Am)个,在第 n次复制中, DNA分子由 2n1个变成 2n个, DNA分子增加了 2n1个,每个 DNA分子上有 (Am)个胞嘧啶,那么 DNA分子增加了2n1个就需要消耗环境中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m)2n1个。故答案:选 D 考点: DNA分子的结
12、构 点评:本题比较难,做题时一定要看清碱基是多少个还是多少对,是第 n次复制还是 n次复制。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 A地理隔离 基因突变 物种形成 B地理隔离 突变和重组 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C地理隔离 自然选择 物种形成 D地理隔离 突变、重组、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故答案:选 D。 考点: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点评:基础题,只要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就可选出正确选项。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类型 AA 的个体占 18%,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7
13、8%,基因型 aa的个体占 4%,那么基因 A和基因 a的频率分别是 ( ) A 18% 81% B 57% 43% C 92% 8% D 36% 64%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 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A的频率 AA的频率 +Aa频率的一半,既基因 A 频率是 18%+78%2 57%,基因 a 的频率是 4%+78%2 43%。故答案:选 B。 考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点评:基础题,只要了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 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 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 Z浓度的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
14、小依次为( ) A X Y Z B Z Y X C Y X Z D Z X Y 答案: D 试题分析:浸在 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说明红细胞发生了吸水,可以推出 Y 浓度食盐水比红细胞的渗透压低;浸在 Z浓度的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说明红细胞发生了失水现象,可以推出 Z浓度食盐水比红细胞的渗透压高;故答案:选 D。 考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点评:基础题,红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可看作是一个渗透装置,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相当于膜一侧的溶液。 用 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 (含 20条染色体 )的 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 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
15、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 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 A中期 20和 20、后期 40和 20 B中期 20和 10、后期 40和 20 C中期 20和 20、后期 40和 10 D中期 20和 10、后期 40和 10 答案: A 试题分析: 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细胞分裂后,子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的两条链都是一条含 32P,一条不含 32P;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一条含 32P,一条不含 32P;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其中一条含 32P,一条不含 32P;故答案:选 A。
16、 考点: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和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首先要分析出第一次细胞分裂后,子细胞内每条染色体含 32P的情况,又要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下列哪种情况能产生新基因( ) A基因分离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A、 B、 D选项只能使基因数量或基因型等发生改变。故答案:选 C。 考点:基因突变的意义 点评:基础题,基因突变这部分内容,除了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外,还要掌握基因突 变的当原因和特点。 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直接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精子
17、与卵细胞的结合 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 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间信息传递是一个细胞给另一个细胞传递信息。 A选项有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体现细胞膜信息传递; B选项是胰岛细胞将信号传递给肝细胞; C选项是吞噬细胞识别外来的细菌细胞;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在一个神经元中完成的,不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故答案:选 D。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点评:基础题,在细胞膜的三个主要功能中,进行细胞膜间的信息交流是最容易忘记的;另外,虽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没有直接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就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下面为物质出入
18、细胞的 3种方式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图 所示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图 所示 C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图 所示 D 和 两种运输方式统称为被动运输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 是协助扩散, 是自由扩散, 是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氧气和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故答案:选 D。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点评:基础题,先根据图示,判断出 分别属于哪种运输方式,再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联系起来,就可选出正确选项。 在下列四种结果的成因中,属于植物细胞呼吸强度变化的是 A在白天和夜晚的相同时间内,棉
19、苗的吸水量有差异 B在白天和夜晚的相同时间内,棉苗对 Ca2+的吸收量有差异 C在相同的时间内,棉苗吸收 K+的量与吸收 Ca2+的量有差异 D在相同的时间内,棉苗吸收水的量与吸收 Ca2+的量有差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的差异是由蒸腾作用造成的,与细胞呼吸强度无关。 B选项中 Ca2+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由于白天和夜晚的温度不同,从而酶的活性不同,呼吸作用的强弱也就不同。 C选项的差异是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造成的。 D选项中吸水是自由扩散,吸收 Ca2+是主动运输,与细胞呼吸强度无关。故答案:选 B。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点评:基础题,白天和夜
20、晚对植物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就是温度 对植物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而呼吸强度只影响主动运输。 萨克斯将绿叶先在黑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后,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结果只有曝光的一半呈蓝色。本实验说明( )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需要光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碘蒸气处理呈蓝色,说明有淀粉生成;只有曝光的一半呈蓝色,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萨克斯的实验中没有验证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也没有做有关叶绿素的对照实验。故答案:选 C。 考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点评:基础题,本题只要遵循实验原
21、则,从题干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 下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 为不同的细胞, a 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 相比, 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B 的核基因相同,细胞 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 C 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 D进入 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继而出现凋亡小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与 相比, 的分裂次数多,增殖能力减弱; 是同一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核基因相同,但它们已向不同方向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表达,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了; 是同一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22、,形成过程中不会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只有减数分裂才能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进入 c过程的细胞,是经过衰老走向凋亡的细胞,酶活性降低, 代谢减慢是衰老细胞的特征,出现凋亡小体是凋亡的过程。故答案:选 D。 考点:细胞的生命历程 点评:基础题,只要了解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某人受伤后 ,走路正常 ,能看懂文字听懂话 ,就是不能讲话 ,损伤部位是 (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损伤部位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属于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脑干、小脑和脊髓中的中枢是低级中枢。故答案:选 A。 考点
2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点评:基础题,只要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有所了解即可。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者都能产生 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 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答案: B 试题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膜的细胞器,内含 DNA、 RNA和多种酶;叶绿体的基粒是光反应的场所,能利用光能合成 ATP,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都能利用有机物中化学能合成 ATP;需氧型真核生物的细胞均
24、有线粒体,但需氧型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线粒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故答案:选 B。 考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 点评:本题虽然知识点较多,但仍属于基础题,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都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一般来说,这些知识学的比较扎实。 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 A促进 叶片衰老 B延缓叶片变黄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转化成叶绿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绿叶中叶绿素的含量多于类胡萝卜,呈现叶绿素的颜色(绿色);当叶绿素大量降
25、解后,类胡萝卜的含量多于叶绿素,呈现类胡萝卜的颜色(黄色)。通过分析题干信息,不难得出正确选项是 B。 考点:捕获光能的色素 点评:基础题,只要了解绿叶中色素的种类,正确分析题干给出的信息,就可得出正确选项。 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菌的蛋 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 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
26、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这样的膜性细胞器;抗菌药物不属于诱变因子,结核杆菌抗药性是抗菌药物对结核杆菌选择的结果;接种卡介苗后,部分 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但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结核杆菌是细胞内寄生的病菌,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可以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故答案:选 D。 考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特异性免疫调节过程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 D选项的推断结论,学生不敢确切判断,只有通过所学知识,排除 ABC 三个选项,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 a处,会导致 b处兴奋或抑制, c处也
27、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 b处,不会引起 a和 c处发生电位变化 C 刺激 c处, a和 b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 a处, b、 c同时兴奋或抑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刺激a处,会导致 b处和 c处兴奋或抑制, c处是由 b所在的神经元传递过去的, b处比 c处先兴奋或抑制;刺激 b处,会引起 c处发生电位变化,不会引起 a处发生电位变化;刺激 c处, b处会发生兴奋, a处不会发生兴奋。故答案:选A。 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点评:基础题,只要能区分图中突触的前膜和后膜,了解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就可选出正确选项。 毛细血管壁细胞
28、和肝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 血液和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 组织液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侧是血浆,外侧是组织液;肝细胞周围是组织液。故答案:选 C。 考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点评:基础题,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组织,血浆属于细胞外液。如果区分不清楚,易错选成 A选项。 1914年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在 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
29、,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 A 试题分析: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该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能说明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但不能说明生长素不能反过来运输。故答案:选 A。 考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点评:基础题,只要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输。 在一条离体的神 经纤维的中段施
30、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后,受刺激的神经纤维部位由原来的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该部位与两侧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形成反向的局部电流,神经冲动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传导。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但仍属于识记范围。如 C图,受刺激点的电位外负内正,两侧都是外正内负,所以两侧都形成局部电 流,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各自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传导。
31、 下列关于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释放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结果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故答案:选 C。 考点:人体水分调节 点评:基础题,人体水分调节 ,既有神经调节也体液调节。本题考查的是体液调节部分。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
32、鞘的尖端 ,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下面一段 D单侧光照射能使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下部。单侧光照射能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故答案:选 D。 考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点评:基础题,只要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有所了解,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 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 4D 浓度 ( mg L) 0 5
33、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 (g个 )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2, 4D 浓度超过 25 mg 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 2, 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 2, 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025 mg L D 2, 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信息,很容易得出 2, 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025 mg L。当浓度超过 25 mg L时,表中的信息是果实还能生长,只是随着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越来越弱。本题没有用生长素
34、做对照实验,也没有用 2, 4D 处理扦插枝条,所以不能得出 B、 D 选项的结论。故答案:选 C。 考点:生长素类 似物的生理作用 点评:基础题,只要正确分析题干信息,就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 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 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指生长素在低浓度条件下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条件下抑制植物生长。顶端优势是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产生的原因: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附近生长素浓度低,促进其生长,
35、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大,其生长被抑制。除去顶芽后,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下降,可促进侧芽生长。在林业生产中,要获得较多的木材,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芽生长,但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仍然比较大,其生长还是被抑制。故答案:选 D。 考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点评:基础题,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含义,产生顶端优势的根本原因。 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
36、 2至 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抗原直接作用于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产 生大量抗体。通过分析上图可知,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量较少,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还可以看出,要想得到较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预防接种至少需注射同种抗原 2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图中没有抗原接种量和产生抗体量之间关系的信息。故答案:选 D。 考点:记忆细胞的作用及再次免疫的特点 点评:基础题,只要通过图示或已学知识,得出再次免疫的特点(当机体第二次接触抗原,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7、),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子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分泌之后 进入血液,特异性地运输到靶器官 B甲状腺激素含有肽键,不能口服 C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的细胞分布较广 D成年人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呆小症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之后,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在靶细胞和靶器官处起作用;甲状腺激素不含有肽键,是小分子物质,可以口服;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等作用,所以靶细胞和靶器官分布较广;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儿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呆小症。故答案:选 C。 考点:激素调节的特点及作用 点评:基础题,只需要掌握激素
38、调节的特点( 1、微量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就可选出正确选项。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其 ( ) A外祖父 B外祖母 C祖父 D祖母 答案: D 试题分析:男性的性染色体有两条( X和 Y), X染色体来自他的母亲, Y来自其父亲;其母亲有两条 X染色体,分别来自于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其父亲有一条 X染色体和一条 Y染色体, Y来自其祖父, X来自其祖母;故答案:选D。 考点:性别决定及遗传 点评:基础题,只要画一下性别遗传图解,就可 得出正确答案:。 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 A B
39、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的 没有感光部位,左侧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所以向右弯曲生长; 的感光部位被罩住,不能感光,直立生长; 由于母片的作用,生长素不能由感光的右侧运输到左侧,所以直立生长; 由于母片的作用,右侧没有生长素,所以向右弯曲生长; 由于母片的作用,胚芽鞘尖端下部没有生长素,所以不生长。故答案:选 D。 考点:植物向光性的产生的原因 点评:基础题,本实验只要知道含生长素的琼脂块、锡箔小帽和云母片的作用,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 下列关于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40、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 3 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正式实验前应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适宜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枝条只能在形态学的下端生根,应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扦插枝条的芽可以产生生长素,生根,同时有利于生长成新的枝条,所以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 3 4 个芽。此探究活动中应设置一组用清水处理的对照组,以便和实验组做对照,判断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故答案:选 D。 考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点评:基础题,只要了解此实验的实验
41、步骤和注意事项,就可以选出 正确选项。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 2、细胞 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 4中含有合成物质 a的基因 C 、 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 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的细胞 1中吞噬细胞、细胞 2是 T淋巴细胞、细胞 3是 B淋巴细胞、细胞 4是浆细胞、细胞 5是记忆细胞、物质 a是抗体,淋巴细胞都源于造血干细胞。 吞噬、处理抗原、 和 是呈递抗原信息,呈递信息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合成物质 a的基因在人体正常细 胞中都有,只是在浆细胞中得以表达。
42、记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故答案:选 B。 考点:体液免疫,细胞膜的作用,有丝分裂的意义和细胞分化 点评:本题比较难,看似只考查体液免疫,但同时也考查了细胞膜上蛋白质的信息交流作用、有丝分裂的意义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表达。 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 A直立生长、向右 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
43、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的左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向左弯曲生长;固定纸盒,旋转植株,光源在左,小窗在右,植物不能被光照射,所以植物直立生长;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物和小窗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近小窗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故答案:选 B。 考点: 植物的向光性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确定植物的哪个部位接受光的照射,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分析某真核生物中某种细胞器成分时发现它们含有胸腺嘧啶。据此推知,这些细胞不可能完成以下哪种生化反应 ( ) A
44、C6H12O6 2C3H4O3(丙酮酸) +4H+能量 B 2H2O 4H+O2 C 2C3H4O3(丙酮酸) +6H2O 6CO2+2OH+能量 D 6CO2+12H2O C6H12O6+6H2O+6O2 答案: A 试题分析:胸腺嘧啶是组成 DNA 的成分,含有胸腺嘧啶说明细胞器中含 DNA,那么这种细胞器是线粒体或叶绿体。 A选项所表示的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么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选项表示的是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 C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D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故答案:选 A。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 点评:基
45、础题,根据胸腺嘧啶推断出细胞器是叶绿体或线粒体,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 综合题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框 代表 , B代表 , C代表 。 ( 2)填写图中 D、 E系统的名称: D ; E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 Na+和 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 系统。 (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 系统。而水等部分物质可以通过 作用重新返回内环境。 答案:( 1)内环境 组织液 淋巴 (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排泄系统) ( 3)消化系统 循环 ( 4
46、)循环系统、泌尿(排泄) 重吸收 试题分析:体内大部分细胞是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所以 B 应该是组织液,再根据 A、 B、 C的物质交换方向,就可以推断出 A是血浆, C是淋巴;图中涉及到了四个系统,分别是 D(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 E(泌尿)系统,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 Na+和 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参与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的是呼吸系统,将代谢废物从内环境排出体外的是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将水等重新吸收到内环境的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考点:内环境与稳态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 1、要推断出 ABC是什么。 2、把握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47、,如: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 Na+和 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 等物质进入内环境 ”,这里不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 ”中的“从内环境排出 ”,这就包括循环系统。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所示。 (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 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 点。 (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情况,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 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4 29
48、32 34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 B曲线的 段获得的。 ( 3)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增加一组实验(作为对照组)? 。若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 M,对照组读数为 N,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 。 ( 4) e点与 f点相比, e点时刻 C3的合成速率 ,与 b点相比, 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 5)在图 B中 g点所处的状态,叶绿体内 ATP移动的方向是 _。 ( 6)在图 B中 cd段,叶肉细胞产生 ATP的场所有 _。 ( 7)如将图 A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细胞中可能产生 CO2的反应式 。 答案:)光强(或光强与温度) 18 或 g ( 2) de或 fg ( 3)除遮光外其他条件与装置 A相同。 M - N ( 4)慢, a点时刻温度较低 (5)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 6)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答全才得分) ( 7)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方程式全对得分) 试题分析:图 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 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