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4879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 1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储能物质,构成糖原的基本单位是 A蔗糖 B葡萄糖 C麦芽糖 D核糖 答案: B 试题分析:糖原是多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故 B正确。 考点:本题多糖的组成单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比较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反应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反应物 B 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不释放能量 D有氧呼吸产生还原性氢,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产生

2、还原性氢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底物是葡萄糖,故 A错误;无氧呼吸的产物有可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利用二氧化碳来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故 B错;细胞呼吸只是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的过程,故 C错;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能产生 H,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右图所示,能表示人体骨骼肌细胞内 ATP含量与氧供给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中的有

3、氧呼吸能合成 ATP,无氧呼吸同样也能合成 ATP,故当氧气为零时,细胞中也能合成 ATP,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细胞中 ATP的量也增大,最后达到最高,因为 ATP的合成除了受氧气影响外,还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ATP 在代谢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 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 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正常体温保证了酶的催化作用正常发挥 D在炎热环境中人体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

4、案: A 试题分析:血浆渗透压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故 A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C突触小体完成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答案: A 试题分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膜电位是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点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故 B错;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方向一致,故 A正确;突触小

5、体中完成电信号 化学信号的转变,故 C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给长时间昏迷的病人连续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 5的 CO2。这样做的原因是 A节约氧气 B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 C维持肺通气量的平衡 D抑制呼吸中枢 答案: B 试题分析:给病 人输氧气时,常常混入 5的 CO2,目的是刺激呼吸中枢兴奋,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体液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

6、结构的能力。 每年的 “世界艾滋病日 ”目的之一都是为了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的传播。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 T淋巴细胞 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染 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答案: A 试题分析: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是一种免疫缺陷疾病不属于遗传病,故 A错, D正确;艾滋病主要攻击人体的 T细胞,故 B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故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

7、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 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 A禽流感病毒 H5N1侵入机体后, 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 B物质, B物质的化学本质 是脂类 C 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 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 H5N1清除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免疫主要是 T细胞发挥作用,当 H5N1侵入机体后, T细胞受抗原刺激,迅速增殖分化, T细胞的周期变短,故 A正确;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以来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故 B错; T细胞

8、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在胸腺中成熟的,故 C错误;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是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胚芽鞘生长方向的判断方法:是否生长,取决于尖端以下是否含有生长素,如何生长取决于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光照不影响生长素在琼脂快中的分布,故甲向右弯曲生长,乙直立生长,丙向左弯曲生

9、长,故 A、 B、 C均正确,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 B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芹菜,可提高产量 C用适宜浓度 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 D用适宜浓度 2, 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 答案: D 试题分析:乙烯利有促进果实成熟的功能,故 A 正确;赤霉素能促进静的身长,故 B正确;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故 C正确; 2,4D 处理插条,可以让形态学下端生根,

10、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谚语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反映的种间关系依次为 A竞争、寄生 B共生、寄生 C寄 生、竞争 D竞争、捕食 答案: D 试题分析:苗和草都是生产者,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11、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答案: C 试题分析:杂草与水稻都是生产者,当把杂草全部清除掉,会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多,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故 C正确;杂草清除掉,生物种类减少,会使物种多样性下降,故 D错;由于水稻和杂草都是生产者,除草后营养级没有减少,故 B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有关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 B狐与鸡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上图可代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

12、 A 试题分析:由于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和食物网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 A 正确, C 错误;从该食物网可以看出狐与鸡之间是捕食关系,故 B错;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该图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蝙蝠回声定位 B候鸟迁徙 C萤火虫发光 D狗凭借尿液的味道找到回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够凭借尿液的味道找到回路依据的是化学信息,其他都属于物理信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意在考查

13、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 C 错 误,D正确;从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故 A、 B均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对

14、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B其自我调节能力小于其他生态系统 C其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比农田生态系统低 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作用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故 A、 B、 C均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

15、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生态瓶的稳定性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有关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应加泥沙提供分解者 答案: 试题分析:生态瓶各种生物之间有营养上的联系,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但不需要同空气,因为既然是一个小生态瓶,里面就肯定有生产者,生产者能提供氧气,可以确保该生态系统顺利进行,进入空气的话,就相当于外界介入该生态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就不是它特有的了,故 C错; A、 B、 D均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反应在

16、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 丙酮酸 B 丙酮酸 酒精 CO2 C ADP Pi能量 ATP D H2OH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葡萄糖 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故 A错;丙酮酸 酒精 CO2 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故 B错;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合成 ATP,故 C正确; H2OH O2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 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

17、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曲线 作为对照实验 C化合物 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 A点持续上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 随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增强,故 A正确;根据曲线 、 说明, 是对照组, 为实验组,故 B正确;由于曲线 在曲线 的下方,说明化合物 P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故 C正确;若不断提高反应温度,会导致酶失活,反应速率降低,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18、有机化合物是 A水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 质分子,有 N 条多肽链,其水解共需 M-N 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 A、 G、 T、 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 6种 C葡萄糖、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M 个氨基酸形

19、成的含有 N 肽链的蛋白质,共脱掉 M-N 个水分子,因此水解时同样需要 M-N 个水分子,故 A正确;小麦细胞中同时存在 DNA和RNA,因此由 A、 G、 C、 T四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有 7种, A、 G、 C各两种,T一种,故 B错误;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和多糖, 故 C错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物质基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表示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 A B C D 答案:

20、D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 、 都是自由扩散, 是协助扩散, 是主动运输,而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被喻为植物细胞的 “养料制造车间 ”、 “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的 车间 及 发送站 ”、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依次是 A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 B叶绿体、液泡、核糖体 C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的 “养料制造车间 ”是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的 车间 及

21、发送站 ”指的是高尔基体,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是指核糖体,故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主要是由脂肪和蛋白质组成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会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C在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具膜细胞器之间只有结构上的联系 D在适宜条件下,大鼠脾脏细胞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主要是磷脂,故 A错误;蛋白酶出能处理掉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因此细胞膜的通透性也改变,故 B错误;分泌蛋

22、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说明具膜细胞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故 C错误;在适宜条件下,大鼠脾脏细胞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细胞代谢的进行不仅需要酶,而且需要能量。下列关于 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ATP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源 物质 C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线粒体是合成 ATP的唯一场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故 A错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

23、类,故 B错误; ATP的作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故 C正确;细胞内合成 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等,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ATP 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温度是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前,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直至失活,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

24、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 A在色素提取时,加入无水酒精的目的是溶解色素 B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成功完成质壁分离实验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 甘蔗中的蔗糖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无水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故 A正确;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材料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而根尖分生区细胞是不成熟的植物细胞,故 B错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来检测哪种呼吸方式,故 C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唐,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教材

25、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 C3生成 C6H1206需要 H、 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 C6H12O6的生成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该图反应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故 A错; 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的产物 ATP和 H,同时需要要酶的催化,故 B正确;提高温度会改变酶的活性,升高或

26、降低都有可能,故 C错误;暗反应需要光反应的产物,因此暗反应离不开光反应,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 CO2 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 CO2 浓度,绘制成如 图所示曲线。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 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 B 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 A点时多 C 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H点光合作用消失 D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在一昼夜 24小时内有所增加 答案: D 试题分析: FG段气孔关闭,光

27、合作用略有下降, 故 A错误; A点和 E点对应的二氧化碳含量相同,说明两者的有机物相同,故 B错误; D点后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则 D点之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故 C错误;与 A点相比, K 点的二氧化碳含量低,说明经过一昼夜 后有有机物的积累,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 ”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色素在层析

28、液中的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越大,胡萝卜素最大,叶绿素 b最小;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色素的含量,叶绿素 a最多,胡萝卜素最少,故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A增加室内 CO2浓度 B减小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延长光照时间 答案: B 试题分

29、析: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有: CO2浓度: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绿色植物周围空气中的 CO2含量,直接影响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适当增加温室内的 CO2浓度,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故 A正确; 温度: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酶和呼吸作用酶的活性来影响绿色植物的有机物的净积累,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减弱呼吸作用,因而适当增大昼夜温差,能提高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故 B错误; 光照强度: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故 C正确;延长光照时间, 能增加有机物的制造量

30、,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右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变过程称为 A细胞融合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癌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

31、降有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所有细胞都存在,癌细胞的代谢旺盛,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是植物有 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示意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乙期与丙期每个细胞内染色单体数量相等 B甲期细胞内含有 8个 DNA分子, 8条染色单体 C丁期细胞内有 8条姐妹染色单体 D丙期细胞内染色单体数目与 DNA分子数相同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

32、染色体的行为可知,甲图是中期,乙图是前期,丙图是末期,丁图是后期。丙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故 A错误;甲图中有 4染色体, 8条染色单体和 8个 DNA,故 B正确;丁图由于着丝点的分裂,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故 C错;丙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D减数分裂具有周期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无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

33、核,故 A正确;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故B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细胞中无中心体,故 C错误;只有有丝分裂才具有细胞周期,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综合题 ( 6分)下列分别是叶绿体模型图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 、 、 ) 上,发生在其上的过程是 ( 、 )_反应。 (2)过程 和过程 是紧密联系的两过程,过程 为过程 提供 和 ;而过程 将过程 固定在活跃化合物中的能量储存在稳定化合物 _中。

34、 (3)光合作用过程的总反应式可概括为 _ 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 (2)氢(或 H还原态氢) ATP(或三磷酸腺苷) ( CH2O)或有机物或C6H12O6 试题分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发生的反应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ATP和 H,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将活跃的化学能转 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 6分)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 30 时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 “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

35、”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 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的场所有 。图甲曲线中 Y点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 (大于、等于、小于 )呼吸作用速率。 (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 30 ,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 25 ,图甲曲线中 Y点将向 方移动。 (3)利用图乙装置来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中,若在灯与广口瓶之间放一个隔热装置 (假设对透光性无影响 ),这时我们可用这个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若实验中每隔 15 min 增加一次广口瓶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与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

36、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 (4)在充足的光照下预测有色液滴将向 移动。 答案:(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等于 ( 2)左 ( 3) 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 O2减少; 水中 CO2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 O2减少 右 试题分析: 光照强度为 0时,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此时细胞中合成ATP 的过程是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Y 点对应的纵坐标为 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根据题干可知,当温度调节到25 ,呼吸作用的酶活性减弱,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增强,而 Y的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由于呼吸作用速率减弱,故 Y点左移。 黑藻进行光合作用

37、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随着距离的增加,会导致黑藻接受的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释放的氧气量减少;另 一方面 CO2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减弱,释放的氧气减少 有色液滴的移动方向,取决于锥形瓶中的压强的变化,当光照充足时,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锥形瓶中的压强变大,故有色液滴右移。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呼吸作用原理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 1)在 t0 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若在 t2

38、时种群的数量 为 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 ,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 ( 2)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时,原因是 。 ( 3)该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不再增加,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 “S”型曲线 N/2 增长型 ( 2) t1 在 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 3)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试题分析: 根据增长率先增大后下降,说明是 S型曲线, S型曲线的增长率最快的时刻为 K/2时,由于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加,故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根据 S型曲线的增长率,可知捕鱼的最佳时刻是超过 K/2,即捕捞至 K

39、/2,因此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使鱼群获得可持续捕捞。 S型曲线有 K 值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多。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6分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猫头鹰分别属于_ (2) 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占有能量最多的是 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 。 (3)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各种生物通过

40、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 4)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是_ 答案: (1)生产者、消费者 ( 2)草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 3)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 4)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 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流动的过程。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食物网可知,草是生产者,猫头鹰属于消费者。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故生产者的能量最多,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为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内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41、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 6分)请完善下列探究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酵母菌、洁净的试管、滴管、高压灭菌过的 5%葡萄糖溶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必需材料和仪器。(实验时间为一周) ( 1)提出问题: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 2)作出假设: 。 ( 3)实验步骤: 在试管中加入 5%葡萄糖溶液 10mL,接种少量的酵母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七天。 每天取样,用血球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 实验

42、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如下 模型。 ( 5)结果分析: 该酵母种群的 K 值约是 ,从第 6天后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其原因是: 。 ( 6)问题探讨: 下列关于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_ A培养用具及培养液都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培养期间,每天定时取样计数 C用吸管直接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 D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记数,求平均值 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 (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 缘 B盖玻片盖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答

43、案: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加 数学 1000万个 由于只减少,有害物质增加,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BAC 试题分析: 根据 S型曲线,可提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绘制出数学模型。 据图可知,种群的 K 值为 1000万个,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的原因是营养物质减少,同时酵母菌产生的有害代谢废物增多,使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在取样时,为了使结果准确,应当摇匀,故 C错。根据酵母菌的计数方法可知,正确的顺序是 BA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的数量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