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数字为经纬度, 表示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山脉。完成题。 【小题 1】图中的 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A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B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C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小题 2】关于图中的 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 山脉大致是我国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 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 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山脉走向和经纬度位置判断, 表示天山山脉; 表示昆仑山; 秦岭; 南岭。 【小题 2】同理分析, 表示横断山脉,山高谷深; 表示贺兰山,大约与我国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表示巫山,我国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 表示大兴安岭,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够利用经纬度准确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分区的地理特征和地理分界线分布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读图、判读能力训练。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3、 【小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为资金 为技术 为劳动力 为原料 A B C D 【小题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 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并结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条件比较分析,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
4、输送资金和技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输送劳动力和原料。 【小题 2】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发展中的区位条件的差异,并结合产业转移的基本原理、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分析。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由图可知 A 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B在产业转移过程中 、 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C 、 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 类国家 D产业转移是产业升 级的主要动力 【小题 2】我国在产业
5、调整中应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 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读图分析, 类国家为产业转出地区,为发达国家; 、 类国家为产业转入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转入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 、 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主要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小题 2】在产业调整中,我国要加快科技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实现由 “中国制造 ”向 “中国创造 ”的转变。 考点:本题考查
6、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分析,注意从图示中比较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 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小题 2】对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答案
7、: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方向等内容判断, 应表示西气东输工程; 应表示南水北调工程; 应表示西电东送的南线工程。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既利于资源调出区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也利用资源调入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缓解资源和能源不足问题,利用经济发展等,故属于优势互补,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双赢。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资源调配的方向等基本信息,并结合我国的主要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分布和影响等内容分析,注意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差异。
8、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A自 A到 C降水逐渐减少 B自 A到 C降水逐渐增加 C自 A到 B降水逐渐减少 D自 B到 C降水逐渐增加 【小题 2】 A、 B、 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正确的为 A 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 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 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者 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我国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夏季风影响和地形对降水量的影响等综合因素分析, AB 之间的等值线闭合中心,降水量最丰富, B区域降水量少,从 BC 由于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逐
9、渐增加。 【小题 2】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差 异分析, A位于长白山区,为主要的林区; B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为主要的耕作业区,主要的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 C地区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草原广阔,故为畜牧业基地。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结合我国的区域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并能结合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影响和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分析。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小题 2】下列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 合,不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的
10、棉花种植 圈点荒漠化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 植被破坏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 酸雨污染 D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 臭氧层空洞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小题 2】由于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故气候较为湿润,由于长期高强度的种植业发展,导致了水土流失较严重, A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对区域产业活动的影响等综合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1、据报道, 2012年 12月 2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导航服务,明年年底正式运行时将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到 2020年,中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 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 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 国 GPS、俄罗斯 “格洛纳斯 ”( GLONASS)、欧洲 “伽利略 ”( 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 A BJS B BDS C CNS D GI
12、S 【小题 2】对比其他国家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优异表现在: A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 B全球性、实时性、全天候 C全球性、兼容性、精确性 D全能性、全球性、实时性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名称为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缩写为 BDS。 【小题 2】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 ICG)和国际电联( ITU)框架下,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世界各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与互操作,具有服务全球等基本功能,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点评
13、: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我国的航天、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关于 GPS的基本概况等内容分析。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 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 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 1 3,并且每年还以 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 【小题 2】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开发深层地下水,扩
14、大农田灌溉面积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过垦、过牧、樵采及水资源利用不当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荒漠化进程。 【小题 2】治理措施主要从原因分析,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结合排除法分析, 大量人口外迁,不符合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错误;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可能导致地下水位 下降,植被枯萎和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错误;干
15、旱地区,水能资源缺乏。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难度低,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等内容,注意结合原因分析治理措施,并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 A、 B、 C、 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小题 2】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小题 3】若 B地要
16、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节水农业 D高效农业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乙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 【小题 2】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故结合上题结论,图乙所示的生态现象只能出现在 B 地。 【小题 3】结合上题分析, B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种植业只能是发展节水农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
17、题难度低,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经纬度准确的进行区域定位,并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等内容分析即可。 综合地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据此完成题。 【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区域特征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 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 “ 高 ”和 “寒 ”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干旱 D青藏高寒区 冰川广布 【小题 2】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是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 太阳辐射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 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
18、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地面状况 D青藏高原 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冰川覆盖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故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寒冷)少雨,故 A项错误。 【小题 2】海南岛所在纬度低,故年平均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形成热带气候, A正确。庐山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主要是由于海拔较高;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主要是由于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影响;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是由于地势高。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主要区域地域差异
19、,并结合主要的区域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注意结合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因素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 40。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有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C水污染严重 D利用率过高,缺水严重 【小题 2】河西走廊水资源缺 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城市密集,城市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 C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D灌溉用水量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20、】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题干可以的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 40 ”再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些河流的利用率都高于 60%,而全球平均水平才 25%左右;故 D项正确。 【小题 2】题干 “河西走廊 ”确认分析地点, “水资源缺乏 ”确认题目分析目的,“人为原因 ”确认问题方向,由于该地区为河西走廊(即甘肃地区,处于我国西北部)。由 常识和地理知识,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由此城市密集(隐含的提示:人口)显然是错误的,而该地区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故灌溉用水量大是主要的人为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
21、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充分抓住题干信息和基本要求,并掌握我国我国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即可分析。 2012年 2月 2日是第 16个 “世界湿地日 ”。中国将使 50%的自然湿地和 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图 4中的湿地体现了何种功能 A保持水源 B净化水质 C调节气候 D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图示信息,污水经过湿地截流、吸附、过滤之后,水资源得到净化,故直接体现了湿地的净化水质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低,区分度低,只要能
22、从图示的基本信息分析即可。 读 “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 ”,回答题。 【小题 1】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A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枯枝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 C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D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 【小题 2】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 A非洲大陆 B大洋洲 C亚欧大陆 D南美洲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生物量 m的大小可判断出,甲森林系统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根据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代表物流量的大小可知,生物体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落叶层储存养分乙大于甲,土壤中储存的养
23、分甲大于乙,排除 A、 B、 C。由图中箭头粗细可推知甲系统整体物流量大, D项正确。 【小题 2】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C项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循环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基本信息,气温高低对生物生长量的影响,并结合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与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 统的生物循环的差异等内容分析即可。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 2005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 (均已折算成标准煤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 、 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石油、煤炭、天然气 B天然气、石油、煤炭 C煤炭、天然气、石油 D石油、天然气、煤炭 【小题 2
24、】 M省可能是 A山东 B贵州 C新疆 D河北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实际可知,山西煤炭资源丰富;重庆位于我国陆上四大天然气区之一的川渝地区;黑龙江石油资源丰富。故 C项正确。 【小题 2】图中显示, M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比较丰富,且天然气所占比重最大,可判断是新疆。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分布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能源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能源是煤炭,分布最多的省是山西省 B 能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
25、东南亚 C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的是 能源 D 能源在东北地区分布最多 【小题 2】 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分布范围广 煤种单一 埋藏浅,易开采 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判断, 能源应表示煤炭、 能源应表示石油。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最多的省为山西省, A正确;石油资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西亚。 【小题 2】 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为山西省。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征:分布广,埋藏浅,易开采;煤种多样;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征。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
26、我国的能源分布、能源消费和 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我国和世界主要能源的地区分布等内容分析,本题还可结合我国和世界主要能源的运输问题设计试题。 综合题 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 ) (1)将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名称填在表中。 (4分 )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乙 (2)说明近年来甲图中 A、 B区域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4分 )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 C、 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4分 ) (4)与乙区域相比,
27、甲区域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明显的区位优势? (4分 ) (5)到 2012年底,我国粮食生产已经 “九连增 ”,你认为下列符合粮食增产方式的途径有 (多项选择题)( 4分) A. 大幅度扩大耕地面积 B. 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C.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湖还田 D.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E. 大范围改造湿地,排干沼泽,变湿地为耕地 F. 培育良种,发展面向市场的产品 G. 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1)甲: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4分) (2)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
28、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 (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 ( 4分) (3)制约因素:低温 (热量条件较差 )。 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 4分) (4)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4分) (5)BDFG ( 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区域轮廓判断,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故主要的粮食 作物为水稻,主要的经济作物为油菜、棉花等;乙位于我国东北平原,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玉米等;主要的经济作物为甜菜、大豆等。( 2)结合上题分析,甲图中的 A、 B湖泊为我国的洞庭湖和鄱阳湖区域,由于长期的围湖造
29、田导致了湖泊面积缩小,故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灾害多发等。措施主要针对原因,可从湖泊面积缩小的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等方面分析,主要从河流上游的植被保护、该地区的退田还湖、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 3)图示 C、 D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故热量不足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治理措施一般从调整农业产业 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培养良种和加强保温效应(温室生产)等方面分析。( 4)图示乙区域为我国东北平原,而甲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故甲区域农业生产主要的优势在于光热水条件和劳动力、科技等方面。( 5)可结合排除法分析,目前我国的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故大规模扩大耕地面积不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
30、, A错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障粮食种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原因, B正确;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科技的发展,提高单产而形成,故 DFG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农业发展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 区域发展和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试题,掌握我国农业生产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等内容分析,注意区域发展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答题的完整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材料 1:工业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指标 工业化 初期 工业化 中期 工业化 后期 后工业 化时期 人均 GDP (美元 ) 728 1 456 1 456 5 460 5
31、460 13 104 13 104 以上 2009年广东省各地带人均 GDP 指标 山区 东翼 西翼 珠江三 全省 角洲 平均 人均 GDP (美元 ) 2 441 2 442 2 754 9 855.2 5 965 材料 2:下图为 “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示意图 ”。 (1)根据材料 1分析,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 _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 _阶段,东西两翼及山区处于工业化 _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_。 (4分 ) (2)你认为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产业分工、 生态保护三方面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6分 ) 答案: (1)后期 后期
32、 中期 地区差异 ( 4分) (2) 促使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通过产业转移进行产业调整,实现第二次产业升级,并使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和提升; 粤东、粤西和粤北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并优化第一、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促使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广东全省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加大生态保护:使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得到缓解、改善。( 6分)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广东省的全省平均 GDP 水平约 5965 美元,符合工业化后期的主要指标。珠江三角洲的 GDP9855.2,符合工业化后期的指标。东西两翼及山区的 GDP 约 24002700 美元,符合工业区中期的指标。由此
33、反映了该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明显差异。( 2)调用课本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主要从 对产业迁出区,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分析; 对边远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压力等方面分析, 产业分工方面主要从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合作,加强整体竞争能力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表格的基本信息,并能调用产业转移、区域经济联系等方面的内容分析,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 和转移,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阅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 材料:麻涌镇地
34、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 11万,其中外来人口 3万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 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 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 1200万人口中有 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广州、麻涌、东莞三个城镇的等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_。 (2分 ) (2)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镇的优势条件。 (3分 ) (3)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分 ) (4)简
35、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4分 ) 答案: (1)广州 -东莞 -麻涌。 (2分 ) (2)麻涌位于珠江口,产品便于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协作或区际联系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3分 ) (3) 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4分 ) (4)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 (4分 ) 试题分析:( 1)结合城镇的服务范围和人口数量来看城镇的等级,等级越高,人口数量一般越多,服务范围越大;等级越低,人口数量一般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36、 2)影响该地区外向型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和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 3)调用课本关于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区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4)调用课本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可从环境质量、用地、就业、住房、交通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区和城市化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较强,能调用课本相关知识分析,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归纳整理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37、 四大工程中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多项选择题)( 2分)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 四大工程中,所经 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1分) 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 1分) ( 4)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1分) A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危害 C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 D减轻淮河的水污染状况 ( 5)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意义的工程是 和 工程 ,这些工程的建成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有 。( 4分) ( 6)我国东西部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
38、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中的矛盾关系。你认为还有哪些措施可以解决东、南部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3分) 答案:( 1) (2分 ) 青藏铁路 ( 1分) 西气东输 ( 1分) A ( 5)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4分) ( 6)建设核电站、开发利用新能源、从国外进口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就得分 3分) 试题分析:( 1)我国的四大工程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其中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属于能源调配工程。( 2)结合上题分析,只有青藏铁路完全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3)西气东输工程从
39、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向东到达长江三角洲为湿润地区,故从西向东经历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气候区,气候变化最大。( 4)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流域引水北上,途径淮河、黄河和海河,故 A项正确。南水北调主要目的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B、 D错误;但不能从 “根本上 ”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C错误。( 5)可借鉴西气东输工程的积极影响,从能源、能源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环境等方 面分析对上海市的积极影响。( 6)针对我国东部、南部地区常规能源不足的现状,其治理措施可主要从开源(开发新能源、加强进口、跨区域调配等方面)和节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影响和我国的区域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点较多,但基础性较强,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我国的四大工程和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借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和区域能源短缺的 “开源、节流 ”等措施分析,注意题目的要求和答题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