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相关的酶 B在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中期,线粒体为 DNA的复制提供能量 D末期,高尔基体与新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在间期,进行 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该过程相关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B豌豆是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所以在前期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间期,线粒体为 DNA的复制提供能量。 D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作用是与细胞壁的形成有
2、关,所以末期,高尔基体与新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现在园艺师们往往将李子、杏 等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 “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 ”,是对该树形的最佳描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了对光的利用效率 B提高了对 CO2的利用效率 C增强了果树的抗病能力 D增强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若将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时,可
3、以有效利用光能,进而提高果树对光的利用效率,达到 “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 ” 丰产效果。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如图表示在夏季的某一个晴天,某植物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 C3、 C5的含量变化,若第二天中午天气由艳阳高照转为阴天,此时细胞中 C3、 C5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哪一段( ) A cd 段( X), bc 段( Y) B de 段( X), de 段( Y) C de 段( Y), cd 段( X) D bc 段( Y), bc 段( X)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信息 “天气由艳阳高照转为阴天 ”可知光照强度减弱
4、,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导致光反应产生的 ATP和 H减少,进而使暗反应中 C3的还原减弱,但 CO2的固定生成 C3的反应仍在进行,所以 C3的量增加,同理可推知 C5的量减少。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图中曲线可知: X 曲线的 de 段代表 C3含量的变化, Y曲线的 de 段代表 C5含量的变化。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因素改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难题。 初夏在密闭透明薄膜大棚内,一天中的光照强度与棚内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分别如图中曲线 、曲线 所示。在采取某项措施后,棚内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如图中曲线 所示。采取的这项措施( )
5、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增加 CO2浓度 D增加 O2浓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透明大棚若密闭不通风,会使棚内 CO2浓度过低,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由此可见适当的提高棚内 CO2浓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 20 30m之间,原因不包括( ) A酶促反应和核糖体占有的空间大于 20m B相对表面积越小,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C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 D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 和交换 答案: B
6、试题分析: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 20 30m之间。细胞小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就越大,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2)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制约。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小的原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某科学家用含 32P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测得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CF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但可用它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B AB可表示 DNA复制 C在细胞质中不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D着丝点分裂出现在 BC 和 EF 段 答案:
7、 C 试题分析: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可不断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间期(图中 AB段和 DE段), DNA进行复制,需要含有 32P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所以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升高;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分裂形成 2个子细胞,细胞核中的 DNA也平均分配给 2个子细胞,所以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降低。结合曲线图可知 AD段或 DG段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所以可用该曲线图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图中 AB段和 DE段表示间期, BC 段和 EF 段表示细胞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 CD段和 FG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所以着丝点分裂出现在 BC 段和 EF 段。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 DNA,所
8、以也能检测到放射性。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着重考查考生对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期开始( ) A子细胞形成时 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C染色体出现时 D染色体消失时 答案: A 试题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子细胞形成时就代表一次分裂完成时,即为细胞周期的开始。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 下图是某生物体
9、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 DNA分子数比例都为 1 2 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 能是低等植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细胞无细胞壁,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甲图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含有 4 条染色体, 8 条染色单体, 8 个 DNA;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8条染色体, 8个 DNA,无染色单体;丙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 4条染色体, 8条染色单体, 8个 DNA。甲和丙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 DNA分子数比例都
10、为 1 2 2,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 DNA分子数比为1 0 2。在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分裂前期中心体向两极分离,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有丝分裂图,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列关于一条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一个着丝点 B只有一条染色单体 C都有二条染色单体 D只有一个 DNA分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直到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前,每条染色体含有 2条染色单体, 2个 DNA,
11、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和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每条染色体含有 1个 DNA,不含染色单体。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一条染色体为例,着重考查考生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理解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 A下一细胞周期开始于图 时期的结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 6个 DNA分子 D图 时期细胞中的中心粒移向两极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属于植物细胞。图中 表
12、示有丝分裂前期, 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A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图 时期的结束时代表一次分裂完成时,即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开始。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但缺少间期,还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该种生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 6个 DNA分子,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 D图中细胞有细胞 壁,无中心体,属于植物细胞。图 时期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周期的概念和 DNA的分布。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综合
13、考查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周期的概念和 DNA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难题。 下列有关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生区的细胞既小且方 B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均无核仁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图像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B本实验的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即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有部分细胞的核膜核仁还没来得及解题消失。 D根据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了的像。所以向
14、左下方移动装片,显微镜下的图像会向右上方移动。 考点:本题考查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实验的掌握理解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a、 b、 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 a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B图 b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图 c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D图 c细胞中含有 8条染色单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 a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图 b表示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图 c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该细胞含有四条
15、染色体, 8条染色单体, 8个 DNA分子。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综合考查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 丙酮酸 H 2O B有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 ATP C 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D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 答案: AB 试题分析: 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 丙酮酸 CO 2 B有氧呼吸的三个
16、阶段都生成了 ATP,其中第三阶段生成的 ATP最多。 C对于植物细胞而言, 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D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有氧呼吸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属于中等难度题。 在 a、 b、 c、 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 CO2和 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 CO2外还有酒精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条件下, 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 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
17、: AD 试题分析:分析表中数据: a条件下,只有 CO2的释放没有 O2的吸收,说明此时该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是 CO2和酒精。 b条件下, 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该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根据表中数据可算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多。 c条件下, CO2的释放量 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该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条件下, 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该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产生的 CO2全部来自线粒体。由 以上分析可知 d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故选 A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反应式。 点评:本题以表格中的数据为条件,着重考查考生对
18、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属于难题。 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Y2的质量小于 Y3的质量 B 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 中小球藻的质量 C 中水的质量大于 中水的质量 D试管 的质量大于试管 的质量 答案: AC 试题分析: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可知, CO2中的氧最终到了有机物中,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 O2中的氧来自于反应物水。由此可知, Y1和 Y3都是 O2, Y2和 Y4都是 18O2。 A由以上分析可知: Y2的质量大
19、于 Y3的质量。 B由以上分析可知: 中小球藻所含有机物的氧是 18O,而 中小球藻所含有机物的氧是 O,所以 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 中小球藻的质量。 C据图可知: 中水的质量等于 中水的质量 D题中信息 “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 ”,即开始时试管 的质量等于试管 的质量。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试管 释放 O2,试 管 释放 18O2, 18O2的质量大于 O2的质量,所以试管 的质量大于试管 的质量。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点评:光合作用中, CO2中的氧最终到了产物有机物中;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 O2中的氧来自于反应物水。 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
20、内 ATP的唯一来源 B在暗反应过程中, ATP和 C5化合物的数量不断减少 C在较强光照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 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D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 O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 CD 试题分析: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无氧呼吸作用都能形成 ATP,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内 ATP的唯一来源。 B在暗反应过程中, ATP的数量不断减少, C5化合物虽在 CO2的固定过程中被消耗,但在 C3的还原过程中又生成了,所以 C5化合物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C在较强光照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 CO2 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D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
21、 O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在晴天中午,密闭的 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 O2浓度过低 B O2浓度过高 C CO2浓度过低 D CO2浓度过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温室若密闭不通风,会使 CO2 浓度过低,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如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不正确叙述是( ) A 和 均为选择透过性膜 B光反应的产
22、物有 O2、 H、 ATP等 C 上的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 中的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D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在 上进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 中完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 是外膜、 是内膜, 和 均为选择透过性膜,两者共同构成了叶绿体的双层膜。图中 是基粒(由类囊体垛叠形成),其上有光合色素和酶,是光合作用光反应场所。光反应需要光和酶,产物有 O2、 H、 ATP,同时将光能转化成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图中 是叶绿体基质(含的酶),是暗反应的场所。暗反应不需要光(有光无光均可),需要多种酶,能将 ATP中活跃的 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故选 C 考点:本题
23、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区别 条件 需要叶绿素、光、酶 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 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中 物质变化 ( 1)水的光解 2H2O 4H+O2 (2)ATP的形成 ADP+Pi+能量 ATP ( 1) CO2固定 CO2 C5 2C3 (2) C3的还原 2C3 ( CH2O) + C5 能量变化 把光能转化为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 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实质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24、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 和 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关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的正确叙述是( ) A叶绿体中的一个个基粒就是一个个类囊体 B全部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的双层薄膜上 C组成各基粒的类囊体之间没有结构上的联系 D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大了光合作用的反应面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 B全部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的单层薄膜上 C组成各基粒的类囊体之间具有结构上的联系 D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大了光合作用的反应面积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荧火虫尾巴会发光,这是
25、因为其尾部细胞里含有荧光素等物质,哪些物质能被直接利用而发光( ) A光能 B热能 C有机物 D ATP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ATP。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 ATP的功能。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对能源物质进行总结,能扣住关键词答题。对能源物质的总结如下:(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 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3)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4)光能是能量的最终来源。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ATP与葡萄糖相比有明显不同的特点是( ) 储存化学能多 储存化学能少 稳定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 A B C D
26、答案: C 试题分析: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 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储存的化学能少 ,是活跃的化学能。葡萄糖是有机物,化学性质稳定,相对 ATP而言,储存的化学能较多,是稳定的化学能。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 ATP和糖类的相关内容。 点评: ATP和糖类都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其中 ATP化学性质不稳定,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而糖类化学性质稳定,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高等植物体内产生 ATP分子的生理过程有( ) A呼吸作用、渗透作用 B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动物体内合成 ATP的
27、能量来自呼吸作用,而植物体内合成 ATP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合成 ATP的能量来源。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活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 ( ) A ATP的水解 B葡萄糖的水解 C淀粉的水解 D脂肪的水解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ATP。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 ATP的功能。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学会扣住关键词答题。本题应扣住 “直接 ”一词,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两分子 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数和磷酸基
28、数分别是( ) A 6和 6 B 4和 6 C 6和 4 D 4和 4 答案: B 试题分析: ATP 结构简式 APPP ,其中 代表高能磷酸键, P 代表磷酸基团,即一个 ATP分子含有 2个高能磷酸键、 3个磷酸基团。则两分子 ATP含有 4个高能磷酸键、 6个磷酸基团。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 ATP的结构简式。 点评: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 ,其中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普通磷酸键, 代表高能磷酸键。 关于 ATP与 ADP 相互转化的反应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存在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生物体内 ADP 转变成 ATP所需的能量均来
29、自呼吸作用 C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TP与 ADP 相互转化过程: ADP+Pi+能量 酶 ATP,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来自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 ATP与 ADP 相互转化的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 胞中进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 ATP与 ADP 的相互转化。 点评: ATP与 ADP 相互转化的反应,使能量通过 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保证了生命活
30、动的顺利进行。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能量和贮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 A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B第二个磷酸根很容易从 ATP上脱离和结合 C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 D ADP 可以迅速与磷酸根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 ADP 转变成 ATP 答案: D 试题分析: 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ADP 可以迅速与磷酸根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 ADP 转变成 ATP。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 ATP的相关知识。 点评:
31、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 ATP水解和合成过程的理解能力。 合成 ATP需要的条件是( ) A ADP 和能量 B酶和能量 C Pi、酶和能量 D ADP、 Pi、酶和能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TP形成的反应式: ADP+Pi+能量 酶 ATP,由此可见,合成 ATP需要的条件是 ADP、 Pi、酶和能量。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 ATP的合成。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是重要的放能反应 B细胞呼吸是细胞中有机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过程 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 “缓慢燃烧 ”的过程 D细胞呼吸是细胞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32、答案: D 试题分析: A细胞呼吸的本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细胞呼吸是重要的放能反应。 B细胞呼吸是细胞中有机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过程 C细胞 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 “缓慢燃烧 ”的过程 D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是细胞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的理解能力。 将新鲜菠菜绿叶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提取,经层析液分离,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 ) A色素带 1为叶绿素 b B色素带 4为橙黄色 C色素带 3、色素带 4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色素带 1中的
33、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的色素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所以色素带 1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纸层析后得到的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即图中的 1到 4)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和叶绿素 b(黄绿色)。其中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合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合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和结果的理解掌握 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
34、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2008年 4月 30科学时报报道,据最新的自然 生物技术( Nature Biotechnology)报道,一项针对 2500多种药物和自然物品对线粒体影响的分析项目已经启动,有望给从事糖尿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甚至老年症研究的科学家提供无价之宝,也有助于阐明线粒体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下面对人体线粒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人体呼出 CO2产生的最终场所 B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化学能都转变为 ATP中化学能 C线粒体既能消耗水,又能产生水 D线粒体是人体唯一与 “能量转换 ”有关的细胞器 答案: B 试题分析:与 “能量转换 ”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而
35、人体细胞中与 “能量转换 ”有关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反应如下: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 2 丙酮酸 6H2O6CO 2 20 H 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 24 H 6O212H 2O 34ATP 。由此可见,线粒体是人体呼出的 CO2产生的最终场所;线粒体既能消耗水,又能产生水。线粒体能分解有机物释放其中的化学能,释放出的能量只有小部分能量转移到 ATP中供给各项生命活动,还有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线粒体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科学时报为背景资料,以线粒体为核心考点,
36、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 pH略有 下降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缺氧环境下细胞呼吸方式发生了改变,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中乳酸的含量增多,使血浆 pH略有下降,同时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细胞
37、释放的总能量减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不需要氧气参与,所以氧气缺乏不会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但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 段的进行。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内容。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要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进行部位 第一步在细胞质中, 然后在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中 是否需 O2 需氧 不需氧 最终产物 CO2 H2O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或乳酸 可利用能 1255KJ 61.08KJ 联系 把 C6H12O6-2丙酮酸这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 如图示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下单位时间内产生 ATP数
38、量曲线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气浓度较低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 ATP较少;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受到抑制,产生的 ATP减少;随着氧气浓度的进一步升高,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逐渐加强,产生的 ATP也逐渐增加;氧气浓度升高都一定程度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 ATP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相对稳定。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氧气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在需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 ) A H传递给 O2生成水 B 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
39、H C丙酮酸和水分解为 CO2和 H D ADP 与磷酸反应生成 ATP 答案: B 试题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中): C6H12O62 丙酮酸 2ATP 4 H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 2丙酮酸 6H2O6CO 2 20 H 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 24 H 6O212H 2O 34ATP 由此可见,第一阶段 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 H的过程不在线粒体中进行。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的探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常被用作研
40、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 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 C酵母菌呼吸产生的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 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此原理可以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的 CO2。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根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
41、生酒精。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进入酵母菌培养液的空气要先经过 NaOH处理,这样可除去空气中的 CO2,排除空气中的 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中探究实验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 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人体红细胞产生 ATP的部位、所需 ATP的来源、主要呼吸类型分别是( ) A线粒体;葡萄糖;有氧呼吸 B细胞质基质;葡萄糖;无氧呼吸 C线粒体;乳酸;有氧呼吸 D细胞质基质;乳酸;无氧呼吸 答案: B 试题分析:形成 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如人体红细胞
42、)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所以产生 ATP的部位只有细胞质基质。人体红细胞合成 ATP所需能量来自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分解。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 ATP、细胞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人体红细胞为素材,考查 ATP、细胞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综合题 ( 9分)试分析下列关于 ATP与 ADP 的有关数据和实验,并回答问题。 ( 1)经测定,正常成年人静止状态下 24h将有 40kg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 ATP的总量仅为 210m 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_, ADP 与 AT
43、P的反应式是_. ( 2) ATP作为生命活动的 _,其结构简式是 -_,在水解过程中是由于 _键断裂而释放能量 . ( 3)绿色植物体内与 ATP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_ ( 4)对于动物和人来说, ADP 转变成 ATP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_;对于绿色植物来说, ADP 转变成 ATP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和 _。 答案: ( 1) ATP、 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 酶 1 ATP ADP+Pi+能量 酶 2 ( 2)直接能量物质 A-PPP 高能磷酸键( 3)叶绿体和线粒体( 4)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试题分析: ( 1)根据题意,正常成年人体内 ADP、 ATP的总量很少,但
44、发生转化的 ATP量很多,这说明 ATP与 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物体内是时刻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ADP 与 ATP的反应式是: 酶 1 ATP ADP+Pi+能量。 酶 2 ( 2) ATP结构简式是 A-PPP,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 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而释放能量,供给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所以 ATP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 3)绿色植物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所以能形成 ATP 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 4)对于动物和人来说, ADP 转变成 ATP 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来说, ADP 转变成 AT
45、P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 ATP的相关知识。 点评: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 ,其中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 A的高能磷酸键 容易断裂,释放能量,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ATP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但生成的速度很快,所以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9分)下图为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马铃薯块茎在缺氧环境中发生的呼吸过程有(填写字母) _,写出有关的反应式 _。 ( 2) A与 E阶段的反应属于 _,写出有关的反应式_。 ( 3)如果 O2供应不足,则人体内 C6H12
46、O6的分解产物是 _,释放的能量_,反应场所是 _。 ( 4)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 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至少要通过 _层生物膜,通过这些膜的方式是 _。 答案:( 1) AB ( 2)无氧呼吸 ( 3)乳酸 较少 细胞质基质( 4) 6 自由扩散 试题分析:甲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 A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X是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 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表示人和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E表示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是 CO2和 酒精。乙图是线粒体的结构图。 ( 1)由以上分析可知,植物细胞在缺氧环境中发生无氧呼吸生成 CO2和酒精,
47、其过程是甲图中的 AB,反应式为 。 ( 2)由以上分析可知, A与 E阶段的反应属于人和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的反应式为 。 ( 3) O2供应不足时,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将 C6H12O6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 4)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携带的 O2进入组织细胞要穿过红细胞膜( 1层)进入血浆,然后穿过单层的毛细血管壁细胞( 2层)进入组织液,再穿过组织细胞膜( 1层)进入组织细胞内,最后还要穿过线粒体膜( 2层)才能被利用。所以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 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至少要通过 6层生物膜,通过这些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内容。 点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进行部位 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 然后在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否需 O2 需氧 不需氧 最终产物 CO2 H2O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 CO2或乳酸 可利用能 1255KJ 61.08KJ 联系 把 C6H12O6-2丙酮酸这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9分)下面是发生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内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