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西崇仁一中高一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四幅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 ) A甲、乙 B甲、丁 C乙、丁 D丙、丁 【小题 2】四幅图中,北京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3】四幅图中,反映一年中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早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判断,甲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表示北半球冬至日;乙图晨昏线与 7855N相切,
2、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 115,判断为北半球夏季;丙图表示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丁图晨昏线与经线成 15夹角,且越往北昼越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 15N,判断为北半球夏季。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丙图表示春分或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故北京的昼长与夜长相等。 【小题 3】上海日落时间最早,即昼长最短,当北半球冬至日时,北半球昼长最短,故日落时间最早 。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昼夜长短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 ,学生只要掌握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依次判断二分二至日或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昼夜长短状况可通过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
3、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一般分析方法的归纳。 读下面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回答小题。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箭头 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 能形成变质岩 【小题 2】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 A B C D 【小题 3】不是箭头 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 A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 表示岩浆生成岩浆岩
4、的冷凝作用; 生成沉积岩的外力作用; 表示生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 表示生成岩浆的重熔再生,只有 属于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A项正确。 【小题 2】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故判断为 。 【小题 3】 表示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故不包括岩浆活动。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认真读图,抓住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地质作用即可分析。 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 ) A冲积平原 B山麓洪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小题 2】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 )
5、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河流出山口地区,由于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而形成山麓冲积扇地貌。 【小题 2】图示 b位于河流凸岸,水流速度较慢,则泥沙淤积,最可能出现沉积矿床。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特征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河流对地貌的影响和河流凹岸和凸岸的水流速度的变化,进而判断河流的外力作用的差异。 读下图 “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 B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洋流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西
6、岸为寒流 【小题 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洋流 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 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明显 C 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 “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 ”,而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分布于北印度洋,A错误;中低纬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B正确;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 C、 D错误。 【小题 2】结合图示 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A错误;洋流 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B错误;图示 P为纽芬兰渔
7、场,为寒暖流交汇而形成, C正确。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可能通过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而扩散到西欧,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图和世界局部洋流分布分析,并掌握洋流对气候、渔业和海洋污染的影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 “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 的是 A -降水 B -蒸发 C -水汽输送 D -地表径流 【小题 2】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海洋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小题 3】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8、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判断, 表示海洋水汽蒸发; 表示水汽输送; 为降水; 为地表径流。 【小题 2】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环节。 【小题 3】通过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水循环还塑造了地表形成;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交换。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水循环过程,结合课本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水循环的意义等基础知识分析即可。 读全球
9、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 1】图中的 “丙气压带 ”是指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小题 2】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甲风带季节移动,形成南亚的夏季风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风向是从丙气压带吹出,故判断丙气压带为高压带;结合风向向左偏,判断位于南半球,而丙气压带两侧的风带不同,故判断极地高压带,判断丙表示副热带高压带。 【小
10、题 2】结合上题分析,丙表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故甲表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乙表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撒哈拉沙漠是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 A错误;夏季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作用,而形成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B正确。乙风带位于南半球,而西欧位于北半球, C错误;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不是地中海气候,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影响。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基础性较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基本分布规律,并结合全球的气候类型分布判断,注意南北半球位置差异 。 下图是某地区水平气压 (单位:百帕 )分布图,读后回答问题。 【小题
11、 1】若 M地的风向为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为 ( ) A北半球的气旋 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半球的反气旋 D南半球的反气旋 【小题 2】当该天气系统出现在南亚地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华北地区盛行东南风 B北京寒冷干燥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南移 D地球运动到近日点附近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 M地的风向为东南风,则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中心,说明闭合等压线的中心气压低,由此可以判断风向发生了右偏。因此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是一个气旋。 【小题 2】当南亚受低压控制,即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则华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A正确;北京此时高温多
12、雨, B错误;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 C错误;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附近,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季节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等压线画出风向,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准确判断风向的偏转即可确定南北半球;结合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可判断季节。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 (单位:百帕 ),完成问题。 【小题 1】 a、 b、 c、 d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甲地比乙地 ( ) A气压高 B风力大 C气温高 D湿度大 【小题 3】有关丙、丁两地大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气逆辐射,丙地强于丁地 B气温日
13、较差,丁地小于丙地 C丙地,天气晴朗 D丁地,阴雨连绵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近地面的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 a、 d错误);且北半球风向应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向右偏,故只有 c箭头正确。 【小题 2】图示甲地位于冷锋的锋后,为冷气团控制,而乙位于冷锋的锋前,为暖气团控制,故甲地较乙地气温较低、湿地较低,结合等压线分布,甲乙两地的气压大小相当,但甲处等压线较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较乙处大,故风力较大。 【小题 3】图示丙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而丁位于暖锋锋后,在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则丙处多云,白天大气削弱作
14、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故昼夜温差较丁处小。只有 A项正确。 考 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综合分析和读图画图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见天气系统的典型性试题,学生只要根据图示的等压线分布判断风向、风力大小、气团性质和天气状况,进而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等内容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右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 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 DABC 【小题 2】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 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
15、的作用是 (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减温 【小题 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 表示的可能是( ) 白天的谷地 白天的山坡 夜晚的谷地 夜晚的山坡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则 A处空气下沉,判断近地面气温较低; B处盛行上升气流,则判断近地面气温较高;故 B处气温高于 A处, B错误;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C错误;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特征: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气压高低分布为:ABCD; D错误;热力环流
16、的形成原因为地面的冷热不均, A正确。 【小题 2】若为城郊环流,则城市为热岛始终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 B处为城市, A 处为郊区,故近地面的风始终由郊区吹向城市,则植树造林能调节气温、增加植被的蒸腾作用,故增加大气湿度;其树木能净化空气。 【小题 3】若为山谷风,白天,山峰的气温较山谷高,故山峰(山坡)盛行上升气流;晚上,山谷 气温较山峰高,故山谷盛行上升气流,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规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并掌握热力环流中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
17、压。 12月 22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观测,操作方法是:在操场上选择一点 A处,垂直于一个竹竿 (竿长 2米 )画一个半径为 2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竿端点在地面所投影的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如图所示,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 该地的地理坐标约为 ( ) A 122.5E,2134N B 120E,45N C 117.5E,2134N D 120E,2326N 【小题 2】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出现 “立竿无影 ”的奇观,其中一次发生在 6月 8日前后,另一次发生的时间为 ( ) A 4月 4日前后 B 6月 22日前后 C 7月 5日前后 D 9月 9日前后 答案:
18、【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当杆影最短时,影长为 2米,即判断此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45,结合正午太阳光高度 =90-纬度差可计算得当地纬度为 2134N;根据日影最短时,当地时间应为正午 12时,而北京时间为 11: 50分,则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早 10分钟,即经度位于 120E东侧 2.5,故当地经度为122.5E。 【小题 2】一年中有两次出现 “立竿无影 ”,反映太阳直射,而两次直射的时间应关于夏至日( 6月 22日)对称,故根据一次发生于 6月 8日,计算另一次发生于 7月初。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
19、,属于常规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出现的北京时间计算当地的经度和纬度。 综合 题 北京一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 (9分 ) 遇到问题 解答问题 (1)他们认为:该地在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中晴天时,正午阳光都能照射到房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冬至日旗杆影子长度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示意图。该图表达是否正确?为什么? (3)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下图所示内容按要求转绘在右图中。 (要求:在下图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标出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
20、度。 ) 答案: ( 1)正确;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阳光总能进入房内。 ( 2)不正确;正午旗杆影长小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 ( 3)见图 试题分析:( 1)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北至北极圈的地区才符合要求,故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 2)冬至日,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影子朝向相反,图中绘制正确;但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旗杆影子指向正北,且影子应是一天中最短时,故图示日影的长度绘制错误。 ( 3)绘制时应是北极圈以内极昼,且 20W位于昼半球最中间。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高度和晨昏线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应抓住北京一年中的正午太阳方位
21、和一天中太阳高度对日影方向和长短的影响分析。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图 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 (图 b),回答问题。 (12分 ) C (1)说出 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分 ) (2)B风带名称为 。画出 B所在风带的风向。 (2分 ) (3)常年受 C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 (1分 ) (4)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 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 为图 b中_(填甲或乙 )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 _, 南亚地区的风向为 。 (3分 ) (5)图 b中西南季风的成因 。 (2分 ) (6)每年 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 “倒春寒 ”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
22、中心为 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 _。 (2分 ) 答案: ( 1)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 2)东北信风带 (图略 ) ( 3)温带海洋性气候 ( 4)甲 西北风 东北风 (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 ( 6)亚洲高压 (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 寒冷干燥 试题分析: ( 1)图示 A位于赤道附近,判断为赤道低压带,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 2)图示 B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判断为东北信风,由 30N 的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带,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可画图。 ( 3)图示 C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盛行西风带,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则终年温和多雨,形
23、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4) a图赤道低压完全位于赤道以南地区,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判断为北半球冬季,甲图亚欧大陆上为亚洲高压,判断为北半球冬季,乙图亚欧大陆上为亚洲低压控制,判断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时 ,东亚盛行西北季风,而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 5)南亚夏季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作用下,而形成西南季风。 ( 6)冬季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受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及影响等内容。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
24、的分布、移动规律和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冬夏两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风向和气候特征等内容分析,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 “世界洋流分布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1分) ( 1)按性质分,图中北半球由中纬西风形成的洋流为 流,如 ,南半球由中纬西风形成的洋流为 流,叫 。 (4分 ) ( 2)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其大陆东侧洋流按性质为 流。 (2分 ) ( 3)此图反映的是北半球 季, 1月份卑尔根(挪威)的温度在 2 左右,而纬度较低的符拉迪活斯托克在 -8 左右,影响两地气温差别的洋流分别是 , 。 (3分 ) ( 4)图中北海
25、道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2分 ) 答案: ( 1)暖 北太平洋暖流(或 北大西洋暖流) 寒 西风漂流 ( 2)顺 暖 ( 3)冬 北大西洋暖流 千岛寒流 ( 4)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营养盐丰富,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试题分析: ( 1)北半球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了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按性质分都属于暖流。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属于寒流。 ( 2)画出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图可直接判断,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呈顺时针,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 ( 3)图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判断为北半球冬季。由于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而亚欧大陆东部受千
26、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 4)北海道渔场主要是由于寒暖流交汇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盛行风带对洋流的影响,可结合画图分析;利用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可判断不同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洋流性质,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形成利用图示来解题的常规习惯。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 甲 _,乙 _,丙 _。 (3分 ) (2)该地地壳受到了 _方向力的作用,此力属于 _ (“拉张 ”或 “挤压 ”)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 _运动和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 _运动。 (5分 ) (3)在地貌上,
27、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 _作用形成的。 (3分 )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 (“甲 ”或 “乙 ”)地,原因是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 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 地,原因是 。 (7分 ) 答案: ( 1)背斜 向斜 断层 ( 2)南北 挤压 水平 垂直 水平 (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堆积 ( 4)甲 背斜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 乙 甲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试题分析: ( 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而丙处岩层断裂错位,判断为
28、断层。 ( 2)图示岩层发生弯曲,判断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作用,岩层受挤压力作用而形成了水平运动,在断裂处还伴有垂直运动,而挤压力作用下,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 3)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其顶部缺失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而图示褶皱上部的上覆岩层是后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 4)挖隧道应选择在背斜的拱形结构中,拱起弯曲既可其支持作用,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翼流,隧道内不易渗水。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故打井应选择向斜结构,而钻探石油应选择背斜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岩层弯曲和断裂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在地质实践中,地质构造的不同应用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