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49026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 “某地区 1950 1980年人口增长图 ”,据图回答小题。 【小题 1】 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 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 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小题 2】 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参照横坐标和纵坐标,可读出 1950年乡村人口为 1000万,总人口为 1500万,城市人口应为 500万; 1980年乡村人口为 2000万,总人口为

2、 3000万,城市人口即为 1000万。所以答案:为 B。 【小题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结和上题分析通过图中数据可计算出该地区 1950年和 1980年城市化水平均为 33.3,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和读图、计算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图表考查人口增长及城市化的问题。解答时注意结合 1950年、 1980年人口柱状图解读该地区的人口增长。通过对人口柱状图的解读来计算城市化的水平高低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我国旱地主要分布在 A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 B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答案: A

3、 试题分析:秦岭 淮河一线是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 800 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类型的分布。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一般。学生熟练掌握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即可。同时也兼顾考查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知识梳理】 一、我国土地 利用类型、分布 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 3、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等。 二、秦岭 淮河一线

4、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 800 mm年降水量等值线和一月份 0 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 800 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为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大于 800 mm,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从 “投入一产出 ”的工业联系来看,在下列工厂中,宜靠近钢铁,布局的是 A印刷厂 B服装厂 C面包厂 D汽车厂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文中

5、四类行业中汽车厂与钢铁业联系紧密,因为需用汽车用钢材。印刷厂与造纸厂联系紧密; 服装厂与纺织厂联系紧密;面包厂与面粉厂联系紧密。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联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准确把握工业联系的内涵即可。 工业集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大运输费用 B提高经济效益 C减轻污染 D提高产品价格 答案: B 试题分析: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这样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集聚。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考查学生的慨 念理解能力。

6、 下图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状况,据图判断布局正确的企业是 A制糖厂 B化工厂 C家用电子产品装配厂 D啤酒厂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看出影响该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劳动力,故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家用电子产品装配厂。制糖厂是原料指向型;化工厂为动力指向型产业,该产业最优区位的选择应着重考虑动力因素。其次是考虑技术:所以也可以说化工厂为技术指向型产业 , 啤酒厂属市场指向型。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结合图示看其影响因素的项系分布。根据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不同,原料重量大于产品重量,或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的为原料指向型工

7、业;产品重量大于原料重量,或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为市场指向型工业;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为动力指向型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投入较多的是技术指向型。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网络上开展商业经营活动,我们称之为 A网通 B网购 C物流业 D支付宝 答案: B 试题分析:网上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 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帐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国内的网上购物,一般付款方式是款到发货、担保交易(淘宝支付宝担保交易),货到付款等。故选 B。网通是网络运营商;物流业是一种产业;支

8、付宝是一种交易支付方式。 考点:本题考查商业交易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日常应多注意一些新兴、时尚的社会现象。 近三十年来,制造业逐渐转移到 A英国一德国 B德国一美国 C东亚一拉美 D美国一日本 答案: C 关于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下,城市形态呈带状发展 B公路和铁路的发展,使城市呈点状发展 C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呈片状发展 D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沿河分布 答案: D 试题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形成和分布有重大影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下,城市形态呈星状发展; A错误;近代公路和铁路的发展,使城市呈星状发展。 B错误;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沿河流呈带

9、状分布。故 C错误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聚落形态 点评:本题考查交通线路对聚落的形成和形态的影响,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交通线路与聚落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沿河分布;随着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城市的形态开始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形式转变。综合交通方式使城市向多元方向发展。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发展问题 D污染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发展过程中解决的,所以反映了环境问题本质是发展的问题。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结合 图示考查环境问题的本质,试题难度中等,

10、解题关键是明确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战国时期盂轲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的观点,其体现的思想是 A人定胜天 B天人相关论 C可持续发展 D地理环境决定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认为只要人们团结合作,就可以战胜大自然,体现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而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 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

11、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主要人地关系思想的基 本内涵,注意比较分析,并能结合案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读图 “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图中 A 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是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根据在 AB 阶段的发展中,随 GDP的增长环境污染的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质量,且有加重趋势,故判断主要产业的环境污染可能较大,选 C项钢铁工业。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的关系,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从环境污染曲线图中读取解题信

12、息。在现实中我们不 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读图 “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 ”,回答小题。 【小题 1】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小题 2】该地区农业类型是 A种植园农业 B地中海式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该农业模式为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再结合图示该地种植的农作物是甘蔗,所以该地应位于水热资源丰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故选 C, 【小题 2】 “桑基鱼塘 ”, “果基鱼塘 ”

13、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属于混合农业。它可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地域类型。 点评: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区,熟悉我国的基塘农业的特点,试题的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 陕南镇安盛产板栗,陕北地区盛产红枣。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交通 D科技 答案: A 试题分析:枣比较抗旱,需水不多,适合生长在贫瘠的土壤,树生长慢;板栗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 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根据板栗与枣的生长环境,我们可以推知影响板栗与枣分布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14、气候要素。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作物分布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板栗与枣种植分布的地域差异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认识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 “陕南 ”、 “陕北 ”这两个关键词。 下列产业的生产区与自然环境的 联系最密切的一组是 A工业、农业 B农业、矿业 C商业、金融业 D交通运输业、服装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受自身特点决定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采矿业受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影响。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工业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不密切;商业、金融业主要是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更小;交通运输业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服装业主要包

15、括设计、缝纫、销售等于自然环境关联不大。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小比较。 点评:该题目主要考查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难度一 般,属于基础知识。 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 1】依据图 2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 20世纪初期 B 20世纪 40年代到 60年代 C 20世纪 40年代到 80年代 D 20世纪 60年代 【小题 2】目前发达国家属于 A “高一高一极低 ”模式 B “低一低一低 ”模式 C “高一低一高 ”模式 D “高一高一较低 ”模式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

16、死亡率。结合图示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就是出生率曲线与死亡率曲线差值最大的时期。有图可以推出: 20世纪 60年代到 80年代人是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故选 C。 【小题 2】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再加上生育观念的影响,一般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低的模式。故选 B“低一低一低 ”模式。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通过图表考查人口增长及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解答时可直接利用图示中出生率曲线与死亡率曲线差值来判断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知识总结】 增长模式: 传统型: “高 高低 ”模式 又可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高出

17、生率,高死亡率,很 /较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分布:原始社会和现在非洲个别国家的个别地区原始社会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高,环境差的地区自然增长率低。 过渡型: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 “高低高 ”模式 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 弊: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 分布:农业社 会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 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发达国家甚

18、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低低低) 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 弊:随着 “现代型 ”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 ;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 分布:( 1)大部分发达国家是 “现代型 ”(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 “传统型 ”(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期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大小。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

19、结合的产物。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大 D地区越开放,出口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小题 2】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 A 1临界性 B警戒线 C季节性 D相对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

20、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还与本地获得外来资源的能力有关。故选 C项。 【小题 2】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临界性和警戒性三大特点。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容量和主要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的影响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关系,注意从各个因素分析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每年有近千万游客来到桂林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答案

21、: D 试题分析:千万游客来到桂林旅游 ,这些都是短期的、户籍不发生变化的人口移动现象。属于人口流动。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移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较小。学生准确掌握、区别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内涵即可轻松作答。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 口不能称为移民。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下图为 “美国本土老年人口

22、向南方 阳光地带 的迁移示意图 (1955 1960年 )。 ”影响图中国家人口迁移的自然原因是 A西部土地充足,土地生产潜力大 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清洁,环境优美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西部、南部地区经济的崛起,且纬度较低,气候条件较优,为阳光地带,因而吸引东北五大湖地区人口向西部、南部地区迁移。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题目。解答时紧密结合美国区域地理特征来分析美国本土老年人口向南方 阳光地带 的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

23、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 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4.矿产,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 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迁移就与此有关。 3、文化教育事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

24、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因素 1、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 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下列生育观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是 A注重自我发展 B重视子女质量 C女性偏好 D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答案: D 试题分析:

25、本题可用排除法,我国传统文化下,注重自我发展和重视子女质量的说明错误。我国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 “男孩偏好 ”,并形成传统。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可用排除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特点,进而分析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注意 “溯本求源 ”,传统的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性高,故形成了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而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是当地社会的婚育新观念。 下图是 “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的景观图 ”,读图分析完成小题。 【小题 1】商店位于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小题

26、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地理条件 历史文化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状况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的景观分布,丙部分在城市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为商业区,办公楼位于商业区。商店主要分布于丙区;丁、戊有烟囱,有绿化带与其他区域隔开,属工业区,甲、乙区的楼房在最外围,楼房相对中心区矮、稀疏,属住宅区,地租也最低。故选 C。 【小题 2】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因素,它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基础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在早期它一般决定城市功能区的 形状和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市功能区的模式,一般经济越发达城市功能区模式

27、越丰富;一般来说,交通运输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功能区类型也就不一样。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知识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 【知识总结】 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一 )历史因素 在中国,城市历史背景复杂,历史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作用更加明显,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需要考虑如何继承和保持城市特色。 (二 )经济因素 对城市来讲 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地段。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又不同。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28、 1、通达度。 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三 )社会因素 城市人口是由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及不同文化的人组成,形成了不同社会处境,相应形成了不同级别的住宅区。 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有: 1、收入 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高级住宅区:建筑 面积大,设备齐全,环境幽雅。但是租金昂贵,因而通常是能支付高租金的高收入阶层住居。 2、知名度 城市中有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等方面有很高的声誉,在民众中有广泛的影响,选择该处居住可以提高身价和地位,增加知名度。这无形中成为一种强大的集聚力量。 3、种族聚居区的形成 在西方大城市中,一个区

29、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某个宗教团体占优势,他的影响或势力就可能逐步扩展,便会形成种族聚居区。 (四)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如:我国 许多城市新兴工业园的建设。 下列城市中,是因为矿产资源开发而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城市是 A开罗 B大庆 C悉尼 D北京 答案: B 试题分析:开罗和北京都是各自国家的首都,巨大的政治、文化、经济效应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经济城市,经济效应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大庆是我国黑龙江省因石油开采而形成的矿业城市。 考点:本题考查矿产城市(资源性城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熟悉四个城

30、市中哪个是矿产城市即可解答本题。同时本题兼顾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 矿产资源,资源生产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下列各级城市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咸阳市 B北京市 D西安市 D延安市 答案: B 试题分析:四个城市中北京市是我国首都,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西安市是陕西省省政府所在地,服务范围主要辐射陕西省及周边地区;咸阳市和延安市是地级市,服务范围仅主要覆盖本市区范围内。故本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服务范围大小与城市等级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知识题

31、目,难度较小。学生 熟练掌握中心地理论与城市体系即可解答。 下图是 “伦敦的城市规划布局 ”示意图,由此判断伦敦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块状模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以看出伦敦的城市地域结构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考点:考查伦敦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时根据所学城市地域结构 模式对照伦敦的城市规划布局示意图进行分析即可。主要锻 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知识总结】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同心圆模式:城市

32、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 2.扇形模式:在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3.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核心点,围绕这些核心点,以同样强度发展。 下图为 “世界四个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小题 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33、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故甲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而丙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最快,反映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 【小题 2】甲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则可能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由图可知四条曲线只有甲出现城市人口比重的下降。说明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和提取信息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 确城市化的含义,知道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明确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解答时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本世纪以来。 综合题 根据下列 A、 B两国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儿童占有较高百分比的是 国,这

34、说明该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是 ,从经济发展程度上看该国属于 (类型 ) 国家。 (3分 ) (2)B国 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约 20,反映了该国人口年龄构成具有 特点。从经济发展程度上看该国属于 (类型 )国家。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 。 (4分 )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 ; B国 。 (2分 ) ( 4)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因为不同历史阶段 发展水平差异不同。 (1分 ) 答案:( 10分 ) (1)A人口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 (3分 ) (2)人口老龄化发达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老龄人口多,社会经济负担沉重f4 分 ) (3)计划生育

35、,降低人口增长率 (1分 ) 鼓励生育或移民 (1分 ) (4)社会生产力 (1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图示 A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快,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就业、教 育带来巨大压力。 第( 2)题, B国老年人口比重大,反映人口老龄化严重,为发达国家,面临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且社会家庭养老压力大等问题。 第( 3)题,图示 A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 B国老年人口比重大,因此 A国采取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 B国则鼓励生育或海外移民。 第( 4)题,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人

36、口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为基础性试题,学生结合课本所学即可轻松作答。 读图 “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 ”,完成下列问题 。 (10分 ) (1)图 b与图 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 ,城市人口数量呈 趋势,这个过程被称为城市化,衡量该过程最重要的指标是 。 (3分 ) (2)在该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 ; 。 (3分 ) (3)该城市建立了 城和 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2分 ) (4)日前我国。些城市交通拥堵严重,请您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分 ) 答案: (10分 ) (1)扩大增多

37、 (长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分 ) (2)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 难,社会治安不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3分 ) (3)卫星新 (2分 ) (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体系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 2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图示从图 a到图 b,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城市人口数量明显上升,这是城市化的基本标志。 第( 2)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不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等。 第( 3)题,图示中心城市周边出现的城市新区和卫星城,是缓解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第( 4)题,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可采取的

38、措施有:大力发展公 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体系等。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图示的城市发展基本特征,并能结合城市化的基本标志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内容综合分析即可作答。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形成原因。 读图 “某城市道路略图 ”,完成问题。 (12分 ) (1)在 A、 B、 C三地中, 是该市的商业中心,其布局原则是接近 ;在 B新建该市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其原因是 便捷。 (3分 ) (2)该城市地区沿 分布的特点明显。 (1分 ) (3)图中 C、 D二处,分别设置了自来水厂和化工厂,请判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C

39、,原因自来水厂应位于城镇河流的 游。 D ,原因是化工厂应该建在城市主导风向的 风向和流经城市河流的 游。 (5分 ) (4)图中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由于 线穿越市区,容易给市区交通造成 影响,而且会给市区环境造成 。 (3分 ) 答案: (12分 ) (1)A市场交通 (3分 ) (2)铁路 (1分 ) (3)不合理上 (2分 ) 不合理下风向下 (3分 ) (4)铁路 (1分 ) 干扰污染 (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2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 A位于城市的中心 ,是该市的商业中心,其布局原则是接近 消费市场 ;在 B新建该市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其原因是交通便利。 第 (

40、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地区沿交通线(铁路)分布的特点明显。 第 (3)题,图中 C 地为自来水厂,不合理,因为自来水厂应位于城镇河流的上游;D为化工厂,不合理,因为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源有污染,应该建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第 (4)题,图中铁路线穿越市区,容易干扰市区交通,并带来 噪声和环境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区域工业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 明确商业中心布局遵循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原则。( 2)知道自来水厂对水质要求高,应该在河流上游,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源有污染,应该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 3)明确交通线

41、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 1、图 2、图 3回答下列问题。 (8分 ) (1)分析图 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 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2)分析图 2,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 。 (3)分析图 3,在距海岸 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 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和 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

42、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部 答案: (8分 ) (1)平原 (或平原、盆地 )(1分 ) (2)海洋面积大 (或陆地面积小 );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 (1分 ) (3)南美 (1分 ) (4)低平中低沿海 (3分 ) (5)ACEH(2分,答对二个得 1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在垂直方向上,人口集中分布于海拔 1 0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区,海拔 200米以下的平原人口占 56%左右。 第( 2)题,从纬度看,人口集中分布于温度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南半球,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气候严寒,不

43、适宜居住或海洋面积广大,缺少大面积的陆地。 第( 3)题,图 3中,在距海岸 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其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南 美 洲。 从距海远近看,距海岸 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分布较多。 第( 4)题,结合三则材料即可得出结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一带。 第( 5)题,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因此 A恒河平原、 C西欧平原、 E朝鲜半岛、 H加拿大东南部为世界人口稠密区。B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 D美国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严寒; F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寒气候; G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气候湿热均不适宜居住,人口密度较小。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为基础性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