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4923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 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 、 过程可以产生 H, 过程需要消耗 H C 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 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分别表示暗反应阶段的 CO2固定和 C3的还原。 A项对, X、 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项对,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 H, C3的还原消耗 H; C项错, 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过程发生

2、在叶绿体基质中; D项对, 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 下图示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下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当温度增加到 15 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对,由图可知,当温度增加到 15 以上,形成

3、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说明膜质的流动性增大; B项对,该实验证明了膜蛋白能够运动; C项对,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 D项错,该实验中不能说明时间对膜融合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流动性。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曲线可知该实验说明了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含有适量红墨水的 0.3g/mL蔗糖溶液,用低倍镜观察装片中的苔藓的细胞,如右图所示状态 , 、 处的颜色分别是 ( ) A绿色、红色 B绿色、无色 C红色、无色 D红色、红色 答案: A 试题分析:

4、红墨水分子是大分子物质,由于苔藓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红墨水分子不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由于蔗糖溶液浓度高,苔藓植物细胞 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处是细胞质溶液,表现为叶绿体的颜色 绿色, 处是外界溶液,表现为红墨水的颜色 红色。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 、 处分别是细胞质溶液和外界溶液。 酵母菌有氧呼吸时,消耗 G摩尔的葡萄糖可以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若产生同等数量的二氧化碳则需要消耗葡萄糖的量是 ( ) A 1G摩尔 B 3G摩尔 C G/3摩尔 D G/6摩尔 答案: B 试题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

5、分解 G摩尔葡萄糖产生 6G摩尔的 CO2,无氧呼吸分解 G摩尔葡萄糖产生 2G摩尔 CO2,所以无氧呼吸产生 6G摩尔的 CO2,需消耗 3G摩尔的葡萄糖。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 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结构 A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 ATP中的化学能 B供给 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 CO2C 3 甲 C结构 A释放的 O2可进入线粒体中 D如果突然停止 CO2的供应,短时间内 H的含量将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对,结构 A是类

6、囊体薄膜,色素吸收光能,其中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B项对,根据暗反应过程物质变化,可知 14C的转移途径是 CO2C 3 有机物; C项对,光反应释放的 O2可进入线粒体,用于有机物氧化物分解; D项错,突然停止 CO2的供应,暗反应过程减弱,短时间内 H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过程。 在人体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纺锤体形成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N, DNA含量为 m;则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 DNA含量分别是 ( ) A 2N 和 m B

7、 N 2和 m 2 C 2N 和 m 2 D N 和 m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时期是前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DNA含量是体细胞的两倍,所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 DNA含量分别是 N 和 m/2;染色单体消失时期是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 DNA含量均是体细胞中的两倍,即染色体数目和 DNA含量分别是 2N 和 m。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 DNA含 量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DNA含量的变化。 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锡箔覆盖处理后在阳光照射 2

8、4小时后,将其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 (1) 光合作用需要 CO2 (2) 光合作用需要光 (3)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4) 光合作用放出氧 (5) 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1)、 (2) B (3)、 (5) C (2)、 (5) D (1)、 (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光和无光,碘液与淀粉变蓝色,所以该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析。 如下图所示,原

9、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到光下后, 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 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 BC 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 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整段曲 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也增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错,曲线 AB段光照强度较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吸收 CO2; B项错,曲线 BC 段表示光照强度较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释放 CO2; C项对, 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不吸收

10、CO2也不释放 CO2; D项错,由曲线可知,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之变化,在整个过程中可认为呼吸作用强度不变。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曲线关系。 下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中,开始时的液面高度为 a,停止上升时的高度为 b,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则 a、 b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清水浓度低于蔗糖溶液,所以水分子从清水进行蔗糖溶液,随着实验的进行,二者之间的浓度差逐

11、渐减小,所以水分子进入蔗糖溶液的量越来越少,所以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 查渗透作用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干酵母中的酵母菌由于体内自由水少代谢缓慢,故应向其中加水。而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性,在有氧的环境下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环境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工业酿酒就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发酵。四个选项只有第一个满足有水,原料(葡萄糖),无氧环境。所以 A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

12、查酵母细胞的无氧呼吸。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酵母细胞无氧呼吸的条件。 下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 A a和 b B c和 d C b和 d D e和 f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有丝分裂前期; b是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的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而不是中部向内凹陷进去; c是有丝分裂后期, d细胞中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 e细胞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f细胞表示有丝分裂间期。 考点:本题考查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 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过程的特点。 下图是对动物细胞

13、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 (a)、染色单体数 (b)和 DNA 分子数 (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 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 C间期用 表示最恰当 D 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B项对,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1: 2:2,属于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 C项错,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2: 1:2,不存在这样的比例关系; D项对, 的比例为1:0:1,属于有丝分裂的末期,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是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三者的比例。 如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 ATP D 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对,肌肉细胞只能利用葡萄糖合成肌糖原,而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形成葡萄糖,所以葡萄糖只能由膜外进入膜内,可判断甲侧是细胞外,乙侧是细胞内; B项错,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而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C项对,图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是 Na驱动;

15、D项对,由图可知 Na+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运输。 考点:本题考查葡萄糖和 Na+的跨膜运输。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肌细胞不能产生葡萄糖。 a、 b、 c、 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 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分离 B b图表示人红细胞的无丝分裂,该过程也可以观察到染色体 C c图经过有丝分裂后将产生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是等大的,但染色体数目不同 D d图细胞中含有 8条染色单体, 8个 DNA分子, 4条染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错, a图出现细胞板,

16、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B项错, b是青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分裂; C项错, c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形成两个等大的染色体数目相同的子细 胞; D 项对,d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有 4条染色体、 8条染色单体、 8个 DNA分子。 考点: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分裂的时期,同时学会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的计数。 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 DNA含量变化曲线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 ) A ab段 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 DNA分子复制 B gh段染

17、色体数量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C cd段核 DNA含量下降一半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分裂导致 DNA平均分配到 2个子细胞中 D fg段一条染色体含一个 DNA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对, ab段表示 DNA复制,此时 DNA含量上升; B项对, gh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项对, cd段表示由于细胞分裂导致DNA 平均分配, DNA 含量下降一半; D 项错, fg 段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此时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 DNA分子。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有丝分裂过程。 下图为正

18、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 a的吸收光谱、叶绿体色素总 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 (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以下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示表明叶绿素 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总吸收光谱是代表叶绿体四种色素对光能的吸收 C图示表明只有叶绿素 a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 D总吸收光谱与光合作用光谱基本一致,说明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都能参加光合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对,根据图示所知叶绿素 a吸收值的波锋位于红光和蓝紫光区域,说明叶绿素 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项对,总吸收光谱是指叶绿素和类胡卜素对光能的吸收; C项错、 D项对,总吸收光谱与光合作用光谱

19、基本一致,说明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都能参加光合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总吸收光谱和作用光谱二者的作用。 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如图 1表示真核细胞中 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 1,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是内质网膜 B 是高尔基体 C 是叶绿体内 D 是线粒体内膜 膜 膜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发生的代谢过程,可推知生物膜的类型。肽链的折叠和糖基化发生在内质网 中;葡萄糖合成纤维素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发生在高尔基体 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

20、在线粒体内膜中 。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及细胞代谢。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内质网是加工蛋白质的场所;多糖的合成场所为高尔基体;水的光解是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进行的。 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图中能产生 ATP的结构有 1、 2、 5 B 1中产生的一分子 CO2扩散出来进入 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分子层的层数为 8层 C 2与 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D 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 1 是线粒体, 2 是叶绿体, 3 是细胞核

21、, 4 是液泡, 5 是细胞质。A项对,能产生 ATP的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项对,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是双层膜结构, CO2由线粒体产生进入叶绿体穿过 4层膜; C项错,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中,不存在于液泡中; D项对,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胞结构的具有名称。 下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 0.3g/mL蔗糖溶液、 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 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

22、 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洋葱表皮细胞在 0.3g/mL蔗糖溶液中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加清水后复原,为 c曲线;在 0.5g/mL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但失水过多,细胞死亡,加清水后不能复原,为 d曲线;在 0.3g/mL尿素溶液先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然后自动复原,为 b曲线;在清水中细胞吸水,为 a曲线。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失水吸水的原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失水吸水的原理。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把 ADP 转变为 A

23、TP的酶分布在( ) A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内 B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内 C叶绿体和线粒体内 D细胞质基质内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 ADP 转变成 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由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把 ADP 转变为 ATP 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内。 考点:本题考查 ATP合成场所。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 ATP合成的场所。 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除线粒体外分别起作用的细胞器是 ( ) A染色体、内质网、叶绿体 B核糖 体、

24、中心体、高尔基体 C染色体、中心体、叶绿体 D核糖体、中心体、内质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间期进行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所以核糖体活动增强,动物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中心体活动加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形成细胞板再形成细胞壁,所以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以及各种细胞器的作用。 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牙签消毒和 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0.9的 NaCl溶液,目的

25、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 2层膜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对,牙签消毒和实验前漱口是为了避免细菌等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B项对, 0.9%的 NaCl溶液是口腔上皮细胞的等渗溶液,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项对,健那绿染液能够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不能被染色,接近无色; D项错,高倍镜下只能观察到线粒体的形态,不能观察到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高

26、倍镜只能观察到线粒体的外部形态,而不能观察到具体的精细结构。 比较动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恰当的是( ) A糖类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反应底物,但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反应底物 B有氧呼吸产生 H,无氧呼吸也能产生 H 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D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 答案: B 试题 分析: A项错,糖类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 B项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均能产生 H; C项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逐步释放能量; D项错,有氧呼吸产物有水,无氧呼吸不能产生水。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

27、题的关键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为提高大棚中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在白天适当降温 B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在夜间适当降温 C在白天和夜间都应适当提高温 D在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蔬菜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利用 CO2和 H2O 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形成 CO2 和 H2O,所以为提高大棚中蔬菜的产量,应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即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在夜间适当降温。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提高产量的本质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呼吸作用强

28、度。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 (s Ruben)和卡门 (M Kamen)用 18O 分别标记 H2O和 CO2中的氧,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该实验证明了 ( ) A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B光合作用需要利用根系吸收的水分 C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来自水 D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鲁宾和卡门分别用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中的氧,结果发现标记H2O 的产物 O2被标记,而标记 CO2的产物 O2未标记,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水。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过程。 科学家用含

29、 3H标记的亮氨酸来培养豚鼠的胰腺腺 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细胞结构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 靠近细胞膜的囊泡 时间 /min 3 17 117 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C.核糖体具有运输分泌蛋白的功能 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错,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核糖体上合成; B项错,高尔基体不与内质网、细胞膜直接相连,而是通过小泡来联系; C项错,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运输分泌蛋白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项对

30、,靠近高尔基体的囊泡由内质网形成,靠近细胞膜的囊泡由高尔基体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 甲、乙、丙三图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或细胞的模式图,下列对有关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线粒体、细胞核、细菌 B三种结构中都有由 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 C从结构上看,甲和乙的相同点是都具有双层 膜 D从功能上看,甲和丙都能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对,甲图是线粒体,是有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乙图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丙图是细菌的模式

31、图; B项错,细菌内无染色体、线粒体内也无染色体,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内; C项对,线粒体和细胞核都是双层膜结构; D项对,线粒体能够将丙酮酸氧化分解,细菌能够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将有机物氧化分解。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细菌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线粒体、细胞核和细菌的结构图。 糖蛋 白 (含有寡糖侧链的蛋白质分子 )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品 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 X可能作用在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个细胞器上 ( ) A内质网 B线粒体 C核糖体 D溶酶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内质

32、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溶酶体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所以药品 X作用后,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可推测是内质网是药品 X作用的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细胞器的作用。 胆固醇、小分子的脂肪酸、维生素 D 等能以自由扩散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上镶嵌了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 C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D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答

33、案: D 试题分析:细胞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形成的,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类小分子物质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 先通过细胞膜,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 D属于脂类小分子物质,所以可优先通过细胞膜。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所以脂类小分子物质可优先通过细胞膜。 取四支试管,分别装入下列物质,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保温一段时间后,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的试管是( ) A葡萄糖 +线粒体 B葡萄糖 +酵母菌细胞质基质 C葡萄糖 +酵母菌匀浆 D丙酮酸 +酵母菌细胞质基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葡萄

34、糖不能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所以不能产生 CO2,仍然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CO2;葡萄糖在酵母菌匀浆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丙酮酸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CO2。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场所。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氧化分解的分别是葡萄糖和丙酮酸。 在探究 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 ,温度和 pH分别属于 ( ) A无关变量和自变量 B无关变量和因变量 C自变量和因变量 D因变量和自变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随着自变量

35、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称为无关变量。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pH对酶活性影响,所以自变量是 pH,因变量是酶活性的变化,温度、溶液的量、酶的量等是无关变量。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含义。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 “观察细胞质壁分 离实验 ”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36、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错,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酒精灯上加热后会死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 B项错,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所以植物细胞吸水后不会膨胀; C项对,由于 K+和 NO3-会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泡,所以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项错,当细胞失水过多或失水时间过长时 ,不能复原 ,说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在实验

37、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 (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离体细胞的细胞呼吸需酶的催化,则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与酶活性随温度的曲线相同,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超过一定温度,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变化与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变化相同。 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 ) 酒精被胃黏膜吸收 氧气进入细胞 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 N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

38、收氨基酸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酒精被胃黏膜吸收属于自由扩散,氧气进入细胞属于自由扩散,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 Na 属于主动运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所以 与线粒体密切相关。 考点: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线粒体与能量供应有关,且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而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 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线粒体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选择正确的是( ) A口腔上皮、洋葱鳞片叶、花生子叶 B根尖分生区、

39、花生子叶、洋葱鳞片叶 C洋葱鳞片叶、口腔上皮、花生子叶 D根尖分生区、口腔上皮、花生子叶 答案: C 试题分析:观察质壁分离应选择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的有色液泡,口腔上皮和根尖分生区不符合要求,洋葱鳞片叶符合要求;观察线粒体应选择含线粒体的细胞,颜色较浅,洋葱鳞片叶有色,不符合要求,口腔上皮符合要求;观察脂肪应选择富含脂肪的细胞,颜色较浅,花生子叶符合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材料的选择。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 解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 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 4h 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

40、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 30g L-1 B当溶液浓度为 40g L-1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C在溶液浓度为 40g L-1 90g 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D在溶液浓度为 20g 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在 30g L-1中马铃薯长度与初始长度相同,说明在该浓度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速率与吸水速率相同,处于等渗溶液,即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 30g L-1;当溶液浓度高于 30g L-1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壁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当溶液浓度低于 30g L-1时发生渗透吸水。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

41、和复原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或失水的外因。 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 Cl-的主动吸收减少时,而对 K 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 ) 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D该种负离子载体和 Cl-的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玉米根细胞对 K+和 Cl-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需载体协助,加入某种负离子对钾离子吸收没有影响,说明能量供应和 K+载体正常,而对氯离子吸收有影响说明可能与载体有关,即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

42、 Cl-的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 以下叙述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的是( ) A在光照充足的大棚温室中,适当增加空气中 CO2的浓度 B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变黑、腐烂 C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 D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酿酒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错,在光照充足的大棚温室中,适当增加空气中 CO2的浓度是为了增强光合作用; B 项对,稻田定期排水是为了防止水稻幼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根变黑、腐烂; C项对,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是为了避免伤口深处的厌氧菌繁殖; D项

43、对,酵母菌酿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的特性。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浸入 1 mol/L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先后有 ( ) A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B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C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D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 KNO3溶液的浓度高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洋葱表皮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由于 K+和 NO3-会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液,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大,洋

44、葱表皮细胞吸水发现质壁分离复原,所以在此过程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先后有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 K+和 NO3-会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液。 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A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B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C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D肉炒熟后 起锅前加入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酶,蛋白酶在高温下会变性失活,不能将蛋白质分解,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为了保证蛋白酶能够高

45、效地发挥作用,应在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特性。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酶在高温下会变性失活。 综合题 如图 1为高等植物细胞,图 2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局部 ),请据图回答问题 (在 “ ”中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或字母 ): (1) 图 1中 2的主要成分是 _,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_。 (2) 太阳能通过图 1中结构 _中进行的 _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3)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_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_供给。 (5)如果用胰蛋白酶处理图 2所示细胞表面,则图中

46、 _物质的运输将受阻。 (6)动物细胞吸水膨胀后,磷脂 双分层的厚度将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_ (7)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_ ( 8)若这是根毛去细胞,正处于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 Mg2+、K+等离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 _和 _。因为前者提供 _,后者提供 _ 答案:( 1)纤维素和果胶 5 高尔基体 ( 2) 4 叶绿体 光合作用 ( 3)14 液泡 ( 4) 11 线粒体 ( 5) b ( 6)一定的流动性 ( 7)差速离心法 ( 8) 13 核糖体 11线粒体 载体蛋白 能量 试题分析:( 1)图 1中 2是植物细胞壁

47、,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 2)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进入生物界。 ( 3)西瓜红色果肉细胞中色素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 4)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5)胰蛋白酶能够分解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影响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图 2中 b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 6)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7)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 8) Mg2+、 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线粒体。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结构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形态以及作用。 甲图是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 DNA数目变化曲线图,乙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从甲图上看,图中 _(填字母 )段所示的时期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图乙中的 _时期。 (填编号 ) (2) 甲图 ab段形成的原因是_。 (3)图乙所示细胞分裂过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_ (按顺序填编号 )。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 _(填编号 ),消失于图_(填编号 )。 (4)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