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轨道倾角是其他行星公转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分析八大行星轨道倾角,该资料说明八大行星的 八颗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单位:度) 7 3.4 0 1.9 1.3 2.5 0.8 17.1 A公转方向相同 B.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C公转轨道都为椭圆轨道 D.公转速度相似 答案: B 试题分析:八大行星运行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从表中轨道倾角对应数据可以看出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考点:本题考查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点评
2、: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从表格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注意题文中提到的轨道倾角的含义,由此数据可以判断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图为河流 a、 b、 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河流 a、 b、 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a 【小题 2】对 a、 b、 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 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 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 a、 b、 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河流 a、
3、 b、 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序号依次是 a 、 b 、c 。 【小题 2】 a、 b、 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依次是 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b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c处以沉积作用为主,侵蚀减弱。 考点:本题考查流水作用与地形剖面图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 abc 的位置与地形来确定断面图,进而确定 abc三处的流水作用。 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右岸侵蚀,左岸沉积。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河
4、流向右偏,右岸侵蚀,左岸沉积。 读图 ,回答题。 【小题 1】从成因上看,山地 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小题 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 14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从成因上看,山地 M属于断块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小题 2】庐山、华山、泰山是著名的断块山,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运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属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
5、意断块的运动方向, M为断块上升形成的断块山。小题 2需注意加点字,要求选不同的,否则易误选。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关于字母代表的岩石,表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岩浆岩 B B表示石灰岩 C A表示大理岩 D A表示变质岩 【小题 2】图中箭头对应的地质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A 表示冷却凝固 B 表示重熔再生 C 表示变质作用 D 表示外力作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关于字母代表的岩石, A表示岩浆岩、 B表示变质岩,石灰岩不是变质岩,是沉积岩,故 B错;大理岩是变质
6、岩。 【小题 2】图中箭头对应的地质作用: 表示冷却凝固、 表示重熔再生 、 表示变质作用、 表示外力作用。关系如下图所示: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 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 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 (温度、压力 ) 变质岩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只要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即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读图所示的两种地
7、貌,回答题。 【小题 1】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小题 2】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 16 所示地貌名称为冲积扇。山前冲积扇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冲积平原一般在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三角洲则是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 【小题 2】图 1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力沉积。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地貌形态来判断外力作用。 【规律总结】列表法比较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
8、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流水侵蚀 侵 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 ”、 “石漠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化 ”等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
9、、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侵蚀 作用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 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 东欧平原) 沉积 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
10、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 “之 ”字形,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气候 B河流分布 C植被 D地形 答案: D 试题分析: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 “之 ”字形,主要是受山地地形的影响,要躲开山峰,这样路比较好走。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的原则。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地形因素对线路具体走向影响很大,线路应尽量避免穿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尽量避免穿越河流。 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图中, 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图示内容造成的结果有 将
11、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 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 B C D 【小题 2】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调节功能 B平衡功能 C整体功能 D生产功能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有图示内容可知: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 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故本小题选 D。 【小题 2】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绿色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
12、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 ,错误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为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B为山谷风,主要从山坡白天空气增热快,夜晚冷却快分析; C 图为海陆风,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析,白天,海洋气温低于陆地,陆地应是上升的气流,海洋是下沉的气流,故 C 错;D图从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 点评:本题选项极具迷惑性,易被误选。心细,认真审题,是答对题目的前提。 【小结】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海陆风:
13、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 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 “海风 ”;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 “陆风 ”。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 “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
14、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 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 草原荒漠 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基
15、础是 A水分 B纬度 C热量 D海拔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 草原荒漠 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水分。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结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分析即可,题文中提到的是东西差异,其自然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A内陆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山体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体所
16、在纬度与山体的海拔高度。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自然带 abcd 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小题 2】自然带 b的名称可能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自然带 abcd 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小题 2】自然带 b 的名称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
17、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自然带 abcd 是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由此推断此种变化所体现的为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自然带 b地处大陆东部根据纬度可以判断为是由于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自然带 b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全球变暖 ”已成事实,而有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 “全球变暗 ”,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 “暗 ”。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引起 “全球变暖 ”和 “全球变暗 ”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等 C火山喷发产生
18、的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 【小题 2】 “全球变暖 ”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海平面上升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题文信息,可知引起 “全球变暖 ”和 “全球变暗 ”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等。 【小题 2】 “全球变暖 ”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冰川覆盖面积减小、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
19、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及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图反映了某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该市 A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密切 B 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D 1950 1980年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下水位与城市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图示可看出地下水位与城市面积变化基本呈负相关的关系。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道路硬化占用大量土地削弱水下渗环节,同时城市中生产、生活活动消耗大量水资源也加剧了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相关。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系统相关知识。 点评:本
20、题难度较小,主要间接考查城市化的影响相关知识。城市建设干扰、破坏了水循环的环节导致地下水得不到充分补充进一步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但是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的更新速度,则会导致资源性缺水。 图为我国新疆天山南麓某区域,据图判断图中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浅层地下水 D高山冰雪融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疆天山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这一地区深处内陆,距海远,降水较少,一年之中河流的补给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具体区域考查季节性河流的补给形式。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
21、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规律总结】河流的补给类型: 补给 类 型 补给 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分布 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 一般以夏秋季为主 时间集中; 不连续; 水量变化大 降水量的多少;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 春季 有时间性; 连续性; 水量稳定 气温高低; 积雪多少; 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 主要在 夏季 有时间性;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水量较稳定 太阳辐射; 气温变化; 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全年 较稳定; 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取决于湖泊
22、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 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 、 、 、 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积雪冰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S坡
23、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C N 坡是向阳坡, S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 N 是迎风坡 【小题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且该山体海拔每上升 100米气温下降 0.6 ,则山脚的气温 T( T 冬 表示冬季最低气温, T 夏 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 T 冬 18 B T 夏 18 C T 冬 10 D T 夏 20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主要考查雪线的相关知识。雪线分布一般遵循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的原则。所以图中 N 坡是向阳坡, S是迎风坡 。 【小题 2】主要考查海拔对雪线的影响。山顶有永久性冰川说明夏季山顶温度也小于零摄氏
24、度,根据该山体海拔 3000米且海拔每上升 100米气温下降 0.6推断出 T 夏 18 。 考点:主要考查雪线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将雪线的相关知识融入图例中形象直观的考查所学知识。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 称为雪线。雪线的测定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雪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 降水和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山体所在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二者相比,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为突出。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5时
25、 20分 B 15时 40分 C 14时 30分 D 14时 20分 答案: A 试题分析:通过图示可知此时昼夜平分 ,160E的时间为 18:00.北京时间是( 120E的地方时)( 160-120) 4=16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得出此时北京时间 18:00-2:40=15:20。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时间换算相关知识。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重要经纬线的确定,即 6时、 18时所在经线对应的经度,然后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北京时间。 地方时的换算: ( 1)依据:同一时刻地球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相隔 15,地方时相差 1小时;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差 4分钟。 (
26、 2)计算步聚: 第一步:求两地区的经度差。 第二步:经度差和时间的换算、求时间差。 第三步: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时差 (东 加西减)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用 “ ”,西侧用 “-”) 区时的计算: 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已知经度数 15 (如果所得余数小于 7.5,整数商为时区;如果所得余数大于 7.5,整数商 1为时区数。) 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不过日期变更线: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时区差 1 小时(东加西减) 过日期变更线:( 12-东时区数) +(12-西时区数 ) 另外需注意有飞行时间的加上飞行时间。 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其中位于纬度 40
27、 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 团影响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位于纬度 40 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图 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气候特征来判断气候类型,然后结合气温降水分布图确定选项。 下列洋流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是逆时针流向。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 考点:考查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流向及洋流性质。
28、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流向的判断,明确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性质的判断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地球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的重要条件是因为地球的 体积适中 密度适中 质量适中 运动速度适中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考点:本题考 查地球大气层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对地理常识的考查,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即可作答。地球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自身会释放出一些气体,这些气体被地球引力吸在地球表面,就形成了大气层。 据报道, 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题。 【小题 1】 2011
29、 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以此推导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2000 2001年 B 2022 2023年 C 2006 2007年 D 2087 2088年 【小题 2】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活动的周期为 11年, 2011 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由此向前推 11年,则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2000 2001年。 【小题 2】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
30、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进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 场,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太阳活动还会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周期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小题 1考查太阳活动的周期,小题 2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 典例 防御 影响地球气候 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黑子 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几率增多,黑子活动的低峰年,气候状
31、况相对平稳。 世界各国和我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测,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扰乱地球电离层 人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 干扰地 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 ”现象。 产生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产生淡绿色、红色或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叫极光。 自然灾害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 假如黄赤交角增
32、大到 25,则 A寒带范围缩小 B温带范围扩大 C温带范围缩小 D热带范围缩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赤交角度数变大,则南北回归线之间范围变大,若黄赤交角变为25,则热带范围变大。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25,则南北极圈的度数为 65,故北寒带、南寒带变大,南、北温带变小。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变化与热量带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变化与热量带的关系。难度较小,但易做错。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1)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度数相等。( 2)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极圈度数互余。( 3)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为寒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某一恒星昨晚 20时位于观测者
33、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 20时 B 20时 56分 4秒 C 19时 D 19时 56分 4秒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题文可知,以天空中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23时 56分 4秒,为一个恒星日。某一恒星昨晚 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向后推 23时 56分 4秒即可,即为 19时 56分 4秒。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对应的周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地球自转的实际周期,属于常规知识点的考查,只要记住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23时 56分 4秒,一个恒星日对应的时间即可。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
34、回答题。 【小题 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 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C南半 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小题 2】当太阳直射点由 da 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 C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 d位置时,时间为 12月 22日,节气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
35、到处都是极夜现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小题 2】当太阳直射点由 da 移动时,太阳直射点北移,但仍在南半球,此过程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减小,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仍昼短夜长;由于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故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变小,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地球公转先趋向近日点,后远离近日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属于地理规律的考查, 学生只要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之间的规律即可作答。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
36、的偏向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分布的热量差异,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由于气压梯度力的存在进而产生了大气运动。故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但易误选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被称为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是导致大气运 动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答案: B 试题分析: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要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即可作答。 大
37、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图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图中字母 a代表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近地面风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首先判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因为它最好判断,该力的特征是垂直等压线,并由低压指向高压,所以箭头 d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次观察风向,由于是近地面图,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图中 b、 c、 d均与等压线斜交,但 a、 b由低压指向高压,这不可能是风向,只有 c为风向,这样与 c方向相反的为摩擦力 b,与风向相垂直的为地转偏向力 a。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近地面影响风的三个作用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38、( 1)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 2)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 右偏。 ( 3)高空中的风:只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最后与等压线平行。 ( 4)北半球风向右偏。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然放火作煜(煜,无焰的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导致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是由于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反气旋过境 D暖气团影响 【小题 2】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造成 “是夜必霜 ”,其主要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
39、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暗示冷锋过境伴随大风、降温天气。 【小题 2】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造成 “是夜必霜 ”,其主要原因是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加之晴朗的夜晚,天空中云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大气逆辐射较弱。 考点:本题考查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现象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学生应注意从题干中获取地理信息,这也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题。
40、 【小题 1】 a、 b、 c、 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 a、 b、 c、 d B b、 d、 c、 a C a、 c、 b、 d D d、 c、 b、 a 【小题 2】 b与 d之间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干冷的气流 D西风带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b处为下沉气流,则 b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 b地气压高于 d地,又因为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 a、 b、 c、 d 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应为 b、 d、 c、a。 【小题 2】 b与 d之间是有副热
41、带高气压带吹往副极地低气压带的西风带。 考点:本题考查三圈环流的成因。 点评:本题结合示意图,主要考查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与三圈环流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但属于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考查,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功底。 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 2025 年,全世界 2/3的人口将生 活在缺水状态中。据此回答题。 【小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小题 2】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 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
42、流量下降 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 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小题 2】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 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利用及世界水荒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常规知识的考查,造成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如针对我国而言: 1、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 2、
43、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 3、我国人口众多,发展速度又很快,对水资源需求 量大; 4、水污染、水浪费的现象严重。 当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情况较可能出现的是 A塔里木河断流 B黄河进入丰水期 C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D日本盛行东南风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正值冬季,此季节塔里木河断流、 黄河进入枯水期、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日本盛行西北风。 考点:本题借助洋流的流动考查日期或季节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来判断北半球正值冬季,这样再分析选项就迎刃而解了。 读 “海 陆分
44、布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某大洋,据图判断题。 【小题 1】若 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 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小题 2】若阴影部分是太平洋,其沿岸地区 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 地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沿岸气候为地中海气候 C 地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地沿岸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 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若在太平洋海域,在此交汇的洋流是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若在大西洋海域,在此交汇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
45、小题 2】若阴影部分是太平洋,其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地沿岸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地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沿岸气候为地中海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读图,明确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下渗和蒸腾 D蒸发和降水 【小题 2】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降水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水汽输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三种水循环中
46、都包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如下图所示: 【小题 2】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规律总结】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蒸发受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水汽输送、降水受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地表径流受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渗与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等因素有关。 下图是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冷锋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曲线是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b天气系统是高压,反
47、气旋, a为低压,气旋。冷锋过境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对应 c天气系统。 d为暖锋过境。 考点:本题组考查天气系统的判 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针对本题学生还需明确明确各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现象的变化过程。如上图中 a 为低压,为气旋,其过境云层增厚,多形成阴雨天气,d为暖锋,其过境常出现阴天、降雨等天气现象,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掌握了这些现象规律就不难答题了。 福州,大约位于 26N, 2012年 7月 30日台风 “苏拉 ”给福州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回答题。 【小题 1】福州气候宜人,下图中表示福州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小
48、题 2】下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 “苏拉 ”成因的是 【小题 3】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 A沙尘暴天气 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C地震、海啸 D狂风、赤潮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福州,大约位于 26N,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故福州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 C选项。 【小题 2】台风为气旋,故 “苏拉 ”成因是气旋过境,即低压过境。选 C。 【小题 3】台风是发源于洋面上的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故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台风天气系统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解 答本题的关键是:( 1)确定福州的位置,根据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2)明确台风是气旋,就气压而言是低压,这样就好解决了。 下图是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