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4947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三 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面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圈,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 3 5题。 【小题 1】 M点的值可能是 A 0.4 B 0.8 C 1.2 D 1.6 【小题 2】导致图中 、 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小题 3】 N地等值线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 N地 A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 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C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 D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A 读世界主要滑雪场分布图,回答 23 24题。 23据图分析,影

2、响滑雪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人口密度 交通条件 经济水平 地形 气候条件 A B C D 24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滑雪场集中,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适宜滑雪 B纬度高,积雪时间长 C森林茂密,风景优美 D靠近经济发达地区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1】 C 如果 a、 b、 c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 、 、 、 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和工业化 程度最低的分别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B 读三角坐标统计图,回答 20 21题。 【小题 1】若该图表示工业部门对不同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a、 b、 c分别表示原料、能源和市场(不考虑其它因素)。则

3、、 代表的部门最有可能是 A 炼铝、 石油加工 B 制糖、 炼铝 C 钢铁、 电子 D 汽车、 纺织 【小题 2】若 a、 b、 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则图中四点最能体现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三角坐标图应首先找坐标轴,然后平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轴,所以 b能源比重高,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ac原料和市场的都比重都较高,可能为石油加工业。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劳动力投入多,科技水平低,图中 劳动力指数最高。所以本题选

4、择 C选项。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 “桥 ”,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据图回答 18 19题。 【小题 1】以上 “天生桥 ”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小题 2】下列哪些物质循环中与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无关的是 A地壳物质循环 B碳循环 C水循环 D生物循环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1】 D 读 “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回答 16 17题。 【小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小题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

5、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1】 D 该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判断 13 15题。 【小题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小题 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 3500米 B南坡 2000米 C北坡 3500米 D北坡 2000米 【小题 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D 该图是 “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 11

6、12题。 【小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 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 X方向热量增加 C沿 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 Y方向纬度增加 【小题 2】与 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1】 B 12月 22日这一天, 、 、 、 四地同时看到日出。该图是四地这一天的日出时刻和日照时数。据此回答 8 10题。 【小题 1】 地位于 地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小题 2】造成 、 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低 B大气环流 C纬度位置 D天气状况 【小题 3

7、】若要在 地拍摄一张当天的日落照片,要将照相机的镜头对准 A西偏北方向 B西偏南方向 C正西方向 D正东方向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B 图为某地区 2010年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统计图,读图回答 6 7题。 【小题 1】近年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战争及动乱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经济的发展 【小题 2】甲、乙、丙、丁四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中,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1】根据图示该地区迁入人口较多的年龄段为青壮年,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较多的就

8、业岗位和机会,吸引大量劳动人口迁入。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青壮年人口迁移带动了青少年的人口迁移。所以是甲和乙。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综合题 该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省 P县(图中面积最大者)城镇和水系分布示意图。 P县境内最高海拔为 1050米,最低海拔为 24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描述 P县的地形地势特征。( 3分) ( 2) P县与南、西、北三面与临县的界线划分依据是什么?这种现状对 P县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2分) ( 3)简述该区域发展小水电站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及环境意义。( 5分) ( 4)若要开发水能,就要建设水库。对水库大坝选址方案的确认,需

9、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 4分) 答案: ( 1)以山地、丘陵主,西南高、东北低,起伏大。 ( 2)分水岭(地形)。限制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 3)中小河流众多;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低山丘陵地形适宜小水电站建设。 环境意义:减少植被破坏;减轻水土流失;减轻大气污染。 ( 4)流域气候资料,地质、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等。 试题分析: ( 1)根据图示 P县的地形地势特征为以山地、丘陵主,西南高、东北低,起伏大。 ( 2)根据图中区域界线的河流特征分析: P县与南、西、北三面与临县的界线划分依据是分水岭,这种现状限制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 3)该区域发展小水电站建

10、设的有利自然条件及环境意义:中小河流众多;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低山 丘陵地形适宜小水电站建设。环境意义:减少植被破坏;减轻水土流失;减轻大气污染。 ( 4)对水库大坝选址方案的确认,需要收集流域气候资料,地质、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等。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特征分析,地理图表的判读。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该区域的地形图,结合材料分析答题。 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鱼群洄游产卵; 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沿岸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污染严重。 以长江流域为例: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 发 条 件 水

11、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重点。水能主要集中在源头自宜宾段;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平原为主,江河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有利于农业发展;农业基础好,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 在 问 题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水能开发程度低 洪 涝问题严重。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余悸,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人为原因:毁林开荒

12、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能力下降 水体和大气质量下降,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 整 治 措 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实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退耕还湖,疏浚湖泊; 搞好分洪工程;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 修建水利工程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 读我国某区域图及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 1)说明内外力作用在渭河平原形成中的表现和作用。( 4分) 材料一 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

13、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 “旱腰带 ”。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 2)简述本地区干旱严重的自然原因。( 4分) 材料二 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 K值)与昼夜温差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 K P/t10,其中 K为水热系数, P为温度10 时期的降水量, t为温度 10 期间的活动积温)。 ( 3)与世界葡萄酒之都相比较,图中咸阳乾县、礼泉等地(渭北 “旱腰带 ”)的水热系数情况如何?分析该地区葡萄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 4分) 答案: ( 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渭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 2)

14、地形破碎,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降水少,变率大;蒸发强烈;植被覆盖度低;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水容易下渗。 ( 3)大致相当 夏季光照条件好;高温多雨同期(水热配合好)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试题分析: ( 1)渭河平原形成中的内外力表现和作用有: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渭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 2)本地区干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地形破碎,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降水少,变率大;蒸发强烈;植被覆盖度低;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水容易下渗。 ( 3)根据图表分析:与世界葡萄酒之都相比较,图中咸阳乾县、礼泉等地(渭北 “旱腰带 ”)的水热系数情况与世

15、界葡萄酒之都相比较大致相当。该地区葡萄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夏季光照条件好;高温多雨同期,水热配合 好;高原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考点: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评价。 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读两大半岛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半岛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A(海拔 12米)、 B(海

16、拔 714米)两城市的气温、降水资料 城市 气温( ) 降水( 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A 1.5 14.5 190 148 2110 B -19.3 20.7 5.8 135 596 ( 1)从气候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甲、乙两半岛地理位置的不同。( 4分) ( 2)比较 A、 B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分析原因。( 6分) ( 3) A所在国渔业发达,简述该国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 答案: ( 1) 甲半岛纬度较高(跨温带和寒带), 乙半岛纬度较低(位于温带);( 2分)甲半岛位于大陆西岸(西临大西洋), 乙半岛位于大陆东岸(东临太平洋) ( 2)冬季 A地气温高

17、于 B地 A地临海, B地位于内陆; A地地势低, B地地势高; A地受暖湿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B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 ( 3)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邻近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回答:甲、乙两半岛地理位置的不同:甲半岛纬度较高,跨温带和寒带, 乙半岛纬度较低,位于温带;甲半岛位于大陆西岸,西临大西洋, 乙半岛位于大陆东岸,东临太平洋。 ( 2) A、 B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冬季 A地气 温高于 B地。原因是 A地临海,B地位于内陆; A地地势低, B地地势高; A地受暖湿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B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 ( 3) A国发展渔

18、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邻近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的比较。 点评: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读甲、乙 两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简述甲区域东南部夏季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3分) ( 2)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 3分) ( 3)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

19、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4分) (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 b却建在南部,说明主要原因。( 4分) 答案: ( 1)地表岩石破碎;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气温高,多冰雪融水。 ( 2)主要分布在 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 3)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答出 4个方面即可) ( 4)北部人烟稀少,远离消费市场;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试题分析: ( 1)根据图中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判

20、断:甲为我国青藏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受夏季风和地形影响,降水较多。甲区域东南部夏季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地表岩石破碎;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气温高,多冰雪融水。 ( 2)根据图示判断:甲区域的城镇分 布有明显特征是: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 3)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应重点阅读图中地形;地势;河流密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 b却建在南部,主要原因是北部人烟稀少,远离消费市场;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环境人口容量;水电站布局的区位因素。 点评: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 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