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43/T 9982015 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ICS 65.020B 16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2015-03-05 实施2015-02-04 发布辣椒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Regulation for green prevention control technology ofthe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DB43/T 9982015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发生流行规律 25 病害诊断 25.1 病害田间诊断 25.2 病原物鉴定 26 防治原则 37 防治方法 37.1 培育无病壮苗 37.2 产
2、前消毒预防 37.3 产中综合防控 47.4 产后残体无害处理 58 建立防控档案 5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辣椒疫病病症 6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病原物鉴定 7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辣椒疫病农药防治方法 8附录 D(资料性附录) 辣椒疫病防治档案 9DB43/T 998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源华、刘勇、
3、张德咏、张卓、谭新球、张战泓、刘建宇、彭静、罗路云、满益龙。 DB43/T 9982015 1 辣椒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椒疫病的术语和定义、发生流行规律、病害诊断、防治原则、防治方法、防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辣椒疫病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4、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防控技术 Green control technical 绿色防控是基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采用既生态可持续又合理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2 辣椒疫病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
5、apsoci)引起的辣椒病害之一,辣椒疫霉菌不仅可以感染辣椒的根还可以通过雨水飞溅侵染植物的茎,叶,果实,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甚至造成辣椒的绝收。 3.3 发病率 Infested plants rate 发病率是指发病植株占所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 3.4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病情指数是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平均水平的一个数值,病情指数计算见式(1) DB43/T 9982015 2I= Dp )l(d ii 100式(1) 式中,I:病情指数,di:各严重度级值,li:各级严重度病株数,P:调查总株数,:严重度最高级别的数值,即9。 4 发生规律 辣椒在湖南以露地种植为主
6、,在辣椒的生产中辣椒疫病始见于4月中旬,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茎基部和侧枝,在(56)月份气温维持在(2530)时,随着湿度的增加辣椒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愈来愈高,尤其是5月中旬到6月上旬,雨日多,辣椒疫病蔓延快,严重的全株感病,部分已发病植株症状表现得愈来愈严重,有的甚至整株萎焉死亡。 7月中旬以后随着气温升高,田间湿度降低,病菌逐渐丧失传播能力,病情发生减缓,少见新发病植株。 5 病害诊断 5.1 病害田间诊断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具有毁灭性的的病害,其主要为害叶片、果实、侧枝和茎,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
7、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辣椒疫病田间症状参见附录A。 5.2 病原物鉴定 5.2.1 PDA培养基制备 以1L为列:称取马铃薯200g,切成细条或片状,放入锅中蒸煮0.5h左右,当马铃薯煮至熟而不烂时,在烧杯或量筒上用纱布过滤马铃薯残渣,把收集的滤液放入洗干净的锅中,加入葡萄糖20g,
8、琼脂(1520)g煮沸后用量筒盛或烧杯盛培养基,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然后分装在三角瓶或其他容器中,121,灭菌30min后取出,冷却后贮存备用。 5.2.2 病原物分离 从田间采集新鲜疑似辣椒疫病感染的茎、枝、果或叶片,取0.5cm0.5cm的病健部,先用75%酒精的消毒30s,再放入0.1%的次氯酸钠中浸泡2min(叶片浸泡1min),用灭菌水清洗3次后,用灭菌滤纸吸干病健块的水分,用灭菌镊子夹着病健部插入倒的PDA平板上,放置28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2d,获得分离物。 5.2.3 病原物菌落形态鉴定 将获得的病原物在PDA培养基上(2528)培养3d后,观察病原菌的菌落和菌丝形态特
9、征(参见附录B图B.1)。 DB43/T 9982015 3 5.2.4 病原物菌显微镜检 在菌落边缘切取(510)块d=4mm的菌丝块移至干净培养皿中,倒入灭菌水置于连续光照下培养(57) d,即有大量孢子囊形成(参见附录B图B.2) ,挑取产生孢子囊的菌丝块 放入试管中,加水 1 ml,用手拍击数次振脱孢子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囊形态,观察完后,放入4冰箱中预冷1 h,放置室温促使游动孢子释放,符合辣椒疫霉菌的形态特征(见附录B图B.3)。 6 防治原则 根据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生产环境,减少病
10、原菌来源,具体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菌种苗、清洁田园等措施,降低病害暴发几率,积极保护利用生态调控,恶化病原菌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根据辣椒疫病测报结果,确定防治方案,当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防治病害无法控制在经济阀值以下时,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和低污染的农药,将病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7 防治方法 7.1 培育无病壮苗 7.1.1 选种 选用抗病、避病、高产、优质的品种,避免同一品种连续种植。 7.1.2 种子处理 用55温开水侵泡种子0.5h左右,捞出后用沥干进行催芽。 7.1.3 苗床消毒 苗床选择旱能浇、涝能排
11、的高燥地块,育苗前,彻底清除苗床枯枝残叶和杂草,深耕土壤30cm左右,边耕边撒上生石灰和70可湿性粉剂百菌清(亩施3-5kg)进行土壤消毒,并把土块敲碎整理好成高畦,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少量无机肥,在苗床内、外南北或东西向地面下挖10cm深, 建造宽(11.2)m长根据需要而定的苗畦,畦面平整后,铺上配制好的苗床土,松紧适度,最后用(400600)倍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土壤,然后盖好朔料薄膜覆盖密封苗床7d左右再播种。 7.1.4 培育无病壮苗 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湿润至床土深10cm。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然后将露白的辣椒种子均匀地撒播,播种完后,用细土均匀地将辣椒种子覆盖, 轻轻压实,用
12、细孔洒水壶轻轻的将苗床浇透。苗期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少量无机肥,加强育苗管理,及时处理病虫害,拔除病苗,选用无病虫壮苗移栽。 7.2 产前消毒预防 7.2.1 合理轮作 辣椒忌连作,实行与非茄科作物合理的轮作,最好不要连续两年在同一块田种植茄科蔬菜。合理布DB43/T 9982015 4局和轮作,对辣椒实行23年以上轮作倒茬。 7.2.2 土壤消毒 定植前,彻底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深耕土壤,边耕边撒上生石灰和70可湿性粉剂百菌清(亩施3-5kg)进行土壤消毒。 7.2.3 深耕耙耱 通过深翻,可将土壤表面的蔬菜病残体、落叶埋至土壤深层使其腐烂,也可将病原菌翻至地表,不仅可以利用太阳紫外线
13、直接杀死病原菌,还能通过破坏地下病原菌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降低土壤病害基数;同时深翻还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育,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7.2.4 施足基肥 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农家肥10002000 kg,饼肥3040kg,过磷酸钙4050 kg,三元复合肥3040 kg。过磷酸钙、饼肥混合到农家肥中一起沤熟。2/3在园地耙平后全面撒施,1/3作畦后在种植行开沟施入。 7.3 产中综合防控 7.3.1 垄作栽培 在园地整平并撒施第一批基肥后即可作畦。畦宽130150cm(包沟),畦高3540 cm,双行种植。第二批基肥在畦面上沿种植行开双沟施入,并将畦面土块整细,把
14、土块敲碎整理好成高畦,呈龟背状,以利于排水。 7.3.2 地膜覆盖 朔料薄膜全程覆使用不仅能保温,也可以阻隔降雨时雨水飞溅而导致的辣椒疫病传播,确保辣椒安全生产。 7.3.3 选种无毒种苗 严格选用无病虫害为害的健康壮苗进行田间定植。 7.3.4 合理密植 辣椒田间定植时合理密植,既能使作物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又能保证通风顺畅,同时要适时透光。 7.3.5 清洁生产 在定植前,结合整地清除病残体,铲除田间及周边杂草,在辣椒生长期间,当田间出现辣椒疫病中心病株时,及时摘除为害的叶片、果实或拔除整株植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轻疫病传播蔓延。在进行整枝、打叉、农田除草或其他农作时应减少对作物的
15、机械损伤,防止农作时辣椒疫病传播。 7.3.6 肥水科学管理 科学进行肥水管理,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在增施腐熟有机肥的基础上,按氮、磷、钾等养分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状况,促进植物健壮成长,增加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叶面喷施钙肥、硅肥等微量元素或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喷施或灌根300倍光合细菌菌剂诱导辣椒对疫病的抗DB43/T 9982015 5 性。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科学管水,避免串灌、漫灌、减缓病害传播蔓延。 7.3.7 生态系统防控 在辣椒定地后,在每块辣椒地畦与畦之间种植其他不感染辣椒疫病的作物,如玉米或韭菜、洋葱等根部能够分泌抑制或杀
16、死辣椒疫病的作物。 7.3.8 农药防治 在上述措施无法控制辣椒疫病在经济阀值以下,且辣椒疫病出现大面积爆发时,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防治。 7.3.8.1 辣椒疫病科学测报 对田间辣椒疫病进行测报 7.3.8.2 确定防治方案 对辣椒疫病测报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气象因素,及时预测辣椒疫病的防治适期、重点防治区域,使用何种防治方法等防治方案,推广统防统治。根据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时期。 防治适期1:当田间病情指数达到5时,即达防治指标,应视为防治适期。 防治适期2:田间查见辣椒疫病中心病株,且天气预报近期(7d)内平均气温在(2035)左右、且连续2 d以上中到大雨时,此后的(37d)即为防治适期。 7.
17、3.8.3 生物农药防治 在辣椒定植后,适时追加具有壮根抗病的微生物菌肥,如球毛壳菌、微淡紫拟青霉、芽孢杆菌菌肥、光合细菌菌肥、木霉菌等,在辣椒幼苗移栽期穴施或灌根,后期可明显增强辣椒长势和对疫病的抗性。 7.3.8.4 化学农药防治 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提倡农药的交替使用,农药安全间隔期要符合GB4285、GB/T 8321的规定,常用农药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C。 7.4 产后残体无害处理 辣椒采收结束后,清除辣椒植株残体、田间及周边杂草,就地焚烧或带出辣椒田块进行无害化处理。 8 建立防控档案 田间防治辣椒疫病防治方法应做如实的记载,及时
18、检查药剂使用情况及效果,建立防控档案,具体调查内容见附录D。DB43/T 9982015 6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辣椒疫病症状 辣椒疫病是重要的土传病害,主要通过植物与土壤接触的茎基部后,感染整株植株;辣椒疫病侵染苗期辣椒后,其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致上部倒伏,多呈暗绿色,最后猝倒或立枯状死亡;成株辣椒感病后,叶部产生暗绿色病斑,叶片软腐脱落,茎染病亦产生暗绿色病斑,引起软腐或茎枝倒折,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花蕾被害迅速变褐脱落,果实发病,多从蒂部或果缝处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很快扩展至整个果实,呈灰绿色,果肉软腐,病果失水干缩挂在枝上呈暗褐色僵果。辣椒疫病对产量、品质影响极大,
19、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a b 图1 辣椒疫病为害情况DB43/T 9982015 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病原物鉴定 B.1 分离物形态鉴定 病原物菌丝无隔,无色,有瘤状或结节状膨大(图1);孢子囊形态多变,卵圆形、长圆形或扁圆形,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图2)。孢子囊里面有许多个游动孢子,当条件适宜时,其释放大量的游动孢子(图3)。 图1 病原物菌落 图2 病原物孢子囊 图3 病原物孢子释放 DB43/T 9982015 8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辣椒疫病农药防治方法 防治农药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天) 防治时期 25%甲霜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2000倍液灌根 7 病情
20、指数5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25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 5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30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 5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 25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75%甲硫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37.5%氢氧化铜悬浮剂 25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125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1%申嗪霉素悬浮剂 40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2500倍液喷雾 7 病情指数5 DB43/T 9982015 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辣椒疫病防治档案 类型 日期 前茬 作物 辣椒疫病发生情况 曾使用过防治方法防治辣椒疫病 当茬作物 当前使用防治方法 病情指数 发病率 (%)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