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70464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覃启年 电话 13597178333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年级 邮件 单位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教学 设计 教学主题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借鉴或服务 )。 本节教材包括荒漠 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等五部分。 需用 2 个课时。 二、学

2、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对西北地区的环境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容易混淆部分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 断变化的原因。 ( 5)了解我国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 读图 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能力; ( 2)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我

3、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景观的关系,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 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 续发展观。 四 、 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 多媒体 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 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 200 字 1.PPT 课件。认真研读教材,将

4、授课过程的重要环节和信息制成课件 PPT,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教学过程过渡自然,提高课堂效率。 2. 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信息技术 。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 教育 技术,探究创新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要营造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合作讨论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 利用信息技术拉近地理环境空间,拓宽学生地理视野。以荒漠化为背景,构建课内外联系、国内外联网、学科间融合的全球化的信息,从而大大拓宽创新教育 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 空间。 六、

5、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 资源 、 方法 、 手段等 ) 第 1 课时 新课 导入 幻灯片展示 我国 “ 西北地区荒漠景观 ” 。 感受情境 。 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创设情境 , 直观感受 。 新 课 荒漠化的概念 讲解荒漠化的概念,强调理解概念的关键词语 帮助学生 理解概念 讲解:我国西北地 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对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影响 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景观 幻灯片地图 通俗、直观 教师用 幻灯片上 结构示意图总结干旱的自然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联系必修 1,

6、结合 教材 说明西北地区沙漠化过程是气候、土壤、回顾旧知 解答新知 教 学 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植被、水文、生物、地貌各因素统一变化的过程 指导学生分析图2.1-2.3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考题 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 识和能力 安排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 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师生互动:分析荒漠化发生的自然条件;分析加快荒漠化进程的人为因素 师生互动 对比总结荒漠化不同的人为因素、典型地区及主要危害 结合图 2.5 加深记忆 图文结合 印象深刻 新课小结 回顾重难点内容 课外思维拓展 分 4

7、小组,组内合作完成: 1、石质荒漠化、沙漠化、荒漠化及次生盐渍化的区别; 2、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 第 2 课时 新课导入 展示 “ 不同历史时期的丝绸之路 ” 图 。 感受情境 。 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创设情境 , 直观感受 。 新 课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教师提出问题 1、 读图思考:读课本图 2.12“ 黄沙掩埋下的丝绸之路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多呈什么流向? 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2、 读图思考:读课本图 2.13,思考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课前收集的历史资料及我国人口迁

8、移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原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和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各小 组派代表 发言。 创设情境 , 师生互动。 教 学 (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 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 观察地图册中 “ 中国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分 布图 ” 、 “ 干湿状况分布图 ” 。 回顾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主要荒漠化分布地区。 由荒漠化的因 果 对策 措施 我国的治理措施 。 读图指导:读课本图2.15“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 ,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沙坡头、贺兰山

9、、腾格里沙漠、黄河。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包兰铁路沿着黄自主学习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讨论: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 荒漠非常 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点拨: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回忆: 荒漠化的三大人为因素,推理得出治理措 施 。 思考: 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 沙?效果 如何?(沙坡头采用了草方格沙障技术固定流沙,用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包兰铁路自 1958年通车起一起畅通无阻。) 由一般规律到具体国家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

10、。冬春季节这里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 新课小结 及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本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图,以达到总结巩固的目的。 地理填充图册 P9 第二题、 P11 第六题、 P13 第九题。 课外拓展 调查自己家乡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是否合理?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请你 为家乡的土地、水资源、能源资源的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七 、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200 字左右 1.在导入新课时,运用 PPT 幻灯片 具体展示 荒漠化景观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根据 学生

11、所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其主体作用。 3.指导学生读图,读材料,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通常是看得懂图,就是不知道能从图里面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得出什么结论, 不会用简短的文字进行归纳,因此在我设计的一些具体问题中,让他们通过读图回答问题,然后整理成结论,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筛选出有效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4.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分析荒漠化的原因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条理清楚有序,以后碰到类似的案例,他们就可以从容应对,按步骤一步步分析。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分析、思考 、 归纳,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学生在自己的探索 、 体验 中, 逐步得出结论,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