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上海市居民个人投资情况调研报告 上海市居民个人投资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和现代消费意识的增高,人们已不再把储蓄作为唯一的理财方式,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财险以及收藏等为人们家居理财提供了多重的选择 , 理财从原来的 单纯存款发展为多种选择,从个体的事务逐渐变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 而同时投资理财已成为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分学历的行为,但不同人有不同的投资理念和具体投资行为。在这个居民投资意识的转型期,能否适时把握居民的投资理财倾向,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所以,了 解居民投资理财意向,掌握居民投资的新动态,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调研目的
2、了解上海市区居民的财务状况,通过具体的数据来研究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等不同情况下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了解被调查者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程度、渠道选择、理财意向及风险承受力的需求状况等。 三、调研内容 了解上海市居民的财务状况。 了解上海市居民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 不同年龄 、 性别 等 对理财产品的偏好 不同地区(主要以上海做对比)的投资状况 个人学历对投资影响 家庭人口及年收入对投资的影响 等 四、 调研执行 情况 此次调研我们是用问卷星 转发问卷 和在学校周边社区 如学林苑等社区 以及 在 泮池实地发放问卷的形式来收集问卷,共收集到有效问卷 105份问卷,其中 上海户籍的居民占 69.5%。
3、非上海户籍的居民占 30.5%。 男性比例占 42.9%,女性比例占 57.7%。在月收入方面, 0-3万的占 30.5%, 3-10万的占 27.6%, 10-50万的占 40.9%, 50万以上的占 1.0%。根据调查结果,调查范围覆盖各个 年龄,各项工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反映了居民的基本理财情况。 五 、具体数据分析 (正文) 2 5.1 地域区别对居民投资的影响 通过 对本次问卷问题的分析 , 将上海居 民与非上海籍居民的问卷情况进行对比, 我们看到 上海市居民的平均收入高于非上海籍居民,这就对他们的投资理念产生了影响。数据显示上海市居民选择除储蓄和房地产外理财产品的比例也比非上海市
4、居民高得多, 其中选择基金、股票 、债券 方面上海市居民 的比例为 35.2%,明显高于非上海市居民的 16.2%。 我们查了资料,在 2014年, 上海一个市贡献了中国股票市场 16%的成交额 。这说明 上海人的股票投资意识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 ,其实 100年前最早就是上海出现了最原始的股票 和 交易所 的地方 。 而同时数据也显示,上海、浙江、江苏、广东 这些经济发达 地区的居民炒股比例明显高于中西部这些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居民。 5.2 上海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选择 单从上海本地地区来看, 具体数据如图 2所示, 我们的样本 调查结果显示,房地产和银行储蓄在家庭投资中占了绝对高的比例, 92.
5、3%的上海居民都选择了银行储蓄, 75.2%的上海居民使用了房地产这项理财产品。 这说明 上海市民的投资理财观念还是比较谨慎、保守,注重风险控制的。 据了解, 大多数家庭是为了预防突发状况发生而把储蓄作为一种主要投资方式 ,银行就扮演者居民“金管家”的角色 。这个也是风险厌恶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大部分人的受教育 程度不高,对于投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为了减少风险,更乐意选择储蓄来作为主要理财产品。 而对于西北地区的居民投资状况调查显示,他们同样也是较多使用房地产和储蓄产品来进行投资。我认为这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在西北地区的房地产价格较上海较低,居民不用负担太重。另外, 较保
6、守 中国的传统思想也使得中国各个地方的居民都会把自己的大部分钱都存起来。 5.3 收入、学历、年龄 、家庭人口 对理财产品的影响 对收入水平进行分析,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更加愿意将投资转移到风险较大的类型上面,比如股票,实体 经济比如黄金外汇等,而收入较低的家庭更偏向于保守的银行储蓄。年收入在 10 万以上的家庭选择储蓄和房地产之外的理财产品为 35.23%,年收入在10万以下的则为 23.45%。但总体来说,所有 家庭对于基金基金类产品投资比例较低,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也比较低。 从性别上看,女性居民年收入低于男性居民,而女性居民选择储蓄外的理财产品也明显低于男性居民。另外,在学历
7、方面,原本以为高学历的选择储蓄外高风险却高效益的投资理财产品的比例会远高于学历低的,却发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炒股比例与本科以下比例仅差 2个百分比,这可能与学历 高的人工作较忙 ,在股票上的精力不多 有关 。 而在本次调查同样也发现,上海不同的年龄段投资方式分布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 没有积蓄没有存款 ,而是只能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那么这些人就不会想要去理财。谁 的收入比较高,手中的闲钱比较多,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把手中的资金通过理财途径达到升值的目的 。在 19岁到 26岁阶段的居民大多 只 使用储蓄的方式,这个与年轻人的收入有 必然 的关系。 这3 个年龄段的人大多有 上班致富,老老实实上班,有
8、一份稳定收入,努力存钱这种稳健、安全、低风险的思想。 这个阶段的居民刚开始进入社会,处于打拼的初始阶段,本就没有太多的钱来进行投资,尤其是在上海。例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基本工资本就很低,再加上上海的物价水平,对于他们来说, 没有闲钱, 投资不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而对于 27岁到 45岁的居民来说,基金、股票、债券、黄金外汇以及房地产都成为他们投资的各种选择。究其原因,在 这个年龄阶段的居民生活已经比较稳定,也有较大本金进行各项投资,也更有保障去尝试较大风险的理财产品如股票,而阅历的加深使他们对各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也更大,理财产品也趋于丰富 。 同时 家庭人口是另 外一个影响上海居民 投
9、资状况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家庭人口数量在 2-3个人的这部分家庭在上海居民的 70%左右。 这部分家庭 对基金、股票、债券的投资比例大于非三口之家的比例,也许原因是对 于 他们 来说,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因为他们对于孩子的投资比那些有两个甚至三个孩子的家庭少得多。这部分家庭的投资方式会更多地选择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一次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5.4 居民了解理财产品的渠道及理想的投资回报 关于从何种渠道了解到理财产品这一问题, 如图 4 所示, 大多数人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和“ 自己独立判断 ” 这两 种方式,分别占“ 44.7%”和“ 35.2%”。紧随其后的是“发行主体网站及商业
10、银行网站”渠道,比例为 30.5。由此可见“人际传播”和“网络渠道”是上海市民获取投资理财信息的最主要渠道,特别是针对于 19-45岁这一年龄群体。 对于选择理财产品时考虑的因素。 62.6%的人居民表示看中理财产品的收益性和安全性, 30.2%的表示会考虑投资该产品所需的资金,剩下的居民则着重于产品的信誉及服务文化附加值 。总体来说 上海居民具有很高的风险意识,注重稳健投资。 如图 3,其中选择基金、股票、债券的居民当中,其中 56 岁以上的仅占 11.4%,说明老年人的风险意识大于年轻一代,他们的理财主要目的是保本,用来养老 ,帮助提高生活条件 。 银行一词早已深入 老年人人心,再加上这个
11、年纪的群体对新兴的理财产品的理财方式不是很了解,所以他们 都觉得把钱放在银行里比较安全, 而年轻一代的理财目的中 更倾向于 选择合理安排收支,资产快速增值较多,占 86.5%。 就对理想的回报这个问题而言 , 图 5 为具体情况, 7.6%的居民期待的投资回报率为4 2%-4%, 40.0%的居民期待的投资回报率为 4%-10%, 42.9%的人期待的投资回报率为10%-20%,剩下 9.5%的居民期待 投资回报率为 20%以上。其中 27-55 岁这期间的中年人群体期待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 56岁以上和 26岁以下期待投资率之和,大学学历以上的期待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较低学历者,男性群体期待投资
12、回报率明显高于女性群体,而对理财产品了解程度一般以上的的期待投资回报率明显低于了解程度不高的。 5.5 总结 及 对策 本次我们小组的调查问卷对于上海居民个人投资情况的反馈体现了 上海居民的具体投资 情况及 投资理念 ,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明性 ,最后得到的数据也是较满意的 。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的分工越来越细,工作类型越 来越多,每个人的收入也不尽相同 ,而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等等对投资情况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在面对选择个人理财产品时,正如我们在上面提到的, 虽然居民都普遍较喜欢“风险较低、收益较稳定”的理财产品,但是 具体不同情况也有不同的选择,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对于这一现状可以针对不同人群 的具体情况 做出不同的营销策略。 掌握不同人群投资趋势、投资心理和投资偏好,必能得到较好的成果。 5 参考资料: 1孙子清 .上海市民理财认知及行为调查报告抢先发布 N.新闻晨报 , 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