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5年在职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487732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5年在职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在职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在职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在职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在职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5年在职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学校体育学 名词解释 1 身体素质 2 心力贮备 3 运动性疲劳 4 学校体育 5 体育教学方法 6 体育课密度 7 身体素质 8 心力贮备 9 运动性疲劳 10 学校体育 11 体育教学方法 12 体育课密度 二、简答题 13 简述运动员肌纤维类型组成的特点。 14 简述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 15 简述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16 简述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原则。 17 简述运动 员肌纤维类型组成的特点。 18 简述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 19 简述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20 简述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原则。 三、学校体育学 论述题 2

2、1 论述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主要变化。 22 论述中等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和重点。 23 论述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主要变化。 24 论述中等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和重点。 四、运动训练学 名词解释 25 运动能力 26 运动训练方法 27 战术形式 28 运动能力 29 运动训练 方法 30 战术形式 五、简答题 31 简述运动员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32 简述变换训练法的内涵及运用的要点。 33 简述运动员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34 简述变换训练法的内涵及运用的要点。 六、运动训练学 论述题 35 现代竞技运动中,儿童少年接受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年轻化

3、。请根据儿童少年的身体特征,分析儿童少年时期高强度训练对儿童少年的正常的生长发育以及运动能力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并说明理由。 36 现代竞技运动中,儿童少年接受高强度运动训 练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年轻化。请根据儿童少年的身体特征,分析儿童少年时期高强度训练对儿童少年的正常的生长发育以及运动能力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并说明理由。 2005年在职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学校体育学 名词解释 1 【正确答案】 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解析 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而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肌肉活动基本能力的表现。身体素质的

4、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也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 官的功能以及神经调节能力等有关。更确切地讲,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2 【正确答案】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贮备。 解析 心力贮备又称泵功能贮备。心力的大小既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也反映心脏的训练水平。耐力素质水平高的个体,心力贮备明显高于其他人。 3 【正确答案】 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解析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身体活动或肌肉运动 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

5、下降。根据疲劳发生部位可分为全身性疲劳和局部疲劳;根据疲劳发生的机理与表现,可分为中枢性疲劳、外周性疲劳和混合性疲劳。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运动性疲劳通常是运动员身体疲劳与心理疲劳叠加的结果。 4 【正确答案】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 5 【正确答案】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6 【正 确答案】 体育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种。综合密度 (也称一般密度 )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

6、时间的比例。一节课中的各项活动有:教师指导 (如讲解、示范、演示教具、纠正错误等 ),学生做练习、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必要的休息,组织措施 (如整队、交换练习地点的调动队伍 )等项。这些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专项密度,如教师指导的密度、组织措施的密度等。运动密度 (又称练习密度 )是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7 【正确答案】 人体在肌肉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解析 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而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肌肉活动基本能力的表现。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

7、和功能特点,也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官的功能以及神经调节能力等有关。更确切地讲,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8 【正确答案】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贮备。 解析 心力贮备又称泵功能贮备。心力的大小既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也反映心脏 的训练水平。耐力素质水平高的个体,心力贮备明显高于其他人。 9 【正确答案】 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解析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身体活动或肌肉运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根据疲劳发生部位可分为全身

8、性疲劳和局部疲劳;根据疲劳发生的机理与表现,可分为中枢性疲劳、外周性疲劳和混合性疲劳。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运动性疲劳通常是运动员身体疲劳与心理疲劳叠加的结果。 10 【正确答案】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 、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 11 【正确答案】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12 【正确答案】 体育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种。综合密度 (也称一般密度 )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一节课中的各项

9、活动有:教师指导 (如讲解、示范、演示教具、纠正错误等 ),学生做练习、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必要的休息,组织措施 (如 整队、交换练习地点的调动队伍 )等项。这些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专项密度,如教师指导的密度、组织措施的密度等。运动密度 (又称练习密度 )是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二、简答题 13 【正确答案】 (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快肌纤维百分比 (FT%)大于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快肌纤维百分比。 (2)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 (ST%)大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 (3)既要求速度又要求耐力的运动项目

10、运动员的 FT%与 ST%相当。 14 【正确答案】 (1)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 (2)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3)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进行特殊的专业训练。 15 【正确答案】 为了保证学校体育总目标的实现,首先应该达到以下效果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5)发展学生的运动 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组织具有本校特色和传统的高水平

11、运动队,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一级的运动队或俱乐部输送后 16 【正确答案】 (1)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 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要。 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 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2)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相统一。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相统一。 17 【正确答案】 (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快肌纤维百分比 (FT%)大于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快肌纤维百分比。 (2)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 (ST%)大于非

12、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 (3)既要求速度又要求耐力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 FT%与 ST%相当。 18 【正确答案】 (1)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 (2)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3)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进行特殊的专业训练。 19 【正确答案】 为了保证学校体育总目标的实现,首先应该达到以下效果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

13、的运动技术水平。 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组织具有本校特色和传统的高水平运动队,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一级的 运动队或俱乐部输送后 20 【正确答案】 (1)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 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要。 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 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2)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相统一。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相统一。 三、学校体育学 论述题 21 【正确答案】 (1)心输出量增加。运动一开始 ,交感 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

14、使心输出量急剧增加。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呈正比。 (2)动脉血压变化。运动时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心输出量增加使收缩压升高,但肌肉收缩形式以及参与活动的肌群多少会影响外周阻力的大小,而使舒张压不变、升高或下降。 (3)各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心脏和参与活动的肌肉的血流量增加,不参与活动的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减少。其生理意义: 减少不参与活动的器官的血流量,以保证提供更多的血流量供给运动的肌肉; 运动骨骼肌 22 【正确答案】 中等教 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各种各样的中等专业学校。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为 15

15、18岁,其身心发展已基本成熟。高中或中专生的身高、体重、身体结构和外部形态等方面已逐渐接近成人。他们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兴奋和抑制过程基本平衡。骨化过程已基本完成,肌肉力量明显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也已经接近成熟。性机能的发育也已经基本成熟,男女生在体态上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差异。 高中或中专生的智力发育已接近成熟。在感知和观察方面,他们比初中生更富有目的性、系统 23 【正确答案】 (1)心输出量增加。运动一开始,交感 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使心输出量急剧增加。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呈正比。 (2)动脉血压变化。运动时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通

16、常心输出量增加使收缩压升高,但肌肉收缩形式以及参与活动的肌群多少会影响外周阻力的大小,而使舒张压不变、升高或下降。 (3)各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心脏和参与活动的肌肉的血流量增加,不参与活动的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减少。其生理意义: 减少不参与活动的器官的血流量,以保证提供更多的血流量供给运动的肌 肉; 运动骨骼肌 24 【正确答案】 中等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各种各样的中等专业学校。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为 15 18岁,其身心发展已基本成熟。高中或中专生的身高、体重、身体结构和外部形态等方面已逐渐接近成人。他们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兴奋和抑制过程基本平

17、衡。骨化过程已基本完成,肌肉力量明显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也已经接近成熟。性机能的发育也已经基本成熟,男女生在体态上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差异。 高中或中专生的智力发育已接近成熟。在感知和 观察方面,他们比初中生更富有目的性、系统 四、运动训练学 名词解释 25 【正确答案】 运动能力是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26 【正确答案】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方法。 27 【正确答案】 战术形式是指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如篮球运动的区域联防、足球运动的边路进攻等。 28 【正确答案】 运动能力是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29

18、 【正确答案】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与方法。 30 【正确答案】 战术形式是指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如篮球运动的区域联防、足球运动的边路进攻等。 五、简答题 31 【正确答案】 (1)起始状态应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 (2)目标状态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及训练负荷指标。 32 【正确答案】 (1)变换训练法的含义。 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变换训练法的类型。 依变换的内容可将变换训练法分

19、为三种,即: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方法。 (3)训练中的运用特点。 以技能类项目为例,说明变换训练法在训练中的运用特点: 第一,负荷变换训练方法的运用特点是:降低负荷强度,可利于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负荷强度、密度,可使机体适应比赛的需要。另外, 33 【正确答案】 (1)起始状态应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 (2)目标状态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及训练负荷指标。 34 【正确答案】 (1)变换训 练法的含义。 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变换

20、训练法的类型。 依变换的内容可将变换训练法分为三种,即: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方法。 (3)训练中的运用特点。 以技能类项目为例,说明变换训练法在训练中的运用特点: 第一,负荷变换训练方法的运用特点是:降低负荷强度,可利于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负荷强度、密度,可使机体适应比赛的需要。另外, 六、运动训 练学 论述题 35 【正确答案】 儿童少年时期的训练属于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基础训练阶段,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过度的负荷,尤其是高强度的训练会对少年儿童的内脏器官及支撑运动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以致葬送他们的运动前途。 高强度训练对儿童少

21、年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缓身高的增长:过高强度的训练容易造成儿童少年骨骺软骨的局部损伤,出现骨骺的提前骨化,同时,还会对生长激素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影响长高。 对骨骼、韧带、关节造成损害,因为运动训练可以使儿童 少年的肌肉快速增长,而骨骼韧带等的发 36 【正确答案】 儿童少年时期的训练属于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基础训练阶段,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过度的负荷,尤其是高强度的训练会对少年儿童的内脏器官及支撑运动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以致葬送他们的运动前途。 高强度训练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缓身高的增长:过高强度的训练容易造成儿童少年骨骺软骨的局部损伤,出现骨骺的提前骨化,同时,还会对生长激素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影响长高。 对骨骼、韧带、关节造成损害 ,因为运动训练可以使儿童少年的肌肉快速增长,而骨骼韧带等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