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年金融联考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厂商的产量是 500,总收益是 500,总成本是 800,总不变成本是 200,边际成本是 1,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它应该: ( ) ( A)增加产量 ( B)保持产量不变 ( C)减少产量 ( D)以上任一措施都可采取 2 某个持有大量分散化股票投资的养老基金预期股市长期看好,但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将会下跌,根据这一预期,基金管理者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 ( ) ( A)买入股指期货 ( B)购买股指期货的看涨期权 ( C)卖出股指期货 ( D)购买股指期货的看跌期权 3 以下关于汇率理论的正确看法有: ( )
2、( A)购买力平价理论把汇率的变化归结于购买力的变化 ( B)利率平价理论侧重研究因利率差异引起的资本流动与汇率决定之间的关系 ( C)国际收支说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理论 ( D)在资产市场说中,汇率超调被认为是由商品市场价格粘性引起的 4 某企业持有一张半年后到期的汇票,面额为 2000元,到银行请求贴现,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年利率 5%,则企业获得的贴现金额为: ( ) ( A) 2000元 ( B) 1950元 ( C) 1900元 ( D) 1850元 5 以下观点错误的有: ( ) ( A)风险中性定价理论是指现实世界中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是中性的 ( B)利率期限结构反映
3、了特定时刻市场上不同到期时间的零息票债券到期收益率 ( C)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意味着股票未来价格与股票的历史价格无关,技术分析无效 ( D)我国公司的融资偏好与公司财务理论中的融资偏好次序理论是相一致的 6 在存在逆向选择的保险市场上,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 ?( ) ( A)高风险的人将不愿意购买保险 ( B)低风险的人将不愿意购买保险 ( C)市场均衡将是帕累托最优的 ( D)低风险的人在均衡中将购买过多的保险 7 货币供给增加使 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 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 ( A) LM曲线陡峭, IS曲线也陡峭 ( B) LM曲线和 IS曲线都平坦 ( C)
4、 LM曲线陡峭,而 IS曲线平坦 ( D) LM曲线平坦,而 IS曲线陡峭 8 自然失业率: ( ) ( A)恒为零 ( B)依赖于价格水平 ( 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 ( 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9 下列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的行为有: ( ) ( A)降低再贴现率 ( B)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 C)政府增税 ( D)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正回购 10 以下关于证券市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证券市场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有效证券组合,其他组合和证券则落在证券市场线的下方 ( B)证券市场线描述的是某种特定证券和市场组合的协方差与该证券期望收益率之间的均衡关系 (
5、C)证券市场线反映的是有效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之间的关系 ( D)证券市场线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 名词解释 11 无差异曲线 12 三元悖论 13 买断式回购 14 卢卡斯批判 15 资产证券化 16 抛补的利率平价 三、简述题 17 简述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状态的含义和基本性质。 18 200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香港银行试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香港银行可以提供的个人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包括: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你认为这是否意味着香港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 19 简述无套利定价思想,并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无套利定价思想在金 融
6、学中的典型运用。 四、计算题 20 若一国粮食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d=6-0.5P,供给函数为 QS=3+P。为支持粮食生产,政府决定对粮食进行每千克 0.5元的从量补贴。产量单位为亿吨,价格单位为元 /千克。试问: (1)实施补贴后,粮食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是多少 ? (2)每千克 0.5元的补贴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 (3)补贴后的财政支出增加额是多少 ? 21 假设目前市场上的利率期限结构是平坦的,市场年利率均为 10%(一年计一次复利 ),一个债券基金经理面临着市场上的两种债券:债券 A面值 1000元,息票率为8%,一年付一次利息;债券 B面值 1000元,息票率为
7、 10%,一年付一次利息。这两个债券都是三年后到期,到期时一次性偿还本金,但是该经理只打算进行一年期的投资,并且该经理预期一年后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将近乎平行地下降,而市场普遍认为一年后市场利率基本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请问对于该经理而言,哪种债券是较好的选择 ? 22 假设纽约市场上美元年利率为 8%,伦敦市场上英镑的年利率为 6%,即期汇率为 1=$1.6025 1.6035, 3个月汇水为 30 50点,求: (1)3个月的远期汇率。 (2)若你有 10万英镑,应在哪个市场上投资 ?投资获利情形如何 ?试说明投资过程。 五、论述题 23 试述经济周期理论中的乘数一加速数原理及其政策含义,并对
8、其加以评论。你认为我国 20世纪 90年代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4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试从巴塞尔协议的发展阐述风险管理思想的主要演化轨迹。 25 请运用米德冲突的原理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你认为央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组合 ?同时相应分析我国已经采取的一些政策举措。 2005年金融联考真题试卷答案与 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因为 Q=500, TR=500, P=TR/Q=500/500=1, MC=1;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 MC=MR=P=1,此时,厂商达到了短期均衡,产量不需改变。但从长期来看,平均
9、可变成本 AVC=TVC/Q=(TC-TFC)/Q=1.2 MR,厂商处于亏损状态,应减少产量。 2 【正确答案】 C,D 【试题解析】 由于预期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将会下跌,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和购买股指期货的看跌期权可以套期保值。而 A、 B两项是预期股市看跌背 景下的套期保值或套利策略。 3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是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的。利率平价说的研究角度从商品流动转移到资金流动,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密切关系。国际收支说认为,汇率作为外汇的价格,决定于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流量,而外汇的供求流量来自于国际收
10、支的变化。粘性价格理论认为,货币市场失衡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存在时滞,而证券市场反应却极其灵敏,利率将立即做出相应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如果资本在围际上可自 由流动,利率的变化就会引起大量的套利活动,由此带来汇率的立即变化。与利率超调相适应,汇率的变化也会超过新的长期均衡水平,亦即出现超调的特征。由此可知,四个选项均是正确的。 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先计算贴现息: 20005%/2=50(元 ); 再计算贴现额: 2000-50=1950(元 )。 5 【正确答案】 A,D,E 【试题解析】 风险中性定价理论是给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重要技术,它假设现实中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是中
11、性的,也就是有无投资风险对投资者来讲是无所谓的,并且假设 投资者是风险中性因此不会影响衍生品定价结果的。因此, A是风险中性定价理论的假设而非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公司财务理论中的融资偏好次序首先是内部融资,然后是债券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则首先偏好股权融资,这是因为在中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企业上市圈钱动机比较强,股票分红较少,融资成本较低,融资收益较大,而举债融资成本相对较大,所以企业更偏好于股票融资。显然,目前中国的企业融资偏好不符合融资偏好次序理论的内容,因此 D是错误的。证券的总风险可以用标准差衡量,系统性风险用贝塔值衡量,所以 E错误。 6 【正确答案】 B 【试题
12、解析】 保险的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保险的购买者了解自己的状况,而保险公司并不了解,保险公司只能根据每个人的平均风险状况收取保费。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风险较高的人将会购买保险,而那些风险低的人将会因为保费太高而不去购买。保险公司为了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将提高保费,按那些风险较高的投保人的平均风险状况收取保费。这又赶走了一批风险较低的人群,这样保险公司对买主进行逆向选择,其结果是,提高价格来进行逆向选择将赶走风险低的顾客,低风险的人将不愿意购买保险,所以选 B。 本 题考查的是微观经济学 市场失灵与公共决策中信息不对称这一知识点。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均等,其中一方
13、比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在交易中,如果一方了解自己的一些特征,而另一方不了解,我们把这种信息不对称结构叫做隐藏特征;南于交易的一方能采取行为影响对方,而对方不能直接辨别,我们把这种信息不对称结构叫做隐藏行为。信息不对称会给市场的有效运转带来很大的问题,如逆向选择、道德危害、委托代理问题等。 本题中保险市场的问题就是逆向选择的问题,如果交易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当信息多的一 方进行的选择可能会损害信息少的一方时,信息少的一方就会进行逆向选择。但市场上信息多的一方通过某种方式将信号传递给信息少的一方,即向市场发送信号,也可以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 道德危害是指在协议达成后,信息多的
14、一方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隐藏行为也被称为道德危害。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达成协议的另一方无法准确核实对方是否按照协议办事。隐藏行为会破坏市场的运作。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市场消失。我们仍以保险市场为例来说明道德危害问题。在没有购买家庭财产保险的情况下,个人会采取多 种方式来防范家庭财产遭受损失,但当其购买了全额保险之后,人们的行为可能变得不再合情理,如购买质量较差的安全保护产品 (如较便宜的门锁 )等。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保险市场上的道德危害。道德危害是在承保人无法察觉或监督投保人行为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通过某些制度设计使投保人自己约束自己的行动。如在家庭财产保险中
15、保险公司不实施全额保险,而是发生损失时使投保人自己也承担一部分损失,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道德危害的发生。 当一方当事人及委托人雇用另一方当事人 代理人 代表委托人完成某些任务时,代理人 可能不以委托人所请求的方式行为,且委托人不能直接监督代理人的行为,这就是 “委托 代理问题 ”。委托 代理问题实际上是隐藏行为问题。该问题有三个重要特征: (1)委托人利益的实现取决于代理人的行为; (2)委托人的目标不同于代理人的目标; (3)有关代理人行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人的信息明显要多于委托人的信息,代理人的行为不易直接被委托人观察到。委托一代理问题出现后会使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受损。解决该问题
16、的关键是激励。委托人需要确定某种适当的激励促使代理人采取某种适当的行为。任何一个有效的激励合约必须满足两个约束条件 : (1)代理人参与工作所获得的效用至少等于他在其他选择中可能获得的效用,这是参与约束; (2)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能够使代理人所获得的总效用最大化,这是激励相容约束。 7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该题直接通过画 ISLM图可得。 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是在现有工资水平下实现劳动供求平衡,即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做时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
17、仍然保持的失业 水平。潜在产出水平即充分就业时的产出量。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等因素所造成的失业。所以本题选 C。 9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可以直接增加以贴现方式面向商业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规模增加,派生存款货币的创造规模上升,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增加。 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会降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即减少派生存款倍数,从而紧缩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但不会影响基础货币量。例如,假定中央银行投放的 (基础 )货币量为 100元,再假定完全实行转账结算,不存在提现金结算的情况,并且商业银行
18、也不存在超额准备金,则当法定准备金率为10%的时候,商业银行的派生倍数为 1/10%=10倍,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为10010=1000元,其中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为 100元,由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 (支票 )货币为 900元。现在假定中央银行将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则派生倍数为 1/20%=5倍,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变成 10015=500元,其中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仍然是 100元,但由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 (支票 )货币减少为 400元。 由于公众缴纳的税款会作为政府的各项支出费用最终回到公众手中,因此政府增税不会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产生影响,但可以影响整
19、个社会货币购买力的持有结构。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投放社会的货币量,所以政府对一般社会主体的增税不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能力。 回购协议的买卖有两方当事人,其中抵押出证券,以取得资金的一方当事人为正回购方;而逆回购方就是接受债券质押,凭以借出资金的一方当事人。 所谓央行在公开市场 (即金融市场 )进行正回购,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 场向一级交易商销售有价证券,融入资金,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再从一级交易商那里买回来的交易行为,可见,正回购为央行紧缩流动性的操作,而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贷出资金,并约定在
20、未来特定日期再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从而收回资金的交易行为。可见,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而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可见,本题应选择 A。 10 【正确答案】 B,D 【试题解析】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主要包括证券市场线和资本市场线两个资产均衡定价模型。证券市场线是以 E(ri)为纵坐标、 i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它的方程是: E(ri)=rf+iE(rm)-rf。其中: E(fi)和 i分别表示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 系数, rf为无风险利率, E(rm)为市场组合的收益率。证券市场线表明证券或组合的期望收益与由 系数测定的风险之
21、间存在线性关系。 资本市场线与证券市场线的区别: (1)资本市场线表示的是有效组合期望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资本市场线上的点都是有效组合;而证券市场线表明的是 任意资产或组合期望收益与其系统风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证券市场上的点不一定是有效组合。 (2)证券市场线既然表示任意证券的期望收益与其系统风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均衡的情况下,所有证券将落在证券市场线上。 (3)资本市场线实际上是证券市场线的一个特例,当任意证券组合都是有效率的时候,该证券组合与市场组合的相关系数等于 1(该组合在资本市场线上 ),此时证券市场线与资本市场线就是相同的。 就本题来说,由于 系数等于相应证券或组合与市场组
22、合协方差除以市场组合方差的商,所以 B正确。另外, D也正确。 二、名词解释 11 【正确答案】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它是序数效用论的一个概念。 12 【正确答案】 也称 “三难选择 ”,指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一个目标。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 13 【正确答案】 是指债券持有人 (回购方 )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 (逆回购方 )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个日期,正回购方再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 。
23、其与一般封闭式回购的最大区别在于:在回购期间,债券的所有权属于逆回购方。 14 【正确答案】 二战以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但在20世纪 70年代初,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 “滞胀 ”困境,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失灵,从而为其他经济学派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其中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影响巨大。 所谓理性预期,是指各经济主体在做出经济决策之前,会根据掌握的各种信息对与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值进行预测。这种预期会影响经济中所有参与者的行为,并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约翰 穆斯 (1961年 )最早提出了 “理性预期 ”的概念。卢卡斯对理性预期假说进行了深化,并把
24、它作为工具用于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卢卡斯批判 ”:在个人和企业进行理性预期的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这一观点是对奉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凯恩斯主义的否定,因此也被称为理性预期革命。 在理性预期假设的基础上,卢卡斯重新诠释了宏观经济学中的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货币、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概念。比如在货币理论方面,卢卡斯提出了货币中性理论。他认为,一切经济活动都在理性预期下进行,因此货币数 量的变动不能影响实际的经济变量,而仅能影响诸如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等名义变量。货币的中性使得政府的货币政策失效,实际的经济变量只由经济中的实际因素 (技术条件、人力资本等 )决定。
25、卢卡斯的另一个重要批判是针对菲利普斯曲线展开的。在 1970年的研究分析中,卢卡斯运用理性预期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互为替代关系,证明伴随通货膨胀的提高,就业并不会上升。这是因为如果人们预期会有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则菲利普斯曲线将会发生变动。因此,高通货膨胀率不会给社会带来持续的利益,相 反,只会带来持续的恶化。 由于卢卡斯主要在理性预期学派中的贡献,他于 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5 【正确答案】 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一些长期固定利率放款或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再以这些资产做抵押来发行证券,从而
26、实现相关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包括以下四类: 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 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 (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 )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2)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又可分为
27、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其区别在于前者的基础资产是住房抵押贷款,而后者的基础资产则是除住房抵押贷款以外的其他资产。 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或者由 SPV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 (Assets Pool),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 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16 【正确答案】 指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近似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高利率国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
28、国的货币在该市场上必定升水。 【试题解析】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 (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 (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部分。关于两者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二者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不同,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 假定投资者风险中性,而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假定投资者厌恶风险。但也可以这样来理在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中,投资者的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在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中,投资者以远期外汇市场为依托,实施的是无风险的套利行为。 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本国居民持有一单位本
29、国货币,既可以将其存放于国内银行按国内利率取得收益,也可以将其按即期汇率 S(直接标价法 )兑换成外国货币投放国外银行,以便按外国利率取得收益。假定预期将来某个时点 (比如年末 )的汇率为 Se, r为以本币计价的资产收益率 (年率 ), r*为外币计价的资产收益率,则有: (1+r)=(1+r*) 令 Se为预期的汇率变动率,则由,上式可改写为: (1+r)=(1+r*)(1+Se)=1+r*+Se+r*Se 若r*Se0 ,则有: Se=r-r* 于是,无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的结论是: 本国利率高于 (低于 )外国利率的差额就是本国货币预期贬值 (升值 )的幅度。 高利率国的货币会产生贴水的
30、预期,低利率国的货币会产生升水的预期。如果国内利率较国际利率水平相对提高,则资金将流入国内牟取利润。 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与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相比,在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中投资者可套 利,即可以在期汇市场上反向交易远期外汇合同 (掉期交易 ),以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 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从而避免了汇率风险。即有: (1+r)=(1+r*)F/S 其中, F为期汇交易的交割汇率。 令 F为远期 (或期货 )外汇的汇率变动率,则由 F=(F-S)/S,上式可改写为: (1+r)=(1+r*)(1+F)=1+r*+F+r*F 若 r*F0 ,则有: F=r
31、-r* 于是,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的结论是: 本国利率高于 (低于 )外国利率的差额就是远期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贬值 (升值 )幅度。 高利率国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的货币在该市场上必定升水。如果国内利率较国际利率水平相对提高,则资金将流入国内牟取利润。 三、简述题 17 【正确答案】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任何一个经济决策者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决策以增加利益时的状态。而均衡分析则是指在假定各经济变量及其关系已知的情况下,考察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状况的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法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必要抽象,主要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
32、 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一般均衡是考查在各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在一般均衡中,分析商品价格的决定时,认为每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且也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所以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其他商品价格和供求达到均衡时才能确定。当整个经济体系恰使所有商品的供求都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所有子市场的均衡都依赖其他市场均衡的实现,
33、而这一市场的均衡又反过来将影响所有其他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存在并不意味着均衡是唯一的。影响消费者、厂商、资源所有者决策的是相对价格,也就是说,在均衡的市场上,如果所有的价格同比例增加或减少,则市场仍然是均衡的。一般均衡状态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每个消费者依据其自身的偏好和预算线来选择能够使其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预算线由收入和产品价格决定; 每个消费者依据现行投入品价格和产品价格,选择 他所提供的投入品的数量; 厂商在给定的现有技术、产品需求以及投入品供给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能使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 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在现行价格下,所有商品的供求都是相等的。 18 【正确答案】 离岸金
34、融市场,也称境外市场,指自由兑换货币在发行国境外交易的场所,市场上的金融活动不受任何国家金融当局控制,其资金的借贷或供求双方都不是本国居民。离岸金融市场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法规和税制的限制。建立离岸金融市场通常要求: (1)政局稳定; (2)政策优惠; (3)法制健全; (4)具有先进的通讯设施 和丰富的金融人才资源。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香港虽然已经累积了大量的人民币,但还不能算是人民币离岸中心,原因在于: (1)人民币尚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境外的人民币还没有直接的对内投资渠道。 (2)目前人民币在香港仅有存款、汇款和结算等业务,且资金相对分散,还没有贷款业务,业务品种不完整。 (3)人民币在香
35、港的业务还仅限于个人,还没有对政府、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批发业务。 (4)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香港银行应将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回流到中国人民银行,并按储蓄利率向香港银行支付利息。因而香港境内的人民币利率仍受制于大 陆境内的利率政策,所以还称不上是离岸金融中心。 19 【正确答案】 如果某个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偏离了其合理的价格,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市场投资者即可以通过该资产及其衍生证券的低买高卖进行套利,无风险地获得利润。市场价格也必然由于套利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重新回到均衡状态,套利机会消失。这就是无套利定价思想。根据这个原则,在有效的金融市场上,任何一项金融资产的定价,应当使得利用该项金
36、融资产进行套利的机会不复存在。 举例说明:设一个基于不支付红利的股票的远期合约, 3个月后到期。假设股价为 $40, 3个月期无 风险利率为连续年利率 5%。该股票 3个月远期的价格为$45。 首先我们计算该远期合同的无套利均衡交割价格: F=40e0.050.25=$40.5。由于实际的远期价格大于合理交割价格,套利者可以卖空无风险资产,买入股票,然后卖出远期合约,则可以获得净收益。 四、计算题 20 【正确答案】 (1)当政府对厂商进行补贴后,供给函数水平右移,变为QS=3+(P+0.5)=3.5+P。 根据供求均衡条件 QD=QS有: 6-0.5p=3.5+p,解得 P=5/3,Q=31
37、/6亿吨 (2)假设无政府补贴,均衡价格和均 衡产量变为: 6-0.5P=3+P 解得:P=2, Q=5亿吨。 尽管政府补贴了厂商,但是消费者从中也可以得到好处。存在补贴时,消费者每单位商品价格节省了 1/3,企业的实际获益为 0.5-1/3=1/6(元 /千克 )。 (3)政府支出增加额为: 1/231/6=31/12亿元 21 【正确答案】 令 P为债券的市场价值, Ct为该债券第 t期的净现金流入量, i为市场利率, T为该债券的期限,则有: 可见,若该基金经理预期一年后的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将平行下移,即他认为一年后的利率水平将普遍下降 (di 0),这就意味着,一 年后。 A债券价值的预
38、期上涨率为: 因此,若该基金经理只打算进行一年的投资,则依其自己的预测,最好持有 A债券。 22 【正确答案】 (1)由于已知远期汇水前小后大,表示单位货币的远期汇率升水,计算远期汇率时应该用即期汇率加上远期汇水。 1.6025+0.0030=1.6055 1.6035+0.0050=1.6085 3个月远期汇率为: 1=$1.6055-1.6085 (2)将 100000英镑投资于伦敦市场: 100000(1+6%3/12)=101500(英镑 ),获利1500英镑。 将 100000英镑投资于纽约市场: 将英镑兑换成美元,为 100(3001.6025美元; 将所获美元投资于纽约市场三个月
39、获利: 160250(1+8%3/12)=163455(美元 ); 再将所获的美元兑换成英镑: 163455/1.6085=101619.52(英镑 ),获利1619.52英镑; 对比两个市场的获利情况: 1619.52-1500=119.52(英镑 ),因此,将 100000英镑在纽约市场上投资更有利,即卖英镑,买美元,同时卖美元远期。 五、论述题 23 【正确答案】 (1)乘数 加速数原理:又称为 “汉森 萨缪尔森 ”模型,主要用来解释乘数和加速数原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其中,投资乘数理论是说明投资变化将如何引起收入变动,加速数原理说明收入的变动将如何引起投资变动。正是乘数和
40、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乘数作用下,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收入的倍增,在加速数作用下,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加,从而使经济扩张;当遇到约束因素如生产要素或资源的短缺限制时,就会使经济的扩张受到限制,一旦经济停止扩张或增长速度放缓,乘数 加速数原理就会反过来导致经济的衰退, 从而出现周期性波动。 (2)政策含义:如果经济中自发投资是一个固定值,依靠经济本身的调整,就会自发形成经济周期波动。为了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政府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3)理论评价:凯恩斯只注意到了投资对经济的乘数作用,而未注意加速数的作用,本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进一步说
41、明了收入、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经济出现波动的原因。 (4)对我国经济的分析: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往往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本原因。 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经济的波动。如 1992年之前,由于家电等消费品基本普及,市场已告饱和,产品短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并宣告自 80年代以来家电需求拉动的经济周期即将结束,这造成了 90年代初的经济增长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性是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最直接的内在原因之一。从投资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看,投资波动决定了经济波动。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波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乘数机制形成的。如 90年代中期房地
42、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又如 1998年后由于内需不足,中央政府发起的对基础 设施的大规模建设,都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农业波动是经济周期的基础。由于我国的 “二元 ”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业对经济波动虽然不构成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但却对经济增长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产量的波动,往往导致随后的经济增长波动。它的波动幅度虽然没有 GDP的波动大,但它往往是后者波动的先导,有着明显的 “超前性 ”。 24 【正确答案】 (1)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因不确定性因素的单一或综合影响,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主要
43、面 临以下几种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由于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满足客户取款需要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 利率风险,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业务使用的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市场风险,指利率、汇率、股价或商品价格的变动而使银行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通常又分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信贷风险,指接受信贷者不能按时偿付贷款的可能性。这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的一部分。这个风险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 资本风险,指商业银行最终支持清偿债务能力 方面的风险。银行的资本越充足,它能承受违约资产的能力就越大。 操作风险,指由于金融
44、机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突发事件而导致的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2)1988年的巴塞尔报告的主要内容:将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首次确定资本充足率;初步规定了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 1996年的巴塞尔协会推出了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引入市场风险,同时允许银行采用标准计量法和内部模型法中的一种计算市场风险。 2001年形成了新巴塞尔协议,确定了对商业银行监管 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 风险管理作为人们对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主要是侧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向了负
45、债义务的风险管理。 20世纪 7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利率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管理已经不适用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浮出水面。进入 80年代之后,人们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都有了新的提升。巴塞尔协议要求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进行风险量化,使风险管理的重点由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 管理时代过渡。现在,一些国际大银行在实施巴塞尔协议的过程中,积极开发一些新的风险管理技术,运用数理模型来识别、衡量、防范风险,使风险管理的方法由定性转入了定量分析。 25 【正确答案】 (1)米德冲突的原理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货,还需实现
46、外部均衡,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一般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工具无法使用。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 常存在冲突。如当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时,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左右为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为避免米德冲突,就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即满足所谓的丁伯根法则:要实现 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 N种相互独立而且有效的政策工具。但是该法则看上去在中国已经碰壁,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该原则的运用并未给过热的中国经济退烧。由此可见,每一
47、个原理都是有其适用条件的,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并不一定能够与理论中的完全符合,因此,就需要政策制定当局以理论为指导,并 辩证地将其加以运用。 (2)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式以及应该采取的政策组合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趋势看,全面通胀正在中国蠢蠢欲动,从衡量投资品和消费品的 GDP缩减指数来看,上半年高达 4.1%,同比上升 1.6个百分点。中国已进入标准的 “米德冲突 ”。如果政府当局为了抑制通胀,在国内实行紧缩政策,最后将是国内需求减少,更多的产品将在目前的开放经济中到境外寻找出路,将会使得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剧。相反,如果要减少正在高位运行的贸易顺差
48、,就必须在国内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 大目前国内的消费和投资,而这种经济政策的后果将使得目前国内通胀的局面雪上加霜。 在此情况下,单独调整财政政策或是货币政策是无法解决冲突的,从理论上说,我国在采取财政政策的同时,也要适时地调整汇率水平。 (3)对我国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的分析评论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人民银行从 2003年起多次调高了银行存款利息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些措施都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目的无非都是为了压缩需求,防止通货膨胀。此外,人民银行一系列的紧缩措施的出台,刺激了资本的内流,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央银行为了对冲大 量的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的发行,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多
49、次进行正回购。在没有国债可以进行正回购的情况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基础货币的对冲。 2003年及 2004年人民银行实施的紧缩性的政策,一方面确实对国内过热的经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与此同时,该政策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大增,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使得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缩小,货币政策的效果被部分抵消。由此可见,人民银行采取的政策没有兼顾内外均衡,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的政策。 自 2005年 7月 21日,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 原则,我国正式实施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改革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双向波动。 2007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大量热钱进入我国,我国一度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屡创新高。在 2007年一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幅高达6.42%,截至 2007年 12月 2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达 1美元 =7.3046元人民币。人民银行为了抑制过剩的流动性,引导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多次调高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