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487778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变是世界的本原 (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 C)人的认 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3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

2、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4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说明 (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 等活动 (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 某资本家投资 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 4 1, m

3、100%,一年周转 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 A) 80万, 100% ( B) 40万, 400% ( C) 40万, 100% ( D) 80万, 400% 6 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7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 A)股份制 ( B)股份合作制 ( C)合伙制 ( D)公司制 8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

4、空。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 A)主观主义的学风 ( B)宗派主义的党风 ( C)党八股的文风 ( D)官僚主义的作风 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 A)工人阶级同城市 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10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扩大,

5、其结果是 (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 B)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 C)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 平衡 ( 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11 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足正确处理好 ( 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 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 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 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 A)科技创

6、新 ( B)制度创新 ( C)文化创新 ( D)理论创新 13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 ”时期要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十五 ”期末降低 ( A) 10%左右 ( B) 20%左右 ( C) 30%左右 ( D) 40%左右 15 2005年 10月 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 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的

7、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 ( A) 800元 ( B) 1200元 ( C) 1600元 ( D) 2000元 16 2005年 5月底 6月初,欧盟成员国法国和荷兰先后在全民公决中以多数票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一事件说明 ( A)欧盟已失去其吸引力 ( B)法、荷两国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建设现状不满 ( C)法、荷两国将退出欧盟 ( D)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背道而驰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 A)区分实践

8、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18 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 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表明 (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 是自觉的 (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19 据报载,北京市 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

9、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20 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 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 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 他: “从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 (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日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 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21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

10、,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 A)资本循环 ( B)资本积聚 ( C)资本周转 ( D)资本集中 2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 B)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 C)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 D)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 A)按劳分配中的 “劳 ”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 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24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 A)财政政策 ( B)货币政策 (

11、 C)产业政策 ( D)收入政策 25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下 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反对本本主义 ( C)新民主主义论 ( D)论联合政府 26 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 B)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 C)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 D)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12、( B)中国 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8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 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9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这 论断的内涵是 (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 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 C)计划和市场

13、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3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 A)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 C)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 D)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3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 B)工农联盟是

14、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32 2005年 9月 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 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他提出 ( A)坚 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 B)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 C)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 D)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33 主要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发生的禽流感于 2005年 10月扩散到欧洲、中国、中东及美洲等地。一直被认为是传染病

15、 “拒入 ”地带的俄罗斯、乌克兰、克罗地亚、希腊、瑞典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世界各国都感到了危机。这一事件表明 ( A)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 B)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直接导致了这一全球问题 ( C)协商对话和携手合作是应对全球性问题 的理性选择 ( D)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三、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34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 “镇水 ”,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 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

16、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 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 ?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 ?老兵解释道: “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

17、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 ,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 “逆流而上 ”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并举一例说明之。 35 自 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 2004年 7月 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 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 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

18、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 2005年 8月 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 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 93千克,中国仅为7.2千克。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 品尚未达标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 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19、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人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 ”有何本质区别 ? (2)“倒奶事件 ”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 “倒奶事件 ”,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 ? 36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 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 ”;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 “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

20、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 “忍受 ”资本家的剥削 ?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 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37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而要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 “进一步完善社

21、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选做题 本题满分 10分。请在 I、 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则只按第 I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38 选做题 : 2005年 月 日下午, 大学学生王文、李波、张彬在自习室相遇。 王文:哎,你们注意没有,这两天,胡锦涛主席

22、去北美访问,随行的居然有 70多家像海尔集团这样的企业 “大腕 ”。上次加拿大总理访华,来了 277家企业, 360多人。领导人出访带这么多企业代表干什 么 ? 李波:这有什么新鲜 ! 当年克林顿一上台不就宣布在世界上推销美国产品是他的责任吗 ?韩国更绝,居然要求所有的外交官都要成为韩国商品的推销员。 张彬:所以啊, EADS 的老总跟德国总理施罗德访华,拿了价值 13亿美元的合同,包括 23架空中客车,还有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的安保系统。 李波:施罗德有什么办法 ?国内经济不景气,他可以用这些订单来证明自己还是有海外营销能力的嘛。现在领导人出访可不能只谈友谊,经济合作程度是考察领导人出访成果的一

23、个主要指标。 王文:难怪欧盟不顾美国反对,要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看来也是出于经济利 益考虑。 张彬: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这么激烈,要保护本国利益,又不能损害别国利益,难啊。看来各国外交都得为经济 “打工 ”。 李波:有位外交官不是说, 50年前,如果大使讲经济会被认为是笑柄,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冷战期间,国与国的较量,军事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靠什么 ?还不是靠经济与技术 ! 王文:看来,世界真的变了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他们正在讨论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种什么样的变化 ? 2为什么 “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 ”? 选做题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丰要因

24、素的 制约,即经济增长、能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 (如下图 ),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去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普遍关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 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马克思指出: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 质什么也没有。 ”运动是指世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变化、过程就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

25、同等含义的概念。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但在物质运动中又包含着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一是机械运动中特定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相对静止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不变。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即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 相对静止的状态,即动中有静,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据此分析, C选项坚持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是正确选项。 A选项讲世界的本原,与题

26、干不符; B选项把物质运动绝对化,忽视了相对静止,是错误的; D选项把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绝对化,也是错误的。 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能动地获取、选择、加工、处理事物客体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所处地位、需要和 价值取向、知识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主体的认识过程,从而形成不同的认识结果,这就是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差异性。其次,主体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其客观根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27、无论不同主体认识的差异性有多大,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最后,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到主体的影响,人的认识结果既反映客观信息,又反映主体自身状况,既不是由主体单方面决定的,也不是客体单方面决定的,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据此分析, A选项是正确的。 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实践和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生产实践即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历史过程中决定性的东西归根到底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指出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

28、,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没有劳动,人类社会不可能存在,发展更是无从谈起。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产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在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据此分析,A是正确选项。 B、 C选项只强调人的生物学属性,是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不是人的物质欲望,所以, D选项错误。 5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数字型案例题。用数字

29、的方式,考查对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某资本家投资 100万元 ,表明 C+V为 100万;资本有机构成 4 1,表明 C V为 4 1,即在 100万资本中, C为 80万, V为 20万。通过给定的剩余价值率 (m v)为 100%,得出每周转 1次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为 20万;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乘以年周转次数, 20万乘以 4,得出年剩余价值量为 80万。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 80除以 20,得出年剩余价值率为 400%。 6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记忆型的题目,考查记忆的准确。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是部门之间 (商业和产业就是不同的部门 )的自由竞争

30、,导致资本在 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商业是独立的部门,所以也获得平均利润。 B是商业利润的实现方式; C是增加商业利润的方法; D是商业利润的源泉。 7 【正确答案】 D 8 【正确答案】 A 9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统一战线中有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基本 的、主要的,参加这个联盟的是属于进步势力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数上占绝对优势,政治上

31、具有极强的革命性,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本题是对考试大纲的直接考查。 1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在谈到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五个特点时说:“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抬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从题干上可以看出,本题涉及 的是关于帝国主义瓜分给中国社会造成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1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由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与

32、集约型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中心轨道上来。可见, C是正确选项。 12 【正 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 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

33、,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因此, D是正确选项。 1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该题考查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的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相互依赖、相互配 合的,并不是目的和手段、基础和目标、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这一点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论述中也可以推导出来。 D是正确选项。 1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当年形势与政策中公认的重点。在这个重点里面,有许多可以命题的材料。今年选择的这个点,应当说是重点里面的一个比较细节性的非重点问题。 15 【正

34、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的决定。 16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该题为分析型选择题。所考查的不光是对基本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对它的理解。其所设定的选项都属于主观判断型的内容,无法事先机械地记忆。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正确答案】 B,C,D 【试题解析】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第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目的性是实践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实践运行的初始环节,又是实践运行的内控因素,贯穿于整个实

35、践过程及其结果之中。方案则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根据客观情况而制定的方针、规划、预案等。第二,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目的和方案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为了使主体的理想意图得到实现,就需要借助各种手段把方案付诸实施。第三,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如此三个环节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它实现了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据此分析, B、C、 D是正确选项, A选项与题目无关。 18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

36、社会行动的规律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表现在,其一,从社会规律形成的机制上看,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其二,从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上看,由于社会规律得以并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 以,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规律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其三,从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虽然社会事件的发生大多具有随机性,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自然规律是以盲目的自发的形式发生作用的,社会规律离

37、不开人的自觉的实践活动,是合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合乎人的主观目的性的统一。尽管社会规律有其特殊性,但与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这种客观 性表现在为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 “合力 ”,而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社会历史规律既形成和实现于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中,又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性。据此分析, A、 C、 D是正确选项, B选项忽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是错误的。 19 【正确答案】 B,C,D 【试题解析】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的本质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赋

38、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是人所创造的 “人 工世界 ”及其人化的形式,作为观念形式。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关联的,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蒙昧相对立的,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结果,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二者 的联系表现在,文化和文

39、明都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文明是文化中进步、积极、合理的成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越进步,社会的文明发展水平也就越高。据此分析, B、 C、 D是正确选项 A选项认为文化和文明没有区别,是错误的。 20 【正确答案】 B,C 【试题解析】 人的价值即人对自身的意义,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世间的一切事物中, “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人之贵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人的价值不同于人以外的事物的价值,人的价值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是一切价值中最高的价值 。人的价值具有目的性和丁具性的二重性,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休。就人类而言,人的价值属于自我主客体关系,

40、即人类的价值就是人类的自我价值;就个体而言,人的价值属于人与人之间互为主客体关系,即人的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创造活动对于社会的满足,也就是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作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个人价值从属于社会价值。据此分析, B、 C是正确选项, A选项否认人的价值的主观方面, D选项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绝对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 21 【正确答案】

41、 B,D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记忆型的题目。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是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 A、 C是考查单个资本运动的两个视角。 22 【正确答案】 A,B,C 【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自由竞争阶段和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按照列宁的归纳一共有五点。 A、 B、 C是其中 的三点。垄断的形成没有消灭竞争,也没有使竞争缓和,所以 D不对。 23 【正确答案】 A,D 【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其一,劳动者提供的“劳动 ”,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个别劳动,即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只有经过市场交换,产品卖出以后,生产中耗费

42、的劳动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也就是说,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量,不能直接用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而只能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其二,要借助货币形式来实现。其三,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来实现,而 是通常是以企业为主休进行的。其四,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主体。 24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这是记忆型的题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必须根据宏观经济形势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 )。制订、调整实施妥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政策; 25 【正确答案】 C,D 【试题解析】 本题考

43、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主要代表著作的掌握。要把握题干中交代的时间,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口战争时期 ”指 19351945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都是在 1930年写的,是较早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是 1940年的著作,论联合政府是 1945年的著作。可见 C和 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26 【正确答案】 A,B,D 【试题解析】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的主要的和直接的任务就是满足贫雇农群众的要求,我们赞成农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了便于发动

44、广大的农民群众迅速地消 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度。土地改革的一个任务是满足某些中农的要求,必须容许一部分中农保有比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因此,备选项 A、B、 D符合题干的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C本身题意就不正确。在复习中注意把握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主要内容。 27 【正确答案】 A,B,D 【试题解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一百年来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中国 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备选项 A、 B、 D符合题干要求,

45、为本题正确答案。新中国成立只是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直到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备选项 C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8 【正确答案】 A,C 【试题解析】 胡锦涛在 “三个代表 ”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 “三个代表 ”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 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

46、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可见, A和 C是正确选项。 B和 D不在此内容中。 29 【正确答案】 B,C 【试题解析】 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因此, B和 C是正确 选项。 30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政治协商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动重要形式。政治协商,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在共同遵守宪法

47、和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就有关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重大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讨论,集中各方面提出的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加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 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实行多党合作。因此, A、 C、D为正确选项。 31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考查题干,可见基本的两个知识点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和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A、 B是 “

48、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的延伸。 C、 D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的具体解释。因此, A、 B、 C、 D都是正确选项。 32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形势与政策题目的命制,在国际方面比较爱考关乎世界和关乎中国的内容。胡锦涛的这个讲话,正好符合这两个标推。 33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型的题目。题支的设定都不是事先能够背诵到的,需要一定的理解。 B选项说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直接导致了这一全球问题,不对。贫困妨碍了发展中国家治疗该疾病,但不是产生疾病的原因。而且题目里给定的国家,大多数都不属于发展中

49、国家。 三、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 置上。 34 【正确答案】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的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 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 “换位思考 ”的一个实例 (故事亦可 ),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 【试题解析】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