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育练习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 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 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 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 D)知与不知的矛盾 2 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德育的 ( ) ( A)引导法 ( B)榜样法 ( C)谈话法 ( D)讨论法 3 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德育起 ( ) ( A)决定作用 ( B)条件作用 ( C)主导作用 ( D)保证作用 4 运用奖 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 ) ( A)比较法 ( B)榜样法 ( C)评价法 ( D)自我教育法 5 德育个体性
2、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 ( ) ( A)适应性功能 ( B)生存功能 ( C)享用性功能 ( D)发展功能 6 赫尔巴特说: “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 ”,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表明德育应该具有 ( ) ( A)个体性功能 ( B)教育性功能 ( C)文化性功能 ( D)社会性功能 7 李由于被同学揭发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被老 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 “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 ?”李低着头回答: “第五次了。 ”“你为什么不改呢 ?”“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如试图对李进行教育,教师应从哪方面入手 ?(
3、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8 ( )德育方法是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 ( A)语言说理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实际锻炼法 ( D)陶冶教育法 9 一般说来, ( )即狭义的德育 ( A)政治教育 ( B)思想教育 ( C)法制教育 ( D)道德教育 10 法制教育按照教育内容的分类,属于 ( ) ( A)德育 ( B)智育 ( C)体育 ( D)美育 11 由于 5 8岁的儿童,通常表现为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所以此时儿童的道德属于 ( ) ( A)他律道德阶段 ( B)自律道德阶段 ( C)
4、权威道德阶段 ( D)公众道德阶段 12 由于德育具有 ( )的特点,才使得有些人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奉献是一种幸福,而不是 “牺牲 ” ( A)政治性 ( B)享用性 ( C)发展 性 ( D)社会性 13 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 “六艺 ”教育中的 ( )主要是德育内容 ( A)礼 ( B)射 ( C)御 ( D)书 14 德育能够 “齐风俗,一民心 ”,是因为具有 ( ) ( A)社会性功能 ( B)个性生存功能 ( C)个体享用功能 ( D)经济性功能 15 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 A)教学 ( B)劳动 ( C)课外活动 ( D)班主任工作 二、简述题 16 简述当前我国中小
5、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18 简述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自我修养。 三、论述题 19 论述德育过程中包含的规律,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20 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并逐步提高的过程 ? 四、辨析题 21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 德育练习试卷 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德育 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德育 3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德育 4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德育 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德育的存在功能、发展功能及享用功能,其中享用功能是其本质体现与最高
6、境界。 【知识模块】 德育 6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德育 7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德育 8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德育 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德育 10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德育 1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德育 1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德育 13 【正确答 案】 A 【知识模块】 德育 1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德育 1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德育 二、简述题 16 【正确答案】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德育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为: 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
7、,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受经费不到位等因素影响; 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 (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 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现在的
8、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4)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 “常规武器 ”大用特用,比如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分、年终评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结果。 【知识模块】 德育 17 【正确答案】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知识模块】 德育 18 【正确答案】 (1)
9、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习惯和能力; (3)把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自我修养与参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知识模块】 德育 三、论述题 19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所包含的规律主要体现在: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知、情、意、行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情是动力,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意是支柱、杠杆,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
10、坚持。行是关键,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同时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 情不通等现象。 因此,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做到对学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根据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开端进行教育。 (2)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1、。 学生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可控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受学校、家 庭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影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和深入,社会的、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因素时时刻刻广泛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社会人,必须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德育具有社会性,德育过程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克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空洞政治说教。学校教育不同于环境的自发影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可以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扬长避短,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朝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德育具有可控制性。学校教育是德育过程的主要途径,
12、但必须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 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外界的影响。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所以要注意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外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即外界的道德要求与他已形成的思想品德现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成为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德育过程就是要引导并促进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依靠和发扬学生自 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和纠正自身存在的消极因素,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教育者所
13、期待的方向发展。 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的过程。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内因很重要。学生是一种积极活动的主体,他能根据已形成的思想品德能动地对教育者所提出的新要求作出评价和选择。因此,学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就能转化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教育者互相配合,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把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4)德育过程是 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
14、、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炼,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 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不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总 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 “抓反复 ”, “反复抓 ”。 【知识模块】 德育
15、 20 【正确答案】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
16、律,教育者必须树立 “抓反复,反复抓 ”的德育思想。 【知识模块】 德育 四、辨析题 21 【正确答案】 (1)德育具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其中所谓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道德教育即引
17、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 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法律教育即传递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使学生知法、守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律。 (3)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信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它是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等相对而言的。 (4)综上所述,就广义的德育而言,道德教育仅是德育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德育的全部,所以把德育与道德教育等同起来是不对的。但就狭义的德育而言,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所以把德育说成是道德教育,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知识模块】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