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明清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488669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明清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明清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明清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明清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明清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明清练习试卷 5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对清朝平定 “三藩叛乱 ”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 (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一次大的分裂 ( B)加强了中央对于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 ( C)激化了满汉民族关系 ( D)有利于国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 吴三桂在云南可以自选官吏,被称为 ( )。 ( A)王选 ( B)藩选 ( C)西选 ( D)吴选 3 下列人物与康熙年间 收复台湾无关的是 ( )。 ( A)赵良栋 ( B)郑克爽 ( C)姚启圣 ( D)施琅 4 16

2、62年,荷兰殖民长官 ( )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终于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 A)查理 ( B)揆一 ( C)爱德华 ( D)彼得 5 下列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 ( )。 ( A)设置驻藏大臣 ( B)册封五世班禅 ( C)土尔扈特回归 ( D)册封五世达赖 6 在清军入关以前就已经归属清朝版图的是 ( )。 ( A)漠北蒙古 ( B)漠南蒙古 ( C)漠西蒙古 ( D)土尔扈特 7 下列不屈于清代漠西厄鲁特蒙古的是 ( )。 ( A)土尔扈特部 ( B)喀尔喀部 ( C)杜尔伯特部 ( D)准噶尔部 8 康熙年间,在西北叛乱的蒙古领袖噶尔丹是 ( )的首领。 ( A)土

3、尔扈特部 ( B)喀尔喀部 ( C)杜尔伯特部 ( D)准噶尔部 9 率领土尔扈特部历经千辛万苦回归祖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 ( A)车臣汗 ( B)达瓦齐 ( C)渥巴锡 ( D)土谢图 10 驻藏大臣设置于 ( )时期。 ( A)顺治 ( B)康熙 ( C)雍正 ( D)乾隆 11 清朝对西藏的管辖与元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 ( A)任用藏人管理 ( B)利用宗教管理 ( C)设置驻藏大臣 ( D)划为省级辖区 12 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了 “改土归流 ”政策,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 B)在当地大规模推广土司制度 ( C)康

4、熙时为平息 “三藩之乱 ”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13 下列叛乱民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 A)噶尔丹叛乱 ( B)罗卜藏丹津叛乱 ( C)达瓦齐叛乱 ( D)张格尔叛乱 14 下列对于南海诸岛的名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 A)唐代, “涨海 ” ( B)南宋, “千里长沙,万里石塘 ” ( C)明代, “石塘 ”、 “万生 (里 )石塘屿 ”、 “石星石塘 ” ( D)清代, “东沙 ”、 “万里长沙 ”、 “千里石塘 ” 15 以下对于清初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 停止圈地 “更名田 ” 奖励垦荒 整顿赋役制度

5、 废除匠籍 ( A) ( B) ( C) ( D) 16 清初 “更名田 ”中农民所得到的土地主要是 ( )。 ( A)勋戚土地 ( B)中小地主土地 ( C)明末大地主土地 ( D)明末藩王土地 17 清代征收 “地丁银 ”是指 ( )。 ( 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 ( 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 ( 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 ( 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 18 自汉唐至清前期,在我国赋税制度发展的总趋势中不包括 ( )。 ( A)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弛 ( B)逐渐消除了农民对 土地和地主的依赖关系 ( C)客观上既反映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赋税缴

6、纳的形式和内容趋于简化和货币化 19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赋税缴纳方式趋于简化和货币化 ( B)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趋于弱化 ( C)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 D)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20 潘季驯 21 一条鞭法 22 土木之变 23 夺门之变 24 曹石 之变 25 “大礼议 ”事件 26 隆庆和议 27 黄教 28 土司制度 29 改土归流 30 建州三卫 31 努尔哈赤 32 上三旗 33 “争国本 ”运动 34 明宫三案 35 永乐大典

7、36 王守仁 37 王艮 38 泰州学派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39 分析八旗制度兴衰的原因。 40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赋税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 明清练习试卷 5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 ,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明清 2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明清 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明清 4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明清 5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6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明清 7 【正确答案】

8、 B 【知识模块】 明清 8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9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明清 1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明清 1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明清 1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13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1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明清 1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明清 16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17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18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明清 1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明清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9、80分。 20 【正确答案】 明朝水利专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 (今吴兴 )人。嘉靖二十九年( 1550)举进士。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自嘉靖末至万历间,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他治黄的办法是: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通运。他治河的办法对以后数百年的河工都具有深刻影响。但他极力反对以改进航运为目的的开泇河、开胶莱河、通海运等建议,反映出了 他的保守态度。张居正改革中曾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此次治黄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使漕运畅通,同时,使多年的弃地变为良田。他的著作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 (四库全书著录改名

10、两河经略、河防一览 )等。 【知识模块】 明清 21 【正确答案】 一条鞭法又称一条编法,也简称条编、条法、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中实施的赋役征收的办法,于全国推广的时间是万历九年 (1581)。一条鞭法的内容是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具体说分为以下四点: (1)田赋 和力役都折银征收。 (2)把力役部分地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有的地方将户丁银全部摊入田赋征收,有的地方则是以大部分、小部分或平均分配的形式摊入田赋。 (3)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把过去对各州县征收的夏税、秋粮、里甲、均徭、杂役以及加派的贡纳

11、等项统统折成银两,合并为一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 (4)赋役的征收解运,由过去的民收民解 (即由里甲办理 ),改为官收官解 (即由地方政府办理 ),由政府用钱顾人应役。明朝一条鞭法的实施减少了赋税征收的环节,简化了 手续,出现了摊丁人亩的趋势,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 明清 22 【正确答案】 土木之变是蒙古瓦剌部大败明朝的一次战役,因发生于土木堡,故称 “土木之变 ”。瓦剌与明朝有朝贡贸易关系,但是经常假借朝贡的名义大肆讹诈明朝物品。 1449年,也先遣使 2000人到北京贡马,而诈称 3000人,要求按虚报名额给予尝品。王振一定要按实际人

12、数给尝,而且大减马价。也先大怒,于该年七月分兵四路大举南下,进攻大同。王振不做充分准备,不顾群臣反对,就挟英宗领兵 50万亲征。一路上,王振横断专行, 致使人心涣散。八月初,大军抵达大同,听到前线各军屡败后,因惧怕而退兵。回师到土木堡 (河北怀来境 ),被瓦剌军追上,兵士死伤过半,英宗突围不出,王振被护卫将军用锤打死,此即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后,明朝对北方蒙古不再具有压倒性优势,而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 【知识模块】 明清 23 【正确答案】 土木之变后,也先以英宗要挟明朝的计谋没有得逞,无计可施,乃将英宗放回。此时,英宗之弟朱祁钰已经即位,为景泰帝,他贪恋皇位,于是出现了皇室的内争。英宗

13、归来,被景泰帝禁锢于南宫。 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危,不能视朝 。石亨、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等率兵夜人南宫,拥戴英宗夺门 (东华门 )人皇宫,等殿复位。这一事件史称 “夺门之变 ”,也称 “南宫复辟 ”。 【知识模块】 明清 24 【正确答案】 曹石之变是曹吉祥、石亨阴谋夺权而被平定的事件。英宗复辟之后,对夺门功臣大行封赏。石亨晋封为忠国公,曹吉祥升为司礼监太监,总督京军。徐有贞入内阁,晋升兵部尚书,加封武功伯。不久,徐有贞与曹吉祥、石亨产生矛盾。曹、石在与在与徐有贞的较量中获胜,徐有贞被贬,二人一掌外朝,一掌内廷。天顺四年 (1460),明英宗在大学士李贤的帮助下,靠锦衣卫 果断地处理了石亨

14、。石亨的败亡,使曹吉祥与其嗣子曹钦惊惧不安。曹吉祥一直提督京军,军权在握。次年,曹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被怀宁伯孙镗等率领准备开赴陕西的军队平定,曹钦投井自杀,曹吉祥被处以磔刑。此事历史上称 “曹石之变 ”。 【知识模块】 明清 25 【正确答案】 明武宗无子也无亲兄弟,死后由堂弟朱厚熄即位,为世宗。世宗欲尊生父兴献王为帝。首辅杨廷和等认为,继统的同时要继嗣,应尊孝宗为皇考,生父只能是皇叔考,反对世宗尊生父兴献王为帝,维护孝宗、武宗一系的一派称为“护礼派 ”;中下级官吏张璁、桂萼等人为了个 人仕途,迎合世宗的心意,主张尊兴献王为帝,这一派被称为 “议礼派 ”。这就是 “大礼议 ”之争。斗争充满了

15、两个派别之间的较量,斗争的结果,世宗意愿实现,杨廷和罢官,同派官吏有 180余人受杖责, 134人下狱。张璁当了首辅。 “大礼议 ”事件后,内阁倾轧的斗争益趋激烈。 【知识模块】 明清 26 【正确答案】 隆庆和议是隆庆年间蒙古与明朝修好的事件。隆庆年间,明朝边防经过整饬,军事力量有所加强,使蒙古俺答汗的扩张野心有所收敛,愿与明朝修好。隆庆五年 (1517),明廷封他为顺义王,其子侄也都授予了都督同知、指挥同知等官职。万历九年 (1581),子黄台吉,孙楮力克相继嗣顺义王位,而统治权仍归俺答汗妻三娘子。明朝敕封她为忠顺夫人。三娘子继续执行与明廷友好的政策,为明保边守塞,部将畏服,与明朝不用兵二

16、十年。隆庆和议是明朝和蒙古都保持了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稳定,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知识模块】 明清 27 【正确答案】 明初,青海湟中藏族僧侣宗喀巴在西藏创立的新教派,也称格鲁派,因其僧侣要戴黄帽,故俗称黄教。黄教教主主张严守戒律,学、行并举,不与世俗争权,因而得到封建农奴主的欢迎与支持,势力日 增。永乐七年,宗喀巴在拉萨举行法会,明成祖遣使征聘宗喀巴,宗喀巴命弟子释迦也失于永乐十二年赴京朝见。宗喀巴死后,由其两大弟子世世转生,传其衣钵。这两大弟子后来被追称为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万历初,蒙古俺答汗崇信黄教,迎三世达赖锁南坚错长期在西宁等地居住,使黄教在蒙古地区盛行起来。万

17、历九年 (1581),三世达赖在甘州上书明内阁首辅张居正,请求承认他在西藏所取得的地位并如期通贡,明政府准许了他的请求。 【知识模块】 明清 28 【正确答案】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管 职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以少数民族的酋长担任当地的土官,称为 “土司 ”。因为土司是世袭制,名义上是朝廷命官,实际上往往自行其是,形成独立王国,与中央政府相对抗;在土司制度下,少数民族群众不仅深受土官作威作福之害,还要忍受封建国家和土司的双重剥削,因而于国于民都大有弊害。 【知识模块】 明清 29 【正确答案】 自明朝以来,为了加强中央权力,消弭土司之患,即开

18、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所谓改土归流,就是把永久世袭的土官改为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清廷也不断地实施这一政策。 1726年 1731年,雍正 帝任命鄂尔泰任云贵总督,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次第展开了改土归流。即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府、厅、州、县,实行和汉族地区一样的制度,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等。这就大大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巩固西南边防。 【知识模块】 明清 30 【正确答案】 明朝设立的三个管辖满族的机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的统称。洪武四年 (1371),明朝接替了元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设立了辽东卫指挥使司。洪武八年

19、,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永乐元年 (1403),明廷设建州卫,任命其部族首领阿哈出为长官。永乐十年,又置建州左卫,任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正统七年 (1442),明廷又从建州左卫中分置建州右卫,授都督同知凡察执掌。至此,遂有“建州三卫 ”之称。 【知识模块】 明清 31 【正确答案】 努尔哈赤即清太祖,满族,是建州女真的后裔,姓爱新觉罗 (即金族的意思 )。他早年长期在抚顺经商,因此,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通汉语,又有军事才能,精于骑射。他凭着祖上的 13副遗甲,百余士兵起兵,屡次进攻建州五部,他经营了四十多 年,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即汗位,建年号天命,后定国号后金。后金与明

20、作战,占领辽沈后,改国号为金。金经过多次与明朝作战,占领了辽河地区,为最终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英雄人物。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 【知识模块】 明清 32 【正确答案】 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为皇太极所开创。皇太极为加强军权,将与他平起平坐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借故治罪,将镶黄、正黄、正白三旗收归自己管辖,开创了清帝直接控制 “上三旗 ”的制度。顺治后,满洲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 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 【知识模块】 明清 33 【正确答案】 “争国本 ”运动

21、是明代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明神宗立太子问题斗争的重大事件。神宗宠爱郑贵妃,许多官员从传统的宗法继承制度出发,担心神宗立她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要求早立长子朱常洛。吏部郎中顾宪成和许多官员都力争“无嫡立长 ”,神宗想立郑贵妃的儿子常洵,因而触犯了神宗。神宗迟迟不立太子,群臣力争 15年,直到朱常洛 20岁,神宗才勉从众议,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这就是“争国本 ”运动。 【知识模块】 明清 34 【正确答案】 明宫三案指的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梃击案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 (1615),有一男子张差手持木挺,打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直到前殿檐下才被捉获。后来揭发张差背后主使为郑贵妃宫中的两个太监。明

22、神宗亲自处理,以处决张差和秘密处死两太监含糊了事。红丸案发生在泰昌元年 (1620),朱常洛即位不久,郑贵妃向光宗进献女乐,不几天光宗就病魔缠身。郑贵妃又指使内监崔文升进药,接着鸿胪寺卿李可灼进红丸两粒,光宗服药身死。移宫案紧随红瓦案发 生,光宗去世后,其嫔妃李选侍占据乾清宫,控制皇太子,邀封皇太后。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认为李选侍并非皇后,又曾请求晋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所以东林党人坚决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官,李选侍被迫移居他处,史称 “移宫案 ”。太子顺利即位,是为熹宗。 【知识模块】 明清 35 【正确答案】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成祖永乐时期,由解缙等人奉命纂修,参加编辑、缮写、圈点工作的有 30

23、00多人,历时五年告成,因其完成于永乐年间,所以定名为永乐大典。全书共 22937卷 (包括目录 60卷 ),约三亿七千万字,装成 11095册,是 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它辑入了图书七八千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戏剧、平话、天文、地理、医卜、农工技术以及道教、佛教等各方面的著作。它按韵目编纂,分列单字,每一单字下,随类辑入有关著作。辑入古籍时,是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因此,其保留了古书原来面目,使宋元以前许多佚文密典得以保存流传。永乐大典的大部分都已散失,至今国内外仅存 300余册,在国内的约有 223余册。 【知识模块】 明清 36 【正确答案】 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

24、,浙江余姚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的思想体系主要体现 在其著作传习录和大学问中。他深受先秦思孟学派和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南宋陆九渊的主观唯心论的心学,形成了庞杂的哲学思想体系。后人合称其学说为 “陆王心学 ”。他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的突出代表,提出 “心外无物 ”的著名命题,认为 “吾心 ”便是宇宙。人们只要消除欲念,就可 “致良知 ”,达到 “万物一体 ”境界。他的学说,无限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将 “心 ”看作唯一的存在,因而,他的学说被人们称为 “心学 ”。这一学说与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大相径庭,树立了一个反传统的标杆,这对晚明以至明清之际的思想发展都具 有积极的影响

25、。 【知识模块】 明清 37 【正确答案】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人。师从王守仁,王守仁死后,王艮回到泰州讲学,从此自立门户,这一学派被称为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的传授对象比较复杂,包括官僚、士人、商贾、手工业者、农夫等。大量社会下层人士的参与,说明泰州学派具有比较广泛的民众基础。王艮哲学思想的核心仍从属于心学范畴。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他所倡导的 “百姓日用之学 ”和 “格物论 ”两个方面。他的这种思想不仅极易为下层所接受,而且给宋明理学的禁欲主义打开了缺口,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知识模 块】 明清 38 【正确答案】 泰州学派源于王学、又不同于王学的宗旨,是一个具有 “异端 ”色彩的思想派别

26、,代表人物为王艮。王艮的思想也代表了泰州学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承了王守仁的 “良知 ”说,把 “良知 ”看做人们固有的先验的道德观念,并将王守仁的 “致良知 ”发展为 “复初说 ”。他认为, “正己 ”、 “安身 ”是天地万物之根本、 “身安而天下、国家可保 ”。王艮的 “复初说 ”实际上是一套修身说。(2)从安身的意义出发,提倡 “明哲保身论 ”,即强化自身的儒家道德修养来约束自己。 (3)提出 “百姓日用即道 ”的命题,把人们的饥欲食、寒欲衣等生理要求当作“道 ”,主张只有解决百姓的贫困冻馁才是真学问,才能安本立身。他的这种思想不仅极易为下层所接受,而且给宋明理学的

27、禁欲主义打开了缺口,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知识模块】 明清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39 【正确答案】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的过程中,陆续建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在氏族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女真人出猎,按氏族而行。每十人为一单位,称为一牛录,其头目称牛录额真。满族称这种组织为牛 录。努尔哈赤建立奴隶制国家之后,将这种原始狩猎组织改变为统辖三百人的基本行政单位和军事单位。改编之后,每三百人称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一固山就是一旗,共设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

28、白八旗,故称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军政和一、兵民一体的组织。八旗兵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个固山额真,即八旗旗主,即是军事统帅,又是政治首领。八旗制度的建立,使女真人的军事、行政、管理更加有效。 (1)八旗制度兴盛之因: 八旗制度是在女真族氏族制基础上发展 而来的,有一定的组织基础。 适应了女真社会经济、政治的需要。八旗兵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旗制度是军政和一、兵民一体的组织,兼有行政、军事、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是与女真社会经济、政治基础相适应的。 建立之初八旗兵无事耕猎,有事征调,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 扩大军事力量的需要。皇太极称帝之后,对军事编制进行改革,除原有的满洲八旗之外,又添置了汉

29、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合为二十四旗,扩大了军事力量。江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收归自己统辖,开创了清帝直接控制 “上三旗 ”的制度。皇太极的改革,为清政府向关内发展,夺 取全国的政权奠定了基础。 八旗制度的转型适应了新的形势需要。后金政权迁入辽河流域后,耕地面积扩大,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化过程加速。八旗制度由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逐渐演变成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以旧的形式承担了新的内容,起了质的变化。 随着发展,八旗完全演变成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的一部分。皇太极直接控制了“上三旗 ”,削弱了与他实力相当的三大贝勒。清入关之后,经过顺治、康熙改革,到雍正时代,胤禛大杀满族亲贵,严禁八旗贵族与外吏勾结,削弱

30、了旗主的权力。下令八旗人民必须尊奉皇帝为至高无上的君主,脱离与旗 主的直接隶属关系。从此,八旗制度成为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旗兵驻防都市城镇之后,军事职能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八旗军作为国家的正规军队,成为清朝封建政权的军事支柱。 (2)八旗制度衰败之因: 清军入关建立政权之后,以八旗兵作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八旗兵驻防都市城镇之后,表面上仍是军政合一的组织,但军事职能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八旗人民被迫世代当兵,依靠粮饷为生,脱离了生产劳动,出现了八旗生计问题,造成了满旗不可挽回的衰落。 清定都北京之后,驻守北京的八旗兵就占全部八旗兵总数的八分之 一。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因兵有定数,饷有定额,

31、多数旗人不能去当兵,成为闲散余丁,作为八旗兵的候补人员。清政府为了保证兵源,规定闲散余丁的安排也都要从属于八旗军队的需要。他们不能自谋生计。于是,数十万旗人因困守京城,他们不读书、不做工、不生产粮食、不经营商业,中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靠朝廷拨给的房地和口粮为生,完全过着寄生生活。 八旗是清廷的根本,朝廷对八旗生计十分关切和重视,先后采取过赏赐银两、增加兵额、京旗移垦等具体办法进行解决,但是收效甚微,八旗生计问题越来越严重,爆发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甚至还有 旗兵的集众反抗。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 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

32、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知识模块】 明清 40 【正确答案】 唐中后 期,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大量逃亡,使得唐政府系之于丁身的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了。为了整顿赋税制度,保障中央政府获取足够的税收以应付安史之乱后的新形势,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年 ),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

33、整 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废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即两税法; 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量出以制入 ”,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 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 ,户等低的征钱少。 地税按田亩征收谷物。纳税的田亩以大历十四年 (779)的垦田数为准。 对不定居的行商按三十分之一征税 (后改为十分之一 ),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大致均等。 无论户税和地税,均按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因为夏秋两征,故名两税法。 两税法的实施,简化了税制,使得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

34、制有所减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两税法的实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由于 “量出以制入 ”,致使税额不断增加,且后来两 税之外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两税法规定户税钱要折合成绢帛交纳,后来由于货币不足,出现了 “钱重物轻 ”的现象,致使纳税者的实际负担增加。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实行了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把原来按照主户户等轮充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募役的费用,由管辖区内的主户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原来有差役负担的人家所交纳的,叫做 “免役钱 ”;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寺官户等也都得按照户等出 “助

35、役钱 ”;方田均税法,是在对土地进行丈量清查的基础上,将田地的亩数、主人姓名、土地好坏一一登记上册,并按土地好坏分为五等 ,均定税率高低。这项法令对大量隐瞒田地的豪强地主不利,遭到他们的反对,因此丈量工作进展很慢,仅仅在华北平原和关中盆地的五路进行过,以后便停顿下来。 明初赋是以土地为对象征收的,按田亩计算。役是以人为对象征派的。按户所征派的役,叫做里甲,按丁所征派的役,叫做均徭。而在征收的内容上,主要是征收实物和劳役。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猛烈,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旧的赋役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条鞭法便应运而生了。嘉靖十年 (1531)局部地区就出现了一条鞭法。 1581年,

36、张居正把一条鞭法推向全国。主要内 容有: 田赋折银征收。田赋中除政府所需要征收的米、麦实物外,其余所有实物均折银征收。 徭役折银上纳。所有名目的徭役,皆折成银两。原来,各种名目的徭役主要由人丁负担,现在改为按人丁和田粮两者摊派。至于摊派的比例,由于各地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地、因时表现出较大差异:有的地方以田为主,以丁为助;有的地方以丁为主,以田为辅;有的地方丁、田平均摊派;个别地方也有全部摊入田亩的。但不管程度如何,徭役摊入田赋的趋向是一致的。改革以后必须的诸役负担,由官府雇人承应。即 “一岁之役,官为佥募 ”。 赋、役银合并征收。 将田赋银和由丁、田共同承担的徭役银合并征收。 赋

37、、役银合并后,直接交与地方首府,即 “丁、粮毕输于官 ”,再由官府用银雇人应役。 统一赋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漏税;将力役部分摊入田赋,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并且赋役一概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和下层百姓的流移,地亩、人丁的确切数字总是难以查清。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解决这 一问题,清政府便对传统的按丁征税的办法进行了重大改革,废除了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 “摊丁入亩 ”制度。摊丁入亩的实行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清廷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税为准,以后额外增了,永不加赋。第二步,实行摊丁入亩,也叫地丁合一,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税银,而是把固定下来的丁税额摊到地亩上。具体办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每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称为 “地丁银 ”。同时,将地丁之外的匠班银、市丁银等其他赋役也合并在田赋中征收。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 “摊丁入亩 ”终于在全国得以推行,从而完成了中国赋 役史上的义一次大的变革。摊丁入亩的实行,使历来实行的二元税制度变成单一的土地税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知识模块】 明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