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模拟试卷 80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 “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这种观点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2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说明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 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 两种属性 ( B)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 C)离开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 D)独立存在
2、的精神实体 4 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生产实践 ( B)各类行业的分工 ( C)科学实验 ( D)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 5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 B)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 C)同一和斗争的观点 (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6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分析,体现了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 B)矛盾普遍性的观点 (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 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
3、争性的关系 (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 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8 辩证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 A)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 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9 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 B)科学技术在生产工具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 ( C)社会形态的变革有一定的顺序 ( D)生产力的性质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 10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或思想上层建筑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哲学思想 ( B
4、)道德规范 ( C)政治法律思想 ( D)文学艺术 11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A)占人口大多数 ( B)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 C)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 D)具有先进思想 12 下列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必是唯物主义者 ( B)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 ( C)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 ( D)可知论者必是辩证论者 13 时间的一维性是指 ( A)时间均匀流逝,具有不变的持续性 ( B)时间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它是不可逆的 ( C)时间既无开端又无终结,具有无限性 ( D)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 14 发展的
5、实质是 ( A)事物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C)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 D)一切质变 15 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方法 ( B)分析方法 ( C)综合方法 ( D)演绎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6 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 ( A)一元论哲学 ( B)坚持物质第一性 ( C)决定论哲学 ( D)能动的反映论 17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 B)结构主义 ( C)科学主义 ( D)存在主义 18 马克思主
6、义哲学之所以是与时 俱进的,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 ( B)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 D)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9 “此亦彼也,彼亦此也 ”,这种说法 ( A)符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 B)是一种诡辩论的现点 ( C)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 ( D)是一种相对主义的现点 20 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哲学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 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 程原理 (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
7、律原理 21 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 “动力系统 ”,其中 ( A)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C)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 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 ( 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 B)必然既是 “自由 ”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 ( C)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 性,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自由 ( D)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2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 A)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B)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
8、造过程的统一 ( C)主体的选择性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统一 ( D)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4 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 B)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摆脱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 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社会规律 ( D)人们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历史选择,通过不同的具体道 路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5 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 ( A)都是起作用的 ( B)杰出人物起作用,普通个人不起作用 ( C)正面人物起作用,反面人物不起作用 ( D)不起决定作用。 26 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 ( A)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
9、 B)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 C)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 D)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 27 经济基础在一切社会的社会关系中都属于 ( A)经济关系 ( B)物质关系 ( C)思想关系 ( D)阶级关系 28 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 形式相比,它的独特之处是 ( A)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 B)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 C)它是以抽象理论形式出现的社会意识 ( D)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自然界的活动 29 社会之所以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因为 ( 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 B)地理环境的好坏,可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发生变化 ( C)地理环境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的
10、变革 ( D)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0 鲁迅先生曾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 “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 人不吃了。 ”这说明 ( A)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螃蟹好吃这一信息 ( B)第一个吃蜘蛛的人也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蜘蛛不好吃这一信息 ( C)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犯错误都是一种有价值的认识行为 ( D)真理不可能远离错误孤立发展 31 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 “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
11、,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 ”从这一自白应得出的结论是 ( A)真理与错误既对立又统一,错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 B)对每一个认识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 C)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 D)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32 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 ( A)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 B)实践水平的制约 ( C)人们认识结构的制约 ( D)客观事物暴露程度的制约三、分析题 三、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33 江泽民在七 一讲话中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原理,分析这一论断及其重要意义。 34 下列是有关我国国情的部分材料: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22%,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 7%。从 1980年到 1996年,粮食产量增长 52.9%,但由于人口增长 24%,人均占有粮食只增长 23%,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在 300万至 500万亩左右,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 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 1/3,过去 10年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 15.9%;由于过度采伐,现有
13、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13.4%;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在全国 500个城市中,有 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 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 30%,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论关于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 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论关于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什么样的战略。 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正如在社会
14、中,每个人的能力总是在动荡的情况下而不是在其他情况下发挥出来,所以同样隐蔽在自然中的事情,只是在技术的挑衅下,而不是在任其自行游荡下,才会暴露出来。 摘自培根新工具 我 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证来组合的结果。 摘自狄德罗对自然的解释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直至今天,犹大人不会改变其特性。他们的原则,他们的上帝,仍是最实践的处世原则。 摘自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 材 料 2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 摘自王守仁答友人问传习录下 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身和非
15、我。 理智是一种行动,绝对不再是什么。 摘自费希特 “知识学 ”引论 实践理念比以前考察过的认识的理 念更高,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实践的理念即行动。 摘自黑格尔逻辑学下卷 材料 3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主体和客体、主现和客观 )交错点人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 2卷 请回答: (1)分析材料 1关于实践的观点。 (2)分析材料 2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 (3)谈谈对材料 3关于实践观的理解。 四、选做题 本题满分 10分。请在 I、 II两道试题
16、中任选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则只按第 I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36 选做题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 族之中。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 请根据这段科学论述,来分析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选做题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中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生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状况不改变,农民的积极性势必受到严重损害,农业这个基础就有动摇的危险,不仅会影响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因此
17、,2002年 3月,朱镕基总理在政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把加强农业和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 ” 请结合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前提理论条件,分析论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民收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考研政治模拟试卷 80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本题翻译成白话文是:宇宙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大东西,人是 动物界发展的最高产物。刘禹锡强调的是世界的物质性,人是自然发展的
18、产物,完全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所以, C项是正确选项。 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概括。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是指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关系。因此, B项是最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 A、 C、 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属干扰项。 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考查对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的掌握。时间空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们 和物质运动也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时间空间离不开运动,因为时间空间的测量必须以一定的物质运动为标准,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空间,因为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9、物质运动只有在时间空间中才能存在。因此,离开时间空间的物质运动和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都是不存在的。 A、 C、D项是错误的选项, B项正确反映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是正确的选项。 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有三种: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 的实践,其中生产实践是最主要的决定其他活动的实践活动。所以, A项是正确的选项。 5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确认。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物辩证法不仅是
20、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系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所以,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D项是正确选项。 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试题,考查对两点论 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的理解。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一方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信息共享、泄密的问题。但它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因此只要运用得当,是利大于弊的。所以, C项是正确选项。 7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考生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矛盾问题中的地位的
21、把握。矛盾学说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它们各自在矛盾学说中的地位不同,其中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所以, C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 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考生对辩证否定的实质的确认。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有规律的过程,即 “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 ”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2、。所以, C项是正确选项。 9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 析】 考查对生产力性质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变革的掌握。 A、B、 C选项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这句话的意义,但都不合题意。手推磨和蒸汽机是不同社会产生的基础和原因,所以, D项是最佳选项。 1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政治法律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或思想上层建筑中的地位。社会意识形态也就是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规范、文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体系。其中政治法律思想是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并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所以,它在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 C项是正确的选项。 11 【正确答案】 B 【试题
23、解析】 考查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主体就是人民群众。所以, B项是正确答案, A、 C、 D项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错误选项。 1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的关系。从哲学史上说,唯物主义者一般是可知论者,但唯心主义者则有些 主张可知论,有些主张不可知论。另外,可知论者未必都是辩证论者。如果认为人的认识可以一次完成,可以获得纯粹意义上的绝对真理,则虽然
24、坚持了可知论,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据此, B为应选项, A、C、 D为淘汰项。 1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考查时间一维性的含义。时间的一维性有其特定的含义,就是指时间的不可逆性。据此, B为应选项。 A所表述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因而为淘汰项。 C、 D分别表述的观点本身不错误,但它们不是时间一维性的含义,因而也是淘汰项。 1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发展的实质。和运动、变化等概念相比较,发展是最深刻的概念。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性的质变,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据此, B为应选项。 A、 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它们所表述的并不必然包含新
25、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 D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一切质变包括了倒退性的质变。 1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归纳法及其与其他思维方法的区别。归纳方法是指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方法是指从一般到个别;分析方法是指从整体到部分;综合方法是指从部分到整体。据此, A为应选项, B、 C、 D为淘汰项。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6 【正确答案】 A,B,C 【试题解析】 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的掌握。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不是所有唯物主义哲学的特点。因为所有唯物主
26、义哲学都坚持反映论,但是反映论有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与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论的区别。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是一元论哲学,决定论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所以, A、 B、 C项是正确选项。 17 【正确答案】 A,C 【试题解析】 考查考生对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确认。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学派林立、观点繁杂,但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人本主义 (A项 )和科学主义(C项 )。结构主义 (B项 )属于科学主义流派,存在主义 (D项 )则属于人本主义流派,因此, A、 C项是正确答案。 18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品质的理解和掌握。题干中所需要的不是回答马克思
27、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容,而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由其自身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 ”(A项 ),它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B项 ),它批判地继承发展了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它宣布没有终极真理,而只是为发展真理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C项 ),因为人 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因此它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D项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自
28、身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的与时俱进的品格。所以 A、 B、 C、 D是正确选项。 19 【正确答案】 B,D 【试题解析】 考查对相对主义观点的掌握。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有多种形式表现,其中有一种形而上学就是诡辩论。诡辩论有两种理论形态,一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二是夸大了事物、现象的相对性否认其绝对性的相对主义。而题中 “此亦彼也,彼亦此也 ”, 是说此与彼没有什么区别,此就是彼,彼也就是此。这一思想正好是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是典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因此, B、 D是应选项。本题有一定难度,它需要对形而上学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有全面的把握。 20 【正确答案】 A,C,
29、D 【试题解析】 考查对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哲学基础的把握。党的群众路线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哲学理论上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依据是,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A项 ); “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 ”(C项 ),因为 “从群众中来 ”的过程就是从“个别到一般 ”的认识过程, “到群众中去 ”的过程也就是 “再从一般到个别 ”的认识过程;还有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 ”(D项 ),因为党的群众路线正好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所以 A、 C、 D是正确选项。 B项是二元史观的观点,应
30、排除。考生选择此题难点会出在 C项和 D项上,如果根本不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提出和 C、 D项的内在联系,那么 C项和 D项是最容易被漏选的两个选项。类似综合性很强的选择题,需要考生在复习时要特别引起重视和注意。 21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考查对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把握,这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多种动力 “合力 ”的结果。其中,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A项 );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项 ); “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C项 );而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
31、D项 )。在社会发展中每个人都有作用,或大或小,或正或负,历史就是无数个个人的意志相互交错的 “合力 ”的结果。 A、B、 C、 D项是该题所要求的正确选项。 22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考查对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的掌握。自由和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对重要范畴。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A项 );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 “自由 ”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 (B项 );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两个方面,这是人的行动自由,也就是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的自由 (C项 );而且从必然到自
32、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D项 ),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 A、 B、 C、 D项是正确选项。自由和 必然这对范畴是大多数考生所不熟悉又往往被忽视的一个考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对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引起注意。 23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选择题,考查考生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具体而又复杂的过程的把握。此题非常重要。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的内容都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过程,所以 A、 B、 C、 D项都是正确选项。 24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 C、 D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觉活动对于社
33、会发展的 作用,均为应选项。 B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人的活动必然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 25 【正确答案】 A,D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任何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都起作用。从质上说,个人的作用有好、坏之分,由此划分个人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从量上说,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别,由此划分个人为历史人物与普通个人。但个人的作用不是决定作用。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另一方面,个人作用能否实现,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据此, A、 D为应选项, B、 C为淘汰 项。 26 【正确答案】 A,B,C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
34、点及其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任何社会意识都由社会存在决定,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据此, A、 B为应选项。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据此, C为应选项。 D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在无阶级社会中,任何社会意识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在内,都没有阶级性。 27 【正确答案】 A,B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经济基础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 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即物质关系,并非思想关系。上层建筑才体现思想关系。据此, A、 B为应选项, C为淘汰项。 D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在无阶级
35、社会中,经济基础并不体现阶级关系。 28 【正确答案】 A,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科学独特之处。 A、 D表述了这一独特之处,故而为应选项。 B、 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也具有继承性,许多社会意识形式也以抽象理论的形式出现,它们不是自然科学的独特之处。 29 【正确答案】 A,B,D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 B、 D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地理环境的作用,均为应选项。 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地理环境不能直接推动社会发展。地理环境对于社会的作用必须通过生产方式。 C表述的命题犯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30 【正确答案】 A,B,D 【试
36、题解析】 考查点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A之所以是应选项,是因为它表达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 B、 D之所以是应选项,是因为它们分别地表达了真理的发展不能远离谬误,而批判谬误正是发展真理的必要条件。 C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并非所有的 错误都有价值。已为人们多次犯的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的再犯,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31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与错误是一对矛盾。真理的发展不能远离错误,而是和错误相斗争发展起来的。找到了错误的原因,有助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体现着谬误向真理的转化。然而,对于认识的个体来说,并非所犯的错误愈多愈好。
37、人们常犯的可以避免的错误的再犯,对于真理的发展不再有积极的意义。据此, A、 C、 D为应选项, B为淘汰项。 32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 考查点是认识的制约性。人是认识真理的主体。对于一代人或者认识的个体来说,其认识真理具有有限性,表现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 A、 B、 C、 D所表述的都是制约认识主体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因此,它们都是应选项。 三、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33 【正确答案】 (1)人的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人
38、的发展可从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三个方面来衡量。 (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它们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 社会发展必须通过人的发展表现出来。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的程度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 社会发展的水平和人的发展的程度都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3)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论断是符合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 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39、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要尽快提高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第二,创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条件;第三,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第四,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同时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题是跨 学科的综合性试题,它要求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有关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发展的问题。回答本题时
40、,首先,要指出人的发展的具体含义以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内在关系。其次,应运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关系分析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指出入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应当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方法。 34 【正确答案】 (1)自然环境又称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 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土壤、山川、河流、矿藏、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状况。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有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虽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
41、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 “人化自然 ”,具有社会性。在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人类一方面要按照内在的需要去改造自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 “生态失调 ”,这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少且荒漠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低 a过度采伐 ,资源相对不足且浪费很大,我国的自然环境 “生态失调 ”比较严重。 (2)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条件。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人口的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人口的增长率和人口的分布状况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如果人口增长过快,
42、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生产增长率,生产满足不了人口消费和就业的需要,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增长过快,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生产增长率,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我国自然环境 “生态失调 ”问题比较严重,人口问题又相当严重,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
43、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35 【正确答案】 (1)材料 1中旧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狄德罗等虽肯定了作为实践形式之一的科学实验的能动作用,但他们只是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肯定了科学实验这种具体的社会实践形式的作用,并没有对实践概念做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和论证,因此,他们的实践观是片面的。例如,费尔巴哈提到实践,只是个人的生活实践,是饮食男女、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或是卑鄙的利已主义活动,他完全不理解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 (2)王守仁和费希特的知行观把行归结为知,是反映客观实践消融于主观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践观,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人们在认识真
44、理的过程中 ,一方面,足用客观存在的观念来克服理念的片面主观性;另一方面,是用实践的观点克服客观理念的片面性。前一方面属于观念的理性活动,后一方面属于观念的实践活动,在他看来,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主观的观念达到客观真理,但是在黑格尔那里,实践只不过是他虚构的 “绝对观念 ”这种客观精神的自我运动的一个环节,仍然只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 (3)材料 3中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地分析了实践的本性,认为必须 在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统一中去把握实践。从历史来看,劳动实践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
45、离出来,并使统一的物质世界分化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对立的方面,同时还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才使人们的主观意识能够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并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因此,实践既是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的基础,又是使对立双方达到统一的基础。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观点、知行关系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依据材料提出的问题,首先剖析培根和狄德罗等的实践观点,其次,剖析知行关系的观点,再次,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四、选做题 本 题满分 10分。请在 I、 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则只按第 I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36 【正确答案】 选做题 (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
46、合的产物,一开始就重视在城市中开展工人运动,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但是在如何从中国社会特点出发,处理好吸收工人之外的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与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关系问题上,党内曾经存在严重分歧。党内那些只靠书本和外国党的经验来决定我们党的建设的领导人,在党员的社会成分问题上犯了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的错误,单纯地从党员的社会成分构成来判断党的性质:片面地认为只要在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大量发展党员,就会改变党的性质,就有使党变为 “小资产阶级农民党 ”的危险,结果使党犯了严重的关门主义错误,使党在狭隘的小圈子里苦斗,难以肩负历史的使命。 (2)毛泽东首先在 1927年后农
47、村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正确对待和解决在农民中大量发展党员的问题,提出了从政治思想上教育农民出身的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而把他们改造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重大任务,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何建设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形成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建党思想。 (3)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应该大量吸收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这就纠正了在
48、党的组织发展问题上的长期存在的 “左 ”倾关门主义错误,此后党的队伍不断扩大。 (4)1937年抗战爆发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又紧抓 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党从秘密状态走向公开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 “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任务,将一切愿意为党的纲领而奋斗的积极分子和群众领袖特别是大量优秀知识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迅速壮大了党的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创造了整风这种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党员特别是党
49、的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 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巩固,成为争取抗战乃至整个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5)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般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了党的成分构成与党的性质的辩证关系,科学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如何发展和壮大党的队伍,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的问题:第一,反对党员成分问题上的 “唯成分论 ”,把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来自知识分子,甚至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大胆地吸收到党内来,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壮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使党真正成为全国 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二,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将全体党员,特别是来自农民等其他阶级、阶层的党员的思想提高到无产阶级思想的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在其指导下制定的纲领、路线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要求全体党员自觉地为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从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了党的先进性,使党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总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这样不断地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指导下,根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