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490151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魏晋南北朝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魏晋南北朝练习试卷 4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 (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2 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 ( A)鲜卑 ( B)匈奴 ( C)羯 ( D)氐 3 著有 “崇有论 ”,并提出 “崇有 ”思想的是 ( )。 ( A)何晏 ( B)王弼 ( C)向秀

2、( D)裴颇 4 南北朝时期的优美民歌敕勒歌出自 ( )。 ( A)匈奴族 ( B)鲜卑族 ( C)羯族 ( D)羌族 5 齐民要术 .序中写道: “今采摭经传,爱及歌谣,洵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醢 (酱醋 ),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 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这段材料表明作者 ( )。 采集古今资料的编撰原则 总结资生之业的选材 标准 重视生产技术的指导思想 祟尚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 A) ( B) ( C) ( D) 6 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出现实生活的 ( )。 ( A)恬淡舒适 ( B)政治黑暗 ( C)民族融合 ( D)经济发展 7 梁武帝时,

3、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百姓重赋而国家财乏。 ”(北 )周武帝时 “自废 (指毁佛寺 )已束,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 岂非有益。 ”这些材料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 )。 ( A)南北朝统治者尊崇佛教尤甚 ( B)南北朝时寺院经济兴盛 ( C)寺院占有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 D)兴佛与灭佛的不同结果 8 南北朝时期,南方流行的主要佛教流派是 ( )。 ( A)禅宗学 ( B)般若学 ( C)三论宗 ( D)法相宗 9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性,劳而无获。 ”贾思勰这一观点的核心是 ( )。 ( A)人定胜天 (

4、 B)因地制宜 ( C)提倡大力垦殖 ( D)提倡改革生产工具 10 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成就对应有误的是 ( )。 ( A)马钧 发明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 B)陶渊明 归园田居 ( C)钟繇 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 D)顾恺之 女史箴图 11 佛教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没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 )。 ( 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 B)民间道教的抵制 ( C)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稳固 12 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 ( )。 (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 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 ( C)对佛教教义理解

5、抱对立态 度 ( 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13 建立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神仙系统的是 ( )。 ( A)葛洪 ( B)寇谦之 ( C)陶弘景 ( D)张道陵 14 晋常璩所著的研究汉中和川、云、贵地方史的著作是 ( )。 ( A)华阳国志 ( B)太平寰宇记 ( C)元和郡县图志 ( D)禹贡地域图 15 “建安文学 ”的代表作不包括 ( )。 ( A)曹操蒿里行 ( B)王粲七哀诗 ( C)蔡文姬悲愤诗 ( D)陶渊明归园田居 16 南北朝时期,宗教广泛流 行,在下列哪些文化领域得到直接反映 ?( ) 建筑 雕刻 绘画 哲学 ( A) ( B) ( C) ( D) 17 下列文化成就,属于

6、东晋时期的有 ( )。 缀术 兰亭序 洛神赋图 归园田居 神灭论 ( A) ( B) ( C) ( D) 18 开始把汉字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是 ( )。 ( A)东汉蔡邕 ( B)曹魏钟繇 ( C)东晋王羲之 ( D)东晋王献之 19 下列科技文化成就,产生于 3世纪的是 ( )。 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马钧发明翻车 ( A) ( B) ( C) ( D) 20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这段话体现的观点是 ( )。 ( A)唯心主义思

7、想 ( B)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 C)辩证的唯物主义思 想 ( D)封建迷信思想 21 下列各项内容和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有关的是 ( )。 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 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 黄庭经等 他博采众长,世称 “书圣 ” 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父子合称 “二王 ” ( A) ( B) ( C) ( D) 22 隋唐文化的繁荣主要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 )。 ( A)北方文化 ( B)南方六朝文化 ( C)北方胡族文化 ( D)北方河朔文化与南方六朝文化 23 曹魏屯田制对促 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 ( )。 ( A)总结了汉朝西域屯田的经验 ( B)按军事编制组织

8、管理 ( C)实行封建土地国有 ( D)使流亡农民与土地结合 24 佛国记的作者是 ( )。 ( A)法显 ( B)鉴真 ( C)玄奘 ( D)慧能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25 董卓之乱 26 官渡之战 27 赤壁之战 28 屯田制 29 领兵复客制 30 占田制 31 九品中正制 32 永嘉之乱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33 简述魏晋玄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34 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练习试卷 4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9、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2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3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4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5 【正确答 案】 D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6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7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8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9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10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1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1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魏晋南

10、北朝 13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1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15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16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1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18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19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20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21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2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23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2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魏晋南

11、北朝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25 【正确答案】 董卓之乱为东汉末年地方军阀董卓拥兵进京引发的政治动乱。汉末,大将军何进秘招并州牧董卓诛杀宦官。董卓进京后,废掉少帝刘辩,拥立汉献帝,独揽朝政,打击异己,并纵兵杀掠百姓。关东诸军阀组成联盟军队共同讨伐董卓,其后董卓被部下吕布和司徒王允合谋杀死。董卓之乱对汉中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揭开 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26 【正确答案】 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进行的军阀战争。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与当时北方最大军阀袁绍发生直接碰撞。公元199年,袁绍率兵十万南

12、下攻打曹操的统治中心许昌,曹操以两万人迎敌。第二年、两军在官渡相持,曹操以少数军队偷袭乌巢,将袁绍军粮焚毁,并乘势出击,打败袁军。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曹操通过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27 【正确答案】 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军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乘机占领荆、益二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28

13、 【正确答案】 屯田制为曹魏为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需而实行的政策。196年,曹操接受了枣祗的建议,下令实行屯田。屯田又可分为民 屯和军屯,民屯即将流民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垦荒种田,由政府提供农资,收成与官府四、六分成;军屯即在军队驻扎地区,由士兵及其家属耕种土地。屯田制的实行,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军队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军需供应。但屯田制下剥削率较重,百姓和士兵逃亡或反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29 【正确答案】 孙吴政权为维护江东世家豪族利益采取的政策。孙吴政权是在流寓江南的江北大族和江南土著豪族的联合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后期 “朱、张、顾、陆 ”等江南大族在

14、政权中居于主导地位。为保障大族的特权地位 ,孙吴实行了领兵制和复客制。领兵制允许大族建立私人部曲并可世袭;复客制是政府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农民一起赐给豪族作为其私属。领兵复客制使江南豪族的势力进一步膨胀,成为东晋南朝立国的政治支柱之一。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30 【正确答案】 占田制是西晋武帝时颁布的土地及田赋制度。西晋时期,曹魏的屯田制度已遭到破坏,西晋颁布了薪的占田制。主要内容有: 普通百姓男子一人占田 70亩,女子 30亩。丁男课田 50亩,丁女 20亩,次丁男减半,次丁女不课。 户调。丁男立户者,每年缴纳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立 户者,纳半数。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酌情减少。 士

15、族地主有占田、荫客及荫亲属的权利。一品官可占 50顷,至九品占 10顷,每品之间递减 5顷;另依官品高低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世;一品官至九品官还可以荫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占田制将农民占田合法化,对士族占田给予了一定限制,但也给予了士族地主大量特权,对超限占田和土地买卖没有限制。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31 【正确答案】 曹魏后期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而推行的官吏选拔制度。曹丕接受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部分中央官吏兼任本州、郡、 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品评本区域内的士人,将之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供吏部选官参考。九品中正制推行初

16、期,还能做到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后来则完全看中出身门第,逐渐转化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32 【正确答案】 西晋末年的北方匈奴、羌少数民族内犯,攻陷洛阳并掳走怀帝的动乱。惠帝八王之乱后,朝廷日益腐败。 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国号汉。 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刘聪遣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 宁平城,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又遣刘曜破兵洛阳,俘虏怀帝,杀士兵百姓三万余。史称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加剧了西晋政局的动荡,破坏了北方的经济和生产秩序,导致了大量人口南迁。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三、简答题 31-34小题,

17、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33 【正确答案】 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后而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潮。其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未有无、自然与名教等哲理问题,也就是本体论的问题。玄学的出现,一方面有思想学术发展规律的内在作用,一方面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系。 (1)魏晋玄学是对东汉末年章句训诂之学的反动。汉代经学重视章句训诂,特别是经学与仕途相结合后,从学受经的士人甚多,章句训诂随之发展到了繁芜、破碎的地步。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马融、郑玄等人冲破了 “师法 ”、 “家法 ”,思想活跃起来。这为玄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2)道家之学由潜隐走向公开。先秦以后,黄老之学虽道秦始皇的 “焚书

18、坑儒 ”和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等劫难,但始终没有断绝。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分裂,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今文经学和谶纬神学内容空虚,丝毫无助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带有 “自然 ”、 “无为 ”色彩 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长期的战乱和残酷的政治斗争及门阀士族腐朽而无聊的生活,使得统治阶级中不少人思想消沉,试图在玄虚淡泊之中求得精神寄托,于是玄学应运而生。玄学的产生,就是黄老之学这股思潮潜流在魏晋时期的复兴,且与桓谭、王充、仲长统等人的思想有继承关系。 (3)传统经学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消失。魏晋时期,皇权式微,政治由一统走向割据。东汉王朝的衰落,使得在政治上一向获得巨大支持的经学一时之间失

19、去了依赖。此外,经学作为汉代的 “利禄之学 ”,是与汉代的察举制度相互依存的。至曹操主政, “唯才是举 ”,经学之士, 风光不再,也是造成经学退潮的重要原因。政治一统的破坏,打破了经学的学术垄断,在一种比较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中,玄学产生了。 (4)政治上的巨大变动,使士人回避政治、崇尚玄言成为一种风气。玄学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实际问题和哲理反复辩论,亦与当时士大夫的出处进退关系甚为密切。曹氏篡汉及所后的司马氏篡魏,使得当时士人的生存环境险恶,不敢直面当时的政治危局,转而探讨一些名实、才性、有无的抽象问题,以保全身家。 【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34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

20、内徙,并建立了众 多独立的政权,在与汉族政权及中原封建文化的相互碰撞之中,民族融合同时进行。 各民族政权为了生存发展,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1)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坚持 “南抚夷越 ”的民族关系方针,对散居在蜀汉 “南中 ”的各少数民族采取 “攻心为上 ”的措施,促进了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孙吴政权对山越人采取 “强者为兵,羸者补户 ”的政策,促进了山越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还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今台湾 ),加强了高山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联系。 (2)东晋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 纷纷接受汉族文化,加强与汉族上层土族势力的合作,劝课农

21、桑,设学授经,促使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接受汉文化,并吸收士族豪门参与统治,这对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3)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制总结和肯定了民族融合的成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如禁胡服,改穿汉服;废北语,改说汉语;变姓氏,改从汉姓;革婚俗,胡汉通婚。同时改革官制,修订法律,尊孔崇儒,兴立学校,在国家体制和思想文化方面全面接受汉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进一步促进了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民族大杂 居的形成,使内迁各族与汉族形成了在居住地域上的不可分离。杂居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便利了经济文化较低的民族接受较高的经济文化,使胡汉各族

22、在经济生活上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消除了阻碍民族融合的社会势力,民族隔阂逐渐减弱。胡汉各族终于在经济、文化、习俗上达到一致,再经过相互通婚混血,民族的自然差异也逐渐消失,民族融合的局面形成了。 第二,民族融合的表现,从胡族来看,除了在经济、文化上纳入封建体系外,在语言、姓氏、服饰上,也都实现了汉化。第三,民族融合这一事实,从汉族来看,是吸收了新的血液,汉族共同 体进一步扩大,而且在经济、文化中吸收了不少胡族的优秀成分,如经济生活中的畜牧生产经验,物质生活中的胡服、胡食 (胡饼、胡饭 )、胡床等,精神生活中的胡乐,胡歌、胡舞等。至于在文学方面,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木兰辞和敕勒歌,也正是胡歌与汉歌相融合的结晶。 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古代民族整合和民族地域调整的新时期。应当看到,民族融合的主流,是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化的靠拢与吸收。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融合实际上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中原的先进文化向四周的扩展。 【知识 模块】 魏晋南北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