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试卷]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工资与劳动力流动)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607559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经类试卷]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工资与劳动力流动)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财经类试卷]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工资与劳动力流动)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财经类试卷]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工资与劳动力流动)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财经类试卷]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工资与劳动力流动)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财经类试卷]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工资与劳动力流动)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工资与劳动力流动)模拟试卷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货币工资是指( ) 。(A)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B)以货币形式支付给雇员的劳动报酬(C)货币的实际购买力(D)经过价格调整以后的实际工资2 实际工资是指( ) 。(A)工资(B)福利(C)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量(D)货币工资3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差别取决于( )。(A)劳动者技能水平(B)宏观经济政策(C)工资率(D)物价水平4 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决策是根据( )做出的。(A)货币工资的变动(B)实际工资的变动(C)工资的变动(D)福利待遇的差别5 影响工资水平确定的实际因素不包括(

2、)。(A)消费水平(B)同工同酬的原则(C)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D)劳动者个人及家庭所需要的生活费用6 在确定工资水平时,所遵循的原则是( )。(A)平等互利(B)互相协商(C)有钱大家赚(D)同工同酬7 效率工资是指( ) 。(A)企业向雇员支付低于市场平均工资水平的工资(B)企业向雇员支付内部苈动力市场中较高的工资水平(C)企业向雇员支付高手其在其他企业中所能得到的工资水平(D)企业向雇员支付低于其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能得到的工资水平8 工资差别从本质上讲是同( )相联系的。(A)工资率(B)就业(C)劳动(D)技术水平9 建筑业工人的报酬比较高,是因为在这个行业中( )。(A)熟练劳动力所

3、占比重较小(B)大多数雇员都属于非熟练工人(C)熟练劳动力所占比重较大(D)对雇员的技能要求不是太高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竞争性市场结构为特征的行业,一般属于高工资产业部门(B)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有能力支付较高的工资(C)人均占有资本投资比例高的部门,一般属于低工资产业部门(D)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的部门,一般属于高工资产业部门11 下列各项不属于不同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别的是( )。(A)补偿性工资差别(B)竞争性工资差别(C)垄断性工资差别(D)正常性工资差别12 ( )不是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原因。(A)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B)从业能力的难易程度(C)职业稳定与保障程度(D

4、)承担责任大小程度13 小刘和小江的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都相同,同一年高中毕业并进入同一家化工厂工作,小刘在办公室做安全管理方面的事务性工作,而小江在车间做安全员,小江的工资比小刘每个月高 300 元,这种工资差别属于( )。(A)竞争性工资差别(B)垄断性工资差别(C)随机性工资差别(D)补偿性工资差别14 非补偿性工资差别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A)不同产业之间工资差别(B)不同职业间工资差别(C)垄断性工资差别(D)竞争性工资差别15 ( )工资差别不仅解释了不同质劳动者之间产生工资收入差异的原因,也解释了不同质劳动力之间流动的原因。(A)补偿性(B)竞争性(C)垄断性(D)制度性16

5、 ( )不是形成垄断工资差别的原因。(A)劳动者技能(B)工会的限制(C)社会经济体制(D)租金性工资收入17 采取城乡分隔的就业政策会导致( )。(A)补偿性工资差别(B)非自然垄断性工资差别(C)自然垄断性工资差别(D)竞争性工资差别18 租金性工资收入往往较高,合理地处理这部分工资的办法应当是( )。(A)经济制裁(B)道德谴责(C)课以重税(D)行政制裁19 考虑到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风险因素,雇员会偏好实行( )方案。(A)计件工资(B)计时工资(C)货币工资(D)实际工资20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个人激励计划的最大优点是( )。(A)诱使员工接受与其企业目标相一致的的一系列工作目标(

6、B)产品质量的维持(C) “团队” 精神的培养(D)机器设备的合理使用21 以个人为基础的激励性工资方案没有得到广泛运用的原因不包括( )。(A)对个人的产出进行衡量比较困难(B)机器设备容易被员工滥用(C)计件工资率的调整比较麻烦(D)员工会争取更快地完成工作22 有些企业采用集体激励工资方案,以更加紧密地将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但集体激励计划的一个缺点是( )。(A)对集体的产出进行衡量比较困难(B)机器设备容易被员工滥用(C)搭便车者的存在,会造成部分员工以消极怠工的方式来欺骗他们的同事(D)员工会争取更快地完成工作23 绩效工资方案所面临的问题根源于( )问题。(A)对个人

7、绩效的衡量(B)消除外部因素在绩效工资方案中所产生的影响(C)公平、公正(D)工资的分配24 劳动力流动是指( ) 。(A)劳动力依据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在企业间、职业间、产业间以及地区间的移动(B)企业依据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在劳动力间、产业间以及地区间的移动(C)个人工作岗位的变换(D)员工“跳槽 ”25 从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角度看,劳动力流动机制的优点不包括( )。(A)纠正地区间就业不平衡(B)减少由技术变化而引起的人力问题(C)增加就业岗位(D)减轻与经济结构变化相联系的失业问题26 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基本原因是( )。(A)政治原因(B)社会原因(C)经济原因(D)文化原因二、多项选

8、择题27 较高的工资水平对于企业可能产生的好处有( )。(A)员工辞职的可能性更小(B)员工的努力程度会上升(C)生产率会提高(D)利润水平更高(E)产品销量大28 在实际生话中,实施同工同酬原则所遇到的障碍包括( )。(A)各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的工资支付能力(B)各部门之间的工会集体谈判力量不同(C)各部门之间存在流动壁垒(D)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性质不同(E)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不同29 ( )可以成为考察工资差别的对象。(A)不同职业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别(B)不同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C)不同年龄和性别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别(D)不同工资项目之间的工资差别(E)不同国家之间的工资差别30 服装加工业一

9、般属于( )。(A)低工资产业部门(B)人工成本占成本比例较高的部门(C)资本密集型产业(D)资本对劳动力的比例较高的产业部门(E)新企业难以进入的部门31 下列关于员工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有( )。(A)工会化程度一定会引起产业之间工资率的差别(B)在生产状况不景气的部门,其工资标准将会低于总体平均水平(C)各产业部门所处的地理区域的不同一般不会产生工资差别(D)传统的高工资产业部门一般具有较高的工会化程度(E)工资率反映的是未来,而平均工资反映的是过去32 非补偿性工资差别包括( )。(A)技能性工资差别(B)垄断性工资差别(C)竞争性工资差别(D)结构性工资差别(E)劳动性工资差别33 下列

10、情况中,会发生垄断性收入的有( )。(A)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工资收入差别(B)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工资收入差别(C)竞争性所造成的工资收入差别(D)非竞争性所造成的工资收入差别(E)补偿性工资所造成的工资收入差别34 消除垄断性工资差别的手段有( )。(A)开放劳动力市场(B)对租金性工资收入课以重税(C)打破行业之间的隔离状态(D)打破地区之间的隔离状态(E)降低工资35 员工的报酬中至少有一部分取决于他们的产出或者是企业的利润的工资计划有( )。(A)计时工资计划(B)收益分享计划(C)利润分享计划(D)计件工资计划(E)定岗工资计划36 个人激励计划存在的问题有( )。(A)个人的产出水

11、平(B)产出的衡量(C)团队精神的培养(D)产品的质量(E)机器设备的合理使用37 美国大多数企业将经理人员的工资与公司在三到五年中的绩效挂钩,主要原因包括( )。(A)三年以内的时间不足以衡量企业的长期绩效(B)美国企业经理人员的任期通常是三到五年(C)在五年以后再对经理人员进行奖励所产生的激励效果太差(D)出于避税的原因(E)经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38 从一个地区来看,下列会导致该地区就业增长的情况有( )。(A)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人口增长率(B)在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C)该地区的人口密集度高于其他地区(D)该地区的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E

12、)该地区的工业发展速度缓慢39 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A)地区间人均收入差别(B)工作机会的多少(C)信息获得容易与否(D)迁移距离(E)迁移成本40 在地区劳动力流动中出现的回归迁移现象通常是由于( )。(A)迁移者在迁移之后的收入太低(B)迁移者的本来目的就是外出赚钱而不是在外地定居下来(C)国家政策的引导(D)迁移者对于新的环境不如预期的那么满意(E)迁移后故乡的收入提高41 普通服务业的劳动力净流入量比较大的原因在于服务业( )。(A)就业机会容易得到(B)劳动力大多来自人数较多但知识水平较低的群体(C)收入水平高于平均水平(D)能够学到较高水平的技能(E)能容纳

13、的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多42 农村劳动力流动比较普遍的情形有( )。(A)离土不离乡(B)离土又离乡(C)既不离土也不离乡(D)离乡不离土(E)劳动力返乡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工资与劳动力流动)模拟试卷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货币工资又称名义工资,是指雇主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际工资是指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量,它可用来说明货币工资的购买能力。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际工资是经过某种价格调整之后的

14、货币工资,通常情况下,价格调整是通过物价指数的变动来完成的,因此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差别取决于物价水平。【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因此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决策是根据实际工资的变动做出的,而不是根据货币工资的变动做出的。【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工资水平的确定要注意处于不同行业、部门或职业中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的对比关系要符合同工同酬的原则,即对于完成同等价值工作的劳动者应支付同等水平的工资。【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

15、动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效率工资是指企业向雇员支付的高于市场通行水平的工资,即企业向雇员支付高于其在其他企业中所能得到的工资水平。【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工资差别是指各类人员的工资在水平上的差异。工资差别从本质上讲是同劳动相联系的,只要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能完全相同,劳动条件的差别无法消除,工资差别就不可能消除。【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熟练劳动力所占比重是不同行业之间工资差别形成的重要原因。建筑业工人的报酬比较高是因为在这个行业的劳动力中,熟练的电工、木工、泥瓦工、管子工等所占的比例较大,由于这些工人的

16、报酬高,所以整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也高。【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情况下,规模大、人均占有资本投资比例高的产业部门,人均工资水平也较高。这是因为越是资本密集的产业,对资本投资的要求就越高,而这会对新企业的进入造成一种限制,从而易于形成卖方垄断的结构;同时,资本对劳动力的比例较高意味着,劳动报酬在企业总成本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资本的利润较高,从而有能力支付较高的工资。【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工资差别是指各类人员的工资在水平上的差异。现代经济学家认为职业之间的工资差别主要包括:补偿性工资差别、竞争性工资差别

17、和垄断性工资差别。【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补偿性工资差别是指在知识技能上无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因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工资差别。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原因包括: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从业时的不愉快程度、职业稳定与保障程度、承担责任大小程度。B 项属于不同职业之间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补偿性工资差别是指在知识技能上无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因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工资差别。这种工资差别主要是为了补偿那些在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劳动者。小刘和小江的工资

18、差别是因为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非补偿性工资差别主要包括竞争性工资差别和垄断性工资差别。其中,竞争性工资差别是非补偿性工资差别中最重要的一种,又称技能性工资差别,是指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工资差别。【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不同的职业对于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自由选择的市场条件下,尽管人们都争取进入劳动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职业,但是最终能进入这些职业的只是能力比其他人更强的劳动者;同时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由于人们总是追求更高的个

19、人收入,因此那些对劳动力质量要求较高、工资水平也较高的职业往往会吸引更多的求职者。竞争性工资差别理论认为,竞争既是使不同质的劳动者产生工资收入差别的原因,也是导致不同质劳动者之间流动的原因。【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导致垄断性工资差别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受到了自然的(如租金性工资收入)或者非自然的力量的限制(如工会、国家行政权力甚至社会经济体制的限制)。【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采取城乡分隔的就业政策,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禁止农民进入城市中的各类职业就业,从而人为地限制了劳动力供给,这便有可能使城市

20、中各类职业的劳动力价格上升,福利待遇提高。因此,城市中从事各类职业的劳动者所获得的相对较高的工资和福利中就包含了一部分垄断性工资收入,这属于非自然性垄断工资差别。【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租金性工资收入往往较高,合理地处理这部分工资的办法应当是由社会公共机构对这一类垄断性工资收入课以重税并强化管理,这种做法不仅对社会有利,同时也不会影响这部分特殊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简单的道德谴责或者不规范的行政或经济制裁,都不是处理这种高额工资收入的理想办法。【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建立在产出基础上的工资方案很明显会使得员工

21、的收入随着作为工资计算基础的产出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同时影响个人或群体产出的许多因素都取决于外部环境,而不仅仅取决于单个员工在工作中的精力状况或献身精神的强弱。由于员工被假设是规避风险的人,因此计件工资方案中所内含的这种收入波动倾向是员工们所不愿意接受的,从而导致员工更偏好实行计时工资方案。【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以个人为单位、按产出定工资的激励计划的最大优点是,它诱使员工接受与其企业目标相一致的一系列工作目标。在计件工资制下,员工们受到更快地完成工作的激励;而在佣金制下,员工们被诱导着去更为详细地评估企业顾客的需求。【知识模块】 工资

22、与劳动力流动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以个人为基础的激励性工资方案需要处理这样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产品质量的维持、“团队”精神的培养、机器设备的合理使用、工资率的确定以及产出的衡量等。由于上述问题难以解决,使得以个人为基础的激励性工资方案没有得到广泛运用。【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集体激励计划情况下,人们会逐渐发现,自己可以在不付出任何额外努力的情况下获取别人努力工作所创造的成果,而如果自己付出额外的工作代价,报酬中的大部分也仍然会归别人享有。这样,这些搭便车者的问题将会造成员工们以消极怠工的方式来欺骗他们的同事。【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

23、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绩效工资方案所面临的问题根源于我们所熟悉的一个主题,即对个人绩效的衡量问题。即使对成果的衡量是可行的,这种衡量也往往未能考虑到会对个人产出造成影响的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劳动力流动一般是指劳动力依据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在企业间、职业间、产业间以及地区间的移动。由于劳动力的流动通常能使劳动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增加收入,所以人们为劳动力流动所垫支的费用也被视为一种投资。【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角度来看,劳动力流动机制的优点包括:纠正地

24、区间就业不平衡;减少由技术变化而引起的人力问题; 减轻与经济结构变化相联系的失业问题;有利于劳动力市场根据其他市场形势的变化做出快速的调整。【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劳动力地区流动的原因极其复杂,它涉及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但经济原因是最基本的。【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二、多项选择题2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相对于员工能够在别处获得的工资而言,当前企业所支付的工资越高,员工辞职的可能性就越小;员工也意识到一旦自己违背努力工作的诺言,并且所做出的这种欺骗行为被抓住从而导致被解雇就会失掉这份高于市场工资的工作,从而会自动减少偷懒行

25、为,工作会更加努力,最终企业的生产率得到提高。【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2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同工同酬遇到的障碍包括: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水平或工资支付能力不同,做相同技术水平工作的劳动者实际上很难拿到相同的工资;在存在流动壁垒的情况下,处于人员短缺部门的劳动者与处于人员过剩部门的劳动者也往往很难实现同工同酬;各部门、各单位中是否存在工会以及工会的组织程度、集体谈判力量的强弱不同,也同样有可能使工资水平的确定偏离同工同酬状态。【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29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工资差别是指各类人员的工资在水平上的差异。它

26、既可以考察不同年龄、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别,也可以考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工资差别。同理,不同时期的工资差别演变趋势、不同行业或产业部门的工资差别、不同企业之间的工资差别,都可以成为考察的对象。【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服装加工业的特征包括:对资本投资的要求低、新企业易于进入、处于竞争性市场结构,并且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也较高,所以属于低工资产业部门。【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1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A 项,工会化程度是影响产业之间工资差异的因素,但不是绝对化的,比如美国的纺织业和服装业都是低

27、工资行业,但是纺织业的工会化程度很低,而服装业则是完全工会化;C 项,地理位置是影响产业之间工资差异的一个因素,在高工资水平地区便于找到技术较高的熟练工人,而在低工资水平地区建厂可以以较低的工资招募劳动力,从而节约劳动力费用。【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非补偿性工资差别主要包括两种:竞争性工资差别,又称技能性工资差别,指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工资差别;垄断性工资差别,指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受到了自然的或者非自然的力量的限制而出现的工资差别。【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28、 垄断性工资收入的发生包括两种情况: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出现短缺,但受某些制度性的限制,其他劳动者无法转入这个职业,从而使从事这一职业的原有劳动者获得了垄断性工资收入;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工资差别,指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或较为稀缺,但由于这种劳动力在质量上的自然特征或其质量要求,使得对这种劳动力的补充很难实现或很难马上实现,从而使从事这一职业的劳动者获得了垄断性工资收入。【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垄断性工资收入包括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和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工资差别。消除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垄断性工资

29、收入,必须从经济体制上入手,开放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相对隔离状态;消除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垄断性工资收入,比较合理的政策是由社会公共机构对这一类垄断性工资收入课以重税并强化管理,税率可以远超过普通人的个人所得税率。【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5 【正确答案】 B,C,D【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6 【正确答案】 B,C,D,E【试题解析】 个人激励计划促使员工完成与其企业目标相一致的一系列工作目标,并且不需要企业的监督人员进行严密的监督,但是这种激励计划需要处理这样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产品质量的维持; 团队精神的培养; 机器设备的合理使用;工资

30、率的确定; 产出的衡量等。【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如果采用短于三年的时间来衡量长期绩效,管理人员就有可能会被诱导去追求一种达到现期利润最大化的战略,但这些短期战略与企业的长期利润最大化目标可能是不一致的;而长于五年的考核期又使得管理人员获得奖励的时间太晚了,从而削弱该计划的激励效果。【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8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从一个地区来看,引起就业增长的要素包括:与全国经济增长率相比的预期地区增长率。当预期的地区增长率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时,该地区会吸引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流入;地区工业组合

31、。快速增长工业可以引起地区就业量的增长,而慢增长工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较少;地区优势和地区劣势。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性变化,即增长率的变化、工业组合的变化、地区优势和劣势的变化,会引起劳动力地区分布的调整(即劳动力流动)。【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39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地区间人均收入差别。差别越大,劳动力地区间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工作机会的多少。就业机会多对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吸引力就大;迁移距离。距离越远越不利于流动,越近越利于流动;迁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 劳动力迁出地区和迁入地区的关系密切程度。两个地区的各种条

32、件越相似,越有利于劳动力流动;两个地区条件差异越大,越不利于劳动力流动。【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4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回归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迁移者的动机,许多人迁移到别的地区工作只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而不是定居,所以在挣到一定数额的钱之后,他们往往要返回故乡;迁移者在迁移之后发现,当地的工资水平与工作机会并不如预料中的好,于是在失望之余,他们往往会返回原居住地;迁移者在迁到新地区后感到心理压力大,难以适应新环境,从而进行回归迁移。【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41 【正确答案】 A,E【试题解析】 普通服务业的劳动力净流入量比较大的原因在于:服务业的就业机会易得,转入服务业的劳动力大多从更低收入职业而来;服务业的发展使它能容纳的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多,因而它吸纳劳动力的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力流出的速度。【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4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比较普遍的有两种情况:离土又离乡,即与农业生产断绝联系;离土不离乡,即在从事工业部门劳动的同时还从事一些农业劳动。【知识模块】 工资与劳动力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13651-2001 Soil improvers and growing media - Extraction of calcium chloride DTPA (CAT) soluble elements《土壤改良剂和生长剂 可溶性氯化钙 DTPA(CAT)元素的提取》.pdf BS EN 13651-2001 Soil improvers and growing media - Extraction of calcium chloride DTPA (CAT) soluble elements《土壤改良剂和生长剂 可溶性氯化钙 DTPA(CAT)元素的提取》.pdf
  • BS EN 13652-2001 Soil improvers and growing media - 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nutrients and elements《土壤改良剂和生长剂 水溶性养分和元素的提取》.pdf BS EN 13652-2001 Soil improvers and growing media - 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nutrients and elements《土壤改良剂和生长剂 水溶性养分和元素的提取》.pdf
  • BS EN 13653-2017 Flexible sheets for waterproofing Waterproofing of concrete bridge decks and other concrete surfaces trafficable by vehicles Determination of shear strength《防水用柔性薄.pdf BS EN 13653-2017 Flexible sheets for waterproofing Waterproofing of concrete bridge decks and other concrete surfaces trafficable by vehicles Determination of shear strength《防水用柔性薄.pdf
  • BS EN 13654-1-2001 Soil improvers and growing media -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 Modified Kjeldahl method《土壤改良剂和生长剂 氮的测定 改良的基尔达斯法》.pdf BS EN 13654-1-2001 Soil improvers and growing media -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 Modified Kjeldahl method《土壤改良剂和生长剂 氮的测定 改良的基尔达斯法》.pdf
  • BS EN 13654-2-2001 Soil improvers and growing media -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 Dumas method《土壤改良剂和生长剂 氮的测定 DUMAS法》.pdf BS EN 13654-2-2001 Soil improvers and growing media -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 Dumas method《土壤改良剂和生长剂 氮的测定 DUMAS法》.pdf
  • BS EN 13656-2002 Characterization of waste Microwave assisted digestion with hydrofluoric (HF) nitric (HNO3) and hydrochloric (HCl) acid mixture for subsequent determination of ele.pdf BS EN 13656-2002 Characterization of waste Microwave assisted digestion with hydrofluoric (HF) nitric (HNO3) and hydrochloric (HCl) acid mixture for subsequent determination of ele.pdf
  • BS EN 13657-2002 Characterization of waste Digestion for subsequent determination of aqua regia soluble portion of elements《废弃物的特征 化学元素的王水溶解部分的系列测定用消化法》.pdf BS EN 13657-2002 Characterization of waste Digestion for subsequent determination of aqua regia soluble portion of elements《废弃物的特征 化学元素的王水溶解部分的系列测定用消化法》.pdf
  • BS EN 13658-1-2005 Metal lath and beads - Definitions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Internal plastering《金属板条和串珠 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 内部粉刷》.pdf BS EN 13658-1-2005 Metal lath and beads - Definitions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Internal plastering《金属板条和串珠 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 内部粉刷》.pdf
  • BS EN 13658-2-2005 Metal lath and beads - Definitions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External rendering《金属板条和串珠 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 外部粉刷》.pdf BS EN 13658-2-2005 Metal lath and beads - Definitions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External rendering《金属板条和串珠 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 外部粉刷》.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