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1031-2006 Structural glulam《结构用集成材》.pdf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630759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S 11031-2006 Structural glulam《结构用集成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CNS 11031-2006 Structural glulam《结构用集成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CNS 11031-2006 Structural glulam《结构用集成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CNS 11031-2006 Structural glulam《结构用集成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CNS 11031-2006 Structural glulam《结构用集成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印月9510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號 ICS 79.060 O103311031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739月19日 9510月20日 (共34頁)結構用集成材 Structural glulam 1. 適用範圍:本標準適用於結構用集成材(化粧貼面結構用集成柱除外)。 備考:本標準採國際單位制(SI),內之單位及值僅供考。 2. 用語釋義 2.1 集成元 (Lamina):構成集成材之鋸板。 2.2 結構用集成材(以下稱為集成材):以所需要之承重為目的,將集成元(包含在寬度方向拼接膠合及在長度方向 以斜接、指接或具有同等以上接合

2、性能之板材。以下相同。)纖維方向相互約 平行層積膠合而成(包含其表面以美觀為目的之單板貼面者),主要供為結構物之承重構材使用者。 2.3 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由不同品質集 成元構成之集成材。如使用於高抗彎性能之樑時,載重之方向須與層積面成直角。 2.4 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由相同品質集 成元構成之集成材。如集成元之層積數為2 片或 3 片,且使用於高抗彎性能之樑時,載重方向須與層積面成平行。 2.5 對稱構成: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集成元之品質之構成對於中立軸成對稱者。 2.6 非對稱構成: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集成元品質之構成對於中立軸為不對稱者。 2.7 短邊:集成材橫斷面之短邊。 2.8 長邊:

3、集成材橫斷面之長邊。但橫斷面為正方形者,則為層積方向之邊。 2.9 材長:通直之集成材,連結兩端最短直線之長度。 2.10 大斷面集成材:短邊在 15 cm 以上,斷面積在 300 cm2以上者。 2.11 中斷面集成材:短邊在 7.5 cm 以上,長邊在 15 cm 以上。 2.12 小斷面集成材:短邊未滿 7.5 cm,或長邊未滿 15 cm 者。 2.13 外層用集成元: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層積方向之兩外側至集成材厚度 (h)之 1/16部位,如圖 1。 2.14 次外層用集成元: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層積方向之兩外層內側至集成材厚度 (h)之 1/8 部位,如圖 1。 2.15 中間層用集成

4、元: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層積方向之兩次外層內側至集成材厚度(h)之 1/8 1/4 部位,如圖 1。 2.16 內層用集成元: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除外層用集成元、次外層用集成元及中間層用集成元以外者,如圖 1。 2 CNS 11031, O 1033 2.17 類使用環境:供作結構物之承重構材,使用膠合劑之耐水性、耐候性或耐熱性須符合高度性能要求之使用環境。如使用結構用集成材之環境會使結構用集成材之含水率超過 19 %;或直接曝露在大氣;或長時間受 太陽熱之高溫環境;或使用之膠合劑在火災時仍須具有高度膠合性能之環境等。 2.18 類使用環境:供作結構物之承重構材,使用膠合劑之耐水性、耐候性或耐熱性

5、須符合一般性要求之使用環境。 2.19 等級區分機:測定集成元之抗彎彈性模數所使用之設備。 2.20 MSR 集成元:集成元經等級區分機,使其在長度方向移動,連續測定其抗彎彈性模數者。 圖 1 3. 品質 3.1 含水率:經第 9.1 節之含水率試驗合格。 3.2 膠合性能:經第 9.2 節浸水剝離試驗、第 9.3 節煮沸剝離試驗及第 9.5 節木塊膠合剪斷試驗合格者;或經第 9.4 節減壓加壓浸水剝離試驗及第 9.5 節木塊膠合剪斷試驗合格。 3.3 集成材抗彎性能(限標示須進行抗彎試驗者):符合第 9.6 節抗彎 A 試驗合格。 3.4 集成元品質(無標示須進行抗彎試驗者):符合表 2 或

6、表 3 之規定。 3.5 集成材內集成元品質之配置(無標示須進行抗彎試驗者):符合第 4.3 節之規定。 備考:集成元之相關資料不可得時,須進行第 3.3 節集成材抗彎性能試驗。 3.6 集成元之層積數 3.6.1 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是在 4 片以上者。 3.6.2 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是在 2 片以上者。 外層用集成元 ( h161)次外層用集成元 中間層用集成元 內層用集成元 中間層用集成元 次外層用集成元 外層用集成元 ( h161) h:集成材厚度 3 CNS 11031, O 1033 3.7 集成材材面之品質:符合表 13 之規定。 3.8 彎曲(限於通直材)、反翹及扭曲:極輕微。

7、3.9 彎曲部位之最小曲半徑(通直材除外):符合表14之規定。 3.10 相鄰集成元長方向縱接部位之間隔(限於在長方向縱接之集成元相互鄰接層積者):符合表15之規定。 3.11 材料 3.11.1 集成元厚度:應在 5 cm 以下,且以相等厚度為原則。修整加工後,中立軸應對稱。 3.11.2 膠合劑 (1) 標示類使用環境者,集成元之層積方向及寬度方向所使用之膠合劑為間苯二酚樹脂 (RF),或具同等以上之性能者;在長度方向縱接所使用之膠合劑為間苯二酚樹脂 (RF)、三聚氰胺樹脂 (MF)(限使用加熱硬化)或具同等以上之性能者。 (2) 標示類使用環境者(限於中斷面集成材或小斷面集成材),集成元

8、層積方向及寬度方向所使用之膠合劑為間苯二酚樹脂 (RF)、水性高分子異氰酸酯(限於小斷面集成材使用時)或具同等以上之性能者;在長度方向縱接所使用之膠合劑為間苯二酚樹脂 (RF)、水性高分子異氰酸酯、三聚氰胺樹脂 (MF)(限使用加熱硬化)、三聚氰胺尿素共縮合樹脂 (MUF)或具同等以上之性能者。 3.12 甲醛釋出量:經第 9.10 節甲醛釋出量試驗,甲醛釋出量之平均值及最大值應符合表 1 之規定。 表 1 標示符號 平均值 (mg/L) 最大值 (mg/L) F1F2F30.3以下 0.5以下 1.5以下 0.4以下 0.7以下 2.1以下 4 CNS 11031, O 1033 4. 集成

9、元之品質標準 4.1 集成元未經等級區分機測定抗彎彈性模數者 (以下稱為 目視區分之集成元) ,品質標準如表 2 所示。 表 2 項目 等級 1等 2等 3等 4等 強度性能 (限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外層用集成元、非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抗拉側的外層用集成元及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集成元) 1. 長度方向未膠合者,經第 9.6.2節抗彎 B試驗,須符合下述之要求: (1) 由第 8.1.3節取樣之試樣 集成元,抗彎彈性模數應達表 25所示平均值欄數值以上。 (2) 由第 8.1.3節取樣之試樣集成元, 95%以上抗彎彈性模數應達表 25所示下限值欄數值以上。 2. 長度方向膠合者,依各樹種

10、群相對應之等級,須符合下述 (1)及 (2)或 (3)及 (4)之要求: (1) 經第 9.6.3節抗彎 C試驗,試樣集成元之抗彎強度應達表 26所示平均值欄所示數值以上。 (2) 經第 9.6.3節抗彎 C試驗, 95%以上試樣集成元之抗彎強度應達表 26所示下限值欄所示數值以上。 (3) 經第 9.7節抗拉試驗,試樣集成元之抗拉強度,依試片寬度乘上表 30所列相對應係數後之值,須符合表 28所列抗拉強度平均值以上。 (4) 經第 9.7節抗拉試驗, 95%以上試樣集成元之抗拉強度,依試片寬度乘上表 30所列相對應係數後之值,須符合表 28所列抗拉強度下限值以上。 集中節徑比 20 %以下

11、30 %以下 40 %以下 50 %以下 節 及 穴 寬面之材緣部之節徑比 17 %以下 25 %以下 33 %以下 50 %以下 纖維走向傾斜比 1/16以下 1/14以下 1/12以下 1/8以下 腐朽 無 無 無 無 割裂 極輕微 極輕微 極輕微 割裂寬極小,長在 50 mm以下 變色 輕微 輕微 輕微 輕微 逆木理 輕微 輕微 輕微 輕微 平均年輪寬(放射松除外) 6 mm以下 6 mm以下 寬度未滿 19 cm者 不得具有從髓心至半徑 50 mm以內之年輪。 不得具有從髓心至半徑 50 mm以內之年輪。 不得具有從髓心至半徑 50 mm以內之年輪。 在厚度材面,髓心之長度在材長之 1

12、/4以下。 髓心部或髓心(限於放射松 ) 寬度 19 cm以上者 從材緣起 1/3材寬之部位,不得具有從髓心至半徑 50 mm以內之年輪。 從材緣起 1/3材寬之部位,不得具有從髓心至半徑 50 mm以內之年輪。從材緣起 1/3材寬之部位,不得具有從髓心至半徑 50 mm以內之年輪。在厚度材面,髓心之長度在材長之 1/4以下。 其他缺點 極輕微 極輕微 極輕微 輕微 5 CNS 11031, O 1033 備考 1. 節之量測依 CNS 14630針葉樹結構用製材規定,集中節徑比係指在 15 cm長度之材面所存在的節與穴之徑對於其所存在材面寬度的百分率之合計。 2. 纖維走向之傾斜比係指纖維走

13、向之傾斜高度對於集成元長度方向之比。 3. 髓心部位是使用透明之塑膠板其半徑從 50 mm 至 100 mm,每隔 5 mm 之描圖半圓器具等(以下稱為測定器具),將測定器具置放在橫斷面上之最接近於髓心之年輪部分,並使與 50 mm 之曲線部分相密合,測定器具之半徑是從 50 mm 至 100 mm 之曲線間的年輪與測定器具之曲線相對比進行測定(如圖 2)。 圖 2 年輪測定器具之曲線6 CNS 11031, O 1033 4.2 集成元經等級區分機測定抗彎彈性模數者(以下稱為機械 區分之集成元)。品質標準如表 3 所示。 表 3 項目 基準 強度性能 1. 經等級區分機測定之抗彎彈性模數須符

14、合表 4所示之數值。 2. MSR集成元(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外層用集成元及次外層用集成元,非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抗拉側之外層用集成元及次外層用集成元,與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集 成元為限) ,除須符合表 3之 1規定外,另須符合下述 (1)及 (2)或 (3)及 (4)之要求: (1) 經第 9.6.3節抗彎 C試驗,試樣集成 元之抗彎強度應達表 27平均值欄所示數值以上。 (2) 經第 9.6.3節抗彎 C試驗, 95%以上試樣集成元之抗彎強度應達表 27下限值欄所示數值以上。 (3) 經第 9.7節抗拉試驗,試樣集成元之抗拉強度, 依試片寬度乘上表 30所列相對應係數後之值,須符合

15、表 29所列抗拉強度平均值以上。 (4) 經第 9.7節抗拉試驗, 95%以上試樣集成元之抗拉強度,應 依試片寬度乘上表 30所列相對應係數後之值,須符合表 29所列抗拉強度下限值以上。 3. 除 MSR集成元之外之集成元(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外層用集成元及次外層用集成元,非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抗拉側之外層用集成元及次外層用集成元,與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集成元為限) ,長度方向縱接者,除須符合表 3之規定外,另須符合表 3之 1及 2之 (1)及 (2)或 (3)及 (4)之要求。 腐朽 無 割裂 極輕微 變色 輕微 逆木理 輕微 木材兩端部之品質( MSR集成元為限) 利用等級區分機

16、無法進行測定之兩端部,會使強度減低之缺點(如節、穴等)相當節徑比應小於中央部之相當節徑比。 其他之缺點 極輕微 備考: 依 CNS 14631框組壁工法結構用製材之規定計算相當節徑比,相當節徑比係指缺點在橫切面投影時之面積對於橫切面之面積之比例稱之。 7 CNS 11031, O 1033 表 4 機械區分之等級 抗彎彈性模數 (GPa103 kgf/cm2) L200 L180 L160 L140 L125 L110 L100 L90 L80 L70 L60 L50 20.0200 18.0180 16.0160 14.0140 12.5125 11.0110 10.0100 9.090 8

17、.080 7.070 6.060 5.050 4.3 層積縱接集成元之品質的構成標準:如下所述。 4.3.1 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 (1) 外層用集成元: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外層用集成元之機械強度等級如表 5 所示。表 26 之樹種群可區分成如表 6 相對應機械區分等級之 1至 4 級。 表 5 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強度等級 非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強度等級 外層用集成元利用機械區分等級或抗拉側外層用集成元機械區分之等級 E170 F495 E150 F435 E135 F375 E120 F330 E105 F300 E95 F270 E85 F255 E75 F240 E65 F22

18、5 E160 F480 E140 F420 E125 F360 E110 F315 E100 F285 E90 F255 E80 F240 E70 F225 E60 F210 L200 L180 L160 L140 L125 L110 L100 L90 L80 8 CNS 11031, O 1033 表 6 樹種群 機械區分之等級 A B C D E F L200 1級 L180 2級 1級 L160 3級 2級 1級 L140 4級 3級 2級 1級 L125 4級 3級 2級 1級 L110 4級 3級 2級 1級 L100 4級 3級 2級 L90 4級 3級 L80 4級 L70 L6

19、0 L50 9 CNS 11031, O 1033 (2) 集成元品質之構成:如表 7 所示。 表 7 區分等級 外層用集成元 次外層用集成元 中間層用集成元 內層用集成元目視區分集成元 不可使用 不可使用 不可使用 3等以上 機械區分集成元 G 1G以上 2G以上 4G以上 外層用集成元為 1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17 %以下 MSR集成元以外, 17 %以下MSR集成元以外, 17 %以下 MSR集成元以外, 33 %以下目視區分集成元 不可使用 不可使用 3等以上 4等以上 機械區分集成元 G 1G以上 2G以上 4G以上 外層用集成元為 2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17 %以下

20、 MSR集成元以外, 25%以下 MSR集成元以外, 33 %以下 MSR集成元以外, 50 %以下目視區分集成元 不可使用 2等以上 3等以上 4等以上 機械區分集成元 G 1G以上 2G以上 4G以上 外層用集成元為 3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17 %以下 MSR集成元以外, 25%以下 MSR集成元以外, 33 %以下 MSR集成元以外, 50 %以下目視區分集成元 不可使用 3等以上 3等以上 4等以上 機械區分集成元 G 1G以上 2G以上 4G以上 外層用集成元為 4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25%以下 MSR集成元以外, 33%以下 MSR集成元以外, 33 %以下 MSR

21、集成元以外, 50 %以下備考 1. G 指表 6 中與外層用集成元之級數相對應之機械區分等級。 2. 依表 6 所示, 1G、 2G、 3G、 4G 分別為 G 等級之次 1 等級、次 2等級、次 3 等級及次 4 等級。 3. 僅使用機械區分集成元時,不論表 6 所列樹種群為何,集成材均可依 1級集成元之品質構成製造,但外層用集成元應使用較表 6 中 1 級者高一機械區分等級之集成元。 4. 僅使用 MSR 區分集成元時,不論表 6 所列樹種群為何,集成材均可依 1級集成元之品質構成製造,但外層用集成元應使用表 6 中與 1 級者相對應之機械區分等級集成元。 5. 集成材之實大材強度試驗後

22、,經模擬計算結果,其強度等級被確認時,可視該集成材對該項標準為合格。 10 CNS 11031, O 1033 4.3.2 非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 (1) 抗拉側外層用集成元:非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抗拉側外層用集成元之機械區分等級如表 5 所示。依表 6 之樹種群區分抗拉側外層用集成元之等級。 (2) 集成元品質之構成:如表 8 所示。 表 8 抗 壓 側 抗 拉 側 區分等級 外層用集成元 次外層用集成元 中間層用集成元內層用集成元 內層用集成元 中間層用集成元次外層用集成元 外層用集成元 目視區分集成元 2等以上 2等以上 3等以上 3等以上 3等以上 不可使用 不可使用 不可使用機械

23、區分集成元 2G以上 2G以上 3G以上 4G以上 4G以上 2G以上 1G以上 G 抗拉側外層用集成元為 1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MSR 集成元以外,25%以下 MSR 集成元以外,25%以下 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 17 %以下目視區分集成元 3等以上 3等以上 4等以上 4等以上 4等以上 3等以上 不可使用 不可使用機械區分集成元 2G以上 2G以上 3G以上 4G以上 4G以上 2G以上 1G以上 G 抗拉側外層用集成元為 2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24、 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 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 MSR 集成元以外,50%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50%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50%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25%以下 17 %以下目視區分集成元 3等以上 3等以上 4等以上 4等以上 4等以上 3等以上 2等以上 不可使用機械區分集成元 2G以上 2G以上 3G以上 4G以上 4G以上 2G以上 1G以上 G 抗拉側外層用集成元為 3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 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 MSR 集成元以外,50%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50%以下MSR 集

25、成元以外,50%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25%以下 17 %以下目視區分集成元 3等以上 3等以上 4等以上 4等以上 4等以上 3等以上 3等以上 不可使用機械區分集成元 2G以上 2G以上 3G以上 4G以上 4G以上 2G以上 1G以上 G 抗拉側外層用集成元為 4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 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 MSR 集成元以外,50%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50%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50%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MSR 集成元以外,33%以下 25 %以下備考 1. G 指表 6 中與抗拉側外層用

26、集成元之級數相對應之機械區分等級。 2. 依表 6 所示, 1G、 2G、 3G、 4G 分別為 G 等級之次 1 等級、次 2等級、次 3 等級及次 4 等級。 3. 僅使用機械區分集成元時,不論表 6 所列樹種群為何,集成材均可依 111 CNS 11031, O 1033 級集成元之品質構成製造,但抗拉側外層用集成元應使用較表 6 中 1 級者高一機械區分等級之集成元。 4. 僅使用 MSR 區分集成元時,不論表 6 所列樹種群為何,集成材均可依 1級集成元之品質構成製造,但抗拉側外層用集成元應使用表 6 中與 1 級者相對應之機械區分等級集成元。 5. 依集成材之實大材強度試驗後,經模

27、 擬計算結果,其強度等級被確認時,可視該集成材對該項標準為合格。 4.3.3 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 4.3.3.1 集成元 (1) 目視區分之集成元:表 9 所示強度等級中,相對應表 9 所示集成元依目視區分之等級與樹種群,將集成元區分成表 10 所示的 1 級至3 級。 表 9 集成元等級 依目視區分等級 4片以上之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強度等級 3片之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強度等級 2片之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強度等級 樹種群樹種群樹種群樹種群樹種群樹種群機械區分之等級E190-F615 E190-F555 E190-F510 L200 E170-F540 E170-F495 E170-F450

28、L180 E150-F465 E150-F435 E150-F390 1等 L160 E135-F405 E135-F375 E135-F345 2等 1等 L140 E120-F375 E120-F330 E120-F300 3等 2等 1等 L125 E105-F345 E105-F300 E105-F285 3等 2等 1等 L110 E95-F315 E95-F285 E95-F270 3等 2等 1等 L100 E85-F300 E85-F270 E85-F255 3等 2等 1等 L90 E75-F270 E75-F255 E75-F240 3等 2等 L80 E65-F255 E

29、65-F240 E65-F225 3等 L70 12 CNS 11031, O 1033 表 10 樹種群 目視區分之等級 A B C D E F 1等 1級 1級 1級 1級 1級 1級 2等 2級 2級 2級 2級 2級 2級 3等 3級 3級 3級 3級 3級 3級 (2) 機械區分之集成元:表 9 所示強度等級中,與強度等級相對應的,在表 9 所示集成元之機械區分之等級與樹種群,將集成元依表 11所示區分成 1 級至 3 級。 表 11 樹種群 機械區分之等級 A B C D E F L200 1級 L180 1級 1級 L160 1級 1級 1級 L140 2級 1級 1級 1級 L

30、125 3級 2級 1級 1級 1級 L110 3級 2級 1級 1級 1級 L100 3級 2級 1級 1級 L90 3級 2級 1級 L80 3級 2級 L70 3級 4.3.3.2 集成元品質之構成:如表 12 所示。 表 12 等級 集成元 目視區分集成元 1等以上 機械區分集成元 G 集成元為 1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MSR集成元以外, 17 %以下 目視區分集成元 2等以上 機械區分集成元 G 集成元為 2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MSR集成元以外, 25 %以下 目視區分集成元 3等以上 機械區分集成元 G 集成元為 3級時 寬面材緣部位之節徑比 MSR集成元以外, 33

31、 %以下 備考: G 係指集成元依表 11 機械區分之等級。 13 CNS 11031, O 1033 5. 外觀:結構用集成材之外觀品質須符合表 13 之規定。 表 13 基準 項目 1類 2類 3類 節 (生節除外 )、穴、脂囊、脂紋、捲皮、割裂、逆木理、缺痕、疵及接合之間隙 無或修補木或以合成樹脂填充修補 輕微 變色及污染 極輕微 輕微 輕微 切削痕、膠合劑之滲出及弧邊 無 無 輕微 6. 集成材彎曲部位最小曲率:彎曲部位最小曲率半徑(彎曲部位最內側集成元之曲率半徑)應符合表 14 所示數值。 表 14 單位: mm 彎曲部位最小曲率半徑 集成元樹種為表 20樹種區分編號為 5或 6時左

32、項以外時 (表 20樹種區分編號為 1-4時 ) 集成材彎曲部位曲率半徑 最厚 集成元之厚度 部分彎曲 彎曲 部分彎曲時 彎曲 5 500 525 600 625 10 1080 1300 1280 1540 15 1770 2280 2070 2670 20 2480 3400 3000 4000 25 3500 4750 4125 5625 30 4650 6300 5490 7440 35 5950 8050 7140 9450 40 7480 9920 9000 11600 45 9360 11925 11115 13950 50 11750 14000 13500 16500 備考:

33、 部分彎曲係指集成材長度方向之彎曲部分為集成材之一部分,其他部分為通直者。 14 CNS 11031, O 1033 7. 鄰接集成元長度方向之縱接部位之間隔:如表 15 所示。 表 15 集成元 種類 區分 斜接或具同等接合性能之膠合縱接膠合集成元 指接或具同等接合性能之縱接膠合集成元 僅使用於需要高抗彎性能之樑等部位者 外層用集 成元與次外層用集成元(非對稱異等級 結構用集成材者,抗拉 側外層用集成元及次外層用集成 元為限)及相鄰接之集成元,各縱接部不可重疊。 外層用集成元 與次外層用集成元(非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者,抗拉側最外層用集成元及次外層用集成元為限)及相鄰接之集成元,各縱接部相

34、距 15 cm。 僅使用於需要高抗壓強度之柱等部位者 在相鄰接 集成元,各集成元縱接部不可重疊。 在相鄰接集成元,各集成元縱接部不可重疊。 其他 相鄰接之 集成元,各縱接部不可重疊。 相鄰接之集成元,各縱接部相距 15 cm。 備考:縱向膠合集成元經等級區分機確認,具有充分強度時,該集成材可視為合格。 8. 試驗 8.1 試驗材料之採取 8.1.1 實大材之含水率試驗、浸水剝離 試驗、煮沸剝離試驗、減壓加壓試驗、木塊膠合剪斷試驗及抗彎 A 試驗(實大材試驗為以集成材狀態進行試驗稱之,以下相同。):為供製作試片應 採取之構造用集成材,或供進行實大材試驗之抗彎 A 試驗之構造用集成材(以下稱為試樣

35、集成材)應依表 16 之規定隨機採取試樣集成材之支數。 表 16 每批量構造用集成材之支數 試樣集成材之取樣支數 10支以下 11支以上, 20支以下 21支以上, 100支以下 101支以上, 500支以下 501支以上 3支 4支 5支 6支 7支 進行再試驗時,採取左欄試樣集成材之2倍作為試樣。 15 CNS 11031, O 1033 8.1.2 模型試片之抗彎 A 試驗:依表 17 之規定,依每批量集成材之支數採取模型試片之支數。 表 17 每批量集成材之支數 模型試片之取樣支數 10支以下 11支以上, 20支以下 21支以上, 100支以下 101支以上, 500支以下 501支

36、以上 3支 4支 5支 6支 7支 8.1.3 抗彎 B 試驗、抗彎 C 試驗及抗拉強度試驗之集成元(以下稱為試樣集成元):依表 18 之規定,隨機取樣採取試樣集成元之支數。 表 18 每批量集成元之支數 試樣集成元之取樣支數 90支以下 91支以上, 280支以下 281支以上, 500支以下 501支以上, 1200支以下 1201支以上 5支 8支 13支 20支 32支 8.1.4 甲醛釋出量試驗:甲醛釋出量依表 17 之規定,依每批量構造用集成材之支數隨機取樣採取試樣集成材之支數。 表 19 每批量構造用集成材之支數 試樣集成材之取樣支數 1000支以下 1001支以上, 2000支

37、以下 2001支以上, 3000支以下 3001支以上 2支 3支 4支 5支 16 CNS 11031, O 1033 8.2 試驗結果之判定:抗彎 A 試驗、抗彎 B 試驗、抗彎 C 試驗,抗拉試驗及甲醛釋出量試驗以外之試驗是從每一批量被 採取試樣集成材所製成試片之中,試片合格數達到該項試驗相關標準為 90 %時,該批量集成材對該項試驗為合格, 70 %未滿時為不合格。合格數達到該項標準數為 70 %,未滿 90 %時,對於該批量集成材須重新採取該試驗所需試樣集成材進行再試驗,再試驗結果合格數達 90 %時,該項試驗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9. 試驗方法 9.1 含水率 (1) 試片製作:

38、從各試樣集成材製作適當大小試片 2 片。 (2) 試驗步驟:依絕乾法 (1)求出含水率。但除絕乾法以外之方法亦能清楚判定試片之合格標準時,亦可使用該方法。 註 (1) 絕乾法是將試片置於 (103 2)烘箱中乾燥至恆量,依下式計算含水率。 含水率 (%)001mmm 100 式中, m1:乾燥前質量 (g) m0:乾燥後質量 (g) (3) 合格標準:從同一試樣集成材所採取試片含水率平均值在 15 %以下。 9.2 浸水剝離 (1) 試片製作:保持橫斷面尺度狀態下,從各試樣集成材之兩端製作長度為 75 mm 之試片各 1 片。對於試片層積方向之邊長為 250 mm,集成元之寬度方向邊長為 12

39、5 mm 者,則在集成元厚度方向之中央部位製作試片,採取與膠合縱接層成平行的分割方式,分割後各試片在層積方向之邊長約為相等。 (2) 試驗步驟:試片在室溫 (10 25 )之水中浸漬 24 小時後,放入 (70 3)之烘箱中,乾燥 24 小時,乾燥後試片之含水率應較浸水前之含水率為低。但標示類使用環境者,進行上述處理反覆 2 次。由下式計算試片剝離率。測定剝離長度時,乾裂、節等所引起木材之破壞,不視為剝離。 剝離率 (%)合計橫斷面膠合層長之計橫斷面剝長之合100 (3) 合格標準:僅對試片兩橫斷面之剝離長度達 3 mm 者進行測定,兩橫斷面剝離率在 5 %以下,且在兩橫斷面之同一膠合層剝離長

40、度 ( 剝離間隙未滿0.05mm,長度未滿 3 mm 者除外 )在該膠合層長度之之 1/4 以下者,視為合格。 9.3 煮沸剝離 (1)試片製作:保持橫斷面尺度狀態下,從各試樣集成材之兩端製作長度為 75 mm之試片各 1 片。對於試片層積方向之邊長為 250 mm,集成元之寬度方向邊長為 125 mm 者,則在集成元厚度方向之中央部位製作試片,採取與膠合縱接層成平行的分割方式,分割後各試片在層積方向之邊長約為相等。 (2) 試驗步驟:將試片浸漬在煮沸水中 4 小時,更在室溫( 10 25)水中浸漬 1 小時後,從水中取出將試片放入 (70 3)烘箱中,乾燥 24 小時,乾燥後試片之含水率應較

41、試驗前之含水率為低。但標示類使用環境者,須進行上述處理反覆 2 次。 17 CNS 11031, O 1033 (3) 合格標準:僅對試片兩橫斷面之剝離長度達 3 mm 者進行測定,兩橫斷面剝離率在 5 %以下,且在兩橫斷面之同一膠合層剝離長度 ( 剝離間隙未滿0.05mm,長度未滿 3 mm 者除外 )在該膠合層長度之之 1/4 以下者,視為合格。 9.4 減壓加壓浸水剝離 (1) 試片製作:保持橫斷面尺度狀態下,從各試樣集成材之兩端製作長度為 75 mm 之試片各 1 片。對於試片層積方向之邊長為 250 mm,集成元之寬度方向邊長為 125 mm 者,則在集成元厚度方向之中央部位製作試片

42、,採取與膠合縱接層成平行的分割方式,分割後各試片在層積方向之邊長約為相等。 (2) 試驗步驟:將試片浸漬在室溫( 10 25)之水中,進行 5 分鐘壓力為0.085MPa635mmHg之減壓處理,減壓處理後,進行 1 小時壓力為 (0.520.03)MPa (5.2 0.3) kgf/cm2之加壓處理。此處理反覆進行 2 次之後,從水中取出試片,放入 (70 3)之烘箱中,乾燥 24 小時,乾燥後試片之含水率應較試驗前之含水率為低。但標示類使用環境者,須 進行上述處理反覆 2 次。 (3) 僅對試片兩橫斷面之剝離長度達 3 mm 者進行測定,兩橫斷面剝離率在 5 %以下,且在兩橫斷面之同一膠合

43、層剝離長度 (剝離間隙未滿 0.05 mm,長度未滿 3 mm 者除外 )在該膠合層長度之之 1/4 以下者,視為合格。 9.5 木塊膠合剪斷 (1) 試片製作:從各試樣集成材之兩端各取一個試片,層積方向對於全部膠合層製作成如圖 3 及圖 4 所示之集成元;對於集成元寬度方向對於膠合層製作成如圖 5 所示。但集成元寬度方向很清楚不會加以載重時,只對於層積方向之膠合層製作試片即可,試驗時試片含水率為 12%。 (2) 試驗步驟 :進行試驗時,應選擇試片破壞載重為試驗機器設備容量之 15 %至 85 %之試驗機,將試片之剪斷面與載重軸成平行,載重速度為每分鐘約9800 N1000 kgf/min,

44、直至試片破壞為止。由下式求出膠合剪斷強度與木破率。 膠合剪斷強度 (MPa)膠合面積試片破壞時之載重備考: 沿著膠合層在測定部位若有節、脂囊及其他缺點存在之試片,須先將予以排除,被排除者之膠合層,可從該膠合層之其他部位採取試片再予以試驗,其結果作為試驗結果。 (3) 合格標準:試片之膠合剪斷強度及木破率為表 20 所示數值。但對於試片之膠合剪斷強度,或是木破率之一方已達表 20 所示數值,另一方未滿時,對於該膠合層可進行再試驗。 18 CNS 11031, O 1033 圖 3 單位:mm t:集成元厚 圖 4 單位:mm t:集成元厚 圖 5 單位:mm t:集成元厚 層積方向之膠合層層積方

45、向之膠合層集成元寬方向之膠合層19 CNS 11031, O 1033 表20 樹種區分編號 樹種區分 膠合剪斷強度 MPakgf/cm2 木破率(%) 1 硬槭木、樺木、山毛櫸、櫟木、櫸木、油脂木或具同等強度之樹種 9.696 2 光臘樹、榆樹或具同等強度之樹種 8.484 60 3 扁柏、花柏、落葉松、日本赤松、日本黑松、羅森檜、南方松、花旗松或具同等強度之樹種 7.272 4 鐵杉、阿拉斯加扁柏、鉛筆柏、放射松或具同等強度之樹種 6.666 5 冷杉、雲杉、柱松、黃松、歐洲赤松、柳桉或具同等強度之樹種 6.060 65 6 柳杉、台灣杉、杉木、西部側柏或具同等強度之樹種 5.454 70

46、 9.6 抗彎強度 9.6.1 抗彎 A 9.6.1.1 試片製作:通直集成材為等斷面者,直 接使用各試樣集成材;進行實大材試驗困難者則須依下述 (1)或 (2)之規定進行。試驗時,試片之含水率為 12%。 (1) 集成材試片之製作:從各試樣集成材厚度方向之兩外側各製作 1 支。 a. 厚度為試樣集成材厚度之 1/2。 b. 寬度為試樣集成材之寬度之 1/2。 c. 長度為集成材試片之厚度的 20 倍。 d. 試樣集成材之最外側集成元在長度方向有 縱接膠合部分時,將該縱接膠合部分包含在內。 (2) 模型試片之製作 a. 集成元品質之構成應與試樣集成材相同。 b. 厚度為 30 cm。 c. 寬

47、度與試樣集成材相同。 9.6.1.2 試驗步驟:依圖 6 所示,測定在比例限度內之上限載重及下限載重及其相對應之撓曲差,求出抗彎彈性模數 (MOE)及抗彎強度 (MOR)。此時,在兩載重點施加相等載重,平均載重速度為每分鐘 14.7 MPa150 kgf/cm2以下。若標示使用方向時,使上面向上;若無標示使用方向時,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載重方向與 層積面成直角,非對稱異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抗拉側在下面,層積數 4 層之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載重方向會與層積面成直角,層積數為 2 片或 3 片之同等級結構用集成材之載重方向會與層積面成為平行。 20 CNS 11031, O 1033 圖 6 L

48、:試樣集成材、集成材試片或模型試片長度 l:跨距 h:試樣集成材、集成材試片或模型試片厚度 s:兩載重點間距 b:試樣集成材、集成材試片或模型試片寬度 備考 1. 跨距為試樣集成材、集成材試片或模型試片厚度之 18 倍。 2. 由下式計算出抗彎彈性模數 (MOE)及抗彎強度 (MOR)。 MOE(MPakgf/cm2)322ybh8)ss22)(s(P+ lllMOR(MPakgf/cm2)2bbh2)s(P3 l式中, P:比例限度內上限載重值與下限載重值之差 (Nkgf) y:與 P 相對應之撓曲差值 (mmcm) l:跨距 (mmcm) s:兩載重點間距 (mmcm) b:試樣集成材、集成材試片及模型試片寬度 (mmcm) h:試樣集成材、集成材試片及模型試片厚度 (cm) Pb:最大載重 (Nkgf) h7187=lh7187=l針盤指示計試樣集成材、集成材試片或模型試 片載重點 載重點支點 支點 4l/18=4h21 CNS 11031, O 1033 9.6.1.3 合格標準 (1) 試樣集成材、集成材試片或模型試片之平均抗彎彈性模數,須符合表 21 所列抗彎彈性模數平均值以上。 (2) 95%以上之試樣集成材、集成材試片或模型試片之抗彎彈性模數,須符合表 21 所列抗彎彈性模數下限值以上。 (3) 95%以上之試樣集成材、集成材試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际标准 > 其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