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3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83789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3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 )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课程2 教学3 苏格拉底教学法4 中世纪大学5 道尔顿制6 恩物7 教师劳动的特点。8 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特点。9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10 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11 试论教学评价的 CIPP 理论。12 试论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1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14 论述创造性的培养。2013 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 )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学术界对课程没有统一的定论,说法较多,有人认为课程是教学科目;有人认为课程即学习经验;有人认为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还有人

2、认为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总的来讲,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存在。从育人目标上讲,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上讲,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途径。2 【正确答案】 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定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德、智、体、美、劳

3、诸方面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所以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3 【正确答案】 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言以对,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让他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但也有局限,如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

4、热情;受教育者必须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此外,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4 【正确答案】 中世纪大学是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后,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中世纪大学因此应运而生。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中世纪大学的主要办学特色:教育目的: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领导体制: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 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 。前者由学生主管教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

5、后者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学位制度: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完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课程设置: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统一,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教学方法:讲演和辩论。讲演包括宣读和解释权威性教材。辩论也都从书本出发,结论是现成的。辩论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脱离实际。自治: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就表现出自治的特点,即学校的事务基本由学校自行管理。中世纪大学具有一些自己的特权,比如,大学师生免税、免服兵役等。5 【正确答案】 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

6、斯特提出以下主张:(1)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 或合同式的学习。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不强求一律。(2)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3)用“ 表格法” 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道尔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别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另外,将教室完全改为实验室也不太实际。6 【正确答案】 恩物是福禄培尔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用具。其中真正的恩物应当满足三个条件:(1)既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2)每种恩物既应

7、包含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3)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的观念,即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序的整体。7 【正确答案】 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性。首先,教师的劳动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其次,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最后,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3)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

8、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4)专业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以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而这一点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8 【正确答案】 19 世纪 6090 年代,清政府发起了洋务运动,要求向西方学习,维护封建统治。他们改革的具体措施有:(1)兴办学堂。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洋务学堂的举办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开始的。其主要类型包括外国语(“方言”)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军事学堂,如福

9、建船政学堂;技术实业学堂,如福州电报学堂。(2)派遣留学。洋务派先后启动了幼童留美和留欧教育。留美教育主要由容闳提议,选择聪慧的幼童,分为四批前去美国学习。可惜由于守旧派的阻挠,使得这批学生大部分没有完成学业便相继回国。留欧教育是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送往英、法、德留学,学习造船技术和驾驶技术,分为三批学成归国。留美与留欧教育的学生都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留欧学生在造船以及海军教育事业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评价:洋务运动的改革,以“中体西用” 为指导思想,整个改革措施仅仅局限在技术的层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从积极意义上来讲,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要求中国必须认清自

10、己的衰弱,向西方学习,向先进国家学习。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对打破封建文化的缺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体西用思想的理论阐述,也为西学在中国的发展赢得了理论基础,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得以实现。但是,洋务运动是一场不彻底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成功的改革。主要原因是“中体西用 ”思想的局限性,洋务派改革虽然主张学习西学,但是其根源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而清政府以及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王朝在生产力的发展中摇摇欲坠,即将走向灭亡。所以,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而进行改革,必然导致改革的不彻底,使得改革内容非常局限,不是整体性、全面性的改革,所以很难成功。洋务派对西学的学习也是有选择性

11、的,“西文” 和“西艺”可以学习,“西政”是不会让国人积极学习且效仿的,这与后来主张学习“西政”的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是不一样的。学习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指导思想的半封建性,都必然使洋务运动的改革不彻底。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但是洋务运动毕竟领导国人开始注重“西学” ,学习 “西学”,也为中国人从学习西学技术的层面,到学习西学政治的层面,到最后获得西学观念层面的发展走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步。9 【正确答案】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 的主张。他确信存在一种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化就是要找到这种规律,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

12、水平,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很好地学习。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裴斯泰洛齐详细论述了智育、德育、体育中的要素问题。(1)智育。智力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和观察能力,这种能力的萌芽与眼前事物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外部特征相统一,这就是事物的数目、形状、名称。儿童要认识这三个要素,必须具备相应的三种能力,即确定事物数量的计算能力,区分事物形状的测量能力,表达事物数、形及名称的语言能力。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术、几何

13、与语文。(2)德育。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爱,而儿童的爱最初表现为对母亲的爱,即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然后由爱母亲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类。(3)体育。体力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因而关节活动是体育最基本的要素;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最简单的动作进行。劳动中的许多简单的动作要素都与身体运动分不开,通过这些动作训练发展儿童的体力,也可以让儿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并且这些训练应该与感觉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裴斯泰洛齐用自己毕生的实践总结出了要素主义的教学思想,对后来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上,至今人们都还延续着从词开始的这种要素教育的

14、做法。虽然裴斯泰洛齐对各种教育领域要素的确定未必是绝对的准确,但这种思想为我们指出一种有效的、便捷的教育途径,可以说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贡献。10 【正确答案】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之后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这些低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

15、我实现作为最高级的需要,有两层含义,即完整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之分。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如家境贫寒,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归属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

16、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11 【正确答案】 CIPP 是背景 (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的缩写。CIPP 由斯塔佛尔比姆及其同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提出,并于 21 世纪初补充和完善。将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可应用性四个方面。CIPP 模式是较为成熟的方案评价模式,其阐述较为详尽,设计较为周到。优点:扩大了评价的范围和内容;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受到重视;重视过程的评价,具有动态评价的特征;可较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缺点: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输入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

17、下可能转化为泰勒模式。12 【正确答案】 (1)人的身心发是指人的心理的、社会的、生理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教育必须按规律进行才会起到主导性作用。人的发展规律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 揠苗助长”“陵节而施”,否则,欲速则不达。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

18、爱好、特长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并依此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挖掘每个个体的发展潜力,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方法,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帮助一些在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些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还要帮助学生做到善于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2)影响人

19、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因为知识有认识价值、能力价值、陶冶价值和实践价值。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特性,也就获得了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事物的可能性。然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学校自身条件的支持、家长的支持以及学生能动性的配合等。总之,这些因素交互作用,才能充分促进人的发展。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将越

20、来越大。(3)例子:教师备课需要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与特点;教师进行分组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与特点;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学生凭借主观能动性配合教学,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主导性。13 【正确答案】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师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 ”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直接影响。1927 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

21、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化。第一,指“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 ”。因为

22、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 ,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蕴含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 在劳力上劳心”。这是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这一弊端而提出的。第二,“行是知之始” 。行动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有教先学” 和

23、“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 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论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 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

24、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应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把握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在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4 【正确答案】 创造性是个体

25、利用一定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与相应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线形的而是多维的,它包括与创造活动密切联系的认知品质、人格品质和适应性品质。创造性表现在创造活动(过程)之中,其结果以“产品” 为标志,其水平以产品的“价值 ”为标准。认知品质包括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认知策略,人格品质包括创造性动力、创造性情意、创造性人格。培养创造性的方法:(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这三个方面。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校环境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

26、;其次,应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再次,应增加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最后,应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人物榜样。(2)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则需要创造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理解并鼓励学生创造;其次,要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最后,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3)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思维的“ 前进跨度”,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加大思维的“ 联想跨度”,使学生敢于把习惯上认为毫不相干的、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的问

27、题联系起来或进行移植;加大“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机会。(4)开设创造课程,教授创造技法。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开设创造性课程已成为国内外开发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在创造性课程的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基本的创造技巧与方法是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促进创造性发展的主要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系统探求法;联想类比法;组合创新法;对立思考法;转换思考法。(5)塑造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家提出的建议有:保护好奇心;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此外,自信与乐观、忍耐与恒心、合作、严谨等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