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83794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教育2 苏湖教法3 进步主义教育4 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5 最近发展区6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7 简述德育的基本途径。8 简述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9 简述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10 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11 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12 评述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13 论述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14 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2014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

2、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一定的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教育类型,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等功能。2 【正确答案】 苏湖教法是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两地讲学时采用的教学管理制

3、度,又称“ 分斋教学法 ”。这种教法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歌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明体达用” 。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创立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属于“明体” 之学,用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属于“达用”之学,用以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学生可主治一科,兼治他科。苏湖教法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北宋庆历兴学中得到推广,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正确答案】 进步主义教育是 20 世纪上半期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潮,起源于反对传统教育的

4、形式主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及其思想是美国教育界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所引发的挑战的回应,代表人物有帕克尔、杜威等。主要的理论和方法有前期的帕克尔昆西教学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和后期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等;主要观点有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等;其“实验室” 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进步主义教育给学校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变革,在反对落后的传统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 【正确答案】 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目的可分为两部分,即“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又称“ 可能的目的”,它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即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

5、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赫尔巴特认为,选择的目的固然重要,但仅居次位,最重要的是道德的目的(又称必要的目的),即培养五种道德观念,使之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需要达到的目的,它要求培养符合完善和正义观念的人。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5 【正确答案】 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或他人的启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他主张教学应当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学生的“最

6、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带动学生的发展。6 【正确答案】 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这一概念,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针对学校而言,他认为学校中知识的传授多半都应该是通过接受学习而获得的,其学习理论更加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包括: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新知识与他已有的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这三个条件,缺少其中任意一个都不能称其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7 【正确答案】 德育

7、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点:(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但这是有条件的: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思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并付诸行动。在教学中,既有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对象活动关系,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认识、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也会潜移默化地积淀为学生品德。(2)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其特点在于要实际地做,实际地交

8、往,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交往中学。有意义的劳动和社会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爱劳动、爱人民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而形成学生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许多好的品德。(3)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形成互助友爱、团结合作、尊重规则等良好品德。(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是青少年自己的组织,组织得当的团队活动能激发青少年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品德。(5)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个别谈心、咨询、讲座等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

9、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各方面问题,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的人。(6)班主任工作通过班主任工作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学校才能强有力地管理基层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更好地发挥上述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7)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学生重要的生存方式和生长方式。学生的道德行为方式和习惯的养成,道德观念在情感体验上的深化,在实际情境中的行为上的应对操作,需要通过实际的活动与交往才能实现,校园生活是其重要途径之一。8 【正确答案】 活动课程是指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与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等。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如下:(1)以儿童为中心活动课程最初是以对学科课程的否定者面貌出现的

10、。杜威反对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主张使课程满足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课程,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与内在动力。活动课程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基础,学习是真实而有意义的,兼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2)经验性活动课程注重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智能与品德得到养成与提高。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解决他们当前认为重要的问题,扩大、加深他们的已有兴趣和生活经验。(3)综合性活动课程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形成性、综合性以及因人而异的弹性,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

11、先确定目标的观念。活动课程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能使家庭和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也可以对各科知识以综合的方式进行整体性学习。9 【正确答案】 教师素养现代教师应符合时代的新需求,具备以下几种素质:高尚的师德高尚的师德要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宽厚的文化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其个性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地发展。因此,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同时,教师还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专门的教育素养a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指教师对教

12、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b教育能力素养教育能力素养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具体而言,它包括:课程开发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引导与创新能力等。c教育研究素养教育研究素养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富有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和改进各种教育问题。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心理活动的

13、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指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成员国认为:随着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供应者转换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一系列新的能力将成为教师这个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判断能力、反应能力、评估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等。10 【正确答案】 社会规范学习是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1)社会规范学习是通过规范的“内化“过程实现的个体对规范的接受过程,体现为一种内化过程。规范的接受是把外在于主

14、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社会规范是由社会组织制定的,用以约束其成员的社会行为,从而维持一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控制的思想工具。内化是一种过程,显示了某种价值逐次地成为个体一部分的过程。规范接受或内化是发生于主体头脑内部,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一种内在过程。这种内在过程的存在,只能依据主体的规范行为进行推断,人们常常依据规范行为的稳定性来推断其规范的接受程度。(2)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三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阶段依从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这一时期依从的特点包括:a盲目

15、性,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行为依据有很大的盲目性;b被动性,此时的行为是依靠外力推动而产生的;c工具性,依从行为是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工具性行为;d情境性,依从行为的外在因素或诱发因素在于一定情境所引起的实在压力(服从)或潜在压力( 从众),其内在因素或驱动因素在于维持安全的需要。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的儿童往往是对教师及家长的服从,只是为了服从权威,逃避惩罚。例如班级规则制定初期,教师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措施迫使学生遵守规则。社会规范的认同阶段认同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上、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遵从规范的现象。在这一阶段,认同的主要特点包括:a自觉性,个体的遵从

16、行为是有其认知或情感依据的,是自觉发生的,而不是对外部情境或权威命令的直接或间接压力的屈从。b主动性,认同行为有其内在驱动机制,是主动发起的,有选择性的,而不是被动地取决于情境。c稳定性,由于认同是建立在对榜样或偶像的情感趋同或对规范本身的必要性认识基础上的,这种个体内部的心理因素不会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习俗水平第三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普遍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强调对社会规范的绝对服从,强调对公共秩序的遵守。例如班级规则遵守的中期,教师通过表扬遵守规则的学生来树立榜样,学生纷纷向遵守班级规则的学生学习。社会规范的信奉阶段规范的信奉是规范的一种高级接受

17、水平,是社会规范形成的最高阶段。它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在这一阶段,信奉的特点包括:a高度自觉性,信奉行为是由主体对规范的价值信念所引起,而且同主体的认识问题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即价值体系相一致,因而是高度自觉的。b高度主动性,由于信奉行为由主体对规范的价值信念及内在奖励(自我满足)所引起,该行为的动机是内在的,不受外力制约,不受外因暗示,完全是一种自主式行为,具有高度的主动性。c坚定性,由于信奉行为与主体的价值体系相联,其动机具有深远性,因而该行为不仅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行为的稳定性表现为行为不因威胁或

18、利诱而动摇。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后习俗水平的儿童在高度自觉遵守规则的同时具有了灵活性,不墨守成规。例如班级规则成熟时期,学生感受到遵守班级规则的积极影响后,形成了遵守班级规则的高度自觉性。总之,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和信奉三个阶段,逐渐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这一过程是逐步完成的,体现为由低到高的不同的内化水平与接受层次,并依赖于不同的条件。11 【正确答案】 “ 生活教育 ”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项重要思想,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陶行知曾赴美国留学,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在反对传统

19、教育,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他提出了“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指导了当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还给后世教育以重大的现实启示。(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a教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融合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b教育对生活具有从属性这是指生活决定教育,即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c教育对生活具有改造性这是指教育绝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而是应当对生活起巨大促进作用。“生活即

20、教育 ”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a“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 。陶行知鼓励劳动群众在社会中学习、向社会学习,而他本人也在社会上先后办过各种方便劳动群众及其子弟的学习场所,通过社会的大学校,使他们受到教育。b“社会即学校 ”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

21、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 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社会即学校” ,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思想。“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对事是做,对己之长进是学,对人之影响是教。“ 教学做合一 ”包含以下要点:a“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b“教学做合一

22、”是因为 “行是知之始”;e“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 有学有教”;d“教学做合一 ”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2)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评价意义生活教育论是以“ 生活” 为逻辑的起点和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以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而展开的。生活教育要培养自觉追求真理,能为真理而献身的人;能为整个国家谋幸福,为整个人类谋利益的人;有道德的人;具有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团体自治的能力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能为实现真理去创造,去探索,去奋斗的人。生活教育论成为陶行知实践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理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局限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把

23、生活与教育混同,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12 【正确答案】 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在教育史上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及其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1)基本观点他指出班级授课制的具体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分成不同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人数可以多达几百人。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以代替传统的个别施教。每个班级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 10 人,选出一名学习好的学生为组长,协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考查学业。关于学年制和学日制。他主张在一般情况下,各年级

24、都应该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其他时间不应该接收任何儿童入学,以保证全班的学习进度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考试升入更高年级。每日上课时间为 4小时,每学习 1 小时后休息半小时。每年有 4 次较长的休假日,每次休息 8 日。关于考查和考试制度,他提出建立学时考查、学日考查、学周考查、学季考试和学年考试。其中学年考试是最重要的考试,通常在学年结束时举行,通过抽签进行口试,合格者均可升级,不合格者必须重修或勒令退学。(2)评价虽然早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耶稣会派和路德派等教派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分班、分级教学制度,并且按年、月、周规定教学进度。但是,夸美纽斯是对班级

25、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他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班级授课制是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育对象,大大加强了学校工作的计划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符合近代学校教育特别是普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广为后人采用。13 【正确答案】 学习的迁移又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既有先前知识对后续知识学习的影响,也有后续学习的知识对先前知识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促进知识迁移:(1)明确教学目标在每个新的单元教学之前为学生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有可能,可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要学生了解某一阶段

26、的目标学习。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对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知识形成联想,即有一个先行组织者,会有利于迁移的发生。(2)注重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整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材的编排上,要注意在各个教学单元相对独立的前提下,体现出各单元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前后衔接,切忌造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割裂。学习的新知识与已经学习的知识间有共同要素或成分的,可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共同要素进行学习。例如在数学课上学习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后,下一课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做法,就很好地注重了前后学习内容的联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3)整合学科内容教师要注意把各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即要注意各门学科的

27、横向联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在某一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比如数学课学习的知识可以融入到物理或化学课的学习中。(4)加强知识联系教师要重视简单的知识技能和复杂的知识技能、新知识技能和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促使学生把已学过的内容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上去;教师通过提问或简单的提示推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的、比较复杂的内容。(5)强调概括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总结的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原则的迁移;在讲解原理、原则时,要列举最大范围的例子和各种变式,使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6)重视学习

28、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可教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学生一些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将有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在实际学习中,老师可以教给学生划线或画结构图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7)培养迁移意识教师要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方式,当学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某一学科的问题时,应予以鼓励。14 【正确答案】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社会变迁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受到社会政治

29、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人口等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反作用于社会。(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a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b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c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鉴于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在当代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是提高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政治民主化。a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b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

30、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c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d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a教育对文化的传递;b教育对文化的选择;c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以起到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作用。a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c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教育的生态功能a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b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c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含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

31、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提升,对个人的社会流动起着基本的、主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b: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c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总之,教育对社会具有较大的反作用。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有赖于自身的素质,也有赖于社会条件,有赖于社会给予人的就业机会和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的机制和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