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5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艺术硕士(艺术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83814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5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艺术硕士(艺术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2015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艺术硕士(艺术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2015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艺术硕士(艺术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2015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艺术硕士(艺术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2015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艺术硕士(艺术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艺术硕士(艺术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艺术风格2 审美直觉3 艺术鉴赏4 艺术形象5 意境6 审美态度二、简答题7 列举三种以上艺术起源说及代表人物。8 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9 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原因有哪些?10 简述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三、作品分析11 分析斯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的创作特点。12 分析马蒂斯红色的和谐的绘画特点。13 从艺术语言、艺术形象或艺术意蕴这三个层次中选择一个层次,对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或其它作品进行分析。四、论述题14 举例论述艺术创作过程。15 举例谈谈对“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的理解。2015 年山

2、东师范大学考研艺术硕士(艺术基础)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正确答案】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是非常复杂的,涉及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出来。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多样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常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

3、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经济基础。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艺术的民族风格又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2 【正确答案】 审美直觉是艺术作品的具体欣赏阶段之一,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克罗齐曾在美学原理中提出:直觉即抒情的表现;直觉即艺术;直觉的成功表现即美。3 【正确答案】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

4、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20世纪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接受美学,作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一种全新的方法论,迅速在世界各国激起了巨大的理论反响。4 【正确答案】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层次之一。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他们的基本特征却是相同的。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包括三方面内容:艺

5、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5 【正确答案】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感与思想,又有来自客观现实中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唐代诗人刘禹锡最早提出“境生于象外” ,唐代司空图提出 “韵味说”,宋代严羽提出“妙悟说 ”,清代王士祯提出 “神韵说”,王国维提出 “境界说”,这些都是一种令人沉吟玩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意境的特点有: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不设不施的自然美。意境对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产生

6、很大影响,中国的文学艺术,诗词赋,戏曲、绘画、书法、园林均重视创造意境,将意境作为艺术追求的极致,体现了中国艺术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传统。6 【正确答案】 审美态度指对艺术作品采取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这里的“无利害 ”和“超功利”是相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功利态度比较而言的。艺术不但必须以自身的存在方式与社会中的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而且在接受方式上也要求有特定的审美接受方式审美态度与它相适应,从而使艺术作品在其现实性上成为艺术作品。二、简答题7 【正确答案】 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争论历时长久,至今尚未降温,多种观点跨时空并存,至今仍各执一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7、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莱奥纳尔多、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 19 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2)游戏说游戏说由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艺术史家曾把这种学说称之为“ 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理论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风靡一时,为许多人所信奉。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外观”是席勒美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人在现实生

8、活中,既受到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受到理性法则的束缚和强迫,是不自由的,这时,人们仅仅以功利为目的观察外界,就无法获得以外观为目的的快乐。游戏就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当人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目的,才能产生自由的游戏,正是这种无功利的、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推动了艺术的发生。(3)巫术说艺术起源于巫术,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巫术说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法国史前艺术家雷纳克等人首先用巫术理论去揭示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发生的原因,认为壁画与交感巫术有关。鲁迅也认为原始壁画与巫术有关。普列汉诺夫

9、认为原始宗教的产生完全取决于一定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因此,如果原始宗教具有社会发展因素的意义,那么这种意义完全植根在经济之中。(4)劳动说劳动说为研究艺术的发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受到了众多美学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的重视。沃拉斯切克、毕歇尔、希尔恩都强调音乐、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因而劳动是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力。普列汉诺夫也赞成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他认为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节奏。8 【正确答案】 艺术批评是建立在欣赏性的接受基础上的,是欣赏式接受方式的深化,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

10、实用性的特征。正是这一点,使它能以各种方式反作用于艺术创作和欣赏性的接受方式,成为调节艺术创作和大众接受之间的重要中介力量。(1)艺术批评的作用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艺术批评将通过对作品的审美价值、思想意义、风格特征、艺术手法等各个方面的阐释,给广大接受者以理论上的指导,从而使他们能有效地理解、感受和体验艺术作品。艺术批评还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艺术批评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不仅能对欣赏性的接受给以理论上的指导,而且也会对艺术家的创作起调节作用。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

11、艺术批评不仅只是对作品本身进行分析,而且也会对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考察,以此来调节、引导艺术家的创作。而艺术创作的变化,也就会反过来改变艺术接受的趋势与结构。(2)艺术批评的特征批评性的接受方式主要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它必须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重建作品内部各因素,以及作品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艺术史之间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来分析、阐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所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艺术批评的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价值判断的倾向性与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必须在符合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才能对艺术创作

12、和艺术接受起到积极的作用。9 【正确答案】 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体现了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1)艺术家的艺术心理定势差异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所包含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等的差异性。以具有千差万别的艺术主体去采取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构思艺术意象并选用千变万化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艺术意象,势必会形成种种不同特色、富有个性、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即势必会产生不可替代性的艺术作品。(2)艺术家的理想与抱负差异主宰艺术创作全过程的艺术家的敬业心,以及追求艺术作品独创性的理想和抱负具有差异性。从不可替代的艺术作品中,既鲜明

13、地展示了艺术家所处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艺术思想、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等诸方面的不同特点,又充分表现出艺术家创作每一个艺术作品过程中的特殊环境、特殊心境、特殊体验、特殊艺术思路和特殊的创造特点。(3)艺术家的生理机制差异每个艺术家的大脑皮质是一个有机的立体的非常复杂而又精密的神经网络,它可以提供千千万万不计其数的神经通路。艺术家由于触机的不同,思路也就各异,因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线路也就不同。在诸多神经通路中的信息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所以一旦放下片刻再来重新思考,便有可能不是原来的神经线路,因而出现的表象和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即艺术意象也就不同了。10

14、【正确答案】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它既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造型艺术这一个大的类别中的艺术门类,又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1)造型性与直观性造型性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绘画是用线条、色彩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形象,摄影是用影调、色调在二度空间里创造形象,书法是通过笔墨、布白、结构、用笔来创造神采,呈现精神气韵。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塑造客观事物的形象作为基本的表现方式。造型性是这类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直观性,或称视觉性

15、,也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造型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论是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一件书法作品,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感官来感受的。这个特征,使造型艺术同文学、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区别开来。(2)瞬间性与永固性造型艺术从本质上讲是空间的静态艺术,不适于表现事物的运动和过程。但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绝对静止不变的事物。因此,造型艺术要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就必须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在动和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的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这就是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永固性指造型艺术的瞬间形象一旦被创作出来,也就同时被物质材料

16、固定下来,可以供人们多次欣赏,甚至可以千百年流传下去。由于造型艺术必须采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将事物发展变化的典型瞬间固定下来,使得造型艺术在具有瞬间性特点的同时,也具有了永固性的特点。(3)再现性与表现性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空间艺术,再现性自然成为它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造型艺术同样要表现形象的内在意蕴,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因此,表现性也是造型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集中在三个方面:它要表现出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艺术家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去进行艺术创造。三、作品分析11 【正确答案】 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于 1866 年创作,被称为“奥

17、地利第二国歌 ”。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贯穿圆舞曲节奏,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1)序奏特点开始时,小提琴在 A 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2)第一小圆舞曲特点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 A 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 B 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

18、多瑙河的赞美。(3)第二小圆舞曲特点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 D 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 B 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4)第三小圆舞曲特点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 A 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 B 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5)第四小圆舞曲特点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 A 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 B 强调舞蹈节奏

19、,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 A 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6)第五小圆舞曲特点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 A 大调上。主题A 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 B 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7)高潮和结尾特点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

20、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12 【正确答案】 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所作的油画,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日博物馆。20 世纪初法国的野兽派运动是西方绘画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其意义和后来的立体派、抽象派和超现实派有本质的区别。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是亨利.马蒂斯。(1)以一块高纯度的红色平面限定整个房间内的空间马蒂斯把室内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这块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他把蓝色的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从而在这红色平面上清楚地将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区分开来。(2)图形类比的形态表现方法欣赏者在画上看见,窗外的屋顶,与那把椅子形状相类似;花园里树木弯曲的枝丫,与桌面和墙壁上鹿角形花纹相呼应;而

21、桌布上的花梗与女佣的头发,则用的是同一种简略的线条。如果说塞尚是将装饰纹样的布当作静物的背景来画,那么,马蒂斯在这里则是将整个画面的物象,都当成了装饰纹样来处理。(3)极其有限且基本都是纯色的画面色彩高度精炼的色面组合,使该画获得强烈的色彩效果。在这幅画上,室内的红色构成全画的基调,窗外的蓝和绿色与它形成对比。而窗框的黄色和橙色,则使这一对比稍稍地得以缓和。窗外房子的粉红色,与室内红色相呼应,而室内桌布、墙纸上花纹以及桌上水果的色彩,则与窗外蓝天、绿地、黄花的颜色相谐和。纯净的色彩,使这幅画显得明丽而静雅。尽管热烈的红色在画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冷静的蓝色却仿佛是一个休止符,使画面色彩的情绪回落

22、下来。全画给人以梦幻般清纯、宁静的感受。13 【正确答案】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成功塑造了元妮、小河等女性形象,作为典型的艺术形象,以悲惨的境遇打动着每一位观影的艺术接受者。在唐山大地震中,元妮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方登遭遇亲人的舍弃,但亲情似乎始终都温暖在她们周围,整部作品以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深刻反映了蕴涵在电影文本背后的世态人情。(1)“元妮”形象的分析元妮是一名纺织女工,她秉持着一种中国北方女人最基本的传统道德操守,在地震中她痛失丈夫和女儿后,毅然执拗地不顾婆家的劝说,执意要留在唐山,只身将失去一条手臂的儿子抚养长大。儿子长大了,元妮依然孑然一身,拒绝电工师傅的爱情,拒绝离开地震后她和儿

23、子赖以栖居的平房小院,拒绝儿子为她购买的新房。李元妮在丧夫之后独自抚养儿子,忍受 32 年的孤独,元妮这种执拗正是出自传统女性对丈夫,对家庭从一而终的观念。这种观念规定了元妮在灾后只能坚守着废墟和丈夫、女儿的亡灵度过大半辈子的光阴。“小河”形象的分析小河年轻貌美,找一个正常无残疾又爱她的男人不会有太大问题。为了爱情她选择了方达,也许她就是爱方达的乐观、豁达及与灾难相抗衡的勇气。但是这无尊重、体谅的爱情是不平衡的。她通情达理,不去挤占方达母子的情感空间,她也喜欢元妮这苦守二三十年不肯放弃的老宅子。有了孩子以后,小河想从婆婆手里带走孩子,方达不依,小河生气地对方达说:“小心鸡飞蛋打。” 方达接着说

24、了一句很让人心碎的话:“鸡有的是,蛋也不缺。” 也就是说在已经很有钱的方达看来,可以作老婆的女人多的是,孩子当然也不会缺。在元妮、方达、小河这边似乎是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的其实不仅仅是母慈子孝,子孙同堂的天伦之乐。母亲对儿子顽固般的拒绝沟通与不尊重,儿子对母亲无限的迁就和忍耐,婆婆对媳妇孩子抚养权的剥夺,以及丈夫对妻子独立人格缺乏尊重等,都使观众看到了温情脉脉的家庭面纱下,诸多无奈牺牲的残酷真相。四、论述题14 【正确答案】 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

25、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郑板桥描述自己的画竹过程,提到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分别对应了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体验、构思、传达。(1)艺术体验体验主要是指艺术家通过长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和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体验是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从体验的主动程度上可以分为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a自发体验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体验,是在生活中自然积淀下来的经验和心理,如童年时代的记忆和平时并非有意为了创作而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等。b自觉体验是指艺术家为了创作而有意识地对生活进行观察

26、体验,特别是对生活感受最深、为生活所叩击心弦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潮起伏,形成物我同一、主客体交融的境界。从体验的深刻程度上可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a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历的所见、所闻、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比如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就是以作者本人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正是那段时期饱经痛苦的经历激发出作者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和欲望。b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吸取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27、。以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为例,这部小说就是源自于他在家乡听到检察官所讲的一个贵族青年对一个青年女仆始乱终弃的故事。(2)艺术构思构思是艺术创作者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融汇主观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审美意象的过程。审美意象本属于意义层,一旦被符号化、物质化,就成为审美形象。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尚未表达的形象,形象是可被感知的意象。构思的阶段划分a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主要特征是: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及其与社会生活媾结后而萌发出来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掌握的创作素材的激发下,作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出要创作出一个以此素材为主要内容的艺术作品的初衷

28、。b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主要特征是:艺术胚胎一艺术意象越来越发育成熟,即越来越具体清晰,最后作者接近胸有成竹了。艺术构思的重要问题是艺术意象的典型化典型化就是构思典型或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和方法。典型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类:a第一类是选取生活中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物作为骨干材料,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虚构、概括和理想化。b第二类是撷取各种人于一身,或撷取各种事于一物。托尔斯泰认为,艺术创作必须观察同样的许多人,才能塑造出一个特定的典型。这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中最常用的方法。c第三类是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造生活中没有的完全属于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如构思西游记聊斋志

29、异等神魔文艺作品时,就需要用这种典型化的方法。(3)艺术传达传达是指艺术家借助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艺术构思活动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别人感知和欣赏的艺术形象。传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编码的过程,符号化的过程,就是把内容变成形式的过程。艺术传达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笔、墨、纸等,雕塑需要大理石、青铜等,如此,才能使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客观存在的可被感知的艺术品。另外,艺术传达离不开一定的艺术语言,如绘画语言色彩、线条、光线、构图,音乐语言音色、音高、节奏、和声、复调,电影语言画面、声音、蒙太奇等。熟练的技巧不是从灵感来的,它完全要靠思索、勤勉和练习。一

30、个艺术家必须具有这种熟练技巧,才可以驾驭外在的材料,不至于因为它们不听命而受到妨碍。为了获得这种熟练的技巧,需要付出长期的艰巨的劳动,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心血。王羲之的“ 墨池” ,张芝的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些都说明只有经过艰苦的长期磨炼,才能高度自由地掌握艺术技巧。15 【正确答案】 “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艺术接受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受主体意识影响,所得到的审美感受也不一样;另一方面,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审美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由不同背景、不同阅历、不同学识的接受主体完成对作品的解读,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接受者与艺术家共

31、同完成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1)艺术接受具有主体性特征审美活动,凝聚了欣赏者的主观创造,可谓是一种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也受到了欣赏者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影响,因此,欣赏活动也因主体不同而显得各有意义,也就是通常理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主体在艺术欣赏中对同一作品会产生不同的理解a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 中明确提出“ 诗无达诂 ”,标举审美鉴赏的主体差异性。刘勰也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文章纷繁多杂,文采各有所异,每个人的审美又多各有偏好,不可能周全兼备。鲁迅在谈红楼梦时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不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32、,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b西方理论界也有“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的观点。赫尔岑看哈姆雷特时泪流满面,但托尔斯泰却无动于衷。可见,即使是经典的作品,在不同的大文学家面前也未必都能获得共鸣。在艺术欣赏中,即使同一个主体对同一个作品也会因为欣赏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理解。审美主体随着自己心境的变化、经历的变迁,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也会随时发生着变化。这一点,宋朝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表现得很是明确。a该词分片奇巧,不同于上下阙分成两部分的传统做法,而是贯通合一,在最后一句形成转折,这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之布局类似。b作者选取三个不同

33、的人生阶段所做的同一件事情听雨,虽然这种审美活动是一样的,但少年不识愁滋味,听雨琴瑟更相合;壮年却有离别苦,听雨只觉人自凄;老年万事东流水,听雨方显心境高。因此,由于个人当时际遇之不同,获得的感受也是不同的。(2)艺术接受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接受者与创造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无限的、过程性的王朝闻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接受中再创造、再评论的理论。王朝闻先生首先提出的“ 再创造 ”“再评价”理论深刻地看到了接受是对艺术家创造的再创造,对艺术家的评价的再评价;看到了接受者与创造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还启示了接受者与接受者、创造者与创造者、创造者与接受者之间多边复杂的互动关系。

34、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创造过程的根据a首先在于艺术作品属于哲学家波普尔所说的“ 第三世界”中的存在者。即它与纯自然物的“ 第一世界” 不同,它负载着主体给予它的意义,具有符号功能。同时它也与“第二世界 ”中的纯主观的思想和观念不同,因为思想和观念已被物化在相应的物质媒材上而具有客观性。这意味着它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同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代去面对历史中无限的接受者。b对艺术作品接受的无限创造过程的根据还在于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c历史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是一个先后相继、不断向前的不可逆过程,而且在形态上它还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的。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会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总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说明了艺术接受的主体性,而这种主体性也促使艺术接受成为一个无限的审美再创造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