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83832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教育中介系统2 认知风格3 社会本位论4 正迁移5 课程内容6 庚款兴学7 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意义。8 比较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异同。9 简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10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1 简述永恒主义教育的内容。12 简述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3 负强化就是惩罚。14 法国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式。15 人的发展速度不同,说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16 论述教师必备的素养。17 论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2018 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教育中

2、介系统是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教育中介系统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教育活动方式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2 【正确答案】 认知方式是心理层面上的学习风格成分,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即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认知风格,是个体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于是就形成了人们认知方式的差异,如有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等。3 【正确答案】 社会本位论也称国家本位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

3、、凯兴斯坦纳、涂尔干等。主要观点是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相对于个体而言,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社会本位论在当代有助于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事业,但是忽视了个体的价值,否认了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完全将受教育者当成是等待被加工的“原料” ,违背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4 【正确答案】 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迁移的发生并非总是积极的影响,它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通常被称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被称为负迁移。如阅读理解的学习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一种正迁

4、移。教学中要积极利用知识的正迁移。5 【正确答案】 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注重选择两方面的知识,即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1)间接经验的选择: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它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成果,间接经验具体包含在各种形式的科学中。间接经验选择的依据是科学理论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2)直接经验的选择:直接经验是指与学生现实生活及其需要直接相关的个人知识、技能和体验的总和。如社会生活经验、学生处理与自然事物关系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技巧等。直接经验选择的依据是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社会发展的

5、要求。6 【正确答案】 清末新政时期,由于留日高峰的形成,也格外引起美国朝野的注目,认为这将不利于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美国决定将中国“庚子赔款” 中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将这笔钱用来发展留美教育。史称“庚款兴学 ”或称 “退款兴学”。这一举动被相关国家效仿。为了实施 “庚款留美”计划,中美两国分别在两地设立了“ 游美学生监督处 ”和“游美学务处” 。中国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通过这次兴学,美国的确把中国留学潮引向美国,中国留学生的流向从此发生了变化。7 【正确答案】 中世纪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有城市学校和中世纪大学。(1)城市学校: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

6、阶层需要而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也称基尔特学校)。城市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领导权上,大多属于行会和商会。后期,城市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市政府决定学费的数目、教师的选聘及儿童入学资格的确定等。在内容上,以读、写、算及商业、手工业相关的世俗知识为主。不仅扩大了教学内容,更是要求学习内容为现实服务,并以地方语教学,与以拉丁语教学的教会学校形成鲜明对比。在培养目标上,主要是从事手工业、商业的职业人才,大多为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性质。在性质上,城市学校虽然与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基本上属

7、于世俗性质。(2)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是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后,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中世纪大学因此应运而生。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 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中世纪大学的主要办学特色:教育目的: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领导体制: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 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 。前者由学生主管教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后者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学位制度:中世纪大学

8、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完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课程设置: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统一,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教学方法:讲演和辩论。讲演包括宣读和解释权威性教材。辩论也都从书本出发,结论是现成的。辩论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脱离实际。自治: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就表现出自治的特点,即学校的事务基本由学校自行管理。中世纪大学具有一些自己的特权,比如,大学师生免税、免服兵役等。8 【正确答案】 (1)察举制。察举制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它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最后根据考试成绩优劣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其实是保障了读书做官、

9、以儒术取士的落实,被称为科举制度的先导。(2)九品中正制。魏晋时期的选士制度。按门第授予官职,只授予“士族” ,限制庶族。但是这种做法挫伤了人们的求学积极性。(3)相同点。均为选士制度。(4)不同点。公平性:察举制不问出身,而九品中正制限制庶族。影响:察举制扩大了人们的求学积极性,九品中正制挫伤了人们的求学积极性。考试制度:察举制设立考试,有“ 孝廉”等科目,九品中正制不设考试科目。9 【正确答案】 第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可以减少认识过程的盲目性,节省时间和精力,有效地避免人类历史上的偶然性和曲折,从而大大提高认识效率;使学生尽快获得

10、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在此基础上为更加深入广泛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学生没有亲身实践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个人的直接经验参与和帮助,是很难对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接受、理解、消化和巩固的,直接经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所以,教学必须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第三,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传统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书本知识,在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下,我们又只偏向于学生的个人经验,这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10 【正确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有关的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智能: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动机:动机是促使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第一,情

12、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第二,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第三,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表征方式。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思维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

13、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以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11 【正确答案】 永恒主义教育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形成的一种提倡复古的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阿德勒,

14、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具体内容:(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基于古典实在论哲学,认为宇宙存在一种永恒的、绝对的、同一的实在,事物的变化以其不变的固有本质为基础,被一种永恒的普遍法则支配。理性是人性中共同的、最主要的、永恒不变的特性,建立在这一人性基础上并为表现和发展这一人性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不变的。(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1)重视了古典学科的教育内容。(2)重视教师教学的重要性。(3)重视人性本身,在教育实践

15、中,提倡人性化的教育,最终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思想的永恒主义教育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影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不大,主要局限于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永恒主义教育思潮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他们的思想和做法脱离了现实社会。12 【正确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从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和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具体表现为:(1)理论是教育实践的先导,缺乏理论,实践就容易流于形式。(2)但不能盲目地把理论作为一成不变的信条,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发展理论。(3)教育科研应当密切结

16、合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13 【正确答案】 错误。负强化是指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消极强化,也称负强化。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可见,惩罚与负强化不同之处在于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使良好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比如,某学生因为打架被学校留校察看,这里的“留校察看” 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学生打架这种不好的行为表现。此学生在察看期间意识到错误,当学校的这个处分撤销后,他再也没有打过架,这里的“撤销处罚” 就是对犯人受到惩罚之后

17、的行为表现表示肯定或赞扬,就是一种负强化。应该说,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惩罚来鼓励积极行为的过程。因此,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14 【正确答案】 错误。法国是教育体制高度集权的国家,实行帝国大学与大学区制。其特点是:第一,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作为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第二,全国的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第三,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第四,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因此,法国教育体制是中央集权制,不是地方分权式。15 【正确答案】 错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是指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前一阶段内准备了向后

18、一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每个阶段心理的发展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环境及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之间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同;二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程度也可能不同。比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因此,人的发展速度不同,说明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不是阶段性。16 【正确答案】 (1)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经验,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学科内容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知识。现代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掌

19、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广博的知识文化修养。教师应力求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接触学生的机会,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2)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地完成某学科教学任务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概括水平,以及对所教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自己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水平;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3)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关于教育的

20、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精神内核,是一个教师成为“好” 教师的精神动力。17 【正确答案】 明代王守仁的独特教学思想如下:(1)“致良知”与教育作用。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 的思想,他用“心学”的观点来阐明这一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为基础。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靠心的认识而存在,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在心中。所以他不承认有客观存在的“理” ,认为“心即理”。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 “良知”学说,认为“ 良知即是天理 ”。作为伦理道德观念的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不能自学,不教自会,它是人人所具有的,不分圣愚,而且不会

21、泯灭。但是良知在与外物的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即良知常被物欲、邪念所蒙蔽,就像明镜常被尘埃蒙蔽而失去光亮一样。所以,教育的作用在于除掉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以求“明其心” 。这就是说教育是“致良知”或者说是“学以去其昏蔽”的过程。王守仁认为人人都有良知的思想,说明人人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要自觉去恶为善。(2)“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王守仁认为儿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之中,并且“ 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 ,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就针对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

22、概括为“ 随人分限所及 ”。所谓“分限”是指人的认知发展水平和限度。首先,不顾及儿童实际能力,将高深知识灌输给他们,就像一桶水浇在幼苗上,毫无益处。教育的功劳就是随时扩充,掌握“勿助勿忘 ”的分寸;其次,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最后,教学要留有余地,顺应儿童性情,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会因为学习艰苦而厌学。“随人分限所及 ”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要因材施教,施教的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起到“益精其能” 的效果;第二,对于每个人而言要循序渐进,教学的分量应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基础,在“分限” 内恰到好处地施教。可见,这一原则承认人的差异,承认教育的作用,把

23、教学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3)论教学。教育内容:王守仁认为凡是有助于“ 求其心”的均可作为教学内容,读经、习礼、写字、弹琴、习射等,都要学习。其中写字、弹琴、习射等帮助陶冶人的本心。教育内容上王守仁提出一个著名的“训蒙教约” ,训练标准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王守仁认为,读书不能迷信书中的东西,认为“六经 皆史” 而已,这并不表示王守仁反对读书学习。他认为读经的目的是要通过经书的理,来启发自己的良知。教学方法:在修养方法方面,强调“ 事上磨炼”,就是结合具体事物,在实际中提升自己的修养。这里的“事” 指“人事”。(4)论儿童教育。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

24、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及儿童的身心特点,把儿童当作小大人是致命的弱点,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视儿童为囚犯,学校为监狱。主张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对待儿童就应该像对待小树苗一样,给予春风细雨般的呵护。教育方法:采用“ 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即以诱导、启发、讽劝的方法代替传统的“ 督”“责”“罚” 的方法。教育内容:发挥各门课程多方面的作用,歌诗、读书、习礼、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应该加以综合的运用。程序:主张动静搭配,体脑并用,精心安排课程,使儿童既得到道德熏陶,又能学到知识,锻炼身体。教育原则:“ 随人分限所及 ”,教学应量力而行,盈科而进,因材施教,尽管王守仁进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是他开始主张顺应儿童的性情,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使儿童在德、智、体、美方面都得到发展,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13724-2013 en Postal services - Apertures of private letter boxes and letter plate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Incorporating corrigendum January 2016)《邮政服务 个人信箱和信牌的开孔 要求和试.pdf EN 13724-2013 en Postal services - Apertures of private letter boxes and letter plate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Incorporating corrigendum January 2016)《邮政服务 个人信箱和信牌的开孔 要求和试.pdf
  • EN 13725-2003 en Ai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odour concentration by dynamic olfactometry (Incorporating Corrigendum January 2006)《空气质量 用动态嗅觉测量法测定气味浓度 包括勘误表-2006年1月》.pdf EN 13725-2003 en Ai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odour concentration by dynamic olfactometry (Incorporating Corrigendum January 2006)《空气质量 用动态嗅觉测量法测定气味浓度 包括勘误表-2006年1月》.pdf
  • EN 13726-1-2002 en Test Methods for Primary Wound Dressings - Part 1 Aspects of Absorbency《原创口敷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 吸收能力》.pdf EN 13726-1-2002 en Test Methods for Primary Wound Dressings - Part 1 Aspects of Absorbency《原创口敷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 吸收能力》.pdf
  • EN 13726-2-2002 en Test Methods for Primary Wound Dressings - Part 2 Moisture Vapour Transmission Rate of Permeable Film Dressings《原创口敷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 透水膜敷料水气透过率》.pdf EN 13726-2-2002 en Test Methods for Primary Wound Dressings - Part 2 Moisture Vapour Transmission Rate of Permeable Film Dressings《原创口敷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 透水膜敷料水气透过率》.pdf
  • EN 13726-3-2003 en Non-active medical devices - Test methods for primary wound dressings - Part 3 Waterproofness《非活动医疗设备 原创口敷料试验方法 第3部分 防水性》.pdf EN 13726-3-2003 en Non-active medical devices - Test methods for primary wound dressings - Part 3 Waterproofness《非活动医疗设备 原创口敷料试验方法 第3部分 防水性》.pdf
  • EN 13726-4-2003 en Non-active medical devices - Test methods for primary wound dressings - Part 4 Conformability《非放射性医疗器械 主要伤口敷料试验方法 第4部 符合性》.pdf EN 13726-4-2003 en Non-active medical devices - Test methods for primary wound dressings - Part 4 Conformability《非放射性医疗器械 主要伤口敷料试验方法 第4部 符合性》.pdf
  • EN 13726-6-2003 en Non-active medical devices - Test methods for primary wound dressing - Part 6 Odour control《非活动医疗设备 原创口敷料试验方法 第6部分 气味控制》.pdf EN 13726-6-2003 en Non-active medical devices - Test methods for primary wound dressing - Part 6 Odour control《非活动医疗设备 原创口敷料试验方法 第6部分 气味控制》.pdf
  • EN 13727-2012 en Chemical disinfectants and antiseptics - Quantitative suspension test for the evaluation of bactericidal activity in the medical area - Test method and requirement.pdf EN 13727-2012 en Chemical disinfectants and antiseptics - Quantitative suspension test for the evaluation of bactericidal activity in the medical area - Test method and requirement.pdf
  • EN 1373-2015 en Adhesives - Test method for adhesives for floor and wall coverings - Shear test《胶粘剂 地板和墙壁覆盖物胶粘剂的测试方法 剪切试验》.pdf EN 1373-2015 en Adhesives - Test method for adhesives for floor and wall coverings - Shear test《胶粘剂 地板和墙壁覆盖物胶粘剂的测试方法 剪切试验》.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