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83831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教学过程的本质。2 根据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就其中一项谈谈你的看法。3 有人说:“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黄金。 ”有人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其培养为各种人才。” 还有人说: “孩子学不好,全是学校和教师的问题。 ”请评析以上观点。4 我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的表述是什么?如何理解? 说一说我国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中有什么问题。5 学习心理的本质。6 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7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8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9 教育实验研究变量的类型及其关系。10 介绍随机抽样的几种方法。11 质的研究和量的研

2、究的区别和联系。12 自拟质的研究的研究课题,说明抽样方法,并列出访谈提纲。二、论述题13 述评苏格拉底的“ 知识即道德 ”。14 述评“中体西用 ”的思想。15 述评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6 说明书院的教学和管理特点,并评价。2018 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为教学过程是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在相关的认识与交往活动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其特殊性在于间接性,即学生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

3、实世界;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过程。(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必须以交往为背景,还要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情趣的坦诚沟通,以便激起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智慧与志趣的共享,从而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进行认识及交往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的活动;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活

4、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应有积极的价值追寻,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启示、熏陶与教益。2 【正确答案】 核心素养是教育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程度。考生也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论文得到答案,凯程的公众号中也曾讲过相关的热点问题,并对答案进行了整理,均可作为参考。核心素养是指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六大基本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具体内涵请参考下表(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项具体展开即可):3 【正确答案】 题目中的三种说法分别是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均片面地看待了影响人

5、身心发展的因素。因此,在答题时,需要先说明三种观点的片面性,再交代正确的看法应该是需要正确看待和发挥各方面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题目中的三种说法分别是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均片面地看待了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正确的看法: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提供了人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4 【正确答案】 (1)我国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6、,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理解: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或政党按照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了教育的方向,规定了我国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3)贯彻中的问题(参考)。教育方针中强调“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智育;教育方针中强调教育“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但是课堂教学常常脱离实践。5 【正确答案】 (1)行为主义。学习就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从而形成习惯

7、的过程。(2)认知主义。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3)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 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

8、,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4)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6 【正确答案】 操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冯忠良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是:(1)操作的定向阶段。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

9、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准确的定向映象可以有效地调节实际的操作活动,缺乏定向映象的操作活动经常是盲目的尝试,效率低下。(2)操作的模仿阶段。这是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其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阶段。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的熟练阶段。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

10、而实现的。7 【正确答案】 根据对“道德两难” 问题的回答,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 (09 岁) 。这个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取向。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

11、就是对的。(2)习俗水平 (915 岁)。他们能顺从现有的社会秩序,而且有维持这种秩序的内在欲望;规则已被内化,自己感到是正确的。因此,行为价值是根据遵守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所达到的程度。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这个阶段儿童的注意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它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3)后习俗水平 (15 岁以后) 。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它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已被内化

12、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了。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还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或自我谴责感。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作出的划分。它向我们勾画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的过程。科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有些个体的

13、道德发展水平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超习俗水平的阶段。该理论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并且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该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8 【正确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的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例如,解决梯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如果学生的头脑中没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平行

14、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就无法解决梯形面积的难题。(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智能: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动机: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例如,我们要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如果没有说清楚其用途,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就不会深入理解,从而无法解决难题。(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第一,在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

15、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第二,在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第三,在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表征方式。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办法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例如,我们要让学生解决一道数学难题,只呈现题目,则难以作答,但是如果在题目的表述中说清楚用加辅助线的办法解决这道题,学

16、生就会有思路作答。(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思维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如学生学会了一种数学原理,遇到与此原理相应的题,很容易用相关原理去作答,这就是思维定势。(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

17、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如学生对一道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看电视的时候,突然顿悟,作出了这道题。9 【正确答案】 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输入变量或实验处理,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包括操纵性自变量和非操纵性自变量。(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输出变量或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者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即实验者期望产生的现象,被自变量引起变化的变量。(3)无关变量:又称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

18、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例如,在假设“ 用图片辅助讲解概念的方法对 5 岁幼儿概念的记忆有明显的差异” 中,自变量为图片辅助讲解概念;因变量为 5 岁幼儿概念保持的时间;无关变量为概念学习的时间、次数、材料的熟悉程度和原有的知识基础等。关系: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情况下,自变量变化,因变量就会变化。如果无关变量控制不当,因变量变化,有可能是由自变量引起的结果,也有可能是由无关变量导致的结果。10 【正确答案】 (1)简单随机抽样。这是以随机原则为依据的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而且个体之间彼此独立。方法:抽签和随机数表法。(2)系统随机抽样。这是按

19、一定的间隔顺序,在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方法:首先,将个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准顺序排列编号。其次,确定抽样间隔,即用总体个数除以样本个数。最后采用抽签法或者随机数目表选择一个抽样的起点,然后按抽样间隔依次往下选取样本。(3)分层随机抽样。这是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样本单位的方法。在对总体进行分层时,应该使各层内部的差异最小,而使各层之间的差异最大。同时,分层要保证每个个体都能够并且只能够归属于一个层,不能有所遗漏或重叠。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方法:把总体划分成许多

20、组或层,按照随机原则在组或层中抽样,抽取的整群全体成员均为样本。11 【正确答案】 12 【正确答案】 (1)研究课题:北京市海淀区早教中心的教育质量的研究。(2)研究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各家早教中心的教育风格,以及整体教育质量情况。(3)研究工具:访谈法是其中一个方法。(4)研究对象、样本及抽样方法。第一步:通过地图或大众点评 APP 首先得知海淀区有多少家早教中心,以及地理位置。第二步:通过网络搜索,得知按照教育理念,这些早教中心分为多少类型,如智力开发型、蒙台梭利型等。第三步:在每一类依照办学规模的大小,将其分为大、中、小三类。第四步:按照分层抽样法,在每种类型的每一类中按比例抽样,这

21、样的抽样更具有完善性和代表性。(5)研究工具的编制:列访谈提纲。(6)研究程序。(7)资料的分析。二、论述题13 【正确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培养人最关键的应当是道德。经过对伦理问题的长期探索和总结,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道德” 的著名论点,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也就是教人道德。知识即道德的论断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既然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行为,也就是说德行是可教的,后世的教育家便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知识即道德的观点并不完善。此外,苏格拉底还提出“自制是德行的基础”“守法就是正义 ”“身教重于言传

22、”等重要的道德教育观点,并且以身作则,自己就是高尚道德的典范。14 【正确答案】 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新学”)与“ 中学”(“ 旧学”) 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与守旧派展开了论争,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 “中体西用 ”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注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此一来

23、,西学是中学的补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的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从整体上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给封建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得以可能,为中国近代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化的步伐。在教育方面:“中体西用 ”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挠作用。(1)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催发新式教育产生,兴办新式学堂,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

24、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2)引进西方近代科学、课程及制度,对清末教育改革既有思想层面的启发,又有实践层面的推动。(3)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为新式教育的进一步推广扫清了障碍。(4)由于“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条的支配,又阻碍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尤其是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5)“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的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15 【正确答案

25、】 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1)教育目的:一方面,从宗教世界观出发,夸美纽斯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为达到永生,现世的生活只是永生的准备,因此,教育的目的也应是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这是他的宗教性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他又有现实性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要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实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这种现实性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映。(2)教育作用:不管是哪一种教育目的观,都体现出夸美纽斯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肯定。在他看来,教育首先是改造社会、建

26、设国家的手段。这一见解是有意义的,但是他把教育当作“ 人类得救 ”的主要手段,则又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其次,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3)教育原则:教育如此重要,因而进行正确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为此,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必须遵守的两大重要原则,即教育必须适应自然原则,以及教育的“泛智”原则。首先,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秩序 ”,即客观规律。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工作有规律可循,教育者应当遵循;

27、二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探求教育的规律。其次,“泛智 ”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谓“泛智” ,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4)普及教育与泛智学校:依据前面的教育原则,夸美纽斯强调普及教育的思想,以及广泛建立泛智学校,泛智学校是泛智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具体实行。(5)统一学制并管理实施:为了便于管理全国学校,为了使所有儿童都有上学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学制,他把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分为四个阶段,

28、每个阶段六年,设有与之相适应的学校。他是最早提倡国家设置督学的教育家。另外他还严格规定校长、教师、学生的职责,强调规章制度和纪律的作用。(6)学年制与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实施主张。所谓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一学年分四个学季,四次节假日。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所谓班级授课制,就是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同时又是一位多产的教育著作家。他撰写

29、的母育学校可以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2)夸美纽斯提倡普及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提出,充分地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教育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教学原则,他的教学理论包含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性、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3)他论述了教育的作用,试图让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制定了学制和班级授课制,编写了教科书,其中很多在教育领域都有开拓性的意义,尤其在教育理论方面,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4)但是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是因为认识和时代的局限性,导致其教育思想中带有严重的

30、宗教性,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也不够准确。总而言之,其教育思想是经院哲学和 17 世纪机械唯物主义相结合的产物。16 【正确答案】 (1)书院的教学和管理特点:书院精神: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主要场所。书院功能:书院重视藏书,重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和学问并进。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 山长”或“洞主”,也是主讲者,负责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不另设管理人员和机构。书院教学:讲学活动是书院的主要内容,也是书院作为教育机构的主要标志。首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其次,教

31、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等。再次,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 的精神。最后,一些书院的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思维,重视学生兴趣等。学生学习: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成为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各有规定,说明南宋后书院已经制度化。师生关系:中国教育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书院发展倾向: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2)评价: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