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1 公共行政(华中师范大学 2007、2004 年考研真题)2 强制性公共组织(南京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相关试题: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南京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3 文化行为模型(南京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4 政府未来治理模式(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5 公共政策问题(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6 政策制定过程(对外经贸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7 不确定型决策(南京大学 2001 年考研真题)8 边界分析(对外经贸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首都经贸大学 2004、2003 年考研真题)9 文官制度(华中师范
2、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10 公共财政管理(对外经贸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11 简述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12 概述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对政府间关系的影响。(南京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13 请简要说明纠正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对外经贸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14 公共政策的功能。(首都经贸大学 2003 年考研真题)15 简述影响行政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16 简述政策德尔菲法的主要步骤。(对外经贸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17 公共政策调整的障碍。(首都经贸大学 2003 年考研真题)18
3、简述绩效评估的意义。(对外经贸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19 简述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对外经贸大学 2005 考研真题)20 简述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对外经贸大学 2008 研;华东政法学院 2007 年考研真题)21 第三部门概念辨析。(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22 简述战略管理的原则。(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相关试题:论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原则。(论述题,中国传媒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23 行政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考研真题)24 联系实际论述组织授权的作用。(对外经贸大学 2009
4、年考研真题)25 论述公共部门变革白原因。(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26 结合当前公共管理的实践。论述 21 世纪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北京师范大学2008、2004 年考研真题)27 论要继续推进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北京师范大学 1998 年考研真题)28 试论政府在社会经济转型期间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考研真题)29 根据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谈谈自己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主张。(华中师大 2004 年考研真题)30 结合我国政策实践活动。论述政策合法化的地位和作用。(首都经贸大学2006 年考研真题)31 试论述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困境,联系实际
5、说明如何克服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失范现象。(对外经贸大学 2008 研)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现代公共行政自产生以来,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履行着以下四种功能:管制功能。即协调和处理社会各种关系和利益,以在整体上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服务功能。行政系统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任务。维护功能。即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扶助功能。行政
6、系统有义务对社会的有关团体和组织提供某种帮助,并对社会的弱势集团和个人提供帮助。【知识模块】 公共管理学的视野2 【正确答案】 根据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可以将公共组织分为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三种。(1)强制性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强制性公共组织对某一事务做出裁决,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遵从,否则将受到惩罚。(2)非强制型公共组织是指除强制性公共组织和半强制性公共组织外的公共组织。这类组织不仅数量多,而且担负着重要的公共事务管理任务,其中多数是非营利的组织。这类公共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
7、性和服务性。非强制性公共组织的典型是各种院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等。【知识模块】 公共组织理论3 【正确答案】 文化行为模型是认识公共行政人员行为的一种方法,文化行为模型是基于行政人员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各不相同的认识。民族文化包括五个维度:权力距离、避免不确定性、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刚性气质一柔性气质和长期取向一短期取向。其中,权力距离是指社会接受组织机构权力不平等分配现实的程度;避免不确定性是指文化受到不明确性威胁的程度。【知识模块】 公共组织理论4 【正确答案】 政府未来治理模式一书是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的研究政府治理与改革问题的专家盖伊.彼得斯的
8、力作。该书从分析传统行政模式出发,阐明了各国政府竭力建构新的治理模式的原因,并从各国政府的革新主张和具有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中,梳理归纳出四种未来政府治理模式:市场式政府(强调政府管理市场化) 、参与式政府(主张对政府管理有更多的参与)、弹性化政府(认为政府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和解制型政府(提出减少政府内部规则)。这四种政府治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适用于不同的政府体制。对每一种政府治理模式,作者都从问题、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五个方面进行了深人分析。该书第一次系统评价了席卷全球的行政改革运动,并把各国政府的改革尝试和各种治理的观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部行政改革的理论著作,被誉为对
9、全球治理变革进行综合分析的杰出著作。【知识模块】 政府改革与治理5 【正确答案】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让某些个人问
10、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5)政府的必要行动。社会问题要列入政策议程,必须是那些被认为是很重大的问题,值得政府给予更多的注意,并依法采取政策行动加以解决。【知识模块】 公共政策6 【正确答案】 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包括政策制定中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政策议程建立、政策形成、政策采纳、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政策制定过程可能表现为时间顺序的、非线性的周期性活动。政策分析的过程由一系列知识行为组成,它的执行是一个包含基本政治行为的过程。这些政治行为可以被用来描述政策制定过程,因为从时间角度看,它们构成一系列独立的阶段:议程建立、政策形成、政策采纳、政
11、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知识模块】 公共政策7 【正确答案】 当面对可能出现不同的客观状态但又未知状态出现的概率时的决策称为完全不确定型决策,简称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所用的决策标准为:(1)大中求大标准。即比较各方案的最好效果,然后选出最理想者。这是一个乐观的标准,也是最冒险的标准。(2)最大最小标准。选用该标准时,先找出各方案的最坏后果,然后选出相对较好者。这是一个保守的标准。(3)现实主义标准。选用此标准时,先由决策者根据其对客观可能性的乐观程度的估计,设定一个“ 乐观系数 ”8(01),以 和 1-8 分别作为最大收益值和最小收益值的权数,计算各方案的现实估计值。以现实估计值最大的方案
12、作为所要选择的方案。该方案属于折衷标准,但困难在于没有一个设定乐观系数的客观办法。(4)推理标准。其依据是“ 不充足理由原则”,即认为既然没有什么充足理由可以证明哪个客观状态的出现概率较大,所以只能假定它们的概率是相同的,故亦称等概率标准。选用此标准时,先按等概率假设来计算各方案的假定期望值,然后选出假定期望值最好的方案。(5)最小最大后悔标准。决策者往往都有因客观状态的实际出现不符合愿望而后悔决策没有选好的体验,因此如何使决策后可能出现的后悔最小,就可以作为一个决策标准。【知识模块】 公共政策8 【正确答案】 边界条件,是指相对应输入情形输出等价类直接在其边缘上,稍高于其边界和低于其边界的这
13、些状态条件。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通常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值,选取刚好等于、稍小于、稍大于等价类边界值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边界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边界分析法与等价类法有两方面区别:边界分析不是从某个等价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选出一个或几个元素,使得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对象。边界分析不仅根据输入条件,还要根据输出的情况(按输出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知识模块】 公共政策9 【正确答案】 文官制度即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
14、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西方国家的政府工作人员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政务官,即经选举或由任命而产生的官员,其任期有限,通常随政府的进退而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由考试产生的一批职业官员,其去留不受政府更迭的影响,一经择优录用,只要无重大过失,就可长期任职,又称常任文官。有关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工资、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统称为文官制度。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两种主要模式:一类是英美式的类型,这一类型是在同恩赐官爵制和政党分赃制斗争过程中确立的。另一类是德、法、日本式的类型,它主要是在原有的帝国官僚制和封建制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知识模块】
15、 人力资源管理10 【正确答案】 公共财政管理包含以下五方面的内涵:1.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2.公共财政管理包括计划、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3.公共财政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的活动;4.公共财政管理是多元的、技术性的;5.目标是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知识模块】 公共经济管理11 【正确答案】 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被看作是一种与西方工业社会的政府管理相适应的实践模式,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政府组织及其结构应根据韦伯的官僚制(科层制) 原则建立并运作;政府是公共物品的惟一提供者;政治(政策制定)与行政(政策执行) 分开,并且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行政被当作一种特殊的管理
16、形式,必须由终身受雇的职业化的官僚来担任。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有:(1)作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基石的官僚体制(科层制)已被证明是一种过时、僵化和无效率的政府体制模式。官僚体制专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层叠的指挥系统,已不能有效运转,变得机构臃肿、浪费严重、效率低下。(2)政府机构作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惟一提供者的垄断地位已经动摇,各种私人公司、独立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不同的政府机构也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及服务而展开竞争。(3)政治与行政的分开在实践中是难以做到和不现实的。在当代,公共官僚(文官)日益卷入政策制定(政治事务)之中,文官的政治化趋势以及高层文官的政治任命打破了文
17、官政治上中立的信条。(4)传统的人事行政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务员(文官)的永业(终身受雇)观念已被打破,合同雇佣、临时雇佣成为重要的用人方式。【知识模块】 政府改革与治理12 【正确答案】 政府间关系又称府际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1)中国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联系改革前,我国不存在按商品经济运行规律而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实际上,个人、企业、地方的独立经济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否认其存在只会导致个人、企业与地方发展经济的动力丧失,各地区在生产
18、领域无法实现经济利益增长要求的情况下转向分配领域的“ 寻租”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诸如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等一系列具体政策的改变承认了个人、企业与地方独立经济利益的客观存在,一元经济利益主体随之为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等多元经济利益主体所取代,地区经济利益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在此过程中兴起了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的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开发和区域经济合作。(2)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类型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的特征。中国主要区域合作与经济网络组织的类型包括:省区间的经济协作区。如上海经济区(19831)、东北经济区(19836)、五
19、省区经济协调会(19844) 等。省区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如湘鄂毗邻四地市协作区、嫩江流域经济区、湘桂毗邻地区经济协调会等。省区内经济协作区。如闽南经济区(198312) 、苏扬两地六市经济技术协作网(1987 2)、浙东经济技术协作联谊会(19873) 等。城市经济技术协作网络。如西北五城市经济技术联席会(19849)、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198512)、十五城市横向经济联合恳谈会(198611)等。(3)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对政府间关系的影响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密切了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增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如果说纵向的地方政府间关系主要具有政治与行政意义的话,那么
20、横向的地方政府间关系主要具有经济意义。”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主要以经济协作为基础和纽带。在非竞争领域,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是走出公共产品生产的“囚徒困境”的必然要求,横向合作普遍促进了相关区域内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改善,从而使相关地区的整体经济效应得到提高。在竞争性领域,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促进了要素的区际流动与合理布局,是对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有力冲击,使合作地区成为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经济整体。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格局。地方政府在合作过程中往往结合成利益共同体,联合向中央政府“讨价还价” 。因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从过去的一对一的博弈为主转向以一对联合
21、体的博弈为主,这一方面增强了地方政府在博弈中的力量,从而对中央政府在博弈中的传统优势造成挑战,但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也得以介人地方事务的治理活动,将地区的发展纳入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知识模块】 政府间关系13 【正确答案】 (1)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是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换言之,外部性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外部性又称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两种。外部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
22、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者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2)解决外部性的公共政策让外部性内部化,即通过制度安排使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术上的外部性转为金钱上的外部性,在某种程度上强制实现原来并不存在的货币转让。征税与补贴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负,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征税可以抑制产生负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补贴可以激励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企业合并所有的问题都能够从体制上找到原因,经济外部性问题也不例外。早就有论者指出,以
23、前的干部考核机制、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有问题,过分关注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环境等经济外部性问题,应该改而采用“绿色 GDP”等类似的考核办法。经济的外部性问题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关注经济的外部性,维护市场的公平与效率,是政府重要的职责所在。一句话,经济的外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得到最终落实。【知识模块】 政府作用14 【正确答案】 公共政策是政党或国家对公共事务和公共行为做出的规定,它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因此,一般意义上,公共政策可以被理解为政府和政党为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管理而制定和实施的公共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和活动策略。
24、其主体是政府机关及政府官员,执政党也经常被看作公共政策的重要主体。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具体来讲,政策为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漫无目的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照既定的目标有序前进。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从作用结果上看
25、,有正向引导功能和负向引导功能。正导向,是政策对事物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体现了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而那些不正确的政策以及违背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都具有负导向性。(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体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中,调节作用和控制作用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调节。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追求各种不同利益的群体,利益的差别、摩擦以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作为一项政治措施的公共政策,需要承担起
26、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调控作用又称负调控功能。这种消极作用,往往是因强调一种倾向而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所致。(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具有利益分配的功能。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思想观念的差别,风俗习惯的差别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需求。然而社会的实际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时时、事事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社会中每一个利益群体与个体都希望在有限的资源中多获得一些利益,这必然会在分配各种具体利益时造成冲突。如果这些冲突激化,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为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摩擦,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知识模块】 公共政
27、策15 【正确答案】 行政执行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诸活动的总称。行政执行是社会、组织、环境、个人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行政执行过程直接地或间接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当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有些是内部的,有些是外部的;有些因素的影响是可转化的,有些是不可转化的,对这些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有利于提高行政执行的效率、效力和效果。(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相对于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而言的,它们是独立于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并对其执行活动和行政活动发生影响的因素,又称行政执行的外部因素。它
28、们主要包括下列四种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指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法律制度、阶级状况及各种政治团体和社会集团等各种因素的总称。社会环境因素。指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文化艺术状况、人口规模等各种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因素及其管理制度的总称。自然环境因素。指自然资源、自然条件、气候、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的总称。心理环境因素。指法制观念、道德观念、政治态度、心理承受能力等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总称。(2)组织因素组织因素指与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的地位、任务、权力、结构、体制、活动方式有关并对其执行活动和行政活动发生影响的因素。组织因素主要包括:关系因素。指与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
29、行政组织的社会地位和法定地位有关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如它与立法机关、执政党、政治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组织的法定关系及其享有的权力等。功能因素。指与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的任务和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如它所承担的各种权力、任务及履行的各种职能等。结构因素。指与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内部结构有关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如机构设置、岗位设置、权力结构和权责关系等,它们对行政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有直接影响。(3)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指与行政管理人员个人素质有关的各种因素。行政执行过程最终是通过所有行政管理人员的共同工作完成的,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绩效必然会对整个过程产生影响。行政管理人员个
30、人素质因素。个人素质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品德、能力、知识、性格等,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管理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六个基本方面。群体素质因素。群体素质是指不同素质的人员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效应,是群体各个成员的个人素质、绩效的整体反映。在个人素质基础上,各种群体的人员构成可划分为政治结构、专业结构、文化结构、管理结构、心理结构和生理结构六种类型并可相应划分出六种群体素质结构类型。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因素。领导者个人素质因素是直接影响行政执行活动的个人素质因素之一。在组织因素的影响下,领导者的地位、权力和责任使其对行政执行过程的作用远远超过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员,其个人素质因素对群体素质及群
31、体绩效和效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而对行政执行过程具有特殊的、十分重要的影响。综上,行政执行效果的影响因素涉及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不同的因素会导致不同的政策执行效果。这就需要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根据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行政执行方式。【知识模块】 公共政策16 【正确答案】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是一种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复地填写问卷、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来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德尔菲法在 20 世纪 40 年代由赫尔默和戈登首创
32、。1946 年,美国兰德公司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定性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政策德菲尔法主要有以下步骤:(1)向团队成员发出第一份初始调查表,收集参与者对于某一话题的观点。(注:德尔菲法中的调查表与通常的调查表有所不同,通常的调查表只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要求回答,而德尔菲法的调查表不仅提出问题,还兼有向被调查者提供信息的责任,它是团队成员交流思想的工具)(2)向团队成员发出第二份调查表(列有其他人意见),要求其根据几个具体标准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估。(3)向团队成员发出第三份调查表(列有第二份调查表提供的评价结果、平均评价、所有共识
33、),要求其修改自己原先的观点或评价。(4)总结出第四份调查表(包括所有评价、共识和遗留问题),由组织者对其综合处理。使用德尔菲法进行团队沟通可以避免群体决策的一些可能缺点,声音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人没有机会控制群体意志,因为每个人的观点都会被收集。另外,管理者可以保证在征集意见以便作出决策时,没有忽视重要观点。【知识模块】 公共政策17 【正确答案】 政策调整是政策制定者依据政策评价结论反馈的信息,对政策的内容和形式以部分或全部改变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政策制定过程的延续,具有非零起点性和双重优化的特点。任何政策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和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及时地进行行政调整是政治生活中很正常的
34、事。因为政策调整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所以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完全一致,总会使调整存在着多种障碍。单从决策主体分析,有以下表现:(1)决策者的利益少数决策者往往从心理上不愿意承认政策的缺陷。在他们看来,承认政策失败就等于承认自己失败,意味着更多利益的丢失。如果原有政策给他们利益很多,调整了的政策给他们的利益很小,在存在着极大的利益反差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是政策调整的支持者。(2)决策者的素质决策者是政策制定系统中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是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最有权威的驾驭者。政策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是决策者,而决策者的关键是他们的素质。素质低下的决策者,不可能及时地修正或否定那些过时或失误的政策。政策调
35、整是动态过程,维持这一过程并使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信息的反馈。假如反馈机制失控,造成了信息不足或失真,那么决策者就失去了作出新决策的依据。比如客观环境已发生改变,信息却反馈不上来,或者反馈的信息是某些人编造的假信息。这样政策执行的惯性会使决策主体无力调整政策。【知识模块】 公共政策18 【正确答案】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作为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性措施在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开创了当代公共部门吸收、借鉴私营部门管理方法与经验的先例,为政府改革实践和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主要表现在:(1)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公共管理人员应当能够对公共政策和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估,否则,管理水
36、平就不可能提高,因而也不可能以高效的管理为公众服务。(2)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绩效评估有助于实现和落实政府的责任。公共部门对公民至少应在三个方面负主要责任:a 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公民的同意并按正当程序支出;b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c 资源必须用于达成预期的结果。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对政府职能范围内管理活动的绩效进行评定,也就是要对政府确定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价格标准、抓好绩效管理、把好市场准入,以保证供给者无法利用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保障社会公平、增加顾客选择的机会、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等活动的绩效进行评定。绩效评估有助于改进政府公共部门与
37、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绩效评估将公民意识通过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表现出来,从而在政治上加强与维护了现有的基本社会秩序,建立和发展了社会公众对公共部门的信任,增强了政府公共部门的号召力和社会公众的凝集力。(3)绩效评估有利于政府信誉和形象的提高增强信任。绩效评估不但可以用于证明政府开支的合理性,而且通过评估可向公众展示政府业绩和政府部门为提高绩效所做的不懈努力,有助于政府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巩固强化。同时,它也暴露出政府的不足和失败,政府向公众公开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克服公众对政府的偏见,建立和巩固对政府的信任。有效监督。具有影响力的绩效评估结果对政府公共部门来说起着重大的监督作用,
38、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政府公共部门及其全体职员改进绩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反馈,也为社会公众对不同的政府部门及其所提供的服务进行选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系数。(4)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绩效评估可以用作一种诱因机制。通过绩效评估,使组织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了依据,建立在绩效评估基础上的奖惩,强化了组织的激励机制。绩效评估作为一个管理工具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政府运作和管理上加上成本一效益的考虑,改变了政府公共部门的浪费,从某种角度说,它是公共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评估是诊断组织发展的一个有力措施。绩效评估能为组织提供有关组织活动进度、物质损耗、工作协调等方面的信息,以适时调整组织的战略目
39、标、人员物质分配等,还能够在组织中营造一种注重业绩的组织文化,使雇员以绩效为标准,时刻校准自己的行为,并为每个雇员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供基础。【知识模块】 绩效管理19 【正确答案】 (1)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概念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公务员担任的职务和责任,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公务员的品位分类是把公务员分成不同的品位等级,公务员既有代表其地位高低、资格深浅、报酬多寡的官阶,又有代表其权力大小、职责轻重、任务难易的职位。(2)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区别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相比,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
40、处和各自的优劣,概而言之:职位分类是以“ 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任为分类的依据,以工作的多少来定待遇,是按事设职,按职择人;品位分类是以“人” 为中心,以公务员个人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以品位的高低来定待遇。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等级,职位变动,等级也就变动,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而不是随人走;品位分类制中,等级与职位是分开的,同样职位的公务员可能品位等级不同,而同样品位等级的公务员也可能职位不同,当职位变动时,品位却可以不变。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品位分类制中则以品位等级定工资,存在“同工不同酬:、
41、“ 同酬不同工”的现象。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实行专才专用原则,非经考试合格,一般不得晋升,而且每一次晋升,几乎都得经过相应的考试,不能“一步登天” 式地跨级晋升;品位分类制主要不以考试来确定是否晋升,比较注重公务员的资历,由下级升到上一级比较容易,而且可以有较大的晋升幅度。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分类较复杂,职类、职系、职级、职等划分较多,办理职位分类的程序比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品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只做大体上的分类,分类较少,较为简单,不需很高的技术性。职位分类制下,任何公务职位都经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都有规范性的职位说明,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
42、务员进行科学管理,但是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公务员流动与调转的限制条件较严格,流动与调转的范围也较小;品位分类制下,公务员的管理具有伸缩性,人事管理机构拥有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权限,但在品位分类制下,对公务员的管理带有更多的经验色彩和主观性。【知识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20 【正确答案】 公共财政是政府弥补或纠正市场失灵时极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达到社会资源配置合理,收人分配公平及经济稳定发展。具体来说,公共财政具有以下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是指利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组合、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以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的。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为了弥补市场失
43、灵,由政府直接介入市场,通过自身的财政收支活动,主动干预资源流向,来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最终实现全社会的最优效率状态。一般来说,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等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2)收人分配职能公共财政的分配职能,是指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市场机制建立的分配格局,使之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 和“公正”的分配格局。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投入和产出相对称,可以由平等竞争条件下的等价交换来实现。但由于市场经济不能避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不公,这就涉及到了社会公平问题,因此需要政府来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一般来说,为了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政府可
44、采取的财政措施主要包括按照支付能力原则设计的税收制度和按照受益能力(条件)原则设计的转移支付制度。(3)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公共财政的经济稳定发展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目的。经验证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会出现经济的不稳定,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以消除经济中的过大波动,使之能够相对稳定地发展。经济发展并不仅仅指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涵义比经济增长要广,其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良性变化。【知识模块】 公共经济管理21 【正确答案】 “ 第三部门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莱维特使用的。他认为,第三部门主要从事政府和私营部门
45、“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 的事情。除了“第三部门”一词外,还有一系列名称用以描述世界上出现的这一类民间社会组织,如“ 非营利组织”、 “非政府组织 ”、“第三种类型组织”等。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它一般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组织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第三部门的界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充满了歧义。国际上有关第三部门的定义主要有如下几种:(1)法律上的定义。许多国家都在法律上对“ 第三部门” 做出了相应的界定。(2)依据组织的资金来源界定。联合国的国家收入统计系统采用的就是这种定义。该系统认为,第三部门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收入主要不是来自以市场
46、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款。(3)根据组织的目的和功能界定。如果某私人组织的目的是促进“公众利益” 或“团体利益”,则可以纳入第三部门的范畴,否则就不算。(4)由美国约翰一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提出,被称为“结构一运作定义”。它的着眼点在于组织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方式。凡是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的组织可被视为第三部门的一部分: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综上所述,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
47、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总之,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知识模块】 第三部门管理22 【正确答案】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指公共部门管理当局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战略管理作为一种一般管理技术,在公私部门是相通的。具体来说,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框架的九大原则包括:(1)坚持个人的认知和集体的思维相统一战略管理既要发挥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者的战略思维和远见的作用,又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要相信组织中有许多潜在的战略家。(2)坚持思考与行动相结合战略管理既要重视规划、
48、设计和分析,又要重视战略计划的执行,做到计划与实施的结合;既要重视观念、远见和谋划,又要重视实际的行动,做到思考与行动的统一。(3)坚持深思熟虑的战略与应急的战略的统一战略既应该是预先的、有控制的、深思熟虑的和正式的,也应该是随机应变的、非正式的,重视行动前的深思、行动中的应急和行动过程中的控制相结合。(4)坚持理性的分析和超理性的思维的并重在战略管理中,理性的分析、逻辑的推理、数量的计算和精确的模型都很重要,但战略思考是随时随地的,在应急情况下,偶然的顿悟、意外的灵感、间或的学习都不可缺少。(5)坚持内外匹配原则战略管理既要由外而内,重视监控、预测环境的变化,把握环境的趋势,做到对环境的适应
49、,又要由内而外,重视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重视组织的人员、文化和结构因素的影响,重视创造环境、变革环境,从而实现组织内外环境的匹配。(6)坚持战略与结构相统一战略能够指导组织结构的变革,而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组织的历史、特有的文化铸造了组织结构的凝固性,战略发展和结构设计两者是相互支持并共同支撑组织的,应该推进两者的统一。(7)坚持稳定与创新的统一组织不仅要考虑战略的完整性、统一性和一定的稳定性,而且也注意战略的创新;不仅要有周期性的修改、渐进的调整,也要有变革性的转换和急变。(8)权变原则战略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特定阶段,在不同的外部环境和不同的组织发展阶段中,组织应该实行不同的战略。(9)以人为本的原则战略管理不仅要注意组织的资源、技术、经济、结构等因素,而且更应该重视人的因素。【知识模块】 战略管理23 【正确答案】 行政职业道德是指从事行政工作的人们在其工作中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行政职业道德包括如下内容:(1)奉公这是由行政伦理的本质直接引申过来的,也是由行政道德原则所直接规定的。行政管理旨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务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就必须做到克己奉公。为此,必须坚持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从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