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83882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5 及答案与解析1 结合实际。评述“ 重塑政府 ”的十大原则。(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相关试题:简述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提出的“企业型政府” 的十个原则。(简答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8、2004 年考研真题;华中师范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华东政法学院 2007 年考研真题)2 同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相比,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的主要理念和运作方式是什么?赞成和反对管理主义的理由分别有哪些?( 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相关试题:“新公共管理 ”评析。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3 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

2、实际。分析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南京大学 2006 年考研真题)4 公共选择理论是如何分析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的?(华东政法学院 2007 年考研真题)5 任何政策模型都不是对特定公共政策的研究,但可以为公共政策的分析研究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请选择一种或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对这一观点进行述评。(中国传媒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6 试析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趋势。(南京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7 某市原主管城市建设的职能部门是市城建局,为适应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协调城建局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建设委员会。后来,市政府为加强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又在市政府办公厅

3、成立了城市建设科,协助市长协调城建委和城建局的关系。一个城市三个机构主管城市建设职能,结果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的事层出不穷。有利的事大家抢着干,有困难的则互相推诿,而且,属于处级单位的城建委和城建局要向政府请示、汇报工作时,还要通过市政府城建科这一科级机构,又多了一个层次。这样,事与愿违,严重影响了该市城市建设的发展。试从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以及行政组织编制设置的指导原则来分析某市加强城市建设的做法为什么事与愿违。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首都经贸大学 2003 年考研真题)8 目前,以城市政府为主导、主要依靠强制力和权威、采用自上而下方式的城市管理,开始转变为“ 由城市政府、非政府

4、组织、市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互动协作” 的城市治理。城市治理实质就是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共同认识、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公私互动合作。城市政府不再是城市公共管理的惟一主体和权力中心,它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公民自组织等第三部门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治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的协商合作组织,让市民参与城市政治的决策过程,共同承担公共管理职责,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如何评价非政府部门从公共政策的执行对象转变为公共政策的参与者?(对外经贸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9 简述组织冲突的主要类型。(对外经贸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10 简述治理理论的实践基础。

5、(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11 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的手段有哪几种?依照管理主义的思路。政府应该在何种情况下运用这几种手段?(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 )12 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D.Lasswen)对现代政策科学的主要贡献。(中国传媒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5、2003 年考研真题)13 简述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首都经贸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14 美国著名学者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南京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15 试分析政策周期研究的意义。(首都经贸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16 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华中师范

6、大学 2004 年考研真题)17 应当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华中师范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18 简述责任制政府。(中国传媒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19 组织的含义(南京大学 2004 年考研真题)20 完整制(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南京大学 2000 年考研真题)21 中国的行政区划(南京大学 2002 年考研真题)22 政府失灵(华中师范大学 2004 年考研真题)23 政策环境(首都经贸大学 2006 年考研真题)24 方案规划(首都经贸大学 2007、2006 年考研真题)25 非程序化决策(南京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26 杜拉克的“ 有效决策理论 ”

7、(南京大学 2000 年考研真题)27 人事行政体制(南京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28 行政管理中的经济方法(南京大学 2002 年考研真题)29 行政责任(对外经贸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南京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30 社区治理(对外经贸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5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1)奥斯本提出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是试图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目的。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的政府再造的十大原则如下:掌舵而不是

8、划桨;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注重引人竞争机制;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重产出而非投入;具备“顾客”意识;有收益而不浪费;重预防而不是治疗;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 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2)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可以对十大原则做以下评述:奥斯本和盖布勒的十大原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企业家政府的理念,在对传统理念提出挑战的同时,也逐渐影响着各国的政治实践。所以,十大原则在我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导航性的政府。政府的职责在于规划远景,建立发展的方向和机关的使命与目标,并从中担任催化剂的角色,而实际推动的工作则可交由民间来执行。这种由政府规划政策并予以辅导协

9、助,民间组织负责提供服务建设的分工,不但能整合国家与社会的力量,更能发挥各自的竞争特长,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竞争性的政府。公平的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政府应该扬弃过去公共服务的独占心态,鼓励民众参加提供公共服务,而由顾客进行裁判和选择,从而刺激政府机关改进其管理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品质。任务导向的政府。照章办事虽然是政府官僚体系的主要特征,但却带来了守旧刻板、繁文缛节、无效率等弊端。政府固然要依法行政,但更要使民众得到福祉,在合法的范围内,行政机关的动作应以目标和任务为导向,发挥创造性,以弹性、高效、便捷的方法完成其任务。结果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强调工作的实际结果,预算和绩

10、效并重,通过明确的绩效标准奖励成功,并从挫败的经验教训中继往开来。企业型政府通常运用绩效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以实际的结果为工作的重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顾客导向的政府。民主政府以创造民众利益、服务民众为目的,从市场的观点来看,就是针对顾客的需要来提供服务。因此,企业型政府的运作应以顾客为导向,检讨并改变传统服务生产与传输的老方法,建立顾客回应系统,及时倾听顾客的意见,满足顾客的需求。有企业心的政府。传统的财政理论,强调国家应该如何节俭支出,达到收支平衡。企业型政府则强调利润的观念,认为应发挥企业经营的精神,进行有效的投资,通过开源,以获取更多的收益,解决窘困的错误状况,达到自给

11、自足的境地。分权化的政府。企业型政府讲求分权的管理观念,授权地方政府或派出机关发挥因地制宜的管理作用。对内讲求参与管理的观念,授予部属一定的决策权并通过集体的参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组织的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属于社区的政府。政府应该提供有效的意见表达通道,鼓励民众关心并参与公共事务,只有如此,政府才能确实掌握社会问题,才能真正了解民众的需求,进而对症下药。通过公民的参与和监督,可有助于提升民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感。预防性的政府。传统的官僚组织习惯于以被动的姿态处理问题,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更容易招致民众的怨言。企业型政府重视策略的思考和长期性的规划,能够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制定对策,

12、因此,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强,更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市场导向的政府。现代政府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无法扮演过去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大政府的角色,所以,企业型政府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具有资源有效运用理念,开放公共服务的市场,通过法令的规范和信息的流通,使民间组织共同分担营运的风险,协助政府处理公共事务,刺激政府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乏精辟之处,他提出的“重塑政府 “的十大原则,对于重新审视现时代的政府角色、正确地认识政府的职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正是由于企业家政府理论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所以该理论一经问世,便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它的发源地美国

13、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知识模块】 政府改革与治理2 【正确答案】 (1)新公共管理概述 20 世纪后期,西方各国相继步人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大工业时代形成和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的官僚制行政体制给西方各国带来了政府机构臃肿膨胀、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管理成本无限增长、行政效率越发低下等诸多问题,导致了严重的政府财政危机和政府信任赤字。西方各国励志图强,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开始,在西方各国内部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但方兴未艾的大规模的政府改革运动,称为“新公共管理” 运动。其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为非官僚化,即政府功能定位的市场化取向、政府服务输出的市场化取向、政府内部改革的放松规制取向和

14、政府间的制度设计的分权化取向。这场运动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与理性官僚体制的官僚制理论和政治一行政二二分法的理论基础不同,新公共管理有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独自的理论基础:一个是现代经济学理论,即指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通过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和研究传统上属于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的问题,使经济学理论向政治学、行政学理论渗透,从而构建形成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另一个理论基础是私营部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些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私营部门管理理论和方法,使政府趋向于“企业型政府

15、” 。(2)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的主要理念和运作方式主张市场导向。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市场导向思想的影响,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顾客导向,主张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引入竞争这一市场手段,注重政府活动的产出结果。主张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政府需要专业化的管理,政府应广泛采用企业经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强调私营部门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并加以运用;除实施明确绩效目标控制外,还强调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一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

16、理,主张全面的货币化激励。主张文官非中立。新公共管理运动认为应正视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且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主张通过正视执行机构和公务员的政治功能,不仅能使公务员尽职尽责地执行政策,更能使他们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善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同时主张对部分高级文官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3)赞成新公共管理的理由新公共管理学者认为,以官僚制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将被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范式所取代。在他们看来,工业时代发展起来的传统官僚制已经过

17、时,它过分地专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层叠的指挥系统,政府成为公共产品的惟一提供者。在变化迅速、信息丰富、知识密集的 20 世纪 90 年代,中央集权的传统官僚制已变得机构臃肿、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同时,政府机构作为公共产品的惟一提供者的垄断地位也已经发生动摇,各种私人机构和社会团体也参与到公共产品的提供中来,不同政府机构也为提供相同的公共产品而展开竞争。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为了克服传统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理论的弊端而出现的,是管理主义公共行政理论与竞争主义市场理论的有机结合。与传统模式相比,新公共管理理论无疑更加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但新公共管理理论能否构成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范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新

18、公共管理理论是对传统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两者所不同的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更多地吸收了商业管理的顾客至上、市场竞争、目标管理等价值理念,强调明确的责任制、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倡导建立公共组织的多中心分权和合作结构,主张采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改善公共部门管理。(4)反对新公共管理的理由“经济人”假设对人性认识存在片面性批评者认为新公共管理主义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对人性的假设,即理性行动者是由自利所激励;理性行动者是机会主义的、欺诈的、自我服务的、懒惰的和善于利用其他人的;并且基于这种假设理性行动者不能被信任。他们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人” 的假设会产生几个盲点

19、:忽视了文化因素对人性的规制;当人们接受了“人性自私” 理论假设时,就会逐渐接受“利己不损人”的生活态度,从而可能引发公共利益和公共伦理的危机。在这样的人性假设下,公务伦理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依据,而事实上,良好的公务伦理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主义的价值取向会误导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一些学者认为公共行政的追求和要求是多元的,它本质上是以民主宪政为基石,强调追求人民主权、公民权利、人性尊严、社会公平、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多元价值。而新公共管理主义却强调对效率和工具理性的追求。他们担心这样会使公共行政无力反省公共行政及公共服务的根本价值和目的,而将其变成了一种执行和管理的工具,即在工具理性下的种种行动,

20、将使行政工作越来越远离社会价值的体现,只是斤斤计较地减少行政成本,从而沦为公务产生过程中的工具,以致完全丧失作为行政体系行动本身的“道德系络”。新公共管理主义所信奉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缺陷新公共管理主义是建立在“ 经济人“假设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对于政府,新公共管理主义者认为由于没有市场机制予以制衡,因而自利的官员专注于追求个人利益,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因此,公共财货与服务应交给更有效率的市场来提供,减少政府职能。但是很多学者并不支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新公共管理主义忽略了市场的缺陷,对政府的存在价值也缺乏相应的认识;关于市场的基本教义也忽略了公共部门竞争与完全竞争市场诱因结构的差异。公共部门实现市场

21、化的两种主要途径民营化和签约外包,并不一定会产生期待中的高效用。公民的“ 顾客”的含义不恰当新公共管理主义认为顾客导向的理念由顾客选择提供服务者,排除了政治因素的不当干预;以顾客为导向的产出较能符合大众的需求,并且可以达到公平。很多学者认为将公民转换成市场中的“顾客”角色不合适,理由如下:公民在民主治理中的角色比较复杂,它同时扮演着公共服务的接受者、公共服务的监督者和纳税义务的承担者等角色,公民的“顾客”的含义无法全面理解公民的角色;在开放社会中人民要求政府服务的范围相当广泛,政府在有限资源下,从整体利益角度考虑,就很难满足每一位顾客的要求;政府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管制者,在许多情况下,政

22、府必须抑制公民的某些需求才足以满足公共利益的存在。【知识模块】 政府改革与治理3 【正确答案】 (1)行政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行政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根据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是:行政职能的内容日趋丰富和多样化杜会经济生活的内在运行机制变得复杂、多元化,这就促使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在动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主义的社会。从内容上来说,行政的政治职能逐渐弱化,而行政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日益强化,现代政府正在逐步摆脱以政治职能为主、其他

23、职能为辅的传统形态,而代之以多种职能并重的现代形态,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第一选择的情况下,经济、文化和社会职能在整个行政职能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各种措施来干预社会经济事务,行政的经济、文化、社会职能不断扩张,政府在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大大拓展了其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就某一项具体的行政职能来说,其内容和实现的途径也表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征。以行政的社会职能为例,传统行政的社会职能重点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主要内容,主要通过政治和法律的手段来实现治理社会的目标

24、;而现代行政的社会职能则是以推进社会的有序发展为首要目标,借助于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实现维持社会平衡与进步的目标。从行政职能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展相适应,行政职能内容和手段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将带动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变革,对行政组织体系和治理方式都将提出新的要求。行政职能日益分化和专业化行政职能的分化和专业化是政府为适应新的社会外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积极反应。行政职能的分化主要体现为两个层次:a横向的分化,即行政不同职能之间的分化。传统行政的各种职能由于人类社会领域的简单和初级而相对比较单一化,现代行政的各种职能却日益多元化。b纵向的分化,即行政职能在层级上

25、的分化。现代行政的各种职能将更多地借助于在纵向上的处于多个层次的行政主体的协调与配合来完成,以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使得专业化成为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行政职能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专业化知识和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专门人才。专业化手段和专门知识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行政管理活动的科技含量,为行政职能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实现渠道。行政职能的专业化并非完全排斥公众的参与,而是借助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质量,为更好地履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服务。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性职能过渡到社会管理性职能由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已可以直

26、接通过履行大量的社会性职能来实现,因此,现代政府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性职能过渡到社会管理性职能。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政府的阶级统治性职能只是用来对付极少数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和防范可能的外敌人侵,而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所导致的社会矛盾纯属人民内部矛盾,更多的是要借助于社会管理职能来解决。现代社会的发展正在把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吸引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领域,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元化,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仅仅依靠政府行政的阶级统治性职能并不能够最充分地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社会性职能为实现统治

27、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创造了更为有效的途径,统治阶级借助于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将自己的意志和利益通过政策、法规和法令的形式加以制度化,成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经过教育、灌输等社会化手段和过程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并进而确立和巩固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将会越来越多地成为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最优选择。但政府行政职能的重心从阶级统治性职能向社会管理性职能的过渡需要一定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政府行政组织变革和行政职能体系转变的进程。(2)我国政府的改革从目标、内容和途径上都体现了以上发展趋势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行政职能,实现政企

28、分开,把行政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还给企业;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强化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行政职能运行的法制化。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a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我国政府改变以往那种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传统工作模式,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

29、府转变,由无限政府权力向有限政府权力转变。第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必须变直接微观管理为间接的宏观经济调控,建立新型的政府和企业关系,在清晰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第二,加强市场监管,使政府从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者转变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以及规则执行的监督者;从侧重市场准人转向全面规范市场主体、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确立竞争机制。第三,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培育社会中介组织的同时,坚决做到政府部门与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彻底脱钩。第四,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弱化权力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企业发展、

30、应对“人世” 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b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部门内部的职能分工。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方针,进一步精简机构,从横向上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分工,在纵向上调整好职能关系,切实解决权力下放的问题;在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分工,防止多头行政和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建设,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法定化;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人大对行政机关行使职责和职权的分工;落实相关法律中关于行政机关权限划分的规定,力求使不同级政府及其部门之间权限界定清楚,分工明确。c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政

31、。建立健全立法权限制度、立法程序制度、立法监督制度,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公正执法和从严治政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其实质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要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强化法治观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制定并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是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的有力保障,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和完善内外部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的效能,促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加大立法和司法机关对行政立法和执法过程的监督力度,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的级别监督和审计、财政等专项监督,并充分调动公民、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监督行政机关的积极性,使政府行政过程真正走上法

32、制化的轨道。d改革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第一,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保留必需的审批项目并规范审批的内容,抓好审批项目的审核;第二,科学界定行政审批权的法律依据,建立健全科学的审批程序,规范操作,简化程序,使审批程序制度化、法定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公开审批;第三,必须明确责任,建立相应的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对于违法审批、越权审批等都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必不可少的行政审批项目中,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制度。e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晚,政府信息化基础薄弱,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能力

33、不足,网络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从而影响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效果。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政务不仅提高了政府管理的科技含量,也改变了传统的政府行为模式,网络以其无缝隙状态加速了各种信息的流动,带动了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革,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进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途径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走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渐进式改革道路。a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实现部分政府职能的剥离,减轻政府行政组织的负担,为行政职能的转变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b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34、的成败是行政职能转变的关键。c政企分开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政企分开首先要实现国有企业的产权变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的经济实体;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国有经济的进退机制,通过培育市场竞争机制,制定和完善竞争规则,建立科学的管制体系,解决企业运行机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容性问题。d培育社会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通过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实现基层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保护自治组织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社会公众真正成为社会公共生活的主人;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切实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作

35、用,是培育社会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推动行政职能转变的有益尝试。【知识模块】 政府改革与治理4 【正确答案】 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的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人”的特征公共选择理论假定组织中的个体是“经济人”,个体行为具有“ 经济人”的特征: 经济人是理性的,总是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经济人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因而人们加入组织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2)由于个体“经济人”的性质使得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不容易达成一致因为组织行为产生的收益是公共物品,其典型特征之一是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组织中任何个人都有平等的消费权,因此,每个人所能享受到的只是组织整体收

36、益的一小部分。假定某人的活动使组织产生了收益,并且这个人的活动所付出的成本与组织取得的收益是等价的,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这个人应享受与组织收益相等的份额,但由于组织收益的非排他性,使得其他人也能不付出成本就参与享受,“搭便车” 问题也就产生了。因此经济人或理性人都不会为组织的共同利益而主动采取行为,反而会指望能“搭便车 ”。(3)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及其官员是预算最大化者政府作为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政府被要求追求非金钱目标,并且处于垄断的环境中,自身又没有提高效率、降低损耗的激励机制,过分增加政府产出不但没有被指责为浪费的危险,反而可从中提高其在公众中的声誉和威望,增加官员的薪

37、水与特权,这完全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因此,政府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加预算,扩大支出。这也解释了政府规模为何一直膨胀的现象。【知识模块】 政府作用5 【正确答案】 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主要有:(1)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理性模型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认为人自私且功利,做任何事都以满足个人最大利益需要为目标。分析人的行为实际上很简单,他之所以这样做而没有那样做,就是因为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的利益需要。传统的政策理论认为,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有很多种途径和手段。理性的选择是指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优方案。传统理

38、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a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因为是整体,才会有一致性的价值判断,如果是群体就必然会出现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因而在目标选择和最优认定方面产生分歧。b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表现在他们具有完备的知识和信息,能穷尽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结果。c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d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e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 a确定决策目标。b提出备选方案。c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d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传统理性模型的限制条件 a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b人是感情动物,存

39、在理性缺陷,其行为往往受到个人偏好、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c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是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有限,二是人的记忆能力有限。d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e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2)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处于变动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可能是有限的,其决策行为往往会受其心理因素的一定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就知足。有限

40、理性模型的方法 a组合排列法。组合排列法是指从工作任务的不同组合排列中进行选择,以达到满意结果的一般性决策方法。b方面排除法。方面排除法要求在选择过程的每一阶段,要根据重要程度的差别从多种属性中挑选出某一属性并以此为标准对方案做出评价。对不符合这一属性要求的予以排除,即在以后阶段的比较选择中不会继续考虑这些方案。有限理性在决策过程中的表现 a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b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c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在遇到满意方案时便会

41、终止其搜索行为。(3)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也就是“积小变为大变” 的过程。渐进模型有以下一些特点: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

42、策的缺陷。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不是金口玉言,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4)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精英理论将公共政策视为把握统治权力的政治精英们的价值偏好。其主要观点是: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 a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b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

43、较高的社会阶层。c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在非精英阶层中,只有那些能够接受精英阶层共同观念的人才可能被允许进入统治精英的行列。d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e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f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精英理论对政策分析的启示 a精英理论表明,公共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因此,公共政策

44、的变革和创新只是精英们对其价值观重新定义的结果。出于维护社会制度的需要,精英阶层怀有浓重的保守主义情结,所以,公共政策的变化必然是渐进性的,而不是革命性的。b精英理论认为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操纵在精英们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精英与公众的沟通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因此,普选与政党竞争并不会使公众参与统治,政策问题的决定极少会通过民众选举或政党提出政策方案的形式进行。c 精英理论认为,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础准则,精英集团有着一致的认识。即精英对基本的“游戏规则” 具有共识,对社会制度的延续看法一致。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存在就依赖于精英集团的这种共识,

45、反映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政策方案只有与此相符才可能进入政策议程,得到决策层的认真考虑。(5)制度理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制度理论认为,公共政策与政府制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政府制度是公共政策的母体,它在公共政策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发生着决定性的影响。换言之,不同的政府制度会导致不同的政策输出,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度的产物。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只有公共政策才表现为法律的规定,要求公众与团体予以忠诚与服从。公共政策的普遍性。公共政策的触角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的政策与公共政策相比,其目标群体是非常有限的。公共政策的强迫性。只有政府才有权关押其政策

46、的反对者,它以武力为后盾,独享社会的强制权,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所能实施的惩罚是难以与政府的这种力量相比的。【知识模块】 公共政策6 【正确答案】 (1)总体上,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已具雏形,但受计划型财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公共财政管理尚未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人们对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不存异议,但对公共财政管理仍有不同看法。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将公共财政管理狭隘地理解为财政权力关系的明确过程,或仅是一种“分蛋糕” 的新框架,而忽视其“管理”的深刻内涵。因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虽定义得十分清楚,但因缺乏有效的操作管理手段而得

47、不到根本落实。各级财政管理部门仍存在按中央指令办事的思维模式,对于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公共财政管理技术的热情不高,更谈不上实现公共财政管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在编制方法上,我国目前仍普遍采用“ 基数法”,各项基数经过长期历史积累,已具有“刚性” ,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也难以更改。在编制程序上,我国目前采用公历年制,这就形成预算方案的批准滞后于实施约一个季度,为预算约束留下隐患。并且,预算编制时间中央部门为一个月,地方各级政府最多两个来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难做出科学的预测。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虽然分税制实施后我国的公共收入管理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但仍有不少

48、不尽合理之处:a税收征管成本偏高,征税行为存在不规范、不廉洁、低效率的问题;b税费没有科学区分,政府收费种类繁多,随意性大,极不利于保证公共收入的稳定增长;c公债管理权过度集中,地方政府一直未被赋予举债权,只能通过担保形式为地方发展项目融资,使地方财政的潜在风险增大。公共支出管理亟需规范公共支出仍没有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政府投资的营利性企业仍大量存在。政府采购尚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虽然从 2000 年起我国在县级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但存在机构设置混乱、职能定位不准、采购量小等问题,出现了县级政府采购“ 泡沫化 ”的情况。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共财政的一大特点是法治财政,但我国目前在公共财

49、政管理上法律制度并不健全,有些方面尚未立法规范,许多法律需要重新修订。法律制度的缺失使有效的公共财政管理失去了重要支撑。(2)针对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树立强化公共财政管理的意识,进一步改革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解决地方政府财政职能越位和缺位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完善预算管理在预算方式上放弃“ 基数法”,采用绩效管理等先进方法,把绩效管理作为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必须防止“零基预算” 改革回到“基数法”的老路上;继续深化部门预算,进行绩效预算改革试点;要结合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加强对预算的立法监督,使财政管理的公共性得到真正体现。加强公共收入管理统一各类企业的税收制度,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扩大增值税由生长型改为消费型的试点;将设备投资纳人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企业负担;改进个人所得税,逐步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改革资源税;适时开征物业税;创造条件逐步统一城乡税制;强化税收征管,降低征收成本与遵从成本,打击偷税、骗税和抗税行为,规范“税式支出”,充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