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1383305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4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8.00)1.论行政组织设计应主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南京大学 2002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2.概括并评价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措施。(对外经贸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相关试题:试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背景与趋势。(南京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3.论中共“十五大”以来的行政制度改革。(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4.结合实际,论述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中国传媒大学 20

2、08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5.论述西方政府间关系之网络模式。(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6.简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式或途径。(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7.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现代政府能力。(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8.试述公共政策学科研究的近期发展。(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9.根据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的观点,简述公共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对外经贸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0.简

3、述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中国传媒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11.概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华中师范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12.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对外经贸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13.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按阶段分别阐述)。(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14.简述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中国传媒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15.对决策方案进行分析评估包括哪些内容?(南京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16.绩效评估的评价标准包括哪些内

4、容?(南京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17.简述我国公务员职务分类制度的基本内容。(南京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18.简述规划预算的优点。(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19.何谓“第三部门”?为何将其纳入公共部门?(南京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20.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含义。(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21.行政责任的特征。(对外经贸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2.行

5、政和行政学(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23.行政组织结构(首都经贸大学 2007、2006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24.政府再造(华东政法学院 2007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25.结构优良问题(对外经贸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26.政策监控(首都经贸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27.系统决策模型(对外经贸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28.权威论证(对外经贸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29.功绩制(对外经贸大学 2005 考研真题)(分数:2.00)_30.预算

6、管理(华中师范大学 2004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31.全面质量管理(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公共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4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8.00)1.论行政组织设计应主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南京大学 2002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行政组织设计是指为了建立最有效的相互关系而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合理化过程。 (1)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 熟悉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组织战略目标。组织行为都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

7、而展开的,目标的确定是组织的基础,因此,要进行组织设计首先必须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目标不仅规定了一个组织的任务指向,而且还表征了一个组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b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决定某一特定管理人员应管理多少人员是一个基本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管理幅度的设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组织成员的素质、工作内容和特性、工作基础和条件、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地理位置、时间安排、交通通信条件等。 c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对组织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因此,组织要按照需要实现的目标来设计职能。组织的总体职能、具体职能和各职能之间的关系的明确,是组织有效运作,顺利达成组织目标的必要条件。 d组织部门。组织部门是

8、组织职能的具体承担者,是组织结构的具体构成单位。职能的明确划分是有效率的组织部门建立的基础。 e组织职务。组织职务体现为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组织职务以及相互关系的设置,关系到组织职能的发挥和任务的实现,甚至关系到组织本身的生存。 f组织职权。组织职权的设计的原则主要有政令统一、责权对等、合理集权和分权等。组织职权的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在具体的职权配置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 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原则主要包括: a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 b效率原则; c专业分工原则; d合理控制管理幅度原则; e人本主义原则; f适应环境原则; g利于科学决策原

9、则; h精干高效原则。 (2)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外部因素 a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环境是由组织外部可能影响组织的多种特定的机构和因素构成的,如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管理机构、公众、压力群体等,能否正确估计这些因素的影响并做出适当的应对,是决定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b情报信息处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会层出不穷地涌出许多的信息情报,如何在这些信息当中筛选出组织有用的信息,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是一个艺术的过程。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结构变动的方向和内容。 内部因素 a战略和目标。对于组织而言,组织的战略和目标是组织设

10、计的基本依据,组织结构与组织战略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两者之间联系密切。 b技术水平。组织内部的技术分工,会导致组织结构的新变化。新的组织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引进,必然带来一些相关部门的调整以及部门之间关系的重新整合。 c组织规模。组织规模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有差别的。 d组织成员的社会心理需求。霍桑实验证明,组织中的个人不仅仅是“经济人”,同时也是有社会交往需要的“社会人”,而组织的结构模式对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有相当影响。 e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传统是组织设计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解析:2.概括并评价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措施。(对外经贸大学 2009

11、年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相关试题:试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背景与趋势。(南京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背景 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的经济衰退,导致西方各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不堪重负,并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是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全球化趋势加强了各个西方国家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高度重视。政府如何引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作,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技术

12、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起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新通信技术以及接触政府信息的便利使公民和社会团体更容易参与公共管理活动,这要求对政府组织及其运作过程作出变革与调整。 传统的官僚体制(科层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是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另一个动因。 (2)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措施新公共管理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公共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显著的国际性趋势。政府改革的浪潮席卷西方乃至全世界。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措施包括: 政府职能的优化当代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在“新公共

13、管理主义”的视野中,政府由大量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这些职能交给或归还给社会,由社会经济组织或中介组织去承担,政府则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执行法律和法规。当代西方各国政府优化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干预的基本途径是通过采取民营化、放松管制以及压缩式管理等途径将政府兴办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业交给市场和社会,尽可能地将公共部门承担的社会服务出租和承包出去。经过职能调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仅限于:建立全面而系统的经济立法体系,把社会经济活动纳入法制轨道;通过计划、财政、金融干预等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公共物品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在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中

14、存在着这样一种趋势,即政府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具体说来,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在实践中主要采取的形式有: a政府业务合同出租。利用合同承包的方式把政府的一些工作任务推向市场,其基本运作方式是政府将需要或者适合出租的公共项目向私营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招标,竞争的获胜者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前者完成任务并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后者支付合同约定的报酬。合同承包使某些具体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按照市场逻辑运作,其实质在于政府通过合同的形式在公共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投标者的竞争和制约行为完成公共服务提供的“准市场化”。 b以私补公,打破政府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

15、伴关系。为了弥补政府能力和财力的不足,西方各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采取利用私营企业补充公共部门的方式,打破政府对一切公共服务垄断的传统,建立起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c公共服务社会化。即政府授权社区并鼓励各社区建立各种公共事业,政府机构出面组织邻里互助、街道联防等,以改进社会服务和控制犯罪活动。 分权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分散政府管理职能,缩小政府行政范围,因而必然要实行分权与权力下放。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又涉及中央政府内部上下级关系。中央政府部门内部上下级关系的改革更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热点。在西方政府的机构改革中,许多政府经济部门被改为准

16、政府机构或独立出去。实践表明,实行合理分权,把公共服务让独立机构、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去承担有很大的好处,这些组织比集权的机构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它们对于情况和公共需求能迅速地作出反应,而且效率更高,责任性更强,更具有创新精神。 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当代政府内部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显著特征是公共行政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即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尤其是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来“重塑政府”,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建立一个“市场化”、“企业化政府”。被广泛用于政府管理的工商管理方法有:战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顾客管理、成本管理、标杆管理等。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政府。电子政府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一种以信息

17、技术为基础的政府治理新模式。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在公共人事管理改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放松管制、增强灵活性。西方各国在录用、报酬、职位分类、培训等方面放松管制,增强灵活性,举措包括消除繁杂的规则,减少繁文缛节以及防止办事拖拉等。各国的具体做法不同,但都是要增强灵活性。 b公共管理者的非职业化。文官终身受雇受到改革的猛烈冲击;强制性裁员和日益增多的短期合同侵蚀了职位和永久性原则;以引入市场机制和工商管理技术以及强调顾客导向的管理主义改革,加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合同雇用制和临时聘用已经成为公共部门以及政府机构用

18、人的常见方式;公共机构职位专属性以及文官制度永业制的终结,已经在政府常任文官中引起震动。 c绩效评估以及灵活的付酬制度。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另一个基本取向是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控制,重视绩效评估,并采取灵活的付酬与奖励措施。在经合组织国家中,绩效评估、付酬的灵活性和业绩奖励同样成为最普遍的改革措施之一。 机构的重组机构的重组是对公共部门组织实质性的调整,其目的是使政府活动更有计划性和协调性。用批判的眼光看,机构的重组可以被视为“机构清理”,或者说是通过一系列努力,使公共部门的组织图更简洁一些。)解析:3.论中共“十五大”以来的行政制度改革。(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

19、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放以来,为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先后进行了 8 次大的以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而“十五大”以来主要是 1998 年的改革和 2003 年的改革。 (1)1998 年的改革这是历次改革中力度最大、机构变化和人员调整最大的一次。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把生产经营

20、权力交给企业。 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按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部门间的职能分工,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按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律建设。 (2)2003 年以来的改革 2003 年 3 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行政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此次改革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1、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除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共设 28 个。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符合各地特点的改革路子。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

22、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可以预见,新一轮的改革将在“大

23、部制改革”,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等方面全方位铺开。)解析:4.结合实际,论述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中国传媒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当代中国行政改革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价值选择: (1)市场经济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际上构成了推进我国国家现代化的社会共同政治纲领的基础,同时构成了我国政府宏观公共政策选择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则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模式,进而规定了我国政府改革的方向:政府改革首先必须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市场的有效运作及其发展,

24、在根本上则必须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此意义上,市场经济实际上构成了我国政府改革的逻辑起点。我国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政府改革,着力区分市场行为规范与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在严格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的同时,严格规范政府自身的公共行政行为,并在市场行为规范与政府行政行为规范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市场经济的特性与政府改革的内在价值联系可以作如下理解: 市场经济是以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的自由竞争的经济。政府因其公共权力主体的功能定位,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只能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我国政府:a切实转变行政观念,置身于直接的

25、市场竞争之外。为此,必须加快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性分离。b实现政府行政职能的公共化、政府行政行为的公开化、政府政策的公平化,通过重新评估和构建政府制度,有效地防止和反对政府权能“越位”,防止和反对由于公共行政权力主体广泛且直接地不当介入市场活动而得以滋长的不公平、不规范市场行为的泛社会化倾向。与此相联系,必须强有力地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国内大市场的统一性、充分性、扩展性。c充分尊重、支持和保护独立经济法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并相应在市场准人、融资渠道、进出口贸易权、结汇权等方面广泛地实行普惠制。 市场经济是以法制(治)为基础的规则经济。这就要求我国政府按照

26、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现代国家社会生活的通则,在与市场良性互动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或修正公共行政权力关系,通过发布公共政策不断公开和明确地实施政策导向,不断明晰和强化市场的竞争规则,进而建立必要的市场秩序。市场竞争规则公信力的源起和强化,则取决于规则本身的公平性、合理性,规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透明度,维护和执行规则主体的公正性、可靠性。其中,建立和完善以公民的参政议政权为基础的政务公开制度,以行政责任为核心的政府自律制度,以公正的司法审判为保证的司法制度,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舆论监督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有效的运行机制,具有紧迫的制度意义。这就要求我国各级政府通过行政改革首先有效地解决自身的思想观念

27、、政策规范、决策程序、管理方式、操作技术等诸方面的法制(治)问题,提高政府政策系统集成的能力,进而通过系统运作有效地提高我国市场的法制(治)水准。 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经济。这就要求政府肯定以利益为导向的社会价值标准的合理性,依法保护个人和经济主体的劳动所得。但是,市场竞争不仅会导致个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占有量的两极分化,而且会导致利益的集团化、区域化、行业化,形成普遍的利益集团,并因此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政府尚没有通过连续不断的公共政策,合理而有效地调节广泛社会利益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包括调节公共利益关系的机制。在这方面,政府的价值标准是一个包含效率与公平

28、的双重目标:寻求和建立一种有效的制度框架,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生产者的工作动机和经营者的创造欲望的同时,防止财产和社会权力的无限制的两极分化,从而维护社会的基本均衡,而政府及其官员在这样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只是且只能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这就需要在丰富政府的“利益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制度创新实现社会分配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更新。 (2)制度创新是我国政府改革的主要途径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最高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所在。全面和加速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构成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一切公共政策选择的价值基础。与此相联系,我国提出并发展了具有革命性质的现代化纲领,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的系统

29、工程,在宏观公共政策的层面上广泛实行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单一所有制形式向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转变,简单管理方式向复合管理方式的转变,大一统集权领导体制向参与、分权领导体制的转变等一系列具有制度创新涵义的改革,并因此强有力地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大大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就基本的价值取向而言,我国政府改革的宏观价值目标可以表述为:通过制度创新重塑政府,进而在现代国家的意义上构建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时代变迁客观要求的职能确定、权力关系明确、自律和自控机制健全、公共政策灵通而有效、公共行政管理坚强有力的政府行政体制。 政府改革与制度安排。就国家形态而言,制度是指以宪法、法律、法

30、规为基本内容的正式规则和以习俗、传统、习惯等形式存在的非正式规则交错构成的一整套的规则体系及其实现机制,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为了存续和利益分配而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复杂的“交易”方式共同选择、共同安排且必须共同遵守的关于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则体系;就其功能而言,制度是全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了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社会性制约;就其形成而言,制度是制度安排的结果。制度安排则是确定支配经济单位或社会单位之间可能的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行为过程。制度安排的主体或促动者,既可能是单个人(法权人),也可能是一批自愿合作在一起的人(法权团体),或者是政府(公共权力主体)。在实际过程中,最广泛的制度安排

31、的形式存在于纯粹自愿的形式与完全由政府控制和经营的形式之间的广大区域。这可以理解为,政府既是既定制度的固定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实现制度安排的最经常的主体之一。改革是政府实现制度安排的主要形式。 政府改革与制度环境。政府及政府改革总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之中存在和运行的。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的规则之和。或者说是一一个国家的以宪法和法律结构为核心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制度环境决定政府改革的方向,制约其基本的价值选择以及具体的政策选择。在此意义上,政府改革的价值目标,不在于突破制度环境的架构,而在于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中有效地改变。在制度环境得以改变的历史条

32、件 F,政府改革的价值选择就在于相应转变行政观念,实现政府制度的创新。 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也称制度发展,政府制度创新是指政府基于一定的新的价值理念重新审视自身,进而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实行广泛的行政改革,实现国家行政制度发展性更新的行为过程。从经验分析来看,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是后发展国家制度创新的经常形式,在某些条件下甚至是决定性的创新形式。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历史进程也经验性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此意义上,我国政府改革的价值目标,在于形成新的政策意愿和行政能力,在可持续发展阶段上继续承担推动我国各项制度创新的历史责任。 (3)政府能力是我国政府改革的行为诉求我国各级政府的能力正面临前所

33、未有的挑战,并因此构成了我国政府改革的宏观价值目标之一。一般而论,政府能力主要由四个方面的相互交织、互为条件的能力构成:政策能力,即正确地制定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管理能力,即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服务能力,即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控能力,即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公共政策能力。由我国现实的政策环境所决定,政策能力是我国政府改革价值取向的首要着力点。在现有发展阶段上,我国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力与微观公共政策的执行能力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正确地制定宏观公共政策的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其涉及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准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正处在新世纪实

34、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急剧变化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我国政府的公共政策环境亦相应大大地复杂化。政府的政策意志以及以有效的反应和应变能力、适应环境创新发展的能力为基础的公共政策能力因此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政管理能力。政府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是指政府通过一定的行政行为,包括管理原则、管理程序、管理途径、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的有效运用,使既定的公共政策成为社会公众遵从的行为准则,进而实现既定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的能力。在可以预计的未来,为了实现国家既定的发展目标,我国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基本价值坐标将主要集中在这样一些问题上:在有效导引和促成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35、的能力等方面。相比之下,效果更能体现行政目的,更能体现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公共政策价值的程度,因而更应成为我国政府行政行为的价值标准。 社会服务能力。我国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价值理念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与制度创新紧密相联的两个问题上:a如何尽快开发和开放国家各项公用基础设施,例如,公用信息网络、政府数据库、国立图书馆等,进而最大限度地公开、扩散、辐射、转化除国家保密法规定以外的所有国家信息资源;b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的社会支持、社会帮助、社会救援的组织体制和制度规定,进而直接为公民及公民团体服务。 自我控制能力。政府的自控能力主要是指政府依据法律和法规,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公众意愿

36、的改变,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性约束的能力。与制度创新以及政策能力、管理能力相联系,其基本的价值界定在于,如何有效地保障行政宗旨,防止和反对滥用公共行政权力,实现依法行政。作为我国政府改革的价值目标,政府自控能力属于“吏治”的范畴,其实质在于“以法律为准绳“处理官民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其主要问题则在于如何有效地制止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寻租”行为。)解析:5.论述西方政府间关系之网络模式。(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考研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政府间关系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三种: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地方自治模式和网络模式。这三种分析途径各自反映了不同时期政府间关

37、系的主要特征。网络理论的形成缘于传统等级制组织的困惑和网络时代对新型组织模式的呼唤。在政府间的网络关系中,中央政府以及各级政府是网络的平等行动者,他们因为资源的相互依赖而彼此联结在一起,并且采取合作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政府组织等级制的合法性问题日益尖锐,许多国家都试图通过改革来重理政府间的关系,政府间关系的变革,使网络模式成为重理政府间关系的选择。网络作为一种组织互动模式的研究工具,受到广泛青睐。 (1)网络的基本内容网络通常包含三个基本的内容: 网络是由各种各样的行动者构成的,每个行动者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网络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网络行动者采取合作的策

38、略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2)网络模式的特征 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制色彩的弱化。政府间网络是由多样化的行动者(multipleact。rs)组成的,包括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每个政府都有自己的目标。网络关系中的各个政府虽然在管辖权限上存在差别,但等级色彩与隶属关系已大大弱化,并趋向消亡。在网络世界中,政府组织间的结构呈现出扁平化的特征。 相互依赖与分权相互依赖是网络的本质特征,相互依赖性的提高需要实现政府间权力的分享,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在各个政府之间的均衡分配。行动者的相互依赖是网络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正因为相互依赖才能使行动者实现地位的平等,正因为相互依赖才需要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 策略活

39、动与合作策略活动的展开以相互依赖为前提。在相互依赖的网络世界中,目标的取得需要相关各方的互动与调适,因此行动者会进行识别,并主动联系那些掌握着与目标实现有关的资源的相关各方。网络世界中的各个政府之间尤其是地方政府之间不是互相孤立的,当它们无法依靠自身的资源获取目标时,它们会主动进行联系,因此它们的策略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在以上三个特征中,行动者的相互依赖是网络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正因为相互依赖才能使行动者实现地位的平等,正因为相互依赖才需要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同时,它们又是彼此交织,不可分离的。总之,网络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要求降低一体化的程度以弱化等级色彩,要求政府间的分权以提高地方的自主性,要求政府间的彼此合作以实现各方的共赢。西方各国的政府间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