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83915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阅读理解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0 (2004 年第 5 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物质世界更深层次的认识,医用生物材料作为材料大家族中与人们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现在可以制造出各种生物医学材料来修复和替代人体器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最,延长人们的生存空间。介入医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物医学材料的

2、研究和发展对介入医学的普及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为一些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而且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在介入疗法中,插入身体的导丝、导管壳、导管、血管支架、球囊导管,以及人体内各腔道支架,都是由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利用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不仅可以扩张血管,还可以为患食道肿瘤的病人服务。把这些支架放人患处,可使患者恢复进食和排泄,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存质量。又如治疗血管肿瘤,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甚至威胁生命。利用导管把为肿瘤提供营养的血管堵住,肿瘤就会由于得不到营养而死亡、脱落。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

3、病。目前的研究表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发生紊乱,产生过多的抗 DNA 抗体及抗体附属物,从而损害组织器官。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和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人们制造了一种高分子材料,经碳化后形成微小的碳颗粒,通过生物提取技术,从小牛胰腺中提取 DNA 进行分离纯化,制成具有生物活性的 DNA 免疫吸附剂,然后组装成 DNA 免疫吸附剂的血液净化装置。在实际医疗过程中,使患者的血液作体外循环,在通过 DNA 免疫吸附装置时,血液中的抗 DNA 抗体就会被吸附剂所吸附,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 DNA,就可以通过血液换流的方法治疗任何免疫系统疾病

4、。(选自王渝生主编的改变人类的科学活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 本文最主要的内容是:(A)介入医学的起源(B)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C)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的使用(D)医用生物材料的分类2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关于介入医学描述的是:(A)介入医学为不治之症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B)介入医学与医用生物材料本身的研究和发展无关(C)介入医学提供血管和各腔道的支架,植入患者体内(D)介入医学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3 根据本文,不属于利用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和导管的功能的是:(A)分离纯化 DNA(B)阻断肿瘤的营养来源(C)恢复正常生理机能(D)扩张血管4 理论上,通过血液换流的方法冶

5、疗免疫系统疾病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是:(A)血液净化装置(B)合适的脱氧核糖核酸(C)足够的生物活性(D)精密的分离纯化技术4 (2005 年第 3 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上海人爱吃大闸蟹,阳澄湖的大闸蟹更是名噪国内外。但吃完大闸蟹,看到满桌狼藉的蟹骸,你可曾想过它的用途,可曾想过变废为宝?其实,蟹壳中还有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即甲壳素。甲壳素又名蟹壳素、聚乙酰氨基葡萄糖等,是一种维持和保护甲壳动物和微生物躯体的线性氨基多糖,广泛存在于节足动物类的翅膀或外壳中。壳聚糖又称聚氨基葡萄糖、可溶性甲壳素,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转化变成的分子量为 12 万59 万的生物大分子。从勃拉康于 18

6、11 年描述甲壳素至今,甲壳素和壳聚糖已有 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也许你没有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可见壳聚糖的身影。壳聚糖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将其添加到固液食品中,既会对汁液有一定的澄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腐保鲜作用,又由于壳聚糖只能溶解在弱酸中,因此特别适合酸性或低酸性的食品保鲜,如常添加于腌制食品中或用于海产、水果和保鲜。用壳聚糖做原材料,让其溶液在聚乙烯膜上蒸发,进而在一个钢膜中加压即可形成软性接触眼镜,即隐形眼镜。壳聚糖作为原材料的制备的隐形眼镜,其优异的透氧性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特性,为发炎或受伤的眼睛的辅助治疗提供了美好前景。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降解产物一般对

7、人体无毒副作用,在体内不积蓄。用甲壳素、壳聚糖等原料制成的人工皮肤吸水性、透气性、组织相容性良好。若与乙酸合用,还有镇痛、抗感染等功效。用甲壳素制成的吸收型外科手术缝合线力学性能良好,组织反应好,柔软性好,易打结,具有创伤治愈效果,伤口修复快,创口平整漂亮。在手术伤口愈合过程中,甲壳素缝线在体内的抗张强度逐渐下降,并在溶菌酶作用下首先分解成低聚糖,然后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一部分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呼吸道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则以糖蛋白的形式为人体吸收利用。(选自奚同庚主编原来如此.无所不在的材料,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 以下各项壳聚糖的作用,本文并未提及的是:(A)食品包装(B)汁液澄

8、清(C)食物保鲜(D)食品防腐6 以下关于壳聚糖的描述有误的是:(A)是分子量为 12 万59 万的生物大分子(B)来源于脱乙酰化反应的甲壳素(C)可溶于任何浓度的酸性溶液(D)从蜘蛛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可制取出壳聚糖7 关于在手术伤口愈合过程中甲壳素缝线变化的描述,不恰当的是:(A)抗张强度逐渐下降(B)溶菌作用下分解成低聚糖(C)化学反应后最终得到多样产物(D)所有的生成物质都将被排出体外8 关于用甲壳素制成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透气性(B)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C)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柔软性、易打结(D)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9 根据本文内容,

9、以下关于壳聚糖利用的论述正确的是:(A)在发炎或受伤的眼睛的辅助治疗方面疗效显著(B)因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制成人工皮肤(C)因其良好的成膜性被制成隐形眼镜(D)特别适合于碱性或弱碱性食品的保鲜9 (2006 年第 4 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包括一些海洋学科普作家在内的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在大海深处的巨大压力之下,人体会被压扁。实际上,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本身也是由水组成的,而水用牛津大学弗朗西丝.阿什克罗夫特的话来说“” ,因此人体仍会保持与周围的水一样的压力,不会被压死。麻烦的倒是体内的气体,尤其是肺内的气体。那里的气体确实会被压缩,但压缩到什么程度才会被致命,

10、这还不知道。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要是潜到 100 米左右的深处,肺脏会内爆,胸壁会爆裂,他或她就会痛苦地死去,但裸潜者反复证明,情况恰好相反。据阿什克罗夫特所说,似乎“ 人可以比预想的更要像鲸和海豚” 。然而,许多别的方面可能出问题。在使用潜水衣即用长管子连接水面的那种装备的年代,潜水员有时候会经历一种可怕的现象,名叫“挤压” 。这种情况发生在水面气泵失灵,造成潜水衣灾难性地失压的时候,倒霉的潜水员真的会被吸进面具和管子。等到被拖出水面,“衣服里剩下的几乎只有他的骨头和一点儿血肉模糊的东西” ,生物学家JBS霍尔丹在 1947 年写道,唯恐有人不信,他接着说, “这种事真的发生过。”然而,在

11、大海深处真正可怕的是得弯腰病(减压病 )倒不是因为这种病不舒服(虽然不舒服是肯定的) ,而是因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得多。我们呼吸的空气里有 80是氮。要是将人体置于压力之下,那个氮会变成小气泡,在血液和组织里到处移动。要是压力变化太大比如潜水员上升太快体内的气泡就会泛起泡沫,犹如刚刚打开的香槟酒瓶那样,堵塞了细小的血管,造成细胞失氧,使病人痛得直不起腰。这就是“弯腰病 ”这个名字的由来。自古以来,弯腰病一直是潜水采海绵人和潜水采集珍珠人的职业病,但是 19 世纪以前没有引起西方世界的重视;而且,还包括那些不湿身体(至少不会湿得很厉害,一般不会湿到脚踝以上)的人。他们是沉箱工人。沉箱是密封的干室,建

12、在河床,用于建造桥墩。沉箱里充满了压缩空气;当工人们在人造压力的条件下工作很长时间走出来的时候,他们会经历轻微的症状,比如皮肤刺痛或发痒。但是,无法预料的是,少数人会持续关节痛,偶尔痛得倒在地上,有时候再也爬不起来。(比尔.布莱森孤独的行星选自万物简史,接力出版社,2005)10 根据上下文,文中“_” 处阿什克罗夫特的话最有可能是:(A)实际上是会变形的(B)实际上是压不扁的(C)实际上是会被压扁的(D)实际上是可以对外产生压力的11 下列最能反映出“ 人可以比预想的更要像鲸和海豚” 的选项是:(A)人体在 100 米左右的深水中可以保持与周围的水一样的压力,不会被压死。(B)人类在 100

13、 米左右深海潜水可以不依赖氧气的供给。(C)人类在 100 米左右深海潜水可以不依赖潜水衣的保护。(D)人类可以像鲸和海豚一样适应压力的突然变化。12 文中第二段“ 挤压” 灾难发生的原因是:(A)潜水衣破裂(B)气泵停止对潜水员输送氧气(C)空气猛地离开潜水衣(D)深水中的高压导致潜水衣的变形使人体被挤压13 根据本文,下列属于造成“减压病” 的原因的是:(A)深水的高压使人的肌体无法忍受(B)深水中的高压使人的肺脏内爆,胸壁破裂(C)潜水员上升太快导致压力的突然变化(D)潜水员在深水中会经历可怕的“挤压”14 在潜水过程中,不能避免“减压病” 发生的:(A)离开高压环境(B)消除气压变化(

14、C)逐步回到水面(D)吸人不含氮气的纯净氧气14 (2007 年第 1 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在近百万年的地球气温变迁中,严寒的冰河期和温暖的间冰期曾交替出现。在冰河期,陆地冰川遍地,海水相对减少,海平面比今天要低100145 米。而在间冰期,冰川融化,海平面比今天要高 1530 米。今天,人类居住的地球冰河尚未完全消失,可认为是处于冰河期的末尾。现在令人关注的是:地球今后是继续变暖使冰河期彻底结束而迎接间冰期到来呢?还是再次从寒冷又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期? 人类对此虽尚难以预测,但 “温室效应 ”和“阳伞效应” 能给我们提供某些启示。人类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干

15、预能力虽然极其渺小,但因为地球表面温度的平衡是以十分微妙的力学关系来维持的,只要对它施以较少的能量,就有打破热平衡的可能。人类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等增加,改变大气的成分,也能影响大气的透明度和热能辐射,从而导致地球气温发生变化。而导致地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温室效应” 和“阳伞效应”。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能够投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热能容易到达地球表面;而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又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即能将地球释放的热能截留在二氧化碳层内,不致逸人宇宙空间,同时通过逆反射又将热能返回地面。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稍有增加,就会导致地面温度上升,全球气温变暖,即为“温室效应” 。而

16、“阳伞效应”实质上是大气中人为尘埃的气候效应。大气中除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产生尘埃外,人为因素产生的尘埃日益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通过工厂、交通工具和家庭炉灶及焚烧垃圾等产生的烟尘、废气,正越来越多地散发着大量的微尘离子,造成大气污染。对大气尘埃的气候效应,一般认为微尘能把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减少和削弱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这样使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尘埃所起的这种“遮阳伞” 的作用称为“阳伞效应 ”。此外,尘埃还有吸湿特性,可把周围的水汽凝结在自身表面,促进和增加下层云雾的形成。云雾又能阻挡和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也可使地面降温。如果大气污染使下层云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就会使冰河期

17、再现。综上可看出,当因人为的因素而被打破时,就会导致地球气候的急剧变化。但这其中是“温室效应 ”作用强,还是 “阳伞效应”影响大,人们还难以定论。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正在变暖,这样会导致冰川融化;而也有些气象学家根据多方面的气象资料分析,认为地球将进一步变冷,可能面临着一个新的小冰河期的到来。对于这一全球性的气温问题,到底是正在变暖还是逐渐变冷,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之中。(节选自杨叔子主编探索未知世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有删改)15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温变化关系的说法,表述最准确的是:(A)人类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干预能力极其渺小。(B)人类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等

18、增加,改变大气的成分,从而造成局部气温的变化。(C)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的成分打破地球的热平衡,从而导致全球气温的变化。(D)人类活动造成“ 温室效应” 和“阳伞效应”,直接导致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16 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够透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热能容易到达地球表面从而使地面增温。(B)将地球释放的热能截留在二氧化碳层内,同时通过逆反射又将热能返回地面。(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稍有增加,就有可能破坏地球热平衡,导致全球气温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D)二氧化碳对地面的短波辐射有极强的吸收能力,能截留住地球释放的热能。17 下列关于“ 阳伞

19、效应”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阳伞效应 ”实质上是大气中人为尘埃的气候效应。(B)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产生的尘埃是“阳伞效应 ”加剧的主要原因。(C)大气中的微尘能把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减少太阳辐射,使地面降温。(D)尘埃的吸湿特性可以促进云雾的形成,起到 “阳伞效应”。18 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A)地球的力学平衡(B)地球能量平衡(C)地球稳定的热平衡(D)“温室效应 ”和“阳伞效应”的平衡19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论不成立的是:(A)目前地球尚处于冰河期。(B) “温室效应” 和“ 阳伞效应”此消彼长,将导致地球冷暖平衡。(C)无论是“温室效应” 还是

20、“ 阳伞效应”,都有可能使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D)二氧化碳和人为尘埃分别是“温室效应” 和“阳伞效应 ”产生的主要原因。19 (2008 年第 4 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有记忆的金属 1963 年,美国海军研究所在研究镍钛合金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已经被拉直了的镍钛合金丝,无意中被火烘烤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弯曲形状。这一现象说明这种镍钛合金具有一种形状记忆功能。所谓形状记忆功能,就是指合金能“记住”它在某一特定温度下的形态,以后不管经过什么样的温度变化,只要出现那一特定的温度,它便能立即恢复原来的形状。现在,世界各国已经研制出几十种具有“记忆 ”能力的合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

21、51的镍和 49的钛组成的镍钛合金。那么,形状记忆合金的“记忆” 奥秘何在呢?原理是这样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合金内部有一种特殊的可逆性结构变化。形状记忆合金受到很大的外力作用时,内部的金属原子可以暂时离开自己原来的位置,被迫迁到邻近的位置上,并暂时留在那个位置上。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形状记忆合金改变了它们的形状。如果把这变了形的合金加热(浇热水或用强光照射),那么,金属原子由于:获得了运动所需的足够能量,同时在原结构合力的作用下,就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合金便回复了原来的形状。1970 年美国首先将形状记忆合金用于制作宇宙飞船天线,成为形状记忆合金应用的最杰出代表。在此之前,占用空间大、形

22、状不规则的太空天线搭载一直是困扰航天界的一大难题。用形状记忆合金在较高温度下将天线压制成型,然后在低温下压制成致密形状。它随航天器发射到达太空后,由于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到成型温度,天线变形完全消失,并回复到变形前高温状态下的形状。经过压缩的新天线比原来的太空天线大大减小了运载空间,也不容易损坏,恢复原状后,自然可以“精神百倍 ”地投入工作了。在医学上,形状记忆合金被制成金属片或夹钳,装在人造肢体的关节处,或用来压合严重破裂的碎骨及矫正弯曲的脊椎,有时也用作骨板和保持动脉畅通的内部支撑结构。其原理都是利用它的记忆功能,先在下把它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再在较低温度下将其制成便于植入人体的简单形状并送入人

23、体指定部位,在人体内合金会自动恢复初始形状,实现矫正或支撑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形状记忆合金大多被用来制作温度控制开关或电热驱动装置。煮咖啡的最佳温度是 90 摄氏度,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制作咖啡壶的温控开关,使它高于 90 度的时候自动断开,低于该温度时又自动接通。同样道理,形状记忆合金被广泛用于领域恒温器、自动干燥库、电磁炉、净水器等。英国一家公司研制的窗户弹簧开启器,白天气温高,它会自动打开窗户,晚上天气凉,它便自动关窗,可谓“体贴入微 ”。工业生产中,通过各种 “形状记忆”元件的互相配合,可以实现各工序间甚至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载科学奇迹,灵犀工作室编著,青岛出版社,2007,个别文

24、字有改动)20 下列关于记忆合金能“记忆” 的原理,说法不准确的是:(A)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记忆合金内部能产生可逆性的结构变化。(B)在获得热能后,记忆合金内部的原子会发生被迫迁移。(C)记忆合金内部的原子获得运动所需的足够能量,可以回到迁移前的位置。(D)记忆合金内部的原子的迁移和回位是其可以变形和恢复的原因。21 对美国将记忆合金用于制作宇宙飞船天线的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形状记忆合金形状通常是规则的。(B)形状记忆合金能“记住”低温下压缩的致密形态。(C)形状记忆合金不易损坏。(D)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在特定环境下伸缩。22 根据文章对记忆合金原理的描述,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适

25、当的文字:(A)高温环境(B)低温环境(C)常温环境(D)体温环境23 根据文章对记忆合金原理的描述,下列对记忆合金应用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记忆合金可以用作温度控制开关、电热驱动装置等。(B)记忆合金制成的咖啡壶开关可以使咖啡温度维持在 90 摄氏度下。(C)用记忆合金制造的窗户弹簧开启器可以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开关。(D)在工业生产中,各工序中所用到的记忆合金必须使用同一种材料,并在相同温度下制造。24 纵观全文,文章没有进行详细阐述的方面是:(A)记忆合金的发现(B)记忆合金的原理(C)记忆合金的组成(D)记忆合金的应用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一、

26、阅读理解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知识模块】 科普文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的各段都在论述生物材料在各个医学领域的运用,因此选 C 项。)【知识模块】 科普文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注意第二段中有“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对介入医学的普及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B 项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科普文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注意看第三段内容,B、C 、D 三项都属于“利用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和导管的功能”;“分离纯化 D

27、NA”属于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和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不属于支架和导管功能。)【知识模块】 科普文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章最后说,“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 DNA,就可以通过血液换流的方法治疗任何免疫系统疾病”,可见DNA 是最关键的因素,而 DNA 就是脱氧核糖核酸。)【知识模块】 科普文【知识模块】 科普文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B、C、 D 三项都在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但未提到食品包装。)【知识模块】 科普文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第三段有“壳聚糖只能溶解在弱酸中”的内

28、容,可见“壳聚糖可溶于任何浓度的酸性溶液”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科普文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末最后一句:“一部分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呼吸道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则以糖蛋白的形式为人体吸收利用”,可见不是“所有的生成物质都将被排出体外”。)【知识模块】 科普文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见第五段提到,吸水性和透气性是“用甲壳素、壳聚糖等原料制成的人工皮肤”的特性,文中并没有提到甲壳素制成外科手术缝合线有吸水性和透气性。)【知识模块】 科普文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A第四段有“为发炎或受伤的眼睛的辅

29、助治疗提供了美好前景”的内容,可见“辅助治疗”还不是现实,因而谈不上疗效显著;C第四段有“用壳聚糖做原材料,让其溶液在聚乙烯膜上蒸发,进而在一个钢膜中加压即可形成软性接触眼镜,即隐形眼镜”,可见壳聚糖不能直接成膜,因而谈不上良好的成膜性;D第三段有“因此特别适合酸性或低酸性的食品保鲜 ”,而不是“特别适合于碱性或弱碱性食品的保鲜”。)【知识模块】 科普文【知识模块】 科普文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试题从后面“因此人体仍会保持与周围的水一样的压力,不会被压死”一句,可以推断出,只有水“实际上是能够对外产生压力的”,人体才会保持与周围的水一样的压力,不会被压死。

30、)【知识模块】 科普文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根据文中第一段弗朗西丝.阿什克罗夫特的话,可以推断选 A 项,其他三项文中没有提到。 )【知识模块】 科普文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第二段有“这种情况发生在水面气泵失灵,造成潜水衣灾难性地失压的时候,倒霉的潜水员真的会被吸进面具和管子”的内容,可见选 A 项。)【知识模块】 科普文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胚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第三段有“要是压力变化太大比如潜水员上升太快体内的气泡就会泛起泡沫,犹如刚刚打开的香槟酒瓶那样,堵塞了细小的血管,造成细胞失氧,使病

31、人痛得直不起腰”的内容,选 C 项。)【知识模块】 科普文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减压病”主要与压力有关,潜水员在水中的压力大而在陆地的压力小,因此这种压力变化的客观条件必然带来不可避免的“减压病”,可见“减压病”是“离开高压环境”造成的。)【知识模块】 科普文【知识模块】 科普文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第二自然段有“而导致地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 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科普文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第三段有“而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又有极强的吸收能力

32、,即能将地球释放的热能截留在二氧化碳层内”,注意是“长波辐射”,不是“短波辐射”。)【知识模块】 科普文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第四段说“而阳伞效应实质上是大气中人为尘埃的气候效应”,因此 B 项是错误的表述。)【知识模块】 科普文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实际上是指空气对阳光辐射的阻隔,实质上也是一种物质的机械运动。)【知识模块】 科普文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最后一段说:“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正在变暖,这样会导致冰川融化

33、;而也有些气象学家根据多方面的气象资料分析,认为地球将进一步变冷”,因此,“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要么是变冷,要么是变热,不可能导致“地球冷暖平衡”。)【知识模块】 科普文【知识模块】 科普文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有“形状记忆合金受到很大的外力作用时,内部的金属原子可以暂时离开自己原来的位置,被迫迁到邻近的位置上”的内容,发生迁移的原因是“很大的外力作用”,因此 B 项的理解不准确。)【知识模块】 科普文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宇宙飞船天线在发射时必须在低温下压制成致密状态,到达太空后,在阳光的温度照射下恢复成高温

34、成型的不规则状态,因此要求形状记忆合金能够在特定环境下伸缩,选 D 项。)【知识模块】 科普文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有“再在较低温度下将其制成便于植入人体的简单形状并送入人体指定部位,在人体内合金会自动恢复初始形状,实现矫正或支撑的功能”的内容,其中“人体内”即“体温环境”,可见应选 D 项。)【知识模块】 科普文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根据全文的理解,只有使用不同的记忆合金,并在不同温度下制造,才能实现各工序不同要求的控制,因此选 D 项。)【知识模块】 科普文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阐述记忆合金的组成只有一句话:“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 51的镍和 49的钛组成的镍钛合金。”)【知识模块】 科普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