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4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 )。(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D)应当负刑事责任2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之间的关系。(A)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B)行为与结果(C)客观行为与主观心理(D)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3 下列何种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A)伪证罪(B)诬告陷害罪(C)间谍罪(D)非法行医罪4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没有行为
2、就没有犯罪(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5 下列行为能认定为犯罪的有( )。(A)甲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B)甲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在学校周边使用吓唬手段,强行索要学生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造成被害人轻微伤(C)甲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盗窃他叔叔家一块价值 2 000 元的手表(D)甲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盗窃未遂6 刑法第 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3、下有期徒刑。”该条规定的犯罪构成( )。(A)是标准的犯罪构成(B)是派生的犯罪构成(C)是基本的犯罪构成(D)是修正的犯罪构成7 (2011 年真题) 关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对未成年人罪犯不得判处罚金(B)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未成年人罪犯,可以适用无期徒刑(C)对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罪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未成年人罪犯,可以判处死刑缓期 2 年执行8 (2011 年真题) 甲喜新厌旧,欲杀害妻子乙后与情妇结婚,虽然明知其儿子丙有与乙在同一饭碗里吃饭的习惯,由于杀乙心切而不顾丙的死活,仍在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结果乙、丙均中毒身亡。本案
4、中甲对丙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9 (2011 年真题) 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的犯罪(B)过失犯罪既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C)过失犯罪未造成严重结果的,可以按照犯罪未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对具有高度危险的过失行为,即使未造成法律规定的实害结果,也应当定罪处罚10 (2012 年真题) 下列关于犯罪直接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犯罪只侵犯一个直接客体(B)直接客体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标准(C)在犯罪未遂的情况下不存在直接客体
5、(D)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特定社会关系11 (2012 年真题) 下列犯罪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重婚罪(B)遗弃罪(C)绑架罪(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12 (2012 年真题) 甲(15 周岁) 盗窃他人钱包被陈某发现后,为窝藏赃物而当场使用暴力,失手将陈某打死,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盗窃罪(C)故意伤害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13 (2012 年真题) 下列关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不满 18 周岁的犯罪人不得适用没收财产刑(B)对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未成年人罪犯,可以适用无
6、期徒刑(D)对未成年人因犯抢劫、绑架等暴力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均可以假释14 (2012 年真题) 甲在乡村公路上高速驾驶拖拉机,因视线不好将一拴在路边的耕牛撞死。对甲的行为( ) 。(A)不应认定为犯罪(B)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C)可以免予刑事处罚(D)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5 (2012 年真题) 甲雇用乙杀胡某,并且带乙辨认了胡某。乙在某夜将王某误当作胡某而杀害。甲因此拒付“佣金” 。在本案中(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D)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16 (2013 年真题) 甲(15 周岁) 拐骗一名男孩,准备将其出卖,后因小孩
7、哭闹不止,甲对其进行殴打,造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A)绑架罪(B)拐卖儿童罪(C)故意伤害罪(D)非法拘禁罪二、多项选择题17 下列有关我国刑法中危害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危害结果是所有过失犯罪的必要条件(B)危害结果是所有故意犯罪的选择性条件(C)危害结果是所有犯罪既遂的条件(D)如果犯罪行为发生了某种严重的危害结果,则加重其法定刑18 下列犯罪中,侵犯复杂客体的犯罪是( )。(A)盗窃罪(B)故意杀人罪(C)抢劫罪(D)贪污罪19 不作为犯罪中行为人的罪过形式( )。(A)可能是故意(B)可能是过失(C)只能是故意(D)不可能是过失20 不作为犯罪要求的特定义务是指下
8、列哪些情况?( )(A)社会义务(B)由行为人先前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权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C)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D)职业上或职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21 王某(1986 年 7 月 6 日生)2000 年 7 月 6 日实施了抢劫行为,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王某未满 14 周岁,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B)王某对此不负刑事责任(C)王某是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对王某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22 下列关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A)对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予以缓刑(B)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9、C)对已满 75 周岁的人,原则上不适用死刑(D)对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5 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不作为累犯23 以下选项中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 )。(A)国家机关(B)社会团体(C)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D)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24 下列哪些情形只能以个人犯罪论处(即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A)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B)刑法分则未明文规定犯罪主体包括单位的(C)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D)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
10、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25 关于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目的是有些犯罪的必备要件(B)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但可以有其他目的(C)犯罪动机通常是重要的法定或酌定量刑情节(D)同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不同的犯罪动机,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实施不同的犯罪26 犯罪构成的重要意义体现在( )。(A)是成立犯罪的标准(B)是成立一罪还是数罪的标准(C)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D)是判断犯罪既遂未遂的标准27 下列有关犯罪构成的分类,表述正确的有( )。(A)基本的犯罪构成都是在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所包含各种具体犯罪中规定的(B)基本的犯罪构成都是以犯罪既遂为完成形态而规定
11、的(C)修正的犯罪构成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D)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标准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28 下列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物质载体或者主体承担者,由于所有的犯罪都会侵犯特定的客体,因此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C)任何犯罪都要使一定的犯罪客体受到侵害,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D)犯罪对象在不同的场合会表现为不同的犯罪客体,不同的犯罪对象在一定的场合也可能表现为相同的犯罪客体29 下列犯罪,既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是( )。(A)放火罪(B)
12、故意杀人罪(C)遗弃罪(D)抢劫罪30 关于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 )。(A)在直接故意的场合,即使追求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发生,通常应当追究预备、未遂的罪责(B)在间接故意的场合,即使没有实际发生特定危害结果,通常也应当追究未遂的罪责(C)刑法分则各条规定的犯罪,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其主观罪过形式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D)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只有既遂形态并且只处罚既遂形态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4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的问题。刑法第 18 条第 2 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
13、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正确选项为D。【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刑法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一种客观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A 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C、D 项都是一般主体,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伪证罪的犯罪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故 A 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要要素,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A 正确。犯罪目的并非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必要要素, B 错误。犯罪手段是犯罪构成
14、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素,C 错误。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分属犯罪构成的两个要件,二者是并列而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D 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 2006 年 1 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列情形不认为是犯罪:(1)已满 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2)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已满 1
15、6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具有上述规定情形的,一般也不认为是犯罪。(3)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盗窃自己家庭或者近亲属财物,或者盗窃其他亲属财物但其他亲属要求不予追究的。(4)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未超过 3 次,盗窃数额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且具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在共同盗窃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或者被胁迫;具有其他轻微情节的。(5)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盗窃未遂或者中止的。盗窃其他亲属财物仅限于其他亲属要求不予追究的,甲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盗窃他叔叔家
16、一块价值 2 000 元的手表的行为应认定为犯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标准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刑法第 232 条规定中,“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标准的犯罪构成;“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派生的犯罪构成。因此就整体来说,只能归属于基本的犯罪构成。【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2 条第 2款的规定,对未成
17、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A 选项表述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3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B 选项表述正确。根据刑法第 17 条第 3 款的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 选项表述错误。根据 刑法第 49 条第 1 款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由于“死刑缓期 2 年执行”属于适用死刑,D 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
18、生的心理态度。本题中,甲明知其儿子丙有与乙在同一饭碗里吃饭的习惯,由于杀乙心切而不顾丙的死活,仍在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放任丙死亡这一结果的发生,是间接故意,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因此,过失犯罪不仅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的犯罪,A 选项表述错误。无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可以既由不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B 选项表述正确。过失犯罪不存在未完成形态,即过失犯罪未造成严重结果
19、的,不构成犯罪,而不是按照犯罪未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 选项表述错误。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 D 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某种特定的社会利益,一个犯罪可能不只侵犯一个直接客体,比如抢劫罪既侵犯人身权利,也侵犯财产权利。故 A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同类客体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标准,B 选项错误。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由于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对直接客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 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20、B【试题解析】 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不作为犯又分为纯正不作为犯和不纯正不作为犯。纯正不作为犯,是指根据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来实施的犯罪;不纯正不作为犯,是指根据刑法规定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为作为形式的犯罪。本题中,遗弃罪只能由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来实施,因而属于纯正不作为犯;重婚罪,绑架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为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即作为犯。【知识模块】 刑法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0 条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
21、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故 C 选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17 条第 3 款的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 选项表述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未成年罪犯实施刑法规定的“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应当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对未成年罪犯实施刑法规定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一般不判处财产刑。A 选项表述错误。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
22、,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C 选项表述正确。对未成年罪犯的减刑、假释,在掌握标准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度放宽,但对犯抢劫、绑架等暴力犯罪被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不得假释。D 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分,二者区别的关键是对危害结果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本题中甲在乡村公路上高速驾驶拖拉机,因视线不好将拴在路边的耕牛撞死,应当属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即意外事件,不认为是犯罪。A 选项表述正确,C 选项表述错误。虽然甲在乡村公路上高速驾驶拖拉机可
23、能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不满足“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后果”这一要件,故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甲也不存在飙车或醉驾行为,不构成危险驾驶罪。B、D 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上的错误和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乙在某夜将王某误当作胡某杀害属于对象认识错误,由于这种认识错误是性质相同的对象错误,因此不影响定罪量刑,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乙已将王某杀害,属于故意杀人罪既遂;在共同犯罪中,一人的行为既遂,则整个犯罪达到既遂状态。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A 选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6 【正确
24、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犯罪。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八种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的罪名。本题中未成年人甲实施了两个犯罪行为:拐卖、故意伤害,其中只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属于甲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C 选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二、多项选择题1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作出了种种规定,这些规定反映出在不同犯罪中危害结果的不同意义。在过失犯罪中,将实际造成一定程度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构成犯罪的
25、必要条件。是否具有一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在有些故意犯罪中,把发生法定结果或发生法定结果的可能性,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A 选项表述正确,B 选项表述错误。危害结果作为某些犯罪既遂的条件,通常存在于故意犯罪且惩罚未完成罪的场合,如故意杀人罪发生了死亡结果才认为既遂,C 选项表述错误。有些刑法条文规定如果犯罪行为发生了某种严重的危害结果,则加重其法定刑,如抢劫、强奸致人重伤、死亡等,这要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发生了严重的危害结果都加重其法定刑,D 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8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抢劫罪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贪污罪
26、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权,二者均侵犯复杂客体,故 C、D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不作为犯罪的罪过形式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A 、B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不作为犯罪要求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这种义务一方面要求是法律性质的义务,另一方面要求行为人实施特定的积极行为。这种义务的来源主要有:(1)法律上的明文规定。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因此,拒不抚养、赡养的行为,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2)
27、职务或者业务上的要求。如国家工作人员有履行相应职责的义务,值勤的消防人员有消除火灾的义务等。(3)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如对自己监护下的精神病人,在有发生侵害法益的危险时,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将弃婴抱回家中的人对该婴儿负有抚养的义务。(4)行为人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这是指由于行为人的某种行为使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的排除危险或者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积极义务。如使他人跌落水中有溺死的危险时即负有救助的义务。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C、D。【知识模块】 刑法学21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刑事责任年龄应当按行为人行为时的实足年龄计算,应为周岁生日过
28、后的第二天。本案中王某在 14 周岁生日当天实施抢劫行为,因其未满 14 周岁,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王某对此抢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A 、B 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刑法修正案(八)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新规定:一是,对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予以缓刑。二是,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三是,审判的时候已满 75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根据刑法第 65 条第 1 款的规定,过失犯罪和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
29、以后,在 5 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不作为累犯。对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的,没有关于累犯的特殊规定。因此 A、B 、C三个选项的表述正确,而 D 选项的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均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A、B、C、D 均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依照刑法,A、B、C、D 均属依照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的情形,均非单位犯罪,故均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犯罪目的是有些犯罪的必备要
30、件,如以营利为目的是赌博罪的必备要件,以出卖为目的是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必备要件,如不具备法律所规定的特定目的,就不构成该种犯罪。A 正确。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但可以有其他目的。B 正确。犯罪动机通常是重要的法定或酌定量刑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动机是否恶劣是酌定从重或者从轻处罚的重要理由。C 正确。同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杀人可能出于奸情、仇恨、图财、激愤等不同的动机;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实施不同的犯罪,如仇视社会的心理可能推动人实施杀人、放火、爆炸等不同的犯罪。D 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在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是刑法理论的
31、核心和基础。只有研究和掌握犯罪构成理论,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基本规定。具体体现在:(1)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某人的行为事实完全具备犯罪构成,才成立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犯罪构成是成立一罪还是数罪的标准。行为人的行为具备一个犯罪构成的,成立一罪;具备数个犯罪构成的,成立数罪。(3)犯罪构成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每一种犯罪都有其特有的构成要件,不同的犯罪,其犯罪构成是不同的。(4)犯罪构成是判断犯罪既遂未遂的标准。犯罪人的行为完全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的是犯罪既遂。(5)犯罪构成是量刑的根据。通过确定犯罪,一罪与数罪,此罪与彼罪,
32、重罪与轻罪,为正确量刑提供根据。因此,A、B、C、D 四个选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符合刑法条文关于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规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都是以犯罪既遂为完成形态而规定的。因此,在我国刑法学中所说的基本的犯罪构成,首先是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既遂犯的犯罪构成。因此,A、B 选项正确。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标准,根据故意犯罪在行为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预备、中止、未遂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具体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况,对基本犯罪构成中个别要件的具体要求作相应的修改或者变更后形成的犯
33、罪构成。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针对直接故意,但共同犯罪却不一定。因此,C 选项错误。标准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是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方面的特点所作的分类。因此,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事物(人、物、信息),而犯罪客体是法律所保护的被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二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A 选项正确。犯罪对象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是犯罪客体的物质载体或者主体承担者。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之一,而犯罪对象仅是犯罪客观方面中的选择性要素之一。犯罪对象虽然是绝大多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但
34、也有极少数犯罪,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脱逃罪等,犯罪对象不是其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B 选项错误。任何犯罪都要使一定的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C 选项正确。相同的犯罪对象在不同的场合会表现为不同的犯罪客体,不同的犯罪对象在一定的场合也可能表现为相同的犯罪客体。D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遗弃罪是纯正的不作为犯罪,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抢劫罪只能以作为方式构成;放火罪和故意杀人罪既可以以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以不作为方式构成。A、B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3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在直接故意的场合,即使追求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发生,通常应当追究预备、未遂的罪责。A 表述正确。在间接故意的场合,如果没有实际发生特定危害结果,通常不追究未遂的罪责。B 表述错误。刑法分则各条规定的犯罪,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其主观罪过形式只包括故意,不包括过失,只有当法律条文明示该条之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或者包括过失,过失才可能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C 表述错误。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只有既遂形态并且只处罚既遂形态,而对于直接故意犯罪,刑法不仅处罚既遂形态,而且处罚其未完成形态。D 表述正确。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表述,故答案为 BC。【知识模块】 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