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84227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孟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 )。(A)大儒(B)鸿儒(C)兼士(D)雅儒2 在我国历史上倡导“ 耕战 ”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农家3 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狱吏( )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为隶书,这种字形和我们今天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A)李斯(B)蔡邕(C)钟繇(D)程邈4 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接受了( )的建议,颁布“挟书令” ,演出了中国历史上破坏文化的焚书之举。(A)赵高(B)李斯(C)淳于越(D)王翦5 “吏师制”

2、是( ) 推行的一种教育制度。(A)西汉(B)春秋(C)秦代(D)东汉6 秦统一后,根据“ 大篆”和“古文”两种字体创出一种新的字体 “秦篆”,对各地文字不统一的现象进行了改造,这就是对中国文化、学术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书同文”政策。以此为依托,编写了蒙学教材 博学篇 的是( )。(A)李斯(B)胡毋敬(C)赵高(D)伏生7 “五经博士 ”是( ) 时确立的。(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8 汉代地方官学发轫于蜀郡太守文翁的一次创举,这就是教育史上所称颂的“文翁兴学”。这一事件发生于 ( )时期。(A)汉文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景帝9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

3、者是(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刘向10 “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 ( )出现的。(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11 向汉武帝提出“ 天人三策 ”的是汉代著名学者( )。(A)董仲舒(B)叔孙通(C)贾谊(D)陆贾12 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 )。(A)祭酒(B)文学(C)博士(D)助教13 “博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 ),其职责是掌通古今、待问咨询、议礼议政等。(A)荣誉称号(B)学位(C)爵位(D)学官14 太学就其办学性质而言是汉代的一种( )。(A)一般私学(B)高级私学(C)中央官学(D)地方官学15 汉代首先提出“ 独尊儒术 ”思想的是( )。(

4、A)董仲舒(B)王充(C)贾谊(D)郑玄16 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 )的形式。(A)五经课试法(B)科考法(C)贤良对策(D)设科射策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荀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绝对的“性恶论” 。18 秦朝实“以史为师 ”的教育制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加强了民众的法制意识,因此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进步。19 秦始皇“书同文 ”的文教政策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历史的倒退。20 秦代推行的“ 吏师制” 是一种历史的倒退。21 汉代董仲舒提出拘“ 独尊儒术 ”的政治思想为汉高祖采纳,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教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教育的主流。三、简答题22 简述道家的教育

5、思想。23 秦代在文教政策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24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 文教政策 ”。25 概述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必答题26 分析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作用及影响。27 什么是“九品中正 ”选士制度 ?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28 试述颜之推关于早期教育的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

6、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二、

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正确答案】 错误。荀子虽然认为人性是恶的,但他同时也认为人通过后天的人为(即 “伪”)能够改变先天的人性,因此荀子的人性论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性恶论”。绝对的“性恶论 ”是法家的观点。【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错误。“以吏为师” 的教育制度又一次人为地将官与师结合起来,取消了专职教师,无疑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倒退。【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错误。秦始皇“书同文” 的文教政策尽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它对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贡献,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轻视的作用。【知

8、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正确。秦代推行的“以法为教” 、 “以吏为师”的“ 吏师制”,既限制了学校教育的内容,也使得教师这一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职业不复存在,因此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错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 的政治思想为汉武帝所采纳,而非汉高祖。【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1)主张“ 绝学”和“愚民”。道家主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它不依赖人们的主观意识,有自身运作规律,所以称“自然无为” ,“无为”的反面是“ 人为”。而儒家的教育是最主要的“ 人为”活动,不符合人类的本性。

9、因此,道家主张“复归于朴”,提出“绝学无忧”的著名命题。与“绝学”对应的社会政策就是“ 愚民”,主张不让民众接触到学术知识,“不见可欲,是民心不乱” 。(2)教循自然。道家并非根本不要教育,而是提倡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色教育,反对过多的人为说教、干预、引导,主张一切顺应自然,返璞归真。(3)“逍遥”的人格理想。在教育目标上,道家追求一种“逍遥”的人格理想,对于自我、功名、利害、是非、生死等无动于衷,达到精神的绝对逍遥。(4)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道家对现实社会和文化持批判态度,在学习上提倡怀疑精神,反对对书本、传统和圣人亦步亦趋。简评:道家认为“ 道法自然 ”,主张培养能体会自然之道的圣人,对于孔

10、子提出的仁义道德持否定态度。道家轻视知识,主张以自然之道即“天道” 为教育的内容,要求人们完全听凭自然,对于传统文化也持反对态度,强调“绝学无忧”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作用,实际上是持教育有害论,这是极端的、片面的,对后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1)书同文;(2) 行同轮;(3)设三老以掌教化;(4) 禁止私学,焚书坑儒;(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汉武帝时期的文教政策主要体现在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三大建议,即“三大文教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2)

11、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而美习俗;(3)重选举,以选用贤才。汉武帝时期施行的这三大文教政策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1)德教是立政之本。董仲舒把封建道德与封建秩序的来源归结到抽象的人性上,再从人性上升到天命上,使封建道德合理化、神圣化。(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三纲五常”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及 “仁、义、礼、智、信 ”。(3)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

12、;“ 强勉行道”;“ 明其性情”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必答题26 【正确答案】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其主要措施包括:设儒学五经博士;设太学,建立博士弟子制;建立察举制度,以儒术取士等。(2)其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儒学成为教育主体内容;二是确立了教育为立国之本的地位。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统治者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大大激励了士人学习的积极性,是古代教育昌盛的动力,更起到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学制系统已初

13、具规模,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3)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独尊儒术”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它的指导下,封建教育在汉唐时期从建立逐步走向完备,但它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养。“ 独尊儒术 ”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1)“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

14、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2)“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克服东汉以来的浮华朋党之风,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品第也由家世、德才等因素共同决定演变成家世的代名词。也就是说,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这就使寒门子弟失去了读书的热情,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 九品中正” 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我国古代家教理论中,颜之推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早期教育的主张。他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

15、,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他之所以极力倡导早期教育,主要是因为:(1)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从幼儿期与成年期的教育效果比较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幼儿期心理单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是学习的最佳时期。早期教育对子女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候,思想单纯,精神专一,感觉敏锐,容易教育;长大以后,思想复杂,感受迟钝,就难以教育。应该抓紧进行早期教育,不可坐失大好的教育时机。这种理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2)幼儿期心理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教育的关键时期。颜之推认为,抓紧早期教育和训练,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他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 有很强的可塑性。他引用孔子的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他认为早期教育和训练养成的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那样稳固。他指出,不抓紧早期教育,“骄慢已习,方复制止,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成败德”。是说等到儿童已经养成恶习,再去纠正,就是打死他也没有用,还会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辈子都难以改正,最终成为无德无用之人。【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