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古代著名蒙学教材千字文的作者是( )。(A)朱熹(B)朱熹(C)颜之推(D)蔡邕2 科举制度创立于( ) 。(A)魏晋南北朝(B)唐朝(C)隋朝(D)宋朝3 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 )。(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师道思想(D)“性三品 ”思想4 “六学一馆 ”是( ) 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A)隋代(B)宋代(C)唐代(D)汉代5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完备于( )。(A)隋代(B)宋代(C)唐代(D)汉代6 礼部作为国
2、家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其最高长官是( )。(A)尚书(B)侍郎(C)郎中(D)员外郎7 国子监是隋唐时期专门的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其长官是( )。(A)祭酒(B)司业(C)监丞(D)主簿8 科举考试有常料、制科之分,这种做法成为定制是在( )。(A)隋代(B)宋代(C)唐代(D)元代9 唐代曾发生过主考官与考生之间的冲突事件,议者认为是主考官权位太低所致,故提高了考试的规格和权威性。此后,科举考试一般由礼部的( )主持。(A)侍郎(B)尚书(C)郎中(D)员外郎10 师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A)柳宗元(B)刘禹锡(C)韩愈(D)孔颖达11 ( )是我国封建社会持
3、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选士制度。(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察举制(D)贡士制12 中唐时期以儒家思想卫道者自居的著名思想家是( )。(A)韩愈(B)柳宗元(C)杜甫(D)白居易13 唐太宗诏令颜师古、孔颖达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 ) ,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A)五经正义(B) 白虎通义(C) 五经义疏(D)五经定本14 为了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唐文宗镌刻于石,史称( )。(A)蜀石经(B)广政石经(C)熹平石经(D)开成石经15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在其著作( )中认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
4、惑。(A)进学解(B) 答尉迟生书(C)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师说16 科举考试中的殿试、武举、糊名等制度方法都是( )统治时期开创的。(A)隋炀帝(B)唐玄宗(C)唐太宗(D)武则天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经过唐朝 20 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18 唐代中央官学中的“ 六学一馆 ”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玄学、儒学、佛学和广文馆。19 唐代日本来唐学习的人员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20 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应该批判。三、简答题21 简谈韩愈对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作用的看法。22 简述
5、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23 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必答题24 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25 试述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26 试述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及其主要内容。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6、中国古代教育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正确答案】 正确。符合唐代科举考试方法的正确表
7、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错误。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 应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正确。符合日本到唐留学生分类的正确表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错误。韩愈生活的时代,一方面是崇佛之风大盛,儒家传统受面,人们往往以标新立异为师,不肯承认自己的师传,教师地位不高。在此情况下,韩愈倡导师道尊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韩愈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是以其“性三品说” 为理论依据的。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并认为上品人
8、之性天生是善的,中品人之性可诱导之为善为恶,下品人之性终归于恶。基于“性三品说” ,韩愈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1)韩愈认为,决定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性,上、中品之人可受教育,下品之人,气质太坏,只能以刑罚制之学习与教育对于中品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在中品人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的人性,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尽一致的。(2)无论是上品人艺性还是下品人之性,都可以因外界的条件而发生变化,只是移易之道不同而已,即移易的疗法与取得的效果不同而已。(3)韩愈还提出,由于人天生包含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容,教育就应把这种道德发扬开来,儒家经典是最好的敦育内容。韩愈一方面肯定了教育在
9、促进人性变化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受到人先天固有的本性的制约。人性三品不可变,教育只能在三品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并且限制了教育的作用。韩愈的人性论不但为封建 制度的等级性作了合理的论证,而且也为绝大多数的人接受封建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1)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2)在科举制产生以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合在一起。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 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的
10、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3)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弊端,社会只重科举,不重教育,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导致了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消极。总之,科举制与学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3)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4)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
11、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大多数情况下,书院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必答题24 【正确答案】 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 。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 存师卫道”、“尊师卫道” 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认为师是“ 传道 ”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
12、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 ,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 ”和“教学相长”拘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
13、的历史遗产。【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1)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中央成立了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并形成了两种教育管理模式:一是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二是统一管理和对口管理并举,以统一管理为主,中央设有国子监统一管理教育事业,同时又将一些专科性的学校,如医学、天文学等划归到各个对口的部门中去,由各专职行政部门领导,突出了各个专科性学校的专业特点,有利于专业教育的实施。这两种教育管理模式在当时来说是很有效的。(2)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从入学到毕业,在入学标准、教学内容、考试、升级、放假制度等都有合理
14、而严格的制度化规定,完善了学校制度,为其后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增添教育内容,扩大知识范围从学习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学习儒家经典,还是学习有关专科性的知识,其范围、程度远远超过了前代。各种类型的专科学校为学生开设了较为宽广的专业课程,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总的来说,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仍是儒家经典,以传授儒经为职责的各级学校仍然是封建教育的主体,但是也开始扩展了学习经典的范围。(4)教育的等级性明显唐朝政府明文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招生的身份标准,将教育的等级性以法令的形式加以制度化。教育的等级性和阶级性得到了强化。(5)学校类型的多样化既有以儒经为教学内容的传统学校,也有以根据
15、社会发展需求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专科性学校。唐朝还在一些行政部门中附设了训练机构,或采取设置博士助教的做法,来培养有关的专业人才。以经学为主、专科性学校为辅的隋唐教育体系,学校类型之多、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远胜于前代。(6)学校的分布面较广就教育的普及程度而言,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学校的覆盖面较广,这是以前任何朝代难以比拟的。唐朝中央有中央官学,地方有州县学,甚至在乡、里基层组织也鼓励人们创办学校,还有无数的私学和家学,共同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的重任。唐朝根据各个州县面积的大小、人口的多少,明确规定了各个州县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人数,这使学校的分布有了制度上的规定和保证。(
16、7)重视医学教育唐朝重视医学教育,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医学校,负责招收学生,研究医术,解除人们的医学生外出进行巡回医疗,在地方上设置医学校,这是唐朝教育的重旨朝医学教育发展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医学发展的水平,富的医学知识和较高的医疗技术,具备了普遍设置医学校的条件。这在当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8)教育、研究和行政机构三者合为一体唐朝诸多的教育机构或行政机构都承担着多重任务和职能。如弘文馆和崇文馆一方面担图书、详细图负着整理籍的任务;另一方面还招收生徒,进行教育活动。太医署、司天台、太不署、太乐署等则兼有行政机构、研究机构和学校的性质。这些多重的任务使这些机构既是一个行政机构,又是一个研究
17、机构和教育机构,一面进行专业研究,一面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教育和研究的任务成为行政机关的有机组成部分,行政机构中派生出了教育和研究的功能,这是唐朝教育的一大特色。【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 之举。(1)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庆历兴学” 。兴学内容主要有三:令州县立学;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 改革太学,将胡瑗的“ 苏湖教学法 ”引进太学,创立了分科教学以及学科的必修与选修的制度,体现了对当时教育流于形式的批判。(2)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熙宁兴学” ,主要内容是:改太学,创立 “三舍法 ”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 颁定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改革科举制度。(3)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崇宁兴学” ,其主要内容为: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 立县、州、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扩建太学; 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使学制更为完备,其中画学成为中国古代唯一举办的专门美术学院;嬖科举,改由学校取士。【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