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大学者,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 )。(2007 年)(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2 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 )。(2007 年)(A)平民教育思潮(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C)科学教育思潮(D)职业教育思潮3 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2008 年)(A)废止读经课(B)废止修身课(C)开设公民课(D)开设法制课4 在
2、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2009 年 )(A)“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C) “壬戌学制”(D)“戊辰学制 ”5 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2009 年)(A)“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B)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C) “大学者,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之学府也”(D)“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6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2010 年)(A)涵养道德(B)开发 “民智”(C)发展人的个性(D)造就“完全人格 ”7 1913 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
3、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2010 年)(A)改革普通教育(B)发展师范教育(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8 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 年中国政府公布了( )。(2011 年)(A)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B) 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C) 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D)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9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 )。(2012 年)(A)张之洞(B)康有为(C)蔡元培(D)晏阳初10 1927 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所借
4、鉴的国家是( )。(2015 年)(A)法国(B)德国(C)日本(D)美国11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有别于其他派别的主张是( )。(2016 年)(A)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报酬(B)工学并立(C)社会工读(D)知识青年与工农打成一片,创造“真正人的生活”12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 )。(2017 年 )(A)最早提出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主张(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D)主持制定了“ 癸卯学制”13 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2017 年)(
5、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 1922 年新学制(D)戊辰学制14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2007 年)(A)浙江大学(B)复旦大学(C)天津大学(D)南开大学15 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 )。(2009 年 )(A)专任制(B)导生制(C)导师制(D)辅导制16 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 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 。(2010 年)(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
6、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17 1927 年 6 月,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蔡元培等人的提案,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以实现教育行政机构的( )。(2011 年)(A)科学化(B)集权化(C)学术化(D)法制化1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时看” 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2017 年)(A)设置国立中学(B)实施毕业会考(C)中学西迁(D)实行军训制度19 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2007 年)(A)国民教育第一(B)群众教育第一(C)干部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一2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
7、、活泼” 为校训的学校是( )。(2008 年)(A)陕北公学(B)延安大学(C)华北联合大学(D)抗日军政大学2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2011 年)(A)教育为长期的战争服务(B)群众教育第一(C)注重教育的正规化建设(D)生产教育第一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2012 年)(A)公有民办(B)公有公办(C)公办民助(D)民办公助23 1938 年 3 月,毛泽东为抗大题写办学方针,放在教育工作首位的是( )。(2016年)(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B)坚持不懈的抗战信念(C)艰苦朴素的工作
8、作风(D)正确的战略方针24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2009 年)(A)晏阳初(B)梁漱溟(C)黄炎培(D)陶行知25 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杨贤江认为教育是( )。(2009 年)(A)社会的经济基础(B)劳动力再生产手段(C)不偏不倚的公正事业(D)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26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2011 年)(A)生活可以取代教育(B)教育是生活的中心(C)教育不能改造生活(D)生活是教育的中心27 陶行知创立“ 小先生制 ”的主要目的在于( )。(2012 年)(A)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C)发挥
9、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28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 的观念,其核心思想是解决( )。(2014 年)(A)职业学校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B)职业界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C)职业教育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D)职业教育内部的关系问题29 “五指活动 ”是陈鹤琴对其 “活教育”课程组织的形象表述,它体现了儿童生活的 ( )。(2014 年)(A)差别性(B)整体性(C)实践性(D)创造性30 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 )。(2016 年)(A)使动手的去读书(B)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C)联络沟通各界(D)为个人谋生31 陈鹤琴“活
10、教育 ”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 )。(2017 年 )(A)行动实践(B)批评研讨(C)更新改进(D)指导提高二、简答题32 试从教育思想、制度、实践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在当时中国教育领域里的体现。(2015 年)33 简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2009 年)34 简述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教育举措。(2016 年)35 简述杨贤江“ 全人生的指导 ”的目标和内容。(2010 年)36 简述陈鹤琴“ 活教育” 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2011 年)必答题37 蔡元培所说的“ 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
11、教于儿童之谓也” 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 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 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2017 年)38 论述陶行知的“ 生活即教育 ”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2007 年 )39 比较晏阳初、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异同。(2008 年)40 论述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 ”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2015 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
12、在考查考生对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四个选项都是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重要主张,而思想自由是其核心观点。“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列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此段言论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另一表述方式。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教育思潮和运动的基本精神的理解与把握。倡导平民教育是新文化运动中
13、民主思想在教育领域里的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以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站在“庶民”的立场上,为广大“劳工阶级“争取教育权利。他们要求平民教育必须符合劳动人民谋求自身解放的根本利益,尤其应该与破除阶级统治的革命斗争同时进行。毛泽东于 1917 年 11 月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创办的工人夜校、1919 年 3 月邓中夏发起组织的“平民教育演讲团”及其负责筹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等,都是持这种平民教育观的平民教育实践。留美学生晏阳初回国后,于 1922 年主编出版平民教育教材平民千字课,深受欢迎。1923 年,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在全国各地劳动群众聚集的地区
14、和单位,设立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问字处,大规模地推行平民教育。就本题的其他选项来看,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强调教育必须体现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科学教育思潮倡导教育的科学化和科学的教育化;职业教育思潮主张教育适应社会经济、生产,并为学生出路着想。而平民教育思潮则致力于使普通民众获得教育机会和权利,是民主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教育发展。1912 年 1 月 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其中关于小学课程方面的最大变革就是废止读经课。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15、】 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代学制内容的掌握情况。“癸卯学制”学制由主系与旁系构成,主系划分为三段七级,即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 4 年、初等小学堂 5 年和高等小学堂 4 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 5 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学制总年限长达2021 年之久。在主系列之外的各类学堂中,主要有:(1)实业类:各级实业学堂一般划分为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四个专业。(2)师范类:与中学堂平行的初级师范学堂,以培养初等、高等小学堂教员为宗旨;与高等学堂平行的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之教员管理人员为宗旨”。“壬子癸
16、丑学制”,又称 19121913 年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阶段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 7 年,不分设男校、女校。中等教育阶段设中学校 4 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校。高等教育阶段不分级,设立大学。大学实际分为预科、本科、大学院三个层次。小学前的蒙养园和大学本科后的大学院均不计入学制年限。在主系列之外的各类学校中,主要有:(1)师范类: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分别相当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2)实业教育类:主要有乙种实业学校和甲种实业学校,分别与高等小学校和中学校平行。壬子癸丑学制还特设或附设有补习科、专修科、讲习所之类的旁支。“壬戌学制”,
17、即 1922 年颁布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的标准为:(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3) 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 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 多留各地伸缩余地。可见,它照顾到了升学与就业双重需要。“戊辰学制”是国民党时期颁布的一个学制。1928 年 5 月,在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以 1922 年新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戊辰学制中提出了七项原则,即根据中国国情,适应民生需要,增高教育效率,提高学制标准,谋个
18、性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留地方伸缩之可能。显然,没有提到就业需要。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有许多学者论述过“大学精神”。上述选项中,1931 年 12 月 2 日,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论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国学经典大学中提出的论述;“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是著名学者、原复旦大学校长马相伯提出来的;“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之学府也”是蔡元培提出来的,体现了他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精神。因此,本
19、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1912 年年初,蔡元培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越政治之教育。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上述“五育”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
20、教育为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人的“完全人格”。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最初人们对实用主义思想的了解是经蔡元培的翻译介绍而来的,后来黄炎培发表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人们对实用主义教育逐渐产生了兴趣,但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盛行是从杜威在 1919 年一 1921 年访华期间开始的。在该书中,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从前的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都是“虚名的教育”,不切实用,他主张今后教育应以“实用”为旨归。因此,本题选 A。【知识
21、模块】 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熟悉程度,尤其是对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1925 年,收回教育权运动在“五卅运动”中达到高潮。是年 5 月,浙江省教育厅率先发出通令,禁止全省所有学校宣传宗教。1925 年 11 月 16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这个文件的颁布和执行可以说是收回教育运动最大的实际性成果。【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熟悉程度。蔡元培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思想,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他在北大树立
22、起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旗,冲破重重阻力,使北大终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蔡元培的教育活动主要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对北大的改革;“研究高深学问”的办学宗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模式;学术分流、沟通文理、发展个性的教学体制;教育独立思想。蔡元培提出:“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27 年 6 月,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取代民国以来中央政府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制度。随后,民国政府任命蔡
23、元培为大学院院长,公布了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法。10 月 1 日,大学院正式 成立。【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提倡并实行工读,提出了工人和农民的工读问题,同时也支持青年学生的工读互助实验,尤其是号召知识青年到工农中去,“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04 年 1 月 13 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因公布时在阴历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
24、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更为系统详备。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22 年“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高等教育年限,取消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这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中国教育实力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大学西迁与合并重组这一历史事实的掌握。从 1937 年开始到 1944 年,共进行过三次高校内迁。
25、第一次是 1937 年至 1938 年,内迁高校共 56所,占我国当时现存高校总数 97 所的 575。第二次是 1941 年年底至 1942 年上半年,内迁高校 21 所,占 2178。第三次是 1944 年 2 月至 12 月豫湘桂大溃败时期,原迁在此的 21 所高校仓促再迁,损失极大。总计抗战期间迁移高校 106所,搬迁次数多达 300 余次。内迁高校多采取合并办学与联合办学的形式。合并办学的约占内迁高校的 25,如安徽大学因学生失散而合并入武汉大学。而联合办学效果更为明显,主要有以大夏大学、复旦大学为主的东南联大,以迁往西安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为主的西北联大,以及北大、清
26、华、南开大学合建的西南联合大学。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制度。国民政府在对学校实行高压的同时,又通过建立训育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严格管理。1929 年 7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实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制定的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设立训育主任和训育人员,专事考查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在全国中小学实行训育制度。抗日战争时期,为进一步控制学生,强化学校的训育制度,1938 年3 月,教育部公布了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推行导师制。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27、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学教育。1932 年,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认为中学系统混杂,目标分歧,导致中学的普通教育无从发展,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难以保证。12 月,教育部相继公布了师范学校法职业学校法中学法,废止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而高中不分文理科等。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制度的熟悉程度。1927年 6 月,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取代民国以来中央政府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制度。随后,民国政府任命蔡
28、元培为大学院院长,公布了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法。10 月 1 日,大学院正式成立,以实现教育行政机构的学术化。【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 1937 年 8 月,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以“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学校国立,保障部分学校正常办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政策基本导向的把握。1938 年 11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
29、段报告中,将抗战时期的教育政策论述得更为具体。他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需要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须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其他的教育方针政策还包括:“干部教育第一,民国教育第二”的政策;“实行生产劳动”的教育政策;“民办公助”的政策;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政策。为了实现早日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政治目标,
30、考虑到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根据地有限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所侧重的教育政策,即将干部教育放在第一位,以培养大批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去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骨干。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教育之干部教育的有关知识点,具体考查了“抗大”的有关内容。(1)1936 年 6 月,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 年 1 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迁延安。从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到抗大,总校先后办了 8 期,同时还办了 12 所抗大分校,培养了 20 多万军政干部。(2)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
31、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后来成为抗大的校训。(3)抗大的政治思想教育:抗大“以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才为宗旨”。(4)抗大的学风:抗大学风最重要的传统是理论联系实际。虽然提出“军事、政治、文化并重”,但坚持“少而精原则”,并视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而有所侧重,同时,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1939 年深入敌后办学后,又进而一面学习,一面战斗,在战争的第一线学习、锻炼。由此成功地培养了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作能力、既能文又能武的共产党的抗日军政干部。(5)抗大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抗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注重运用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其具体方法
32、有:其一,由近到远。其二,从具体到抽象。其三,注意互相联系。其四,突出重点。研究式。抗大提倡研究式教学。 “集体研究讨论”,“按教育计划学习”,个人自学和思考研究是主要方式,而教员只是从旁指导。政治、时事、政策课大多采用研究式教学。实验式。抗大的课程 “少而精”,主张少在课堂上讲,多在实地操作,多设置情况演习,以养成学员长于分析判断、善于临机应变的能力。“活”的考试。书面考试先由教员拟定考题,指定参考书目,学员自行准备后小组讨论,再吸收、补充他人见解,结合本人观点材料做成答卷,学员交换阅卷。组织学员到战斗和工作第一线接受检验,也是抗大对学员的考试方式。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
33、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发展的掌握程度。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条:第一,实行抗战教育,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第二,实行新型的教育体制;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政治活动紧密结合;第四,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力量,实行多种形式的办学;第五,改革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革命根据地时期教育的熟悉程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基础差,学校、师资、设备都十分缺乏,处在战争环境下,民主政府有限的物力、人力难以大量投入教育,因此,
34、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民办公助。所谓民办公助,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予以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36 年 6 月,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 年 1 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迁到延安。从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到抗大,总校先后办了 8 期,同时还办了 12 所抗大分校,培养了 20 多万军政干部。1938 年 3月,毛泽东为抗大题写办学方针:“坚定不移的政治方
35、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我国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其中著名的是:杨贤江的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思想,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的教育思想,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的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等。黄炎培主张通过职业教育来挽救中国。晏阳初主张用“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来挽救中国,即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等。梁漱溟认为,“中国的问题,并不是
36、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因此,他主张: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入手;其三,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已被破坏得不堪收拾,乡村经济尤其陷入破产,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地从乡村建设起。在他的实践中,建立乡农学校成为主要思路。陶行知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践,如创建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和育才学校。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成为改变旧中国的主要出路。故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37、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教育思想。杨贤江对教育本质的演变作了具体分析,成为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教育思想是:在原始社会,教育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领域之一”,它是帮助人经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私有制度的产生,导致教育“变质”,教育成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未来社会的教育将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领域之一”,“在一个更高形态上的复活”。因此,他对教育的归属问题持有的见解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和作为劳动领域的观念形态,即“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故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
38、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一方面,生活决定教育,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另一方面,教学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他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
39、的掌握程度。陶行知创立的“小先生制”即把失学儿童组织起来,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办法,这叫自动工学团。学习内容主要是陶行知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黄炎培认为,职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产物,而教育则是保持和发展各行业的条件,沟通职业与教育就是必需的。由于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与之相应的教育也具有双重功能。基于此,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其理论价值而言,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9 【正确答
40、案】 B【试题解析】 “活教育”的课程打破惯常按学科组织的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即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五组活动”)形式,也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卫生、体育、营养等)、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时事等)、儿童科学活动( 包括生、数、理、化、地等)、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美、工等)、儿童文学活动( 包括读、写、说、译等)。【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 世纪 20 年代后,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所谓“使无业者有业”,是指通过职业教育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造就适用人才,同时解决社会失业,使
41、人才不至浪费,使生计得以保障。所谓“使有业者乐业”,是指通过职业教育形成人的道德智能,使之能胜任所职,进而能有所创造发明,造福于社会人类。“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论,包含了黄炎培所提倡的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促进事业发展、增长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诸多追求,表现了他的社会政治观和教育观。【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陈鹤琴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本题正确答案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二、简答题32 【正确答案】 (1)教育思想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倡导教育的个性化,即提出使个人享有自由平等的
42、教育权利;要求教育尊重个人,从尊重儿童开始,要求教育应该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者需学会自主、自动、自治;人们开始站在教育对象的立场上考虑教育问题;推动教育的平民化,即提倡沟通知识与民众的联系,求得男女之间、社会阶级和阶层之间的教育平等,让“庶民” 也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民众的教育不能只局限在学校,而应估计生产、生活和环境改造需要,知识分子应真心诚意帮助民众获得知识和自我提高能力;教育的实用化,即提倡务实的教育,一方面人们思考和解决“ 教育与生计关系 ”,提出改革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要求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相应地改变课程内容与教育教学方式,摆脱传统教育空疏无用的影响;
43、促进教育的科学化,即以科学的和现实生活的教育取代迷信的和想当然的教育,以现代科学的方法从事教育和研究教育,成为时代的共识。(2)教育制度方面,主要内容是:发动收回教育权运动,颁布 1922 年“新学制”(“壬戌学制”)。(3)教育实践方面,主要内容是:一系列教育思潮与运动纷纷出现,如在平民教育思潮中创办平民教育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工读主义教育思潮中创办北京高师工学会的工学主义;在勤工俭学运动中成立勤工俭学会,并设立预备学校;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逐渐扩大,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开始盛行等。【试题解析】 该考点较少考到,但从现代教育思潮的产生这一角度来看,应该引起广大考生的关注。【
44、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3 【正确答案】 (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教育改革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中国教育与近代科学联姻,始于洋务派的“西艺”教育。1914 年6 月,任鸿隽与赵元任、胡明复等留美学者在美国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倡导科学教育,主
45、张将科学内容与方法用于教育研究和对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训练,尤以后者为重。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教育思潮的流派主要有: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倡导以科学内容尤其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渗透、充实社会各项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通过文化反思倡导科学启蒙,主张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建设未来教育;以胡适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将科学的方法理解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以之为解决一切学术和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教育思潮和运动对中国近代教育的促进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智力测验、教育统计、学务调查在20
46、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成为流行的研究手段;各种新教学方法的试验广泛开展,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自学辅导主义等方法,为人们耳熟能详;高校中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开始设置。【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4 【正确答案】 “ 七七事变 ”后国民政府从“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出发,确立了“ 战时应作平时看” 的教育指导方针,并通过制定一系列教育政策和应急措施,力求使战时教育体制得以正常运转。1938 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同时还规定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规定了战时教育的九大方针和十七项要求。具体各级教育实施方案有:(1)初等教育方面,国民政
47、府提出“ 抗战建国”,把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合流,实施国民教育制度。1940 年 4 月,教育部制定国民教育实施纲领,规定:县政府设立教育科,主管全县的国民教育,在乡镇设立中心学校,以保为单位设立国民学校;国民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民众补习教育,乡镇、保所立学校设“小学部” 和“民教部”;用 5 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达到普及国民教育的目的。小学课程方面,在1932 年公布的小学课程标准中统一规定为:公民训练、卫生、体育、国语、社会、自然、算术、劳作、美术、音乐 10 科。(2)中等教育方面,基于“ 抗战建国”方针,对中学教育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如国民政府设立国立中学,安置沦陷区流亡师生。(3)高等教育方
48、面,一方面加强了对高校的统一管理和范围调整,另一方面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沿海地区不少著名大学西迁。一方面,一些原有的大学经过合并组合成立新大学,比如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长沙,迁入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另一方面,在西南、西北新设和改制一些大学,比如新设的江西中正大学、贵州大学等,有由省立改为国立的云南大学、广西大学等,还有由私立改国立的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试题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由于注意了教育问题,并能根据政治和经济需要来发展教育,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统治时期和统治区
49、域内的学校教育事业较北洋军阀时期有较大发展。【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5 【正确答案】 (1)目标:“ 全人生指导”是杨贤江有关青年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目标是指对青年给予全面的关心、教育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内容:人生观指导:以对人类作出贡献为幸福; 政治观指导:投身革命,改造社会,欲做专家,先做战士;健康生活的指导:具备常识,注重锻炼,有强健的体魄与精神;劳动生活指导:以劳动为荣,有工作的知识技能; 公民生活指导: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文化生活指导:参加科学、文艺、游历等多方面的文化活动,富有人生情趣。【试题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杨贤江是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考察中国的社会和教育问题的杰出学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杨贤江的教育研究大量是针对青年问题的。他对青年的理想、修养、健康、求学、择友、社交、婚恋等各方面都给予耐心的指导,这种全方位的教育谓之“全人生指导”。杨贤江认为,青年人问题缠身是正常现象,只要正确地教育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