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起源于人类( )的需要。(A)社会生活(B)身心发展(C)参与社会生活和身心发展(D)人际交往2 据载,五帝时期,具有萌芽状态的学校是( )。(A)庠(B)成均(C)成均和庠(D)氏族公社3 夏时,( )既是典型的教育场所,又是一种武备学校。(A)序(B)庠(C)成均(D)射4 与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史字的开始的是( )。(A)籀文(B)甲骨文(C)铭文(D)石鼓文5 西周时,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称( );设
2、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A)国学 乡学(B)乡学 国学(C)辟雍 泮宫(D)大学 小学6 下列哪一项是西周时期天子和诸侯国所设立的大学?( )(A)大学 小学(B)乡学 国学(C)成均 庠(D)辟雍 泮官7 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体现为( )。(A)私学兴起(B)学术官守(C)学在民间(D)自由办学8 西周学校以“ 六艺” 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 )。(A)诗书(B)礼乐(C)书数(D)射御9 私学发端于( ) 。(A)春秋前期(B)春秋后期(C)春秋中期(D)战国前期10 “有教无类 ”的思想最早起源于 ( )。(A)孟子
3、(B)老子(C)孔子(D)墨子11 墨家以培养( ) 为教育目标。(A)君子(B)圣人(C)通人(D)兼士12 下列属于道家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 )。(A)“深造自得 ”(B)怀疑(C)学思结合(D)量力而行13 第一次明确地以“ 明人伦 ”为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 )。(A)孟子(B)荀子(C)朱熹(D)孔子14 战国时期,( ) 代表“ 农与工肆之人”。(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5 ( )首先倡导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A)孔子(B)荀子(C)商鞅(D)韩非16 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基本问题的著作是( )。(A)中庸(B) 学记(C) 论语(D)大学17 下列
4、哪一项不属于稷下学宫的作用?( )(A)讲学(B)著述(C)育才(D)祭祀18 荀子所提倡的教学方法为( )。(A)由博返约(B)深造自得(C)闻见知行(D)主动创造19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对教师的论述?(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D)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20 就教育目的来看,道家提倡( )。(A)明人伦(B)大儒(C)兼士(D)真人21 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其中“两段” 是指( )。(A)“低段”与“高段”(B) “小成” 与“ 大成”(C) “小学” 与“ 大学”
5、(D)“奠基”与“成熟”22 法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A)“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B)独尊儒术(C)道法自然,自然主义教育(D)“以吏为师 ”23 被朱熹称为“ 为学之序 ”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大学(B) 中庸(C) 论衡(D)白鹿洞书院揭示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4 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25 西周设在王都的是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是乡学。三、简答题26 如何认识教育起源的问题?27 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28 为什么说学校的产生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29 “六艺
6、”和“七艺”分别指什么?必答题30 分析论述孔子和苏格拉底教学法的主要内容。31 简述“六艺 ”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历史地位。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不仅是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且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生产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一方面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以教育为条件。人类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经验、知识技能、生活范围等,并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获得的。人类的生存发展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而
7、且还有精神的需要。年青一代如果不经历人类社会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如果没有年长者对自己的影响、传授、教育,就难以适应人类群体的正常生活社会也将停滞不前。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状况的理解程度。“成均”和“庠”都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多种活动的机构,它们虽然还不是正式的学校,但已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关于夏代学校的设置,古
8、籍中有些记载。古今图书集成.学校部:“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这些古籍都提到夏代有“序”这种学校,“序者,射也”。序是教射的场所。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商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理解识记状况。商代的甲骨文在构字的几条原则“象形、会意、假借、指事、形声”等均已具备,表明文字发展达到成熟。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西周的教育制度较为完整,其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因此,本题选 A。【
9、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西周时教育机构的掌握情况。礼记.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日辟雍,诸侯日泮宫。”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时期教育制度的特征。“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民间无学术。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讲学之风盛行。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古代,“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10、。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私学”这一历史现象的掌握。私学发端于春秋中叶,到春秋末期发展到初步繁荣的阶段。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教育思想的识记情况。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这个方针对孔家私学的教育对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指导着他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作为私学的办学方针,与贵族官学的办学方针相对立。“有教无类”则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因此,本题选 C。【知
11、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墨家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墨家希望通过兼士去实现贤人政治或仁政德治,批判、否定那种用人以亲、以势、以财而不问贤能与否的腐败政治和社会不合理现象。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家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道家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所谓“闻之疑始”。道家是一个十分善于怀疑的学派,在他们眼中可以说无事不可以不怀疑。尤其是庄子书中通篇贯穿着怀疑精神。在大宗师中,庄周叙述了治学闻道的过程,告诉
12、人们,学习固然须从书本和已有的知识、法则入手,但最终还是要对已有的书本知识本身提出疑问,甚至对事物的根本提出疑问。道家教育思想的特点是反对人为和反对教条。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孟子教育思想的识记情况。“人伦”就是“人道”。在孟子看来,“人伦”是人类的本质表现,也表现了人类生活的特点。具体说来,“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墨家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墨翟出身卑贱,常自称为“鄙人”“贱人”。墨翟生活简
13、朴,为了百姓的利益可以不辞辛劳,“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从思想倾向看,他代表着“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商鞅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在我国古代,商鞅最早提出“以吏为师”的思想并付诸实施。他主张从中央到地方都设吏师,严格选择那些通晓法令者来担任,由他们负责对全体人民进行法治教育。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记的历史地位。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问题的论著。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育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
14、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稷下学宫作用的了解情况。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各教育家对教育方法的论述。A 选项是孔子提出的,孔子强调“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主张学生“多闻”“多见”;B 选项是孟子提出的,他主张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D 选项是墨家提倡的教学方法,墨家宣扬“强说人”,他们认为“不强说人,人莫之知”。C 选项是荀
15、子所提倡的,苟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各教育家对教师的认识和论述。其中本题的前三项都是孔子对教师的论述,而 D 选项是荀子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论述,他认为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国之兴衰。“君师者,治之本也。”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各教育家教育思想中教育目的的识记情况。其中孟子明确概括了教育的目的为“明人伦”,即“教以人伦”。苟子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即俗儒、雅儒、大儒。大
16、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是教育目的所在。墨子主要要培养“兼士”,兼士们能无区别地爱一切人。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基于自然人性的观点,他们主张在教育上培养“真人”“至人”,即一种无己、无功、无名、无情的完全自由的人。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记中有关学制设计的主要思想。关于学年,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其中,第一、三、五、七学年毕,共四级,为一段,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学年毕为第二段,共一级,考试合格,谓之 “大成”。由此可以看到古代年级制的萌芽。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A【试题
17、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主要教育思想。法家代表韩非提出“以法为教”,要求百姓知法、守法,社会就安定;官吏知法、执法,就不会残害百姓。同时,商鞅还提出了“以吏为师”的思想并付诸实施。韩非发展了商鞅设置吏师的主张和实践,明确地把这种制度表述为“以吏为师”,以保证“以法为教”。就其两者关系来看,“以法为教”主要表达了法家推行法治教育的内容,而“以吏为师”则主要表达了法治教育的实现手段。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庸的教育思想。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方面。因此,本题选
18、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4 【正确答案】 观点错误。原始社会的教育并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和生活需要相应的,社会生活需要成员学习的知识经验,都是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为身教和言传。原始社会的人们过什么样的生活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因此原始社会的教育并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观点正确。在西周,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乡学由管理民政的司徒负责总的领导,其教育内容有明确的规定,以德、行、艺为纲,基本要求和国学一致。乡学实行定期的考
19、察和推荐,把贤能者选送到刮徒处,经司徒择优选送至国学。【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三、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3)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
20、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于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2)政治
21、上,国家的形成,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3)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9 【正确答案】 “ 六艺” 是指我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七艺”是指由柏拉图主张开设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和智者“三艺”( 辩论术、修辞术、文法)。【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必答题30 【正确答案】 (1)孔子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体现在他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的解释为:“ 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
22、郑玄的阐释告诉人们:首先,孔子通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直接强调了教师必须适时启发,即“ 必待”学生出现“愤悱” 后,教师才能去实施启发;其次,通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强调教师必须适度启发。同时还可看出,孔子提出适时适度的启发主张,强调的是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智慧、能力的发展。(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涪于产婆术。这对于苏格拉底把产婆术用于教育,将教育比喻为思想的接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
23、、铸造的过程。苏格拉底把“产婆术” 贯穿于全部的教育活动之中。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感兴趣的人生问题。在与别人谈话时,装作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清教,请别人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索,以求问题的答案要点。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是,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3)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只有八个字:“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
24、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渭达其辞。”可见,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 启” 。“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问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
25、正确处理方法。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两,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去求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剑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两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则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地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 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
26、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4)总之,孔了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虽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即涉及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恐怕对问题难以理解得很深入。两者比较,不难看出,尽管
27、两种启发式在教学中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但是显然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1 【正确答案】 (1)“六艺”是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其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青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的作用。礼乐教育成为“六艺” 教育的中心。礼的内容极广,凡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皆包括在内,以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而都不能没有礼。学中所教之礼,则为贵族所必需的五礼。乐教受到高度重视,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
28、术训练。贵族子弟要成为“执于戈以卫社稷 ”的武士,射御是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项目。射在国学、乡学中都是重要的学科,都有一定的教练场所。射的训练颇为严格,为贵族青年参与大射或乡射准备条件。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汁算。数学知识到西周有更多的积累,为系统教学创造了条件。先学数的顺序名称和记数的符号,然后应用于学习甲子纪日法,知道朔望的周期,再进一步学习记数的方法,掌握十进位和四则运算,培养初步的计算能力。(2)“六艺”教育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六艺”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教育家想借助“ 六艺” 教育的经验,解决当时教育的某些弊端,甚至把“六艺”教育当作理想模式来强调,为自己的主张作历史见证。特别是儒家思想居于支配地位时期,“六艺”教育被奉为标准。在儒家学派发展中,凡有所主张,要从“六艺”教育寻找论据;有所批判,则指斥异端背离“六艺” 教育传统。这正是 “六艺”教育的历史意义所在。【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